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谈群体思维

文|醉余堂主人:喜读书写文,喜在书中挖矿,在写中成长,愿以文章与你携手同进。欢迎【关注】。

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

疫情之下,全国掀起“停课不停学”的浪潮,上传下达,群起响应,不亦忙乎?

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谈群体思维

然而,在各地新冒出来的诸多“新网红”直播课过程中,弊端频出:学生家里缺打印机,网络系统不稳定;教师现身直播间,就是操作不熟练;家长助教忙准备,还要焦虑娃的上课效果;而学生呢?一位教师朋友说起直播体验:学生在上课时有时候现身,有时候隐去,不知道是不专心,还是网络有问题?然后就是狂送花,齐点赞,讲完一段再进行检测的时候,效果实在不理想……

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谈群体思维

前些天在我发的微头条下,就有一些朋友评论:“有的学校每天按照课程表进行,孩子都崩溃了,比上学忙多了”;“幼儿园都开始通过网络授课,真是受不了!”、”作为一名备受折磨的家长,我得手动点赞!“

独立教师中的一姐史金霞说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上网课的。

1

在一片网课忙碌的氛围中,杭州崇文总校长俞国娣却是一股清流,在一片“停课不停学”的浪潮中,特立独行。她是怎么积极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停课不停学”的呢?——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她在2月12日给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中说:

1,我们不做网播课,尽量少涉及下学期的新教材知识。因为小学生本来就注意力时间短,不希望因为网络教学而产生新的学困生。

2,崇文的设施设备、信息应用水平远高于杭州,更不用说全国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全体教师视频大会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更何况要那么多学生同时开启?

3,老师会和学生在线交流,希望孩子们“有天谈,会谈天”。不用担心进度问题,我们有预案:可以在七月份上课延期。
4,这段时间,家长适合做做家政课,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孩子们要每天坚持跳绳运动,开学时不要成为小胖墩儿。

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谈群体思维

而教育部在2月12日的时候也指出:

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停课不停学”没有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如果强行要求所有教师进行录播,不仅质量上难以保障,而且也会增加教师负担,并且造成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必须予以制止。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也在同一天指出:

如果开学后,所有学科类文化课学习都采用线上教学,由于没有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更大,肯定会进一步加剧心理焦虑,同时会导致学生近视率的大幅提升。

再加上很多家长要去上班,家里只有孩子一个人,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还有许多无法预判的风险。

这些言论,可以说在渐渐回归常识。

而上海市教委昨日也发布了消息:

在基础教育方面,由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学方案。

市教委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的原则,组织了全市各学段、各学科一千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录制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以电视播放为主,包括有线电视和IPTV,共分为12个频道,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频道,除了首播外,还会安排重播。无法收看电视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Pad)、手机等多种终端听课。

听课后,学生可通过多种信息平台,与本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特殊时期,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决定实施在线教育。但是,第一次尝试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不足和问题一定在所难免,请大家多提意见,也请大家多多支持。

市级层面给出统一安排 “托底”,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再加以调整。这样的安排,个人认为,也尽了相应的努力,释放了应有的诚意,即有不足,也还是留有了一定的改进空间。

2

其实这件事,对于师生、家长来说,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早已为大家发现,而且很多人都已提出了对“停课不停学”的独特有用的见解,但为何网上反映,在很多地方的学校依然在继续推行网络直播课?

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谈群体思维

其实,除了初三、高三因为特殊情况需要考虑直播(但直播课依然不是唯一选择,通过网络的交流来促进学习,是不止限于网络直播这种形式的)外,所有年级一窝蜂地上直播课,就是一种群体思维在作祟。

何为群体思维?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她所著的《终身成长》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

群体思维是指人们在团体决策过程中思维倾向于一致,没有人提出异议,没有人采取批判的态度。这种群体思维有时候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决定。

而这种群体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

1,很多人认为,上面一般是不会犯错的,所以,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你没有必要去多想,执行就是了。

比如,这次疫情扩张的势头如此之猛,应对工作如此仓皇,为何?因为一开始他们就把哨子直接给“辟谣”消音了,他们说“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他们说湖北物资是充裕的……那我们就相信吧……

2,各层条线为了强化自我,加强领导,不必听不同意见。

“共克时艰,共同担当”,这是天然的政治正确。别人在前线拼命,让你上几节直播课你还唧唧歪歪吗?太没有思想境界了吧?所以,所有人都必须这样做,服从统一安排。

3,员工为了获得上面的肯定,站在和上面统一的立场上。

“紧跟形势,大干快上”,永远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因为除此之外,没有选择。你要亩产万斤,那我就想办法给你亩产万斤;你要形势一片大好,那我就造出一片大好形势。你要表决心,那我就表决心。

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谈群体思维

如果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还没等领导有所表示,我们就已经开始排挤那个不同意见者了。而这,更会加剧群体思维。

3

群体思维为害甚巨!这一点,古今中外,例子举不胜举。

比如,近日热传的一个关于美国太空梭计划的视频就给我们讲了关于群体思维的悲剧。

1986年1月28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场,众人的欢呼声未落,太空梭发射74秒后爆炸,7名太空人全部罹难,55亿美元投资灰飞烟灭。

发射前一天,提供橡胶垫圈公司的工程师罗杰·博伊斯乔利提出强烈警告:橡胶O型环在低温下有危险,因为它能够容忍的最低温度是华氏四十度!工程师不断向上面报告说:请你不要飞!请你不要飞!......为了迎合宇航局的要求,公司四名主管开会一致否决了他的警告,隐瞒实情,同意发射。发射当天,现场温度只有华氏18度。

所以,一升空,就炸了!

只有统一、没有异议的声音,是危险的。

2002年,非典在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作为一次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潮,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在2003年4月3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时的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表示,“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在中国工作、生活,包括旅游,都是安全的。在座的各位,戴口罩、不戴口罩,我相信都是安全的。”

然而,实际上呢?后面时态的发展大家也都知道了。

截止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

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加拿大:251例,死亡41人;新加坡:238例,死亡33人;越南:63例,死亡5人。

......

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谈群体思维

出了事之后,再来“高度重视”,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4

那么,如何对抗群体性思维呢?

1 做好相应的制度设计,以保证不用意见者的发声空间。

当年,对于美国企图入侵古巴、颠覆卡斯特罗政权的这项不成熟的计划,肯尼迪总统身边那些精明的顾问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因为他们觉得总统很英明,不会有问题。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设置了一个特殊部门,专门用于向丘吉尔报告所有坏消息。只有这样,丘吉尔才能知道自己没有陷入群体思维带来的安全假象。这样他夜里才会睡得安稳。

通用汽车公司的前CEO阿尔弗雷德·斯隆,常常在公司的高层决策者就一项决定看似已经达成一致的时候,先搁置下来,来听听有没有反对意见。

通用在当时摇摇欲坠的情况下,通过他对公司改组,吸收多方面意见,终于反败为赢,远胜强劲的对手福特公司。他对不同意见的重视,在通用的发展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而在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中,如果那位最先发现敌情的医生没有被消音,那不知道会避免多少损失,少死多少人命!

2 善待宝贵的不同意见,真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比如,唐朝时魏征写了《十渐不克终疏》,文章批评太宗逐渐腐化,骄傲放纵,提醒他要慎终如始。太宗看完奏疏后表示知错就改,一定要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并把这篇文字做成屏障,早晚看一下以此警醒自己;还让史官记录下来,以流传后世;并且奖了魏征黄金十斤、马二匹。唐太宗就是这样常常“一言不合”就奖励。

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谈群体思维

后来魏征病逝,让李世民哀伤不已,他下令废朝五天,举国哀悼。之后,李世民曾经一意孤行远征高句丽,却大败而归,死伤数千将士,损失无数战马。李世民感慨万分:如果魏征还在,他一定不会让我打这场仗,也不会有这样的损失了!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说过:上对下,有一个很重要的要领,多听,多问。上级是问问题的人,不是给答案的人,要学会不动声色,你没有表情,你不裁决,才有各式各样的意见出来,你一表现就完了,其他的统统没有意见,你的损失会很大。

信也!

电子商务巨子、前IBM公司总裁郭士纳在IBM任职的时候,就做了一件事情——解散了IBM的最高权力部门:管理委员会,并经常向高层之外的人员咨询专业意见。他坚持团队协作,重视客户体验。

他说:“等级分层对我来说基本没有意义。我们应该将能够帮助公司解决问题的人聚在一起开会讨论,不管他们是什么职位。”可是这样的改革之后三个月,郭士纳收到了华尔街对他的评价:“郭士纳表现平平。”

他继续努力。2002年3月,在完成使命、卸任CEO的时候,IBM公司股票价值增长了800%,而且在IT服务、硬件、企业用户软件(包括个人电脑)以及定制高性能电脑芯片方面都达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

遇到提出问题的人,我们就要去解决问题,这样公司也好,社会也罢,才会更健康地发展。而如果反过来去解决提问题的人,让他沉默,那结局可想而知。

难道不是吗?

结语:

这一年,我们原本可以生活得更美好,国家经济原本可以更强,这个春节原本可以更热闹,教师学生原本可以不用上网络直播课,……如果我们能多容纳不同声音的话。

而如今,多少冤魂,灰飞烟灭!

哨音犹在耳,吹者已杳杳;师者频频忙,只缘直播课——谈群体思维

本来可以不这样的!

本来可以不要把那么多人永远留在这一年的!

如果我们多倾听的话。

(全文完)

如果你喜欢,欢迎转发,点赞,收藏,让更多人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