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调,推进“四项监督”贯通衔接,以“惩”的威力确保监督效果

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调,推进“四项监督”贯通衔接,以“惩”的威力确保监督效果——贵州抓监督的办法越来越多了

【导语】

在1月13日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作为党内监督、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基本职责就是监督。如何让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对于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既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难题。

2019年以来,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认真履行监督这一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坚持把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强化政治监督,主动开展日常监督,做好长期监督,下大力气破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不会监督的难题,推动形成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全省监督与接受监督的浓厚氛围不断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

层层传导压力 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调

“从近期监督检查和调研情况看,部分县区存在档案管理混乱、内控不严的问题,容易产生廉政风险,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完善制度机制,防止因档案管理疏忽产生违纪违法问题。”前不久,贵州省纪委监委派驻第十八纪检监察组与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召开工作“碰头会”,就监督检查中发现自然资源系统档案管理廉政风险问题交换了工作意见,并迅速开展了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档案管理专项整改。

“问题的快速发现和解决,得益于派驻纪检监察组与被监督单位党组建立的工作联系协调机制。”该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介绍,派驻纪检监察组通过定期与被监督单位党组召开工作“碰头会”,指出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形成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

“只要党组织和党组织负责人切实担起管理监督的职责,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就会实现纲举目张,真正管出一方好的政治生态。”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

如何“对症下药”?贵州省纪委监委着眼于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把健全完善监督机制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各级各部门责任上肩、工作到位。

——制定省纪委监委深化日常监督工作办法,明确监督重点内容和监督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党风政风室统筹抓总,各监督检查室和派驻纪检监察组协作配合的日常监督机制,建成覆盖1600余名在职省管干部廉政档案,夯实日常监督工作。

——出台关于深化省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1+3”文件及任务清单,分类施策推进省直部门和省管金融企业派驻机构改革、省管企业和省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出台了省纪委监委机关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日常联系暂行办法,建立完善派驻工作体制机制,倒逼监督部门主体责任落实。

——用好问责利器,突出政治问责,对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履行监督管理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坚持尽职免责、失职追责,通过精准问责,形成党委不松手、书记不甩手、班子成员不缩手,纪委监督不放手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去年以来,全省共问责297个党组织,5个纪委(纪检组)。

在省纪委监委示范带动下,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层层传导责任压力。

黔西南州纪委监委探索开展“派单督办制”,针对从信访举报、执纪审查、巡察监督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报请同级党委按主体责任范围向四大班子成员或下级党政“一把手”派单,并适时开展“回头看”,检查督办事项落实情况,全方位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六盘水市纪委监委建立“监督责任清单”工作机制,围绕党委(党组)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有关制度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列出了责任清单,督促被监督单位认真履职、压实责任、整改问题。

毕节市纪委监委构建“两个责任”面对面工作机制,建立“两个责任”面对面汇报会、定期交流会商、下发监督提示、纪检监察建议、调研督导等直面问题机制,着力解决党委(党组)监督不主动、纪委监委监督不聚焦、党委(党组)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以及制度建设走形式等问题。

……

压力上肩,促使责任生根。实用有效、形式多样的各种监督举措,有力促进了各级党委(党组)抓牢“牛鼻子”,种好“责任田”。

贵州大学党委制定出台廉洁治校十项规定等制度,完善“三公”经费、公车管理使用、资产管理、公务出国、招生就业等管理办法,定期对单位党员干部开展约谈提醒,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明确师德师风政治底线;贵阳市党委制定出台管党治党主体责任重点任务清单,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要求各级党组织对标对表抓好贯彻落实;黔东南州党委以深化“森林管护区”创建为抓手,明确全面从严治党15项主体责任清单和17项监督责任清单……

内容有拓展、方式有创新、行动有抓手。一年来,各地各部门以“两个责任”的层层落实,为强化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进“四项监督”贯通衔接 增强监督协同性有效性

“经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省监委委务会议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宫晓农开除党籍处分,由省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2019年10月,毕节市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宫晓农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典型案例,省纪委监委在查处宫晓农案时,坚持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同步贯通,违纪违法一起查,在对宫晓农严重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问题严肃查处的同时,采取谈话、讯问、留置等监察法规定的调查措施,深挖严查其职务犯罪问题线索,通过大量深入扎实的工作,最终查清了宫晓农违纪违法问题。

宫晓农案的迅速查处,是贵州坚持“四项监督”贯通衔接,增强监督协同性、有效性的生动一例。

去年以来,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权责清晰、统筹联动,强化协同配合、信息互通,深入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协调衔接,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健全统一决策、一体运行的执纪执法工作机制,提高了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着眼于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效能,借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释放的制度活力,省纪委监委先后制定出台《省纪委省监委业务工作程序规范》等8项制度,规范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程序,推动执纪与执法思维有机融合,监督调查处置与监督执纪问责对应衔接。聚焦基层监督的死角和盲区,积极探索推进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从整合监督资源、力量入手,统筹县纪委监委机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纪委力量,完善工作机制,构建上下一体、多部门联动的监督格局。

同时,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眼抓早抓小治“未病”,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轻微违纪问题时主动出击,通过常态化的咬耳扯袖、堵塞漏洞,让党员干部切实感受到监督无处不在。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置47003人,其中第一、二种形态处置43878人,占比达93.4%,推动实现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转变。

为擦亮派驻监督“探头”,省纪委监委建立健全“室管地区、组管单位,室主协调、组助实施”的协作运行机制,畅通协作联动、凝聚工作合力,进一步提高监督实效,有力破解原先的派驻机构担当精神不强、监督手段单一,不愿、不敢、不善监督等问题。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结合巡视巡察、审查调查及日常监督等方面反馈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对各级各部门政治生态开展“体检”“画像”,从政治站位、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症开出“药方”,并对整改落实全程跟踪督查,有效提升了派驻监督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在推动巡视巡察监督上,贵州省着力在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搞好“改治结合”上做文章。坚持市县党委巡察与省委巡视工作同步谋划、整体推进,切实增强巡视巡察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把巡视巡察整改和深化标本兼治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过程,以最严的标准和要求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让被巡视巡察党组织问题曝光亮相、自觉整改,督促未被巡视党组织主动将自己摆进去,举一反三抓好检视问题和整改落实。

去年,在完成对全省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全部66个贫困县巡视全覆盖基础上,基本完成十二届省委第五轮对20个与脱贫攻坚关联度较大的省直部门和省管金融机构的巡视;各市(州)、县(市、区)累计安排56个市(州)级巡察组、214个县(市、区)巡察组,聚焦省委巡视重点,同步巡察对口基层部门,并探索将巡察延伸到村居,有效打通巡察监督“最后一公里”。

在织密监督网的同时,贵州省还注重加强“四个监督”之间的联动,定期、不定期交流监督信息,全方位多角度掌握政治生态现状,精准发现问题,增强监督实效。

“我们始终把强化监督作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措施,以强劲有力的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带动并一体推进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贵州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监督上持续发力,联动协调推进“四个全覆盖”,努力实现监督执纪执法效果最大化。

坚持“惩”“治”同向同行 着力提升监督实效

“在小小的留置室里,我反复对照检查,反复描绘自己,一遍又一遍,自己如何成为一个自私又贪婪的人……我的过错是无法弥补的,希望组织给我重新开始的机会。”日前,黔西南州兴义市公路管理局会议室座无虚席,大屏幕上正播放着该局原党委书记高勇忏悔视频,现场气氛格外凝重。

这是贵州省公路局利用高勇违纪违法案例在全省公路系统开展“一案一整改”的一幕。当天,同样的警示教育大会还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到各公路管理局、局属各企业、各直属单位,局系统全体副科级以上干部集体接受警示教育,齐打“预防针”。

“监督有效果,关键就是惩治这一手始终没有放松”,贵州精准有力惩治腐败,“一打就打出震慑来”,把对政治生态影响大的“烂树”坚决拔出来。2019年,全省共查处科级及以上“一把手”案件586件,党纪政务处分647人。

同时,坚持“惩”“治”结合,把改进和强化监督作为以案促改的重要任务,以监督的强化落实抓早抓小、源头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提升监督实效。

“强化监督和惩治,根本目的是找漏洞、找问题,推动查缺补漏健全制度,推动严格执行制度,逐步把制度约束的不能腐和启发人觉悟的不想腐向前推进。”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同步深挖剖析思想、责任、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案件查办后,督促案发单位和地区回到“事故现场”找原因,聚焦政治生态薄弱环节,补齐监督短板,通过深化标本兼治,净化修复政治生态。

去年6月,贵州省委、省纪委监委和茅台集团党委组织开展茅台集团党委原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违纪违法案“一案一整改”,剖析袁仁国等人的严重腐败问题,结合袁仁国系列腐败案件对全省政治生态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对相关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制定《关于严禁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的规定》等禁止性规定,斩断利益输送链条,封堵“靠酒吃酒”的“后门”,促进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企业生态一体净化、整体向好。2019年,茅台营收破千亿,在新的起点上保持了健康强劲的发展势头。

查办一起案件,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腐败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定期对所监督部门开展各类监督,全面摸排和动态掌握监督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情况,通过一个一个领域、一个一个现象、一个一个难题的整治,持续深入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围绕被查处的典型案例,贵州做实做细以“三会两书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警示教育,即召开支部会或干部大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警示教育大会,在一定范围发放违纪违法人员个人忏悔书和公开处分决定书,在党内、单位内公开有关案情和向社会公开以案促改情况,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同时,用好纪律检查建议书和监察建议书,倒逼责任单位担当尽责,督促案发单位查找漏洞、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整改落实。

据统计,2019年以来,贵州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针对6037起案件开展“一案一整改”,召开专题警示教育大会2961场次,发放忏悔录(悔过书)3662份,制发纪律检查(监察建议书)696份,完善机制制度2189个。在警示教育震慑和政策感召下,全省共有4547名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295人主动投案。

“有的纪检监察机关存在将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分割、对立的情况,监督检查失之于宽松软。”

“一些纪检监察机关在抓‘关键少数’监督上思路不清、方法不多,确保惩治同向同步上存在差距。”

……

2019年岁末,贵州省纪委监委组织召开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务虚会,来自省纪委监委机关各部门、派驻机构、省委巡视机构及各市(州)和省管国企、省属高校纪检监察机关(机构)负责同志与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围坐一起,聚焦履行监督职责主题,用一整天时间系统分析监督的内涵、定位和职能,紧扣履行监督职责中的弱项和不足,深入开展讨论交流,为更好开展监督工作打牢基础,细化举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思想的统一,我们坚信,新一年,贵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抓监督的步履会更坚实、措施会更加扎实,效果也会更明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