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吳三桂反清成功、建立新朝,他前期的漢奸經歷該怎麼洗白?

荖板逨枝阿爾卑斯_愺苺眛


吳三桂根本不想反清復明,就想著學習沐家落個世鎮雲南,可是愣頭青康熙生生把他逼反了,如果等吳三桂死了,再奪其家兵權,削其羽翼,以和平手段解決三藩,何必生靈塗炭,用了八年刀兵才恢復和平。


縱橫小魚


假設吳三桂反清成功,並且建立了新朝,前期漢奸經歷自然是很容易洗白。成王敗寇,真正當上皇帝后,想洗刷自己以前的不好歷史還是很容易的。簡單來說,基本上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手段來完成:

1️⃣昭告天下,說自己是臥薪嚐膽,等待反清的機會;

歷史上,暫時隱忍,等到機會後再一舉成功的人也很多。假設吳三桂,真的成功了,那麼他完全可以打同情牌,稱自己當時也是迫不得已,順勢而為。

在投降清朝的這麼多年,自己一直心裡都沒有真正歸降清朝,厲兵秣馬,等待的就是一個機會,現在機會等到了,終於反清成功。

這樣一來,不說完全洗刷掉漢奸的經歷,至少聽了這樣的辯解之後,人們對他的印象會稍微好點。一百個中,哪怕有一百的人相信了,也就成功了。因為,通過這一百個人口口相傳,再加上吳三桂動用一些國家的宣傳機構去宣傳美化自己,最後,應該可以讓大部分的百姓忘記他投降的那段不恥的經歷。


2️⃣大赦天下,少收不收賦稅,加大給百姓的各種福利。

俗話說的好,“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老百姓要的就是能夠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誰當皇帝有時候對於他們並不是很重要。

所以,當吳三桂反清成功後,他完全可以樹立一個好皇帝的形象。體恤百姓,少收或不收幾年的賦稅,再加大一些對於普通老百姓的教育、養老方面的福利。例如,在吃不飽飯的地方,吳三桂可以開倉賑災,大方地分發糧食給百姓吃。當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這些實質的福利後,不用可以洗白,吳三桂的形象就會自己高大起來。


問題總結:

由此看來,只要吳三桂反清成功,把自己曾經當過漢奸的經歷洗白,幾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想要在歷史上改變形象也是很容易,通過將一些美化的文章,加入史書中,慢慢的,他的形象也會發生改變。


醉觀滄海


《周史•太祖本紀》

太祖開天達道同仁極運通文神武高皇帝,諱三桂,字長伯,姓吳氏。本貫江南高郵,先世因官徙居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父襄,子三高祖其仲也。母祖氏,萬曆四十年六月八日生太祖於廣寧,時有紅光射出,裡中人以遭回祿望覘視,竟太祖生也。

……

崇禎末,闖賊破京師,明懿皇帝殉國於煤山,焚神器,掠帝陵。太祖父時方靖難,為賊執,崩於永平。太祖聞之大恨,謀士某進言今後金方熾,擁山海關外,無如以計合之,靖難京師,以報先帝也。奴酋之部,久居遼東,八旗之勁旅亦野人也,陛下若能用之,以匡海內,血國恨家仇,而人心向我,天下非陛下所居乎。太祖曰,今國恨家仇實李賊之害,若京師定,擇太子即皇帝位,於我何干?我誠順天命也,他勿復言。遂與奴合,相與恢復京師也。

偽帝李自成聞之,計無所施而南下,死九宮山。奴入朝,漢奸某為計,太祖遂受平西王,封雲南。奴既立,建朝綱,感四海未靖,縱兵侵略,肆虐中原,虔劉百姓,民有嚮明而欲恢復者多矣。

奴先主盛年而歿,留顧命大臣者四,曰索尼、曰鰲拜、曰遏必隆、曰蘇克薩哈,而後主年幼,主事者祖母布木布泰也。後主沖齡即位,賴祖母及四臣,遂無虞焉。而索尼死,鰲拜專權害民,民有多怨者,後主無計,求諸祖母,祖孫相泣祖廟。年餘,後主於宮中養少年,日搏戲紿鰲拜,侯鰲拜獨奏事,見禽焉。

後主既壯,某還政於己,祖母欣之。初掌握,有大臣奏,謀削藩始焉。事出,太祖心不為動,久之慾褫王位。太祖與諸大臣謀諸帳內,鹹曰今天下民處水深火熱,虔劉我華夏,苦奴久矣。方今宇內,僉知陛下之功德,今處西陲誠勢所然,今若光復舍陛下其誰?陛下幸勿失萬民之望。

太祖不得已為眾所尊,號總督天下兵馬大元帥平西王,於昆明誓師北上。天下聞之,雲集響應。……

王師次衡州,明室諸王鹹進帝號,太祖初不豫,再而受。是歲改元昭武,國號大周。……


柔城居士


我們總是以吳三桂佔據優勢為何沒有反清成功而反覆分析,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看法,今天我們來個反其道而行之,假設一下吳三桂如果反清成功了,正史會如何記載的。

正史應該是這樣洗白的:

太祖高皇帝諱三桂,字月所,尊吳姓,舊明大將,據山海關而抵前清數年,使清之太祖太宗二代望關而空嘆,後流寇李自成破京師崇禎帝死,誓與李自成不共戴天之仇,時遇李自成與清軍兩面合擊之危局,太祖思以,遂御出以寇制寇之法,放清軍入關而驅李自成,後李自成潰不成軍再無東山再起,清軍破南明,敗張獻忠,一時之勢大,太祖遂隱忍不發,暗中聯絡舊明忠領,自請為先鋒徵南方,後據云貴為龍興之地,聞舊明永曆帝陷緬甸小邦而不得自由,遂上奏清庭以斬草除根之由而率大軍徵緬甸,救永曆帝,以就地處死計詐死永曆帝而護其周全,太祖多行善,雲貴之地百姓而稱道,前清康熙十二年,太祖以驅逐胡清為旗號聯絡其二王,合三方之力起兵興復漢家江山,再行明之北伐事,人心所向,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數省,終破北京城,清國祚終,殘餘勢力北清逃亡東北邊荒地。

太祖遂請舊明永曆帝復位,乃三讓不就之,太祖眾望所歸而勉登基之,立國號為“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又稱昭武帝,昭武元年秋帝疾大漸,丙戌,崩於乾清宮,葬永陵,諡號:定天弘業立極肇紀神功至聖文成武安孝至大德高皇帝。

帝生而神武,方夏一統再興漢家,經文緯武,韜略自全,為唐、宋、元、清諸君所未及,時清庭大局定之,乃隱忍不發,能沉觀變,經略次第,綽有所算,初起明將,本圖自全,為興明之基業,忍辱數年,而驅胡清,真乃中興之祖也。



東方創為


洗白也是有辦法的。畢竟吳三桂據守山海關抵抗大清多年,大清前兩代皇帝都是望關內垂涎三尺而不可得。

首先,吳三桂放清軍入關可以說成勤王,因為當時闖王已經佔領京城,吳三桂作為邊軍絕對有理由為亡國復仇。況且闖王勢大吳三桂不敵,放清軍入關消滅叛軍也是可以說的過去的。只不過引狼入室,偷雞不成蝕把米罷了。

其次,公元1644年吳三桂曾擁立朱慈烺為帝建年號義興。此可以作為證明吳三桂依然忠於明朝,特別是多爾袞當時拒絕朱慈烺稱帝后吳三桂仍堅持擁立朱慈烺並帶到山西準備復國,可惜朱慈烺沒有皇帝命。

最後,吳三桂雖然降清只因清勢大,所以可解釋為曲線救國。當吳三桂有了足夠大的勢力後反攻大清亦可作為忠於明朝的佐證。





刺蝟的vlog


“成王敗寇”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是中國曆朝歷代的不變“法則”,如果吳三桂反清成功建立了新朝,即便是他做過了“引清兵入關”之類的種種“罪行”,他也會在稱王稱霸之後將歷史改寫為“臥薪嚐膽”。我簡單的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論述。


一、吳三桂權貴一方

吳三桂是錦州總兵吳襄之子,在明朝崇禎時已經是遼東總兵,統領一方軍士,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可謂是“權貴一方”,在當時的政治局面下,是有一定話語權的。


二、吳三桂擁兵自重

吳三桂在降清之初,仍然與明朝的殘餘勢力保持著一定的聯繫。據史料記載,吳三桂對南京的福王政權,曾表示:“不忍一矢相加遺”。而且,和其他降官不同的是,吳三桂還擁有一支由自己獨立統率的軍隊、謀士和親信。所以,就跟歷朝歷代篡位稱帝者一樣,如果吳三桂建立新朝,他也不會揹負什麼“罪責”。


三、吳三桂起兵稱帝

在康熙時期,吳三桂自立為“周王”。他的大將吳應麒隨即攻陷了嶽州,嶽州之戰爆發。也正是因為吳三桂的兵力、財力嚴重不足,而且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離心離德,各有圖謀,才最終導致吳三桂起兵失敗。如果此次起兵成功,恐怕歷史將會改寫。


所以,對於吳三桂的諸多評價,大多是建立在清朝“正統”的基礎之上,而一旦吳三桂成為“正統”,那麼歷史的記載將會是另一番描述。


草竹道人


首先這句話問的就不對,人家為啥要洗白,歷史話語權往往由勝利者決定的,李世民殺兇逼父退位有幾個人說他不好了,他洗白了嗎?最後只要史書上改一比就行,被太子李建成逼迫,手下強迫自己。不管他做什麼歷史都是把他歸為名君。

再水隋煬帝呢,同樣他殺兇兄弒父,為什麼他落下罵名,只因為他的隋朝在他手裡沒幾年就滅亡了,他要是能當個民君,隋朝延續下去,他也不會落得今天這個罵名。

吳三桂呢,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鎮守山海關。同樣的農民起義家李自成佔了北京後,殺了吳三桂家人和霸佔了他的園園。他打開山海關勾結清兵攻打李自成,其實當時明朝已經滅亡了,他被人稱為“衝冠一女為紅顏”。並沒有說他的不是。

他要是最後真大打敗清軍,恢復漢族的統治,沒有人會罵他,只會說他懂得蟄伏,養精蓄銳,伺機而動。恐怕史書還會把他寫成民族英雄。所有你完全不用擔心他怎麼洗白。



shadow背影


歷史是由勝利者編寫的。

如果成功,他自己的歷史就可以隨便寫了,把大明的滅亡全部歸結給崇禎(崇禎本來就有重大責任,他也不冤)。開城門那段就寫成,當時自己唄崇禎架空權利,自己無可奈何。勒死明朝皇帝那段就寫成其實沒有把他勒死,只是把他藏起來了,反清成功後,隨便找個年紀差不多的傀儡,說他就是當年的皇帝,把他推上皇帝寶座(期間每天給他吃慢性毒藥和導致陽痿的藥或者直接找個太監當傀儡),期間就挾天子以令諸侯,學趙高殺死秦始皇后人一樣殺死朱家後人,把責任全推給傀儡皇帝,他想坐穩皇位所以要保證他自己是唯一的朱家後人。若干年後這個皇帝重病不治暴斃,自己迫無無奈只能臨危授命,接下王朝重擔。

如果吳三桂即想立牌坊,又想當婊子,後期也可以學曹操。扶傀儡皇帝登基後不要給他喂毒藥,只要讓他生不出孩子就行 同樣以他的名義殺光朱家其他後人。等自己死後,讓自己的兒子學曹丕一樣登上皇帝寶座。自己一生都是大明忠臣。

最後不管怎麼操作,吳三桂不但洗清了漢奸的身份,而且是趕走侵略者的民族英雄。

至於怎麼得天下人得人心,就更簡單了,推翻清朝後,由傀儡朱皇帝執政時期一方面繼續維持清朝制度,壓榨老百姓,另一方面因為不需要養八旗子弟(被趕走了),也不要養以前的朱家王爺(殺光了),可以省下一大筆錢,積累財富。

再等自己上位或者自己兒子上位後,再廢除所有清政府定製的針對漢人的制度,減免賦稅,用之前積累的財富反饋給老百姓,開運河,分發農用工具,發展農業工業。廢除人口稅,幾十年後就能刷新當時的人口巔峰。


八戒對犇彈琴


本來不想說不想評論,看見吳三桂如果成功了會怎麼怎麼樣就突然忍不住了,因為此事如果成功了一個無道德底線的人成功翻盤,那麼中華民族道德觀不不足以支撐這個民族現在還可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自古就沒有成功過叛而再叛的著名人物,因為就算有帶給民族的就只有殺戮和破壞,最終還是要被歷史拋棄掛在中華歷史的恥辱柱之上,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個陷阱,看看中國到底有多少道德觀都沒及格,就跳出來侃侃而談民族敗類如何逆境翻盤,殊不知已經暴露自己非常無知的一面,漢奸之所以叫漢奸是因為以出賣民族利益換取自身利益,吳三桂叛明所謂怒發紅顏就是個藉口,拿國家公器換取自己的榮華地位才是真,後來再叛以反清復明為口號,試問親手勒死南明最後一個皇帝的他怎麼可以這麼厚顏無恥,那些認為吳三桂成功以後該如何如何洗白是顯得多麼多麼的才華橫溢孤芳自賞,可笑!一個民族如果如此不分清白何以談復興?何以不被其它優秀民族國家鄙視恥笑,這近代百年恥辱的歷史教訓中國人的血流得還不夠多?還不足以喚醒國人的良心,還是因為這十幾年來國家發展得太快道德文明沒能跟上物質文明的發展?有點上火,請讀者們見諒,僅希望我華夏每代子孫都能健健康康,國泰民安。


瘋馬哥


衝冠一努為紅顏,為了陳圓圓,吳三桂投降了清朝,據傳吳三桂當時勃然大怒,厲聲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當即揮師第二次返回山海關,降而復叛,上演了一幕絕世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馬之功。


吳三桂為明末清初的風雲人物,身為明將降清,放清軍入關,可以說是清軍從東北的割據政權成為全國性政權的關鍵人物之一,並且為了向清廷表明忠心而對殘明勢力大開殺戒,將南明最後一帝永曆帝從緬甸帶回並且處死,晚年又因為康熙帝削藩而反清,真可謂是反覆無常的小人,最後也是以失敗告終。

我們總是以吳三桂佔據優勢為何沒有反清成功而反覆分析,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看法,今天我們來個反其道而行之,假設一下吳三桂如果反清成功了,正史會如何記載的。

正史應該是這樣洗白的:

太祖高皇帝諱三桂,字月所,尊吳姓,舊明大將,據山海關而抵前清數年,使清之太祖太宗二代望關而空嘆,後流寇李自成破京師崇禎帝死,誓與李自成不共戴天之仇,時遇李自成與清軍兩面合擊之危局,太祖思以,遂御出以寇制寇之法,放清軍入關而驅李自成,後李自成潰不成軍再無東山再起,清軍破南明,敗張獻忠,一時之勢大,太祖遂隱忍不發,暗中聯絡舊明忠領,自請為先鋒徵南方,後據云貴為龍興之地,聞舊明永曆帝陷緬甸小邦而不得自由,遂上奏清庭以斬草除根之由而率大軍徵緬甸,救永曆帝,以就地處死計詐死永曆帝而護其周全,太祖多行善,雲貴之地百姓而稱道,前清康熙十二年,太祖以驅逐胡清為旗號聯絡其二王,合三方之力起兵興復漢家江山,再行明之北伐事,人心所向,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數省,終破北京城,清國祚終,殘餘勢力北清逃亡東北邊荒地。

太祖遂請舊明永曆帝復位,乃三讓不就之,太祖眾望所歸而勉登基之,立國號為“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又稱昭武帝,昭武元年秋帝疾大漸,丙戌,崩於乾清宮,葬永陵,諡號:定天弘業立極肇紀神功至聖文成武安孝至大德高皇帝。

帝生而神武,方夏一統再興漢家,經文緯武,韜略自全,為唐、宋、元、清諸君所未及,時清庭大局定之,乃隱忍不發,能沉觀變,經略次第,綽有所算,初起明將,本圖自全,為興明之基業,忍辱數年,而驅胡清,真乃中興之祖也。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果吳三桂真的成功了,留下的歷史評價應該與上文洗白差不多,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啊,遺臭萬年註定要遺臭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