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作品选登之三——东川历史上的“勇士”巴图鲁

在会泽县城,“巴图鲁”一词随着朝廷对武功高强的人的封敕而在老百姓口中流传。“巴图鲁”也成了显赫一时的代名词。

——作者题记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作品选登之三——东川历史上的“勇士”巴图鲁

巴图鲁勇士狩猎

在会泽老百姓的口语中,有“你是个什么了不起的巴图鲁”一语,可见“巴图鲁”一词,在清代是十分盛行的词汇。

“巴图鲁”一词,为满州语,翻译成汉语,即为“勇士”“英雄”的意思,元代时称为“拔都鲁”或“霸都鲁”。清代时凡作战有功的武官,多赐以此种称号。巴图鲁有两种,一种只称巴图鲁;另一种在巴图上加有字样,分为清字勇号,如达桑巴图鲁;汉字勇号如劲勇巴图鲁等。

有清一代,会泽县有多少人被朝廷赐以这一光荣称号,历史上没有人进行过统计,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对几个地方的调查,访问了县城的耆老,大体情况如下:

《东川府续志》载:“杨盛宗,市沛德,巧家厅人,由军功历任东川营参将,昭通镇总兵,记名提督赐额腾依巴图鲁,授腾越镇总兵,所至之处,屡立奇勋。”杨盛宗不是靠参加科举考试而是跟随其父杨玉衡在平叛中获取军功的,因他作战勇敢,被朝廷赐以了有清字勇号的额腾依巴图鲁。

《东川府续志》载:“任仕斌,字宪章,会泽人,由行伍出师滇黔,屡立战功,赐音德本巴图鲁,授贵州都匀协副将,奉旨交军机记名简放提督,赐花翎,免骑射……,光绪乙未年,任贵州都匀协。”任仕斌主要是出师贵州而立有战功,被赐音德本巴图鲁,到光绪年间,官至贵州都匀协,所谓“协”,清朝兵制“镇”下的建制,“步兵三标为协”,近似于参将正三品官的官职。任仕斌在任期间,注意军纪,生活俭朴。并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捐银购置田产重建东川养济院。光绪三年(1877年)为东川府代置学田二十石,在城西天关庙办义学一所,又捐荞租二十石在鹧鸡观音寺办义学一所。每年除夕前,以米赈贫,家乡的老百姓十分感激。“光绪乙未年(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任都匀协旧伤剧发,假归调理,迄丙申(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卒,年六十有七,闻者惜之”。

任仕斌任职期间,曾于会泽县城左家店子下面接义通河处建有府第,为示荣耀,悬挂“钦敕英德本巴图鲁府。”

《东川府续志》载:“梅洪顺,字彦廷,会泽人,记名总兵,署威远营参将,勉勇巴图鲁。同治九年,在威远打仗阵亡。”梅洪顺为会泽县城人,任威远营参将,正三品官,敕以“勉勇巴图鲁”。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作品选登之三——东川历史上的“勇士”巴图鲁

皇帝所赐巴图鲁匾爾

另外,会泽县城还有一处巴图鲁府,即原西内街国营旅行社处,主人姓李,老会泽人称李筱三家,十分富有,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攻入县城后,就是从他家获取了大量的银元。该地因其主人于清朝时获得军功,于此建盖府第,于府第悬挂“吭德本巴图鲁”匾。

二十一世纪初,这条竖贯西外街及新大街近40米的民宅,需拆除新建。当时,拆迁领导小组征求笔者的意见,为了顾及这宅的历史,我根据主人的情况,取名为“巴图鲁坊”,后这条街建成后,也就于南端出口处,建了一坊,上书“巴图鲁坊”,使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名称,象一张名片,在古城区保留了下来。

《东川府续志》载:“毕金科,会泽崇礼乡人,因食粮澄江,借报河阳籍。由行伍补临沅镇右营都司,奉飞调出师江南,屡立战功,保全湖北荆州府城池,钦加提督御,赏穿黄马褂,呼尔察巴图鲁,授九江镇总兵,后在江西饶江府景德镇打仗阵亡。曾文正公奏请,荫恤如制。”毕金科,为今东川区人氏,他的行踪及战功,主要在江南一带与太平天国交锋,由于战功显赫,被皇帝赐穿黄马褂,授九江镇总兵,清代总兵官曰镇,正三品官。并被朝廷赐以“呼尔察巴图鲁。”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作品选登之三——东川历史上的“勇士”巴图鲁

巴图鲁勇士像

说到巴图鲁,最有意思的要数会泽境内鲁纳乡的郑家村。郑家村位于牛栏江边,现为狮子村委会驻地,该村面临牛栏江,与宣威务德接壤,一个现仅有200多户一千多人的小村子,竟出过两名巴图鲁,一名柳明泰,由于屡建战功,被赐予了固勇巴图鲁的光荣称号;一名柳丙象,于光绪二十二年赐封为信勇巴图鲁。所幸的是,朝廷所赐的这两块匾额,至今保存完好,笔者2000年到该村时,还拍摄了其中的一块,与“牛栏江畔古名村”一文刊登于《历史文化名城——会泽揽胜》一书中。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作品选登之三——东川历史上的“勇士”巴图鲁

志勇(汉语)巴图鲁

另外,还有一名巴图鲁,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缅甸线翁困在中缅战争中,击败了缅甸东吁王朝的翁籍牙,战争结束,自愿申请到中国定居,朝廷将其部下男女丁口140人安排于会泽县城的义仓街,到清朝末期,一位缅甸移民因参加战斗,功勋卓著,被清政府赐以巴图鲁称号,称莽阿巴图鲁营,成为了外籍人士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另外,为今马路乡政府驻地,因出过一个巴图鲁旧时称“巴图”。“巴图”一名也沿袭至今。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作品选登之三——东川历史上的“勇士”巴图鲁

御赐葛尔萨(满语)巴图鲁

综观有清一代,会泽县中朝廷所赐巴图鲁,县城大多以清字勇号为主,郑家村两位以汉字勇号冠与。随着历史的风烟,巴图鲁这一封号已掩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但“了不起的巴图鲁”一词却鲜活地留在人们的口语中,这也可以算做历史的遗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