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猎鹰爱上了人类,而人类却只想帮它繁衍后代

性印记

在美国,为了保护野生猎鹰,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将一些猎鹰卵带回基地孵化,然而这些鸟孵化后,对同类不感兴趣,反而把饲养员当成了同类。

等到这批鸟性成熟后,麻烦就来了,饲养员发现它们对自己的同类并不感兴趣,反而对饲养员经常做出繁殖的动作。

为了帮助猎鹰繁衍,猎鹰的保护主义者发明了一款帽子,该帽子可以收集雄鸟的生殖细胞,然后再将这些生殖细胞注入到雌鸟体内,完成人工授精。

这只猎鹰爱上了人类,而人类却只想帮它繁衍后代

在该款帽子的作用下,饲养员成功繁殖了大量的猎鹰,在2016年,饲养员们还将具有野外生存能力的6000多只猎鹰放飞。

印随行为

我们人类在选择配偶时,可能会有多个标准,比如:外表,学历,身高等,尽管有这么多标准,然而最重要的标准是:同属于人类。

之所以会如此,其实是因为我们把人类当成是同类,这句话看着有点像废话,但是有一些动物,并不能把自己的同类当成是同类。

小鸭子在刚出生后,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生物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他可移动生物,那么它可能会把它当成是自己的母亲,并尾随对方。

这只猎鹰爱上了人类,而人类却只想帮它繁衍后代

科学家梅尔为了做实验,孵化了12只斑头雁,这些斑头雁把她当做妈妈,每天都形影不离的跟着她。

这只猎鹰爱上了人类,而人类却只想帮它繁衍后代

这种行为叫做印随行为,一般发生在动物幼崽时期。澳大利动物行为学专家介绍说,印随行为是新生物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可是使没有自卫能力的动物紧紧跟随在自己父母身边,从而获得食物和保护。

这只猎鹰爱上了人类,而人类却只想帮它繁衍后代

而且,印随行为是终身不可逆行为,一旦动物认别的生物为母亲之后,即使成年之后仍然会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母亲。

这只猎鹰爱上了人类,而人类却只想帮它繁衍后代

印随行为的存在,会加强生物对自我的认知,甚至能影响到它们的择偶观。比如:在本种族长大的幼崽,长大后会把本种族的生物当成是自己的同类,即使择偶也会在同类中选择。

但如果幼崽刚出生正在建立印随行为时,接触的不是自己的母亲,那么它们有可能把别的生物当成是母亲,从而把自己当成是别的生物。

这只猎鹰爱上了人类,而人类却只想帮它繁衍后代

当生物长大后到了择偶期时,它们会更倾向于“母亲”的种族。比如:在云南野生动物园中,园中的鹿和绵羊是一起散养的,其中有一只公羊一直跟着鹿的后面,但对自己的同类不感兴趣。

而且,公羊甚至把鹿当做是配偶。这种跨物种的行为,生物学上被称为性印记

跨物种的爱情

《Nature》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关于动物跨物种爱情的影响因素。

该文章介绍说,在之前科学家认为动物不会进行杂交,是因为它们对繁衍有着特定的标准,比如:猫科动物的雄性拥有倒刺,这些倒刺可以刺激雌性猫科动物的大脑,让其排卵,从而完成繁衍。

这只猎鹰爱上了人类,而人类却只想帮它繁衍后代

(猫的舌头也长有倒刺)

然而根据作者对果蝇研究发现, 控制不同果蝇物种间繁衍选择的是果蝇大脑深处的一小群神经元。

这种神经元能够控制性欲以及抑制性欲,当该生物受到外界的刺激时,该生物就会表现出对应的反应,即:繁衍or不繁衍。

由于该文章研究的对象是果蝇,不是哺乳动物,因此哺乳动物是否也是如此,暂时还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的是,虽然猎鹰会把人类当成同类,但是当工作人员将收集到的雄性生殖细胞通过注射器,注射到雌性的体内时,需要一只手覆盖在雌性的身上,用来模拟雄性的体重,从而让雌性明白自己正在繁衍,此时受孕率才会提高。

总结

根据研究发现,印随行为过程最早在生物孵化后1小时发生,然而在孵化后12-17小时是最为强烈时期,一般过了32小时将不会再发生印随行为。所以家里有宠物出生后,要尽量让幼崽和母亲待在一起。

印随行为不仅包括生物,还会发生在非生物之间,比如:恋物癖的人,可能就对物品产生了印随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