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废都》的《邪恶之路》

一气读完了好几本书,意大利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拉齐亚.黛莱达的《邪恶之路》、贾平凹的《废都》,还有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苦旅》、《雨夜短文》、《余秋雨历史散文》、《中国文脉》、《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读完,虽然不停地在提醒自己带着思考去读,实际上还是囫囵吞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此打住,停下来回味、思考,就像牛一样开始反刍。

因为《邪恶之路》和《废都》有点相似,讲男欢女爱,而余秋雨先生的文章都是讲文化的事情,所以,分成两部分说。

看完《邪恶之路》和《废都》,萌生一个念头,想把我原来想写的东西认真写出来,现在只是有一些素材,真的想写出来,还需要谋篇布局,当然更需要临时发挥,也产生过像贾平凹似的找个安静的地方利用假期希望一挥而就。

还是先说《废都》吧,我记得曾经读过一次,打开QQ空间确认是在2014年1月份读完了,以庄梦蝶的口吻写了点东西,也就是写得玩的,时隔五年,重新再读,一言难尽。

记不清楚第一次读的时候有什么想法,但这次再读真的感觉书中口气颇似《红楼梦》,至于其中的色情描写好像《金瓶梅》,还记得这本书有很大的争议,从书的内容看来,争议也属正常。也正是因其有点属于异端,才第二次阅读。


通往《废都》的《邪恶之路》


西京城内的一个叫做庄之蝶的名作家,有一个贤良的妻子牛月清,却因感性、多情的个性,与数个女人发生的情感纠葛。细数下来,唐婉儿、柳月、阿灿、汪之眠的夫人。这不完全是作家的虚构,生活中肯定存在这样的一个庄之蝶,至少我有理由相信。一个作家,在这本书里除了写了黄厂长药厂的农药的事情、龚靖元的挽联以及柳月婚礼上给一个女性崇拜者在文化衫上写一首诗之外,好像就没写啥东西,至于他因什么成名,成名作是什么,不得而知,我觉得就是一个大混混,说他文痞,也许有点过,反正在我认为就是不务正业,当然为了生活做些与文化相关书画的生意,无可厚非。

难忘书中的收破烂的疯老头、庄之蝶岳母及奶牛神叨叨的言语,是作家借他们的话说出自己的某些看法。

网上有这么一段读后感,我觉得很实在:我会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刚开始读的时候简直是一头雾水,“不明觉厉”,起初我并没能感觉到它的好评所在,更不能体会此书的真正内涵,只是一页一页地翻着,像读故事一样地读着。直到读到了埙音缭绕,牛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反刍(即它的像人一样的思索),我似乎能体会到点什么了——关于人,关于动物,关于自然和文明,关于“鬼魅狰狞,上帝无言”,关于千年文化之城,我也像牛的反刍一样进行着思考,答案是我和老牛有了共鸣,有了惊人的相似之处。与此同时,我不止一次地因书中佳人和性的描写而面红耳赤地勃起,更是不受控制地躲在被窝里自淫;可是后来,愈读到后面,便愈发地痛苦,没有多大快感的手淫,频繁的勃起,这些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情况,但也只是过眼云烟、冰山一角罢了,而真正像烙印一般刻在脑子里的,全是些无形的东西——生活的虚假和苦难。

书中有三条线索可寻:第一条是庄之蝶和六个女人的故事;第二条线索是西京四大名人的遭遇和命运了。四大文化名人,曾经何其辉煌,随随便便一个便能让城中的平头老百姓肃然起敬、竖起拇指,而再伟大再有名的人,也是实实在在有七情六欲和与凡人一样的血肉之躯;第三条线索是那头有了思想能够反刍的牛了。不管是六个女人、四大名人还是一头奶牛,都没有善终。我虽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但也颇有体会;鬼哭狼嚎般的痛苦,像梦境一般恍惚,却又那么真切,我是一个很容易动情的人,读小说的时候也容易入戏,仿佛这个虚构的故事实实在在地存在,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甚至庄之蝶就是我,真真切切地置身于这个世界里。我并没有猜测设想着故事的结局,更没企图这个故事能朝着一个圆满美好的方向发展,我成了庄之蝶或者那头奶牛,在一声不响的翻书声中无可奈何地结束了,读完又不胜唏嘘,那首哀乐或者埙音还在耳边回响。

站在西京这座城市街道上,放眼望去确确实实成了废都一座。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庄之蝶和这些女人的关系基本都是女性爱慕他的名声,进而发生性关系,不客气地讲没有什么爱情,完完全全是性欲,是一种动物的本能,此时我不由想起费洛伊德说的人有两大冲动:动物的本能和被尊重的感觉。庄之蝶在动物的本能得到满足的同时,也许又有了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他是有了,那六个女人我想并不完全获得了被尊重的感觉,或许唐婉儿能有一点。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好难好难,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大部分人搭伙过日子而已,我不敢说现在离婚率那么高,离婚者都是在追求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估计爱慕虚荣追逐名利者居多吧?

不仅是中国如此,外国也这样。


通往《废都》的《邪恶之路》


《邪恶之路》是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描写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撒丁岛的风土人情,优美的文笔饱含着对故乡深沉的挚爱。故事并不复杂,但是主题深刻。作家似乎想表现出,爱和欲望是如何改变了善良的人性;或者说,在欲望面前,人对真爱的坚持、对善良的坚守是如此艰难。黛莱达的语言风格是诗意的,优美流畅,有带你追忆往昔的魔力,小说家凭借这部《邪恶之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最引起我注意的也是我想借鉴的是,这个故事不怎复杂,主要人物也不多,也就玛利亚.诺伊纳、彼特罗.贝努、尼古拉大叔、路易撒大婶、佛蓝切斯科.罗萨纳、齐祖、科罗卡以及萨碧娜,但故事情节曲折、惊险,环境描写生动、自然(这也是我特别喜欢的),人物性格及内心描写细腻,入木三分(我由此想到我也该这么描写内心活动,所思所想)。人对爱情的追求、对欲望的追求,本是美好的东西,通过正当的渠道却得不到,因为地位、贫富差距而导致物质和社会伦理基础缺失,爱情是需要依附的这话说的没错。欲望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人的思维、决策往往受到欲望的驱使,彼特罗对金钱和爱的欲望、玛利亚对虚荣和爱的欲望的追求,最终导致他们走向痛苦和矛盾,尤其是玛利亚在隐约感觉到彼特罗杀死他的前夫,也不敢说出来,只是在心中存疑,这种痛苦和挣扎,着实令人同情。

道德是压抑欲望的工具,这一点在我们这样的国度更加突出。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儒家、道家包括佛教时刻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旦不再受此约束,虚荣心、攀比心、嫉妒心膨胀,追逐名利、地位、金钱,突破道德防线,就会不可救药忍受着痛苦和煎熬,自己酿下的苦酒自己喝。关于这个理念我想用我将要写的来说明。

爱而不得果然引人疯狂。如果没有得到回应,没有燃起不实际的希望之火,又怎么会蔓延成最后的灾难?所以,一人走上邪恶之路,两人却都要背负罪恶。

因为那么多的人,走上了这条邪恶之路,所以曾经文化灿烂、光芒四射的古都也就变成了了废都。


通往《废都》的《邪恶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