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军,而民航作为开放程度较高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未来的融合发展中一定会作为一支强劲的潜力股发挥作用。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近1/4,那么其民航业是否也走在全国发展前列呢,下面通过一些数据进行了解和粗浅分析。

一、民航机场现状及分布

民用机场是承载民航业发展的基石,同时也彰显了地区经济的实力及对民航资源的倾斜投入程度。根据中国民航局官方公布数据,2019年长三角地区共运行运输机场23座,用占全国3.7%的土地面积占据了全国运输机场总数的10%,其中上海市2座,江苏省9座,浙江省7座,安徽省5座。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长三角地区23座运输机场分布图

长三角地区运输机场密度为0.64个/万平方公里,远远高于全国0.24的水平。其中江苏省密度为0.84个/万平方公里,是除直辖市以外全国运输机场密度最高的省份。从上图可以看出,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民航基础设施摇摇领先,安徽省的机场密度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是距离长三角的平均水平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可以说是拖了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的后腿了。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长三角各省份运输机场密度对比图/单位:个每万平方公里

不考虑各长三角各省市未来规划的运输机场,仅当前在建的机场中就有4座,其中安徽芜湖机场计划2020年上半年通航,江苏连云港新机场计划2021年通航,浙江嘉兴机场计划2021年通航,浙江丽水机场计划2022年通航,届时浙江省的运输机场密度将会超过江苏省。

下面在看一下通用机场的数据,根据AOPA官方数据,2019年,长三角地区取证通用机场数量为38座,占据全国的通用机场数量(240座)的15.8%,其中上海市7座,江苏省17座,浙江省12座,安徽省2座。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长三角地区38座通用机场分布图

长三角地区通用机场密度为1.06个/万平方公里,远远高于全国0.25的水平。其中江苏省密度为1.59个/万平方公里,也是除直辖市以外全国通用机场密度最高的省份。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在通用机场的布局建设上依旧大大的拖了长三角的后腿,不仅远远低于长三角的平均水平,甚至只有全国平均密度水平的一半。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长三角各省份通用机场密度对比图/单位:个每万平方公里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长三角通用机场列表

从航空基础设施水平来看,安徽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也希望安徽省能够踏踏实实的稳下心来,切切实实的主动为企业服务,主动为项目服务,对标沪苏浙,推进民航业快速发展。

二、民航主要生产指标状况

  • (一)民航旅客运输量分析

2019年我国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3亿人次,完成135162.9万人次,基本上平均每人乘坐一次飞机出行。长三角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26557.2万人次,占全国的20.4%,几乎是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的1/5,可见长三角的繁华程度。全国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达到39个,其中长三角就占了7个。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全国千万级机场列表

2019年,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的民航旅客运输量进入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前10名,分别位列第2、第5和第8位,安徽省则落后很多,位于全国倒数第5位。江苏省无论是从经济总量上还是机场数量上都超过了浙江省,但其旅客运输量低于浙江省的主要原因在于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前往上海的地面交通非常发达,比如无锡、苏州等地乘坐高铁前往上海虹桥机场均在1个小时之内,上海机场分流了江苏很大一部分旅客数量,导致了浙江省的机场旅客吞吐量高于江苏省。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全国各省份旅客运输量分布图/单位:万人次

对比2019年,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GDP排名,其中江苏、浙江、上海位于全国前10位,与民航旅客运输量的排名水平大体相当,均位于第一方阵。但安徽省的GDP排名紧随上海,位于全国第11位,其经济发展水平与民航运输水平严重不符,民航运输能力并没有较好的支撑经济发展,值得深思。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2019年全国省份GDP排名/单位:亿元

  • (二)民航货邮运输量

2019年我国机场全年货邮吞吐量1710.0万吨,长三角机场群完成货邮吞吐量569.3万吨,占全国的33.3%,几乎是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的1/3,长三角货邮运输量在全国的占比超过了旅客吞吐量,进一步体现了长三角的经济发达程度。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全国各省份货邮运输量分布图/单位:万吨

2019年,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的货邮运输量进入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前6名,分别位列第1、第4和第6位,安徽省则落后很多,位于全国倒数第8位。同样江苏省前往上海地面交通的便利性分流了一部分货邮运输,导致浙江省的机场货物吞吐量高于江苏省。对比2019年,全国31个省级单位的GDP排名,货邮运输量的格局与旅客运输量格局相差不大,同样可以看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航运输水平严重不符,民航运输能力并没有较好的支撑经济发展。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安徽近10年旅客运输量增长率情况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安徽近10年货物运输量增长率情况

带你深入了解长三角地区民航业发展水平

安徽近10年GDP增长率情况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安徽这个特殊的省份,我们将安徽省近10年的民航发展指标进行了分析,从历年旅客和货物增长率来看,安徽省的民航发展可以按2014年为分水岭,2014年之前安徽省的民航客货运输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2014年的客货增长率均下降到了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这与安徽省高铁和其他地面交通的快速发展有关,特别是高铁的开通分流了很大一部分旅客量。2014以后,安徽省在总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增长率有了大的提升,全部远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018年和2019年的客货增长率均进入全国前列,特别是随着合肥新桥机场区域航空货运枢纽的建设,未来安徽的航空运输量会有质的提升。

  • (三)通用航空主要指标

2019年,全国通航企业475家,飞行器2637架,年累计飞行小时为超过100万。长三角地区通用航空企业数量60余家,约占全国的14%,苏沪浙进入全国前十,长三角通用航空器数量为290架,占全国的10.9%,其中上海拥有135架,位于全国第七,长三角地区通航飞行小时超过10小时。但安徽省通用航空企业仅有7家,通用航空器仅有20架,年飞行小时数仅为2331小时,分别处于全国第27位、第28位、第23位和第29位。

三、结束语

综上分析,长三角地区的民航业发展水平如同其经济总量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超过了珠三角和京津地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实施以后,长三角地区的民航业发展必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上海市因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我们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一直独领风骚,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民航发展的风向标和定盘星。江苏省近些年在整合省内机场资源和补齐民航短板上下了很大功夫,民航业将会成为江苏省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均衡的重要支撑。浙江省是长三角民航业未来最具有潜力的地区,市市通运输机场,县县通通用机场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浙江省活跃的产业基础将会带来除航空运输以外的航空产业项目落地,航空产业发展将会成为浙江省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安徽省虽然整体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虽然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对其总体发展质量和航空基础整体薄弱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航空基础设施、航空服务保障能力以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在立体上与苏浙沪发展相比差距还很大,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安徽省如何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重大机遇,如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迅速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是值得深入思考和谋划的,正所谓导师和榜样就在身旁,唯有主动融合,虚心学习,沉下身体,解放思想,真真切切的认识到发展民航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踏踏实实抢抓民航业的发展机遇,方能紧随其后,而不至于望其项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