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節和罵人的那個三八有什麼聯繫?

今天是一年一度“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這一天屬於所有女性,屬於為社會和家庭做出重要貢獻的你們,祝你們節日快樂。


但是還有一批小仙女們面對這個節日卻總是心情複雜,不僅因為“婦女”二字有把人叫老的嫌疑,還有“三八”這個詞在口語中的內涵也真是讓人愛不起來。


說起來“三八”也真是無辜,一開始它僅僅是表示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這三個日子。

三八節和罵人的那個三八有什麼聯繫?


北宋的王得臣在《麈史·諧謔》中有云:裡面說的是都城裡的相國寺,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會開寺,所以這幾天攤販雲集,熱鬧非凡。也就是說,對於當時的人而言,“三八”不僅沒有表達不好的含義,甚至還有點小期待的意思呢。但這一切到後來卻悄悄發生了變化。


當代學者劉福根在《漢語詈詞研究》裡,“三八”被用來形容素性生硬、作事乖張。出自元代《拊掌錄》裡的一段話:北部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人謂之生張八。寇忠愍乞詩於(魏)野,野贈之詩云: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洲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其中“魏三”是魏野的自稱,因為他在家裡排行第三。而“三八”這個詞則是“熟魏三”和“生張八”的簡稱。如今臺灣俚語中還有從“半生半熟”引申出來的“半生頭”一詞,意思“三八”跟相近,都是行為粗俗、蠻不講理,不同的是它專門用來罵男性。俗話說得好,人一倒黴喝涼水都塞牙而詞一倒黴,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三八節和罵人的那個三八有什麼聯繫?


到了清朝末年,中國被迫開港通商,但“廣廈福寧上”這五大通商口岸只允許外國人在每月8號、18號、28號這三個日子裡進城交易,其他時間必須待在城外,而當時很少見到外國人的老百姓見到外國人進城就說“三八鬼子又來了”,加上外國女子穿著相對比較開放,所以當地的老百姓就把舉止輕浮的女人,跟8號、18號、28號這三個日子裡看到的外國女子做類比,罵她們為三八。


於是,“三八”這個詞的負面內涵就越來越豐富了,還深深地紮根在了方言中。越過海峽、傳到臺灣,成為臺灣的省罵。

三八節和罵人的那個三八有什麼聯繫?


如果說“三八”是臺灣的省罵,那“八婆”就是與其旗鼓相當的經典粵罵了,在香港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有的角色會,咬牙切齒地罵出一句:收聲啦,死八婆!

三八節和罵人的那個三八有什麼聯繫?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八婆”與“三八”這兩個詞語大意相同,在粵語裡,“八婆”專門用來形容愛管閒事、四處說人閒話的女性,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長舌婦。

三八節和罵人的那個三八有什麼聯繫?


但是!婦女節之所以選了3月8日,真的只是巧合啊!


還得從1857年說起。1857年3月8日,美國紐約的紡織女工們走上街頭,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薪。在接下來的很多年中,歐美國家幾乎每年3月8日都有類似的婦女抗議遊行活動,並逐漸成為傳統。


1903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的女工為反對壓迫、剝削、和歧視,爭取自由平等,舉行了罷工和示威遊行。1910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了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代表大會,大會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從此“三八”節就成為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婦女解放的偉大節日。為了鼓勵中國女性爭取自身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於1949年12月通令全國,定3月8日為婦女節並一直流傳至今。

三八節和罵人的那個三八有什麼聯繫?


所以,三八婦女節和“三八”、“八婆”,根本就沒有半毛錢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