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在你心里,黄河是什么样子的?

是气吞山河,浊浪排空?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还是静水深流,如诗如画?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不过,今天要介绍的黄河,可能会跟你印象中的不太一样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碧水微澜的她,是不是让你怀疑乡小愁贴错了图?

没错,这就是黄河,青海贵德段的黄河。

黄河能在这里保持水质清澄,与地理原因有关,更与守护这里的居民有关。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一座捞来的古城


明朝初年,征西将军邓愈奉命来到贵德设立卫所。

在当时,加强防御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建城

对明朝驻守边关的将士来说,建城是常规操作了,那就建呗。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用什么材料建城呢?将军在高原上找来找去,发现最容易取来的建材就是土。

可这土城墙结实不结实是个问题啊。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当时有个匠人给将军出主意:在土城墙里加入整根松木,能加固城墙。

将军说:行,我马上派人去深山里砍点松木来。

这时又有当地人提醒将军:砍了树,城是建起来了,可这山上变得光秃秃,再赶上下雨,水也不能喝了,没准家都会被冲走。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老者提出:每年山洪暴发时,黄河上游都会有大量的树木随河水流下来。砍伐山林破坏环境,但捞取河里的漂流木不会啊。不过这样做,就是进度慢点。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权衡之下,邓愈将军同意了这套利于长远的建城方案,于是每到汛期,人们就去河边等待着松木的来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七年的时间,在不侵扰周边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贵德城终于建成。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虽然这个办法看起来有些笨拙,但它确确实实带给了后世子孙一个

长久又安定的生活环境。

相较于破坏了自然再修复的时间,城中百姓都觉得这七年不枉费等待。

如今,在贵德的江拉林场,明朝修城时没舍得砍的那片森林,依旧在涵养着水土,守护着当地人的幸福生活。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贵德好了,往下就好了”


尕藏久迈是贵德县江拉林场护林员中的一员,他的工作,就是看护好黄河源头这些至关重要的树。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守护山林是一份辛苦的工作。

第一苦就是走得远。

在这片林区,最小的巡逻区域走下来,也得20多公里。一天走上8、9个小时下来,竞争朋友圈步数第一小菜一碟。

第二苦就是要尝遍四季的不便。夏天,森林中蚊虫多到难以想象,飞到人头顶上黑压压一片;冬天,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走一天,人会累到精疲力竭。春天秋天?更别提了!春秋是雨季,山路湿滑难行,走上一小段就会全身湿透。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但不管春夏秋冬还是风雨雪雾,队员们的巡逻从没有中断。

密林深处的小路上,留下了一代代贵德护林员的身影。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当问起尕藏久迈为啥能坚持下来时,他朴实地回答:看好这些树,对贵德好。贵德好了,往下就好了。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都说“黄河宁、天下兴”,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贵德人保护好自己的生态环境,也是在保护黄河下游地区的安危。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贵德人的思路很单纯,不要总想着战胜自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争个胜负毫无意义。与自然互惠,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悠悠岁月也证实了这一点,家门口流淌着的清清黄河水,就是大自然对贵德人亲切的回应。

贵德:一座从黄河里捞来的古城

人与自然相处,或者说人与人相处,当如贵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