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史:第四紀

第四紀是新生代最新的一個紀,時間從約260(或者180)萬年至今,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法國地質學家儒勒·迪斯努瓦耶在研究塞納河沉積層時發現一層比第三紀更新的岩層,岩層一直延伸到地表,於是稱為“第四紀”。

地球史:第四紀

第四紀生態

第四紀的海陸地理與今天相近。第四紀地殼板塊活動頻繁,陸地上造山運動劇烈,形成了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等,海洋板塊在大洋底沿中央洋脊向兩側擴張。板塊運動帶來了地震和火山,地震與火山主要集中在板塊邊界和板塊內部活動斷裂帶上,如環太平洋地震帶、加利福尼亞斷裂帶、中國的五大連池、雷州半島、臺灣等。

第四紀時,地球氣候多次出現冷暖變化,冰期和間冰期有明顯交替。冰期極盛時,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形成大陸冰蓋,一直向南延伸至紐約。在雪線以上的大量積雪,在重力和巨大壓力下形成冰川,冰川除了產生在極地,還包括高山地區。現代冰川總面積約為163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1%。

地球史:第四紀

冰期遷徙

第四紀生物界已進化到現代面貌,高等陸生植物與現代基本一致,並形成今天的寒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植物群。海生無脊椎動物以雙殼類、腹足類、小型有孔蟲、六射珊瑚等為主。陸生無脊椎動物以雙殼類、腹足類、介形類為主。兩棲類和爬行類變化也不大,脊椎動物中真骨魚類和鳥類繼續繁盛。

從第四紀開始至今,只有很少的新動物種類產生,哺乳動物的面貌已和現代基本一致。第四紀早期,哺乳動物的偶蹄類、長鼻類與新食肉類等仍然繁盛,與第三紀的區別在於出現了真象、真馬、真牛。距今約1.2萬年前,北半球有不少哺乳動物(劍齒虎、猛獁、乳齒象、雕齒獸)滅絕,馬科、駱駝科在北美洲滅絕。

地球史:第四紀

雕齒獸

現代科學普遍認為人是由猿類進化來的,第四紀靈長目完成了從古猿到人的進化,古猿與人的根本區別在於人能製造石器等工具,人的另一個主要特點是直立行走。大約兩百萬年前,早期的直立猿人(能人或早期猿人)出現在東非的坦桑尼亞。大約一百萬年前,出現了晚期猿人(北京猿人、爪哇猿人等),一般認為是從非洲擴散來的

地球史:第四紀

北京猿人

大約五十萬年,在非洲出現了早期智人,後遷移到歐洲。大約25萬年前,現代人類(新人或晚期智人)在非洲南部出現。大約5萬年前,現代人類到達中東地區,3.5萬年前,現代人類到達歐洲,大約3-2萬年前,現代人類通過白令陸橋進入北美洲,後向南遷移進入南美,至此人類已分佈到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個大陸。距今15000~9000年前,大型陸生哺乳動物發生過大規模絕滅,原因是人類的狩獵活動,歐洲和非洲受影響較小。

地球史:第四紀

晚期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