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缸裡的老鼠看目標管理


從米缸裡的老鼠看目標管理


企業如何才能科學地設定目標,有效地做好目標管理呢?趙彥春老師針對這一問題做了精彩分享,以下enjoy:


有滋有味說經營,有趣有料話管理。大家好,歡迎來到同心動力 趣知 微諮詢課堂,我是今天的主講嘉賓趙彥春。


今天和大家聊聊目標管理的那些事兒。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在一個青黃不接的初夏,一隻飢腸轆轆的老鼠意外地掉進了一個米缸裡。它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吃了個大飽,然後便倒頭大睡。此後,這隻老鼠每天在米缸裡吃了睡、睡了吃,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不知不覺中,它已經在米缸中美美地過了一段日子。有時,老鼠也曾為是否要跳出米缸進行過激烈的思想鬥爭與痛苦抉擇,但終究未能擺脫白花花大米的誘惑。直到有一天它發現米缸快要見底了,才覺得以米缸現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無能為力了。擺在它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被主人打死,要麼餓死在缸中,最終都是死路一條!


其實,老鼠的生命高度就是它能跳出缸外的高度,這個高度恰恰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裡。


從米缸裡的老鼠看目標管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目標的建立必須切合實際,必須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如果總是躺著安樂窩裡,或者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就不可能達到目標。衡量企業成敗的標準不是強大,而是生存,能夠很好生存、持續活下去的就是好企業。


德魯克目標管理思想的五個關鍵點


這裡就涉及到一個目標管理的課題。


目標管理是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於1954年在其著名的《管理實踐》中最先提出來的。德魯克的目標管理思想有五個關鍵點:


  1. 一是組織的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企業管理人員必須通過這些目標對下級進行領導並以此來保證組織總目標的實現;
  2. 第二個呢,目標管理是一種程序,它能使一個組織中的上上下下各級管理人員都行動起來,去制定共同的目標;
  3. 三是每個企業管理人員或員工的分目標就是企業總目標對他的要求,同時也是這個企業管理人員或員工對企業總目標的貢獻;
  4. 四是管理人員和員工靠目標來管理,以所要達到的目標為依據,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級來指揮和控制;
  5. 五是企業管理人員對下級進行考核和獎懲也要依據這些分目標。


那麼,企業如何才能科學地設定目標,有效地做好目標管理呢?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要搞清為什麼、知道怎麼做。


1、首先要搞清為什麼


它能夠幫助企業認清方向,做出適合自身的規劃


目標管理是一個自我審視的過程,企業究竟想做什麼,能做什麼,要搞清楚,這樣才能為設定目標打好基礎。


可以讓企業管理者認清現狀,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目標管理能夠幫助企業抓住重點,明確事情的優先級,確定什麼是要做的,什麼是首先要做的,什麼是不用做的。


能夠引導大家更多地關注結果,讓員工更有動力


目標管理能讓企業員工對既定的事情保持持續的動力、持續的執行,不斷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從而產生更好的結果。


2、要知道怎麼做


我們要按目標管理五步法,一步步去落實。


第一步:設定目標,我想要什麼


設立的目標要符合SMART法則。S代表具體(Specific),不能籠統,比如,要做什麼、何時做、做到什麼程度、產生什麼影響要清清楚楚;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要可量化,比如成本、數量、質量等;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是指計劃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如果目標訂的太高,會給你帶來無形的壓力,如果目標訂的太低,那就很難突破;R代表相關性(Relevant),須和其他目標有相關性,而不是孤立的去設定;T代表有時限(Time-bound),有明確的時間期限,否則目標可能會一拖再拖。


第二步:分解目標,我要做什麼事情


總體目標要層層分解最終到達個人;個人分目標就是企業總目標對個人的要求,也就是要明確我要做什麼事情;只有分解到個人,才能高效地完成企業總體目標。


第三步:制定計劃,什麼時候做


《禮記•中庸》有一句名言叫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制定詳盡的計劃,並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才能達成更好的成效。


第四步:執行計劃,怎麼做事情

  • 實現目標的行動分解,要具體;
  • 各行動計劃之間不重疊、不交叉;
  • 行動計劃要有所側重,有所忽略;
  • 明確責任部門與負責人員。


第五步:回顧總結,接下來怎麼做


計劃執行之後,我們還要對執行情況進行復盤總結,思考未完成的原因,總結好的經驗、存在的不足以及改善的方法。最終形成常態化的目標管理機制。


這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目標管理的故事和做法。


作者:趙彥春,同心動力副總裁。二十年世界五百強企業從業經歷,十二年專業管理諮詢經驗,擅長諮詢領域為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學習型組織創建與培訓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