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曾经,在遥远的南美洲,有个国家的社会主义者依靠选举的方式上台执政,并对国家经济建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在美国所策划的政变中饮恨自尽。这个国家就是智利,而这位领导人就是著名的萨尔瓦多‧阿连德。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智利总统(1970-1973)萨尔瓦多‧阿连德

1908年,阿连德生于瓦尔帕莱索。193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年轻时加入了智利社会党并成为该党的领导人。他先后担任过内阁部长、众议员、参议员的职务,直至智利参议院议长。阿连德热衷于马克思主义,公开批评资本主义,支持工人运动,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改革。

1970年阿连德作为“人民团结”这一左翼政党联盟的候选人当选智利总统。在投票中他获得了36.2%的微弱多数,按照智利宪法规定,如果没有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则将由国会从得票最高的两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智利国会最终选择了阿连德,条件是他要签署一个“宪法承诺条款”,保证尊重并遵守智利宪法,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不能破坏宪法的任何条文。

阿连德就任总统后,开始推行被称为“智利社会主义之路”的规划,包括进行大型工业(铜矿、银行等)的国有化,彻底改造医疗卫生系统,改革教育系统,给儿童提供免费牛奶,深化前总统弗雷的土地改革等。在对外关系方面,阿连德同社会主义国家改善了关系,并在其任内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而这时智利的经济未能摆脱自殖民时期以来的初级产品出口体制,铜矿、铁矿及硝石的开采与出口占据智利经济极大的比重并且都掌握在外国资本家的手中,尤其是美国企业。使得1971年《智利宪法修正案》通过,其中规定:“矿产资源应当掌握在智利人手上。”标志着这三样矿产国有化法律依据的确立,而在该法案通过的这一天1971年7月16日被称为“国家尊严日”。

为了庆祝国家重要资源国有化的完成,智利中央银行发行了一枚面额为500比索的纪念钞。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智利铜矿、铁矿及硝石产业国有化纪念钞》正面

这张钞票正面的主图为矿工及矿区的厂房,象征着智利广大以采矿为业的劳动者,这是智利中央银行至今唯一一次使用“一般人民”作为钞票的主角,在这之前出现在钞票上的人物都是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或文学家等。从这个方面来说,可以说正是阿连德政府依靠劳动人民起家对于一般民众的具体回馈。

而在正面的下方以西班牙文书写着“1971 ANO DE LA NACIONALIZACION DEL COBRE,SALITRE Y HIERRO”(1971年铜矿、铁矿及硝石国有化)。就是纪念该年的矿产国有化宪法修正案及将铜、钢铁、硝石等重要工业部门的全部本国垄断资本和外国资本以及银行的90%实行了国有化。其中以铜的国有化影响最大。铜是智利最大的自然资源,其出口收入占全国外汇收入的80%,过去基本被美国三大公司掌握。

也由于经济上美国企业的损失及意识形态上的无法调和,美国最终策划了推翻阿连德政府的政变。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1973年的智利政变

其实,智利开始推行矿产国有化的过程可以追溯到阿连德政府之前,1955年5月5日智利政府成立铜矿局,开始管理与铜矿相关的事务。1966年改组为智利国营铜矿公司(Codelco),而在1971年完成国有化后,智利所有的铜矿都掌握在智利国营铜矿公司手上。由于阿连德政府的前任政府都是以较为温和的方式推行国有化,并无严重的触及到国际资本的利益,且没有公开的信仰社会主义,所以没有因为国有化的进程被美国所推翻。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智利铜矿、铁矿及硝石产业国有化纪念钞》背面

钞票背面的主图为智利的邱基卡马塔铜矿,位于智利卡拉马,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1952年建造了浮选和冶炼设施,1968年扩产至年产量50万吨铜。在铜矿国有化后,该矿场归智利国营铜矿公司所有。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邱基卡马塔铜矿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邱基卡马塔铜矿的位置

左侧为智利国徽,采用于1834年,为欧洲形式的盾徽。盾的上方为蓝,下为红,中间是五角星(智利国旗的元素)。顶端有蓝、白、红三根羽毛,是昔日总统的帽饰,左侧是安第斯山区特有的马驼鹿,右侧则为安地斯鹰,头上戴上代表智利海军英勇的金冠(象征着智利海军1879年南太平洋战争时的英勇)。底部白色饰带上为1810年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口号(现今为智利的国家格言):“依仗公理或武力”。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智利国徽

在本纪念钞背面最下方的文字为智利第十一任总统(1886-1891)何塞‧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在1889年6月1日对国会演说时所说的一句话:「No debemos consentir que esta vasta y rica región sea convertida en una simple factoría extranjera」(我们绝不能坐视这片广袤富饶的区域被转换成一个简单的外国工厂)。

何塞‧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是一位自由主义政治家。在其在任时智利的主要出口产业是硝石(炸药的原物料),1879年所爆发的太平洋战争就是智利为了争夺硝石与邻国(玻利维亚与秘鲁)所进行的战争。该时期智利的海军甚至较美国海军强大。而费尔南德斯的这句话就是指应当要结束智利所产的硝石在外国资本家手中的垄断地位,使得因硝石产生的收入成为智利的稳定收入。后来这句话在1971年的国有化高潮中也被阿连德政府所推崇。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智利总统(1886-1891)何塞‧曼努埃尔‧费尔南德斯

这一枚纪念钞在设计样式上中规中矩,采用了四边留白的传统钞票设计图案,色彩也不鲜艳。其中的亮点在于这枚钞票是智利中央银行发行至今唯一一枚以不具名的“劳动人民”这样社会地位较为普通的人物作为主角。当然,矿工也很好的体现了三种矿业国有化的主题,也与阿连德政府的左派政治形象较为贴切。

欣赏这一枚纪念钞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其深层次的故事与这些故事所带来的启示。作为拉丁美洲政治传统上较为稳定的国家,智利依旧没能摆脱殖民时期的经济限制,由于国际矿物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时,也使得这类国家没有进行经济改革的动力。长期依附于初级产品的出口及外国资本的垄断,使得在某个层面来说国家并不独立。无论是费尔南德斯所言的“不能坐视这片广袤富饶的区域被转换成一个简单的外国工厂”,还是阿连德及其前任所努力的国有化进程,都是对这样的经济型态有了思考的结果。只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同罢了,阿连德政府在通盘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上的错误使得该国的经济状况迅速的恶化,到了其执政后期的1973年通货膨胀严重、相对于区域内的其他经济体智利的经济呈现负增长。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智利与南美洲的经济增长表

国内经济的恶化加上其在国有化过程中损害美国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其意识形态上与美国的根本分岐,这些因素都使得阿连德的执政即将面对严峻的挑战。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将军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下以军事政变的手段推翻了民选的阿连德政府,并建立了军事独裁政府直到1989年,这打脸了原来智利民众最为骄傲地事情——“延续了140年从未中断的民主传统”。(相较于拉美其他国家的政变频传,智利是民主政治最为稳定的国家)。

南美洲一次夭折的社会主义尝试——阿连德的改革

智利独裁者、总统(1974-1990)皮诺切特将军

改革一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要将积重难返的国家经济重新带回正轨,可以说阿连德对于矿产国有化的政策至今依然使智利受惠(皮诺切特并未改变其国有化的结果),然而改革首先应该要符合国情,不可以躁进。其次,在涉及超级大国的利益上,还是应该使用相应的政治手段来减少改革的阻力。

阿连德的“智利社会主义改革道路”对于民主化后的智利政府在经济上有这强有力的借鉴意义,在阿连德的“极左”与皮诺切特的“极右”中取得了中庸的道路,由于历史的教训,21世纪初期的智利并没有走上与域内国家相同的“21世纪社会主义”道路,而是在坚持市场经济改革基本方向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家干预主义和社会改革的措施。这是一条根据备智利国情选择的务实主义的发展道路。

可以说这样1970年代初期的历史经验给予了智利相关的启发,也给了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思考。这一枚纪念钞简单的线条、朴素的设计却道出了丰富的历史脉络与教训,令人在仔细端详这枚钞票时,陷入良久的沉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