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药材云芝栽培:掌握科学人工培育模式,产量、品质有保障

云芝,又称为白芝、千层蘑等,属于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的一种真菌,原产于中国,早在我国明朝就有记载,出现在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云芝作为一种著名的的木腐性药材,药用价值非常不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野生云芝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品质及产量均不同程度下滑,使云芝市场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导致药农开始采用人工栽培及液体发酵培养获取云芝。因此,实现周期短、品质好、产量大的云芝高产栽培技术越来越受到药农的关注。

真菌药材云芝栽培:掌握科学人工培育模式,产量、品质有保障

一、云芝的生长发育条件

云芝作为一种喜高温的药用型真菌,出芝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在6-8月。在人工栽培过程中,一般在南方地区2-3月份进行制种 , 3 月下旬-5月上旬进行栽培 , 6-7月即可出芝;而北方地区,要晚1个月,一般3-4月份进行制种 , 4月下旬-5月下旬进行栽培 , 7月下旬左右出芝。为保证云芝生长发育,其生长发育条件如下:

1、营养管理

云芝作为一种木腐性的真菌,主要以碳源、氮源、无机盐为养料,其中,碳源主要为单糖和双糖等有机碳;氨基酸是云芝能直接利用的氮源;无机盐主要为钾、钠、钙、镁、磷、 锌等微量元素,因此,生产上一般利用木屑、麸皮、玉米芯等进行配制培养料。

2、 温度管理

云芝是一种喜高温的菌类 ,其菌丝适应能力较强,温度在4-35℃之间均能生长,温度在24-30℃之间最为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菌丝生长放缓;云芝在出芝管理时,最适温度为 24~28℃,温度控制在24-26℃,可以有效控制芝体生长速度,使芝体质地紧密,提高品质及卖相;温度长期控制在28-30℃的高温,可以促进芝体的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提前采收期,但品质相应会有所降低。另外,出芝期间 , 温差不易过大,否则,容易导致畸形菇 。

真菌药材云芝栽培:掌握科学人工培育模式,产量、品质有保障

3、水分管理

云芝的生长对水分需求较高,前期菌丝培育的培养基含水量在60%-70%,可以满足菌丝的生长需求;在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中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空气湿度应尽量保持在80%-90%之间。

若空气湿度过低,会严重影响云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一般空气湿度低于70%,子实体生长开始减缓,空气湿度降低到60%以上时,子实体将停止生长发育,渐渐枯死;另外,空气湿度高于90%以后,会导致空气含氧量降低,影响子实体呼吸作用,严重时,导致子实体窒息,出现大面积腐烂、死亡现象。因此,每天可根据棚内湿度,通过定期喷雾状水以及通风来调节。

4、光照管理

云芝菌丝的生长不需要光照,以黑暗环境中生长最为适宜,菌丝遇强光照射会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过早生成子实体,降低产量。

其次,云芝子实体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一般光照度保持在3000lx以上,且光照要均匀,可以满足子实体的生长需求。 棚内光照增强 ,有利于芝盖的快速形成,芝柄较短 ,且芝盖内沉积的色素较多 ,使云芝具有较好的品相;另外,云芝向光生长,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应保持光照均匀,不易频繁移动芝袋的位置或调整光源。

真菌药材云芝栽培:掌握科学人工培育模式,产量、品质有保障

二、培养优质菌种

1、培养基配制

①培养基配方:木屑占比70-75%、麸皮(或玉米芯)24-29%、石膏1%左右,料水比例为 1:1.3左右 。

②拌料方法:先将木屑按比例摊铺在场地上,然后将辅料麸皮(或玉米芯) 、石膏等按配方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加入磷酸二氢钾混合水,进行充分搅拌,加入适量石灰或石膏粉来调节培养基的PH,使PH值控制在6.5-7.5之间为宜。一般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培养基手握时,有水分挤出但无明显滴落为准。

③装袋灭菌:取规格为长30-35cm, 宽18-20cm , 厚 月0.05cm的高压或低压聚乙烯专用筒袋 , 扎住筒袋一头,将培养料填入,轻轻压实,使培养料松紧适度,无明显的缝隙或外凸的地方,一般每袋装培养料250-350g为宜。

另外,在生产中,常采用"常压蒸汽包"进行灭菌,一般需要灭菌12-18小时,灭菌时,应遵循攻头 、促尾 、保中间的处理原则 。

2、接种发菌

进行接种时,应优选生长旺盛 、无污染的适期健壮菌种进行接种 。接种前一天,应对培养场地进行清扫,并用硫磺粉或敌百虫放在刨花、麦秸等易燃物上进行熏蒸消毒,使培养场地满足发菌的环境条件。

接种时,采用两头接种方式,一般20%-25%的接种量为宜,然后将接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场地内 ,保持平均温度在25-28℃之间,避光下进行发菌管理,一般3-4周菌丝就能长满袋。

真菌药材云芝栽培:掌握科学人工培育模式,产量、品质有保障

三、高产种植技术

1、整地起畦

云芝的子实体需要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培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日光棚根据场地大小进行搭建。在日光温室中起畦,畦面一般宽80-100cm,畦深在20-25cm之间,畦与畦之间预留30-40cm的间距,压实作为过道。然后对畦床进行消毒、杀虫,均匀施撒一层石灰粉,或喷洒2%-3%的石灰水。

提前2-3天准备覆土,覆土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应现备现用。覆土一般以疏松肥沃、颗粒细小、腐殖质丰富的湿润砂质土壤为宜,并在覆土中加入2%-3%的生石灰,使土壤pH为弱碱性 ,同时,用 0.5%多菌灵进行消毒、杀虫,避免出现杂菌影响品质。

真菌药材云芝栽培:掌握科学人工培育模式,产量、品质有保障

2、出芝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将塑料薄膜袋脱去,在菌袋其中一头保留2-3cm的塑料薄膜袋,垂直放入畦面上,菌袋排放时间周围留3-5cm的空隙,然后用事先配制的覆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一般为2-3cm,覆至袋口0.5cm以下的位置,避免芝面被污染,影响品质;然后在覆土上面盖一层大颗粒沙子作为滤水层,进行均匀淋水,冲掉菌袋头上沾的余土,待1-2天后将贷口剪掉,并将畦床上菌袋间露菌料处用覆土再次覆盖好。

覆土并整理后,根据覆土干湿程度,每天进行1-2次喷水,使土壤湿软且不粘手即可,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温室温度控制在 24~28℃,每天可进行1-2小时通风;另外,可定期用塑料薄膜对畦面进行覆盖,能起到增温增湿的效果,可以加快菌丝向覆土层中生长发育,一般15-20天后菌丝可扭结形成原基 。

真菌药材云芝栽培:掌握科学人工培育模式,产量、品质有保障

【经验总结】: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芝作为最有药用价值的真菌之一,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野生云芝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极易被污染而降低品质,导致产量远远达不到市场的实际需求。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广云芝人工栽培技术获取云芝菌丝体,以确保云芝种属,又能不断提高云芝产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