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企业发展的理论指导

准确把握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特点,使主观意识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发展思路、工作方法。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源泉

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以及他在实际中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当时并没有被党中央的多数人所认同和接受,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受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影响,革命发展受到重挫,由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不同企业发展路径及商业模式受时代发展、机会、内外部环境影响也存在着难以复制性,也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摸索、探究适合自身发展道路。如果不对企业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只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谋求发展,脱离现实、急于求成,则陷入“左倾”冒险主义,反之,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又会陷入右倾机会主义,经验主义。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价值意义

从国内国外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变化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发展的引导。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企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这种理论思想成为适合指导中国企业发展、建设和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国企业发展、建设和改革的规律是什么?通过历史考察,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什么时候坚持科学理论同企业具体特点相结合,探索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什么时候“结合”得好,成果越丰硕,成就越辉煌。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借鉴,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分析具体情况,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的路径选择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企业实际经营、发展中,如何才能做到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需要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明确“按照实际”是客观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真正承认客观事实,尊重客观事实,忠于客观事实,对客观事实决不要带上任何的主观随意性。如果客观事物被随意加上了主观臆想的成分,或者被某些主观因素所歪曲或剪裁,就不可能真正从实际出发,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反而会对企业掌握的资源和发展方向产生误判。

二是必须明确“按照实际”是全面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全面看问题,从事实的全部情况出发,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不同的侧面和片段,以及个别的实例,联系起来,综合起来,作全面的整体的考察,以便尽量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联系环节。虽然我们不可能全部做到,但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可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至少能把错误和片面性控制在较低的程度。

三是必须明确“按照实际”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从实际出发,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我们看事物必须看到它的实质,把它的现象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分析的方法。反之,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只有打破这种形式主义的方法,才能使大家在企业经营中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所办的事才能办好,我们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四是必须明确“按照实际”是主观世界与客观实际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变革,就在于科学地提出了实践的概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主观世界与客观实际有机统一起来,从而科学地解决了世界的物质性、辩证性、认识对实践的依赖性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把客观现实与主观认识有机地统一起来。

五是必须明确“按照实际”是不断变化的。从实际出发,就要从不断变化着的客观情况出发,对客观事物做动态的观察。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革命者的指导者,不但在于当自己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有错误时须得善于改正,使之符合于既定的客观实际,而且在于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须得善于使自己和参与的一切人员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推移转变,即是要使新的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于新的情况的变化。如果我们的认识不能随着变化了的客观情况而发生变化,就会使自己落后于现实,就不能做到真正从实际出发,也就不能引导和推动新事业的顺利发展。

总之,准确把握我们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一切按照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出发,这既是实事求是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又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企业发展的理论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