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琅琊榜,可知出過36皇后,36駙馬,35宰相的琅琊王氏家訓?

琅琊王氏:一個夢幻家族的絢爛多姿

琅琊王氏,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家族,一個橫跨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簪纓世家。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培養出了36個皇后、36個駙馬、35個宰相(也有人說91人,正史記載35人)。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望族”,也稱得上是中國的第一豪族。

你只知琅琊榜,可知出過36皇后,36駙馬,35宰相的琅琊王氏家訓?

這個家族以優秀的儒家精神起家,以孝悌遠播,然後以玄學奠定頭等士族的地位,以玄儒雙修開啟中國的門閥政治時代,最後又致力於迴歸儒學正統。當其處於巔峰狀態,時人謂之“王與馬,共天下”。這個家族擁有獨到的家法,家族子弟與世推遷,平流進取。


家族子孫昌盛,興旺發達,有開啟王氏宗族基業的一代大儒王吉,有“臥冰求鯉”的至孝王祥,有被後世尊稱“悌聖”的王覽,有號稱清談領袖的名士王衍,有“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有一手開創東晉半壁江山的名相王導,有曠古絕後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有宋仁宗為其題碑首的“全德元老”著名宰相王旦,有明朝大聖人王陽明,還有為頻繁更替的南朝新皇傳遞玉璽的王氏群像……他們共同演繹出來的一部家族史,宣示著一個“不王而王”的至深哲學。


家族的興旺得益於很多因素,比如像世襲、聯姻、機遇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能把控的一點便是子孫在德行上的深厚,以及在事業上的自強不息,這些優秀的品質都要源自於他們良好的家教、家訓、家風。


你只知琅琊榜,可知出過36皇后,36駙馬,35宰相的琅琊王氏家訓?

山東琅琊王氏家族能夠在千百年跨越許許多多的劫難,經受住了各種考驗,在險惡的官場上順利地度過各種難關,從一個“尋常百姓家”,成為中華歷史上第一望族,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恐怕要數其六字家訓和孝悌仁厚的家風。

開啟祖宗基業的王吉,和他那神奇的六字家訓


王吉是琅琊王氏開啟祖宗基業之人。公元前77年王吉從七品知縣調任昌邑王府中擔任五品中尉時,昌邑王劉賀荒淫無度喜怒無常,身邊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鬚拍馬的小人。在這樣險惡的官場中,王吉感到非常恐懼與憂愁。


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公孫弘(漢武帝時的著名宰相),送給了他“言宜慢”三個字。憑藉著這三個字,王吉不光度過了一次次驚險,還在官場上獲得了很好的聲譽,後來被漢宣帝劉詢任命為諫議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你只知琅琊榜,可知出過36皇后,36駙馬,35宰相的琅琊王氏家訓?


隨著官位的升高,王吉出現了利用職權打擊報復政敵的心理。長史趙珞,因為與王吉政見不和,被王吉惡意彈劾,最後被罷官歸鄉,不久就鬱鬱而終。


公元前67年王吉再度經過昌邑時,公孫弘再次送給他三個字——“心宜善”。在公孫弘的勸諫下,王吉痛改前非,而是客觀公正地對待每個人,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在險惡的官場上一生順利平安。


“言宜慢,心宜善”,這六個字看似簡單平淡,卻飽含了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從中我們能看到仁愛之心,進退之道。


能做到這六個字,就擁有了成熟大氣的人格。年輕時就該“言宜慢”,這樣才能深思熟慮少犯錯誤,從而保護自己謀求發展。而人到壯年,心智成熟、實力雄厚,這時就應該“心宜善”。這樣才能少樹敵手,泱泱有長者風範,受人尊崇。


後來,王吉就把這六個字定為王氏家規,讓這六個字造福王氏子孫後代。這六字家規也創造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孝悌之家,子孫未有不綿延而昌盛者


最能使王氏家族聲名遠播的恐怕要數王吉的第七世孫,東漢末年的王祥、王覽兄弟二人,並且兩兄弟真正將王氏帶入了歷史的舞臺。


你只知琅琊榜,可知出過36皇后,36駙馬,35宰相的琅琊王氏家訓?


王祥、王覽兩兄弟一個被收到《二十四孝圖》中,一個被收到《二十四悌圖》中,分別被後人尊稱為“孝聖”、“友聖”,兩人的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徵,琅琊臨沂人,歷東漢末年、曹魏、晉初三個階段,官至太尉、太保。他以孝著稱,憑著“臥冰求鯉”的舉動而入選《二十四孝圖》,更憑著這一聲名開啟了琅琊王氏長達三百年簪纓世家的歷史。


王覽(公元206年-278年),字玄通,王祥的同父異母弟,官至太中大夫。他以友悌其兄王祥而留名,被收錄到《二十四悌圖》中。琅琊王氏的豪族歷史主要就是由他的直系後裔創造的。


你只知琅琊榜,可知出過36皇后,36駙馬,35宰相的琅琊王氏家訓?


王祥是個大孝子,父母有病,他總是衣不解帶,湯藥必先親嘗,後母冬天生病,想吃鯉魚,喝鮮魚湯。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凍,河面上厚厚的冰,根本無法打魚,王祥只得掄起鐵鍬,把冰層砸開,不料,冰層卻自動裂開,從中蹦出兩條鮮活的鯉魚來。


他興沖沖地將鯉魚拿回家,做給繼母吃。這當然十分離奇,後來,人們在這個基礎上更加發揮想象,說是王祥看到冰厚難破,就脫掉衣服,臥在上面,試圖用體溫融化堅冰,演繹出“臥冰求鯉”的故事來。


還有詩讚道:“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我們不管故事如何,但是王祥的至孝之心一定是有的。


王祥親生母親早逝,後母朱氏生下弟弟王覽後,總想害死王祥,就在給他的食物中下毒,結果弟弟王覽知道此事,每次哥哥的食物他都要先嚐一口。朱氏見狀,也就不敢再在食物裡下毒了。


你只知琅琊榜,可知出過36皇后,36駙馬,35宰相的琅琊王氏家訓?


公元269年,王祥以85歲的高齡謝世。謝世前他給子侄們留下一篇遺訓,遺訓中寫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這一遺訓,強調五個字:信、德、孝、悌、讓,這五條訓誡,都是傳統儒家特別重視的道德倫理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