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華散去的徐永昌故居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的精營街片區曾是明代藩王晉王府廢墟上的清兵精騎營駐地,民國時期,“山西王”閻錫山的府邸坐落於此,他手下的王靖國、楊愛源、徐永昌等高官士紳也紛紛在精營片區建宅安家。

鉛華散去的徐永昌故居

徐永昌故居

20世紀30年代,徐永昌擔任國民黨山西省政府主席職務時,在如今的精營東邊街32號修建了一座典型的北方傳統四合院,當時的院落西為宅院,東為花園,中間隔有長廊。正廳、東西廂房、耳房均為捲棚屋頂,與那個時代的同類型民居建築相比,顯得相當寬闊,彰顯著主人當年顯赫的社會地位。現存的院落佔地面積2420平方米,建築面積375平方米,房屋24間,方亭2座,院西還保存有28米的長廊。院東的花園已於“文革”時期毀滅,蕩然無存。

徐永昌,字次宸,崞縣(今山西省原平市)沿溝村人,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國民軍第三軍第二位掌門人,中原大戰晉綏軍的總指揮,抗戰時期的軍委會四巨頭之一,國民黨將領中唯一一位由清軍雜役起家的陸軍上將。

徐永昌家道貧寒,父母早逝,少時入武衛左軍,由馬伕做起。他雖出身寒微,卻刻苦學習,軍事才華逐步顯現。1908年,徐永昌考入毅軍隨營學校步科學習。1911年,徐永昌以第二名的成績畢業入武衛左軍左路前營左哨作副哨長。辛亥武昌起義後,改任新兵營哨長。1912年,再入陸軍部將校講習所學習,1914年初,通過陸大複試,繼續深造,學習步科。1916年底,陸大的三年學習結束。漫漫求學路,把徐永昌造就成一個具有完備兵學知識的軍人。

段祺瑞執政時,徐永昌擔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一路總指揮及陝西警備司令。1931年至1948年,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軍長、山西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令部部長、陸軍大學校長、國防部長等職。1945年9月2日,時任中國代表團團長、國民政府軍令部部長的徐永昌,於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並留下了一段擲地有聲的受降感言:“今天是要大家反省的一天!今天每一個在這裡有代表的國家,也可同樣回想過去,假如他的良心告訴他有過錯誤,他就應當勇敢地承認過錯而懺悔。”1959年7月12日,徐永昌在臺灣的臺北市寓所內去世,終年72歲。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精營東邊街350餘米長的街道兩端,曾經是兩個私人庭園。其中位於南端者,是清末民初頗有名聲的商家大賈賈繼英的“退思齋”庭園,1980年後被拆除改建為民宅樓房,也就是現在的省、市民主黨派機關宿舍樓。位於北端者,就是當年的徐永昌公館。如今,往事悠悠,故人已逝,徒留一座空空的院落。

新中國成立後,徐永昌故居曾為太原市人民政府、市政協等單位的辦公場所,現為太原市級民主黨派的辦公場所,2011年底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這座老宅院因為長期被機關佔用,因而也一直得到妥善維護和修繕,宅院的外觀整潔如新,庭院內灌木蔥鬱,只是與昔日的景象已有不少的差別,已經難以尋覓到徐永昌曾經的痕跡和氣息罷了。(霍潤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