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彈筒怎麼用?

於無聲處34


擲彈筒操作挺簡單,但要打準比較難,非常考驗經驗。


簡單的說下操作吧,日本八九式擲彈筒沒有支架,因此只能用手扶著,呈45°角朝向目標

至於如何確定45°,它在身管上有個氣泡水平儀,瞄準的時候看這個泡泡就行

瞄準的話,在炮身管上有一條線,拿著條線對準目標方位

然後就是估算目標距離,擲彈筒下邊有射擊刻度表尺。而且有兩套表尺

一套是最大射程190米,用於發射10式手榴彈

另一套是最大射程650米,用於發射專門的八九式榴彈

通過下圖紅圈處的這個旋鈕來調節射程。

其實原理是簡單的,它這個距離調節實際上是加大榴彈在炮身中的入膛深度。越深入,榴彈就被髮射藥加速時間越長,射程也就越遠。

總結就是,將擲彈筒朝目標斜向支好,通過氣泡水平儀定好45度角,將身管上的瞄準線瞄向目標位置,然後塞入八九式榴彈或者加了發射藥的10式手榴彈,判斷目標距離,調節射程表尺,扣動扳機


瘋狗的輕武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上圖是薩沙的收藏。


擲彈筒的使用方法很簡單。

以89式擲彈筒為例,首先將榴彈的保險銷去掉,將榴彈放入擲彈筒中。

然後拉動擊發杆,擲彈筒的撞針就會撞擊到榴彈的底火。


榴彈的發射藥被點燃,大量氣體被釋放出來,推動榴彈向外飛出。

89式擲彈筒是有膛線的,所以精度高,射程也遠。

但膛線導致加工難度增加,對於榴彈的要求也高。

為了保證榴彈配合膛線,就必須使用紫銅的彈帶。

這會使榴彈底部的“彈帶”部件均勻膨脹並嵌入膛線,從而讓發射筒的炮彈以下形成密封。

另外,擲彈筒沒有迫擊炮這麼複雜,所以只能通過調節杆伸入發射筒的尺寸,來調節炮彈與發射筒底部的距離。

距離越短則射程越遠,反之則越近。

擲彈筒因為這種設計,發射時候的聲音很小,不容易暴露擲彈筒手,相對比較安全。

二戰中,日軍擲彈筒起到很大作用。

但是,二戰結束以後,尤其是中國出現了大量輕型迫擊炮以後,擲彈筒很快就被淘汰了。

原因不復雜,擲彈筒的加工並不簡單。

首先榴彈需要加工紫銅彈帶,無論紫銅還是彈帶的加工都比較複雜。

另外,擲彈筒採用線膛的話,彈筒本身加工也不容易。

所以,抗戰中國軍和八路軍仿製的擲彈筒,都是滑膛結構,沒有才行膛線,就是加工太複雜。

另外,擲彈筒最大問題是精度。

同輕型迫擊炮不一樣,擲彈筒沒有穩定的底座,完全靠一支手扶著固定。

所以發射擲彈筒的時候,不免會出現晃動。這樣榴彈出膛必然會有誤差,無論射手技術再好也不能避免。

另外,擲彈筒沒有精確的測距和瞄準機制,只有概率瞄準設備。

所以擲彈筒是否命中,百分之八十以上要靠射手本人的經驗,甚至手感。

如果射手是個老手,可以能做到每發都擊中。

如果是新手,往往就是白白浪費彈藥。

而且,擲彈筒小組是2人,一共只能攜帶16枚榴彈。

擲彈筒榴彈的威力和手榴彈基本一樣,所以對於精度要求很高。

如果不能準確擊中,爆炸就很難造成損失,作戰效率很低。




薩沙


小日本的89式擲彈筒彈是線膛武器,使用高低壓發射原理。

第一,其實日本擲彈筒的原理並不是很複雜,就是一個依靠高低壓原理髮射的擲雷器。擲彈筒所使用的榴彈,它的底部有個發射藥室,裡面裝著發射藥。


第二,榴彈底部的中間那個孔,安裝有擊發火帽。扣動扳機後,螺桿中間的擊針,擊發榴彈底部的火帽點燃發射藥。


第三,射手通過調節右側的那個射程螺母,來調整螺桿在發射管內的長度。螺桿在發射管內的長度,決定了榴彈和發射管底部的空間距離。擲彈筒就是通過調節這段空間距離,來調整發射時的膛壓,膛壓的大小決定了擲彈筒的射程。


日軍在二戰中使用過大正十年擲彈筒和八九式擲彈筒。

日本人獨有,跟美國人打仗時沒卵用,跟中國人打仗的時候無敵,典型的欺軟怕硬武器。可以說,擲彈筒就是專門為中國戰場設計的武器。不過,這句話另一面的意思就是別的戰場都不適應。


資料顯示,1922年日本人開發了一款射程200米的垃圾擲彈筒,後來1929年他們覺得這東西太垃圾,開發了另一款射程500米的改進型擲彈筒。

日軍在1937年的凇滬會戰中日軍首次使用擲彈筒發射催淚性氣體和噴嚏性(嘔吐性)氣體,使中國守軍很多士兵失去意志。

到了1938年的武漢會戰期間,由於日軍遭遇國軍多次圍殲和更為頑強的阻擊,日軍使用毒氣更加肆無忌憚並開始使用劇毒的糜爛性毒氣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造成中國士兵的大量傷亡,日軍無視人權與海牙公約,大規模使用生化武器,給中國人民帶來嚴重傷害。


Ghoul內幕


擲彈筒結構組成和射擊原理:日本二戰中對於擲彈筒非常的熱衷,研製出了數個型號,結構都大同小異,區別在擲彈筒拋射筒的長度有所不同,擲彈筒由拋射筒、炮筒支柱(也叫炮筒腳)、底座(也叫腳板)三大塊組成,另外還有簡單的機械面準具,支架,揹帶,方便使用。日本擲彈筒的口徑約50毫米以下,通常拋射筒長260釐米左右,炮筒腳長17釐米左右。整個的重量約2.7公斤,還是很輕便的。日本的擲彈筒所發射的彈藥有兩種數個類別,一個是專用彈,這個小炮彈由碰炸引信,彈體和尾部發射藥組成,和子彈差不多,不同的是發射藥筒和彈體是連在一起出膛的,發射藥筒底部有火藥氣體釋放孔,利用火藥氣體壓力把炮彈彈射出去,射程300米~500米左右,最大700米,不過沒什麼實戰意義,打不準,炮彈重約一斤三兩,有效殺傷半徑5米左右,看來日本的彈藥技術也不咋滴。



擲彈筒的發射構造和發射方式:日式擲彈筒採用筒口前部裝彈,裝彈前先拉下彈筒腳杆裡面的發射機,發射機(擊發杆)由彈簧支撐,頂部有一個撞針,有一個扳機,用一段小繩子栓著,裝彈後,一個手抓住炮筒,一個手拉扳機的繩子,利用機械瞄準具簡單的概略瞄準,感覺差不多了就拉動扳機繩子,彈簧推動發射機前進,頂部擊針尖撞擊炮彈底火,引燃發射藥,發射藥爆燃的火焰膨脹氣體通過洩壓孔進入發射筒,形成高壓,迫使炮彈擺脫靜引力沿炮筒加速前進,這樣就完成了一次發射。由於發射藥筒和彈體相連,所以沒有留膛殘留物,可迅速發射下一發。理論上每分鐘可以發射30發。擲彈筒發射頻率低於迫擊炮的原因就在發射機上,需要一發一掛機待發,類似於栓動步槍。但實戰中這個射速是辦不到的,主要是彈藥攜帶量有限,一個兩人小組攜帶16枚,4枚一個彈袋,一人8枚。



日軍擲彈筒所發射的彈藥:榴彈是主要的彈藥,也是專用的制式彈藥,除了榴彈可還以發射日本特有的圓柱形的手榴彈,但這個手榴彈的彈體採用的預製的破片造型,而且是外面有預製槽線,因此氣密性不好,發射距離近,二戰中日本也用擲彈筒發射毒氣彈,這是違反日內瓦公約的,但日本鬼子完全沒有人性。擲彈筒由於發射藥是固定的,所以距離的調整主要靠發射筒的角度,45°時最遠,超過或低於這個角度就近。另外,雖然有瞄準器,但不好使,主要靠發射者的經驗,在彈片橫飛的激烈場面也會使用受限,主要是射程近。但二戰鬼子的對手實力都很弱,所以有它逞強的地位。



擲彈筒主要由日本在二戰中使用,其它國家也有使用,但沒有日軍廣泛,雖然重量輕,攜帶方便,便於使用但也有固有的缺陷,射程、精準度、殺傷力都有所不足,導致擲彈筒並沒有走下去,戰後也有仿製改進型,但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作戰理念也發生了改變,擲彈筒逐步的退出歷史舞臺。


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探討指正,歡迎你的關注,圖片來源網絡。


兔哥42928


象小口徑迫擊炮簡易射擊一樣用。不過更簡便,它口徑更小(50mm)、射程也近300米左右。


用戶崢嶸歲月


擲彈筒有效射程在250-400米之間,口徑大多50mm以下,殺傷範圍5m左右,特點是輕巧便於攜帶,火力支援快速,發射步驟:射手拉動擊發杆,然後彈藥裝填,在憑藉射手的經驗來調節炮口角度達到最佳落炸點,最後射手使用擊發杆來實現炮彈擊發!這種也就二戰的鬼子使用的比較多,後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榴彈發射器!


此號封閉半年


小號迫擊炮唄


皇家騎士16


調整,方向角,角度,把,栆核彈,丟進炮桶,一切,oK,了,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