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感染科醫生,要堅守住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心裡有底,技術過硬,才能處事不驚”

每週二,首都兒科研究所感染科都要組織醫護人員進行業務學習,2020年1月21日,離春節只有兩天時間了,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感染科主任鄧莉感到有些不安,她打算在這次培訓會上,再強調一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要點和自身防護要求。

去年12月,鄧莉看到武漢疫情消息後,就準備了幾套舊的防護用品用於科室人員訓練,而且每天抽查,看到不符合規範要求的醫護人員,就要求反覆練習直到沒問題為止。

感染科一共有醫護人員31名,除了鄧莉、護士長和一名年長護士以外,其他人都沒有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疫情,而且科室裡大多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鄧莉怕大家過度緊張,就講起了自己當年應對SARS的經驗,“17年前,‘非典’是一場遭遇戰,當時我們沒有經驗。但是現在不同了,國家高度重視,措施果斷,又有科學的核酸檢測手段,公共防疫系統的反應也迅速,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也很到位。那還有什麼可怕的?別人怕,我們不能怕,我們是感染科醫生,疫情來了就得往上衝,但不能盲目的衝。心裡有底,技術過硬,才能處事不驚。”

21日下午,鄧莉接到醫院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救治及防控應急工作的通知,她立即取消了業務學習,安排科室人員結合科室實際情況制定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的接診流程和應急預案。同時重新調整班次,每班設置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專門負責病例篩查工作,兩名經驗豐富的醫生實行24小時二線值班,而她自己取消了春節假期,負責每天白班的門診、篩查和應急工作。鄧莉要求在每天的早交班時,要明確當天的各崗位責任人,要梳理前一天的工作,討論接診流程中的不足,第一時間進行調整,尤其是病例篩查的接診流程經過了反覆推敲,儘量讓醫護人員操作簡便,減少在汙染區的暴露時間,縮短患兒和家長的停留時間。大家反映篩查區域房間不夠用,醫務處就緊急協調藥學部和財務處騰出了兩間辦公用房給感染科。

我們是感染科醫生,要堅守住疫情的第一道防線


“我來站篩查的第一班崗”

沒想到22日上午,住院醫師張楠就接診了一名發燒且有武漢密切接觸史的患兒,張楠沒有慌亂,立即按照工作要求及流程做好防護,進入篩查診室,對患兒進行問診、查體、開具化驗等篩查工作,結果顯示為甲流陽性,張楠為患兒開了藥並叮囑回家要注意飲食和休息。當天共篩查了3名患兒,張楠嚴格按照診療和防護規範進行接診,對每一個患兒家長進行耐心解釋和安撫工作。

張楠家住順義,離醫院較遠,而且她的龍鳳胎寶寶還不到3歲,但卻主動承擔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篩查的第一班崗,並且表示會繼續奮戰在一線,站好篩查崗。


“有事就找我,我給你們坐鎮”

23日下午,鄧莉參加醫院緊急會議時,科室打來電話,說接診一名來自武漢並出現發熱的患兒,鄧莉立即給科室值班人員打電話,叮囑按流程接診並做好防護,同時聯繫實驗室做好收取標本和檢測的準備。當晚她留在醫院,前半夜修改工作制度,後半夜在辦公室的簡易床上眯了一會兒。24日是大年三十,鄧莉上白班,篩查了3名患兒。

下班到家後,看到家人準備的豐盛年夜飯也沒有胃口,愛人看出她的心事,就主動說“今天我不喝酒了,萬一醫院有事,我還得開車送你上班。”鄧莉笑著說,“那也別等醫院來電話了,吃完飯就走吧。”

當鄧莉抱著一床被子出現在感染科門口時,大家先是吃了一驚,然後很快就放鬆了。“看到他們的表情,我就明白了,這些年輕人還是心裡沒底,所以我就大聲說‘大家都別慌,今天我在這兒,有事就找我,我給你們坐鎮’”。


“這件白衣有魔法”

大年初一的早上,感染科來了一名從武漢返京的患兒。護師麻曉俐需要給孩子進行抽血檢查,看到麻曉俐穿著防護服“全副武裝”的走進隔離間,好不容易穩定下來情緒的孩子又開始哭了。

按照防護要求麻曉俐戴了雙層手套,觸感明顯弱了很多,紮了兩針才找到孩子的血管,她覺得心裡非常愧疚,但是孩子爸爸一直在旁邊鼓勵著,“寶寶乖,阿姨是為了我們好,我們要配合阿姨。”家長的話讓本來還有些忐忑的麻曉俐堅定了自己的信心。

抽完血孩子還在抽泣,麻曉俐指著隔離間牆上的貼紙溫柔的對孩子說:“你看,這個房間叫海底世界,從現在開始這個房間就歸你管了,阿姨不能進來,其他小朋友也不能進來,當然你也不能出來哦。”每名需要篩查的孩子需要在隔離間裡至少等待5個小時以上,這個時間是很難熬的,麻曉俐用自己的方法安撫著孩子和家長。

“說不害怕是假的,但是當我穿上防護服進入隔離間時,我反而不怕了,可能這件白衣有魔法。”年輕的姑娘調皮的笑了。


“別讓孩子和家長等,我去替班”

中午篩查崗的醫生去吃飯了,預檢中心分診臺護士送來一名需要篩查的4歲患兒,剛剛結束上午門診工作的住院醫師楊維依聽說後,立即換好防護服,“別讓孩子和家長等,我去替班”。

經過仔細問診瞭解到,這一家人在1月17日到武漢探親,回京後孩子就開始高燒,家長擔心不已,便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楊維依為患兒開具了各項檢查,告知家長篩查隔離時間至少需要5個小時以上,並細心詢問家長是否帶水並進行安撫。最終,孩子診斷為支原體感染,家長總算安心了。

當問及楊維依為什麼要主動替班時,她說“大家都是一樣的,感染科醫生為患者進行篩查防控是職責所在,只要我們做好防護,就沒什麼可怕的。”


“主任是感染科的一面旗,我們就是旗杆”

大年初二中午,主治醫師金鳳華脫下隔離衣,顧不上吃飯,就向住院樓跑去。她的兒子剛剛做了泌尿外科手術,孩子的爸爸和姑姑陪床,她只能用午休和下班時間陪陪孩子。“平時我很少管孩子,都是家人幫著帶,現在孩子病了,就有些粘著我,每次離開,兒子總是哭著喊‘媽媽回,媽媽回’”。

金鳳華有3個孩子,最大的女兒今年8歲,非常懂事和自立,從不讓父母操心。雙胞胎兒子還不到兩歲,只能靠奶奶和姥姥幫著帶大。“不論是對上孝敬老人,還是對下照顧孩子,我都做的太少了。”這次篩查工作,金鳳華沒有跟家人說,怕他們為自己擔心。“我媽每天都要提醒我戴好口罩,她雖然心疼女兒,但更支持我的工作。”

金鳳華和黃輝在感染科工作時間長,臨床經驗豐富,她們倆“承包”了24小時二線班,“如果說鄧主任是感染科的一面旗,那我和黃輝就是旗杆,年輕醫生都看著我們呢,無論如何都要撐過去。”


文 | 池楊、邱爽、郝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