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一首小令论天下英雄,曹操孙权赫然在列,第三人却不是刘备


元代一首小令论天下英雄,曹操孙权赫然在列,第三人却不是刘备

导语:大家好!欢迎来听胡诌聊文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临江仙》将我们带到东汉末年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刘备、孙权各显其能,三分天下,逐鹿中原,辛弃疾曾写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评论三人的词句,但是在一首元朝的小令中,却将诸葛亮与曹操孙权并论英雄,刘使君连个影子都没有,这首小令就是阿鲁威的《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元代一首小令论天下英雄,曹操孙权赫然在列,第三人却不是刘备

新版《三国》

阿鲁威是蒙古族人,汉文修养深厚,能诗,善作散曲,被列为散曲七十大家之一。明代朱权 在《太和正音谱》中评其词“如鹤唳青霄”,评价不凡,可惜到如今多已失传,现仅存散曲19首,这首品论天下英雄的小令是其中之一。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元代一首小令论天下英雄,曹操孙权赫然在列,第三人却不是刘备

问人间谁是英雄?

白话译文

四野之内,天地之间,试问谁是英雄?有对江斟酒、横矛赋诗的曹操。王者之气生成的紫伞黄旗状云气加身的孙权,倚借东风,于赤壁大败曹军。更有那躬耕于南阳的卧龙诸葛亮,走出茅庐,巧布八阵图成名于世。于是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一为西蜀、一为江东。

赏析

这首小令以问句开篇,一句“问人间谁是英雄?”吟出,豪气顿生,既奠定了整首小令的基调,又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英雄者,有凌云之志、吞天之势,胆气异于常人,胸襟可纳万川,这茫茫天地间,谁能称得上是英雄呢?作者在后边给出了答案。

元代一首小令论天下英雄,曹操孙权赫然在列,第三人却不是刘备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第一位英雄是曹操,此句引用苏轼《赤壁赋》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论句,曹操是曹魏的奠基者,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大败袁绍,一统北方,远征乌桓,建立曹魏,成为三国最强大的一方势力,其屯田、用人等为政举措更是夯实了魏国实力,同时在文学方面也是成绩斐然,所以说他是英雄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位是孙权,“紫盖黄旗”一句出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指出现于斗牛间的云气,古代术士认为此种气象是帝王之气,这里代指孙权,但是“多应”两字就很巧妙了,前后文联合在一起,作者认为孙权不过是恰逢东风起,凭借天时赢得赤壁之战,两相相比,孙权这个英雄的含金量就比曹操小多了。

元代一首小令论天下英雄,曹操孙权赫然在列,第三人却不是刘备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整首小令最重要的就是第三位英雄,南阳诸葛亮,“更惊起”颇有一种抱砖引玉的味道,曹操孙权是砖,诸葛亮是玉,而这位卧龙一出山,便巧布八阵图闻名天下,最后一句顺应诸葛亮出山而作,卧龙惊起、步入天下、与前二人三足鼎立,分得西蜀。

再评论三国英雄时,魏蜀吴三国君主应是并列而论的,但是在这首小令中,西蜀的英雄却是诸葛亮,刘备只字未提,这是什么原因呢?诸葛亮在出师表有这样一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直言其出身卑鄙,与小令中另外两位英雄相比,诸葛亮在没出山之前不过是一介小民而已。

元代一首小令论天下英雄,曹操孙权赫然在列,第三人却不是刘备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作者在小令中将诸葛亮与曹操孙权并列而论,在论调上更是以诸葛亮为尊,有一种为天下布衣之士扬眉吐气的意味,也表达了平民的雄心壮志和指点江山的豪情,在此种意义上也属于是一篇励志的鸡汤文了。

结语:这首小令言简易懂,气势豪迈,见识非凡,妙在以布衣诸葛亮为尊,摆脱了以往将曹操、刘备、孙权并列的寻常论调,中国词曲学家任中敏评价其: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呤咏的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