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強渡大渡河前,突擊隊人選是個大問題,關乎著強渡能否順利。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楊得志,網絡圖

楊得志把挑選突擊隊員的任務交給了營長孫繼先。孫繼先決定從2連選人。誰都清楚,即將開始的渡河,不是激流探險,也不是龍舟競渡,而是戰鬥,是在槍林彈雨、激流險灘中為紅軍殺開一條通路的九死一生的戰鬥。但戰士們卻還是要爭,爭做突擊隊員,而且每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毫不相讓。孫繼先一時很難確定人選,最後是聶榮臻發話:"算了,不要爭了,就由營長下命令,叫誰誰去!"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聶榮臻,網絡圖

孫繼先和楊得志商量片刻,宣佈了渡河突擊隊的十六人名單,並確定由2連連長熊尚林帶隊。突擊隊剛剛站好,一名戰士從連隊隊列中衝出,邊哭邊喊道:"我也去,我一定要去!"衝出的戰士是2連通信員陳萬清,是解放遵義時才入伍的新兵。孫繼先被陳萬清感動了,回頭看看站在一旁的團長楊得志。楊得志同樣被這一場面所感動,對孫繼先點頭同意。陳萬清破涕為笑,跑入了行列。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強度大渡河,網絡圖

據可查資料,強渡大渡河的十七名勇士,他們是:

2連連長熊尚林

2排排長羅會明

3班班長劉長發、副班長張克表

3班戰士張桂成、肖漢堯、王華停、廖洪山、賴發秋、曾先吉

4班班長郭世蒼、副班長張成球

4班戰士肖桂蘭、朱祥雲、謝良朋、丁流民

2連通信員陳萬清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渡河十七勇士,網絡圖

十七位勇士佇立江邊,每人一把大刀,一支衝鋒槍,一支短槍,還有八顆手榴彈。楊得志站到了隊前,神情莊重,說:"同志們,紅軍的希望就在你們身上。你們一定要渡過河去,消滅對岸的敵人!"劉伯承親自到江邊指揮戰鬥,令六挺重機槍、幾十挺輕機槍和三門迫擊炮組成的火力掩護隊各就各位,又特別囑託神炮手趙章成做好準備。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9時整,劉伯承下令開始強渡。岸上掩護的輕重機槍一齊開火,在河面打出一道稠密的彈牆。對岸渡口處的川軍碉堡也開火,向渡船掃射。一時間,密集的槍聲伴隨著轟鳴的江濤聲響徹整個大渡河上空。劉伯承見對岸碉堡對突擊隊渡河威脅很大,令趙章成將其幹掉。趙章成仔細瞄準,一發炮彈就把對岸渡口的川軍碉堡送上了半空。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在激烈的槍炮聲中,熊尚林帶著八名突擊隊員登上了第一船(可見,第一船共9人),解開船纜,小船箭一般順流向對岸渡口衝去。船剛離岸,就被對岸川軍發現,立即不顧一切地向渡船射擊,子彈打得渡船四周水花四濺。船工沉著扶舵,渡船衝破彈雨巨浪前進,岸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它的上面。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渡船衝過上流,靠近了對岸山崖下的渡口,船上的九名勇士飛身下船。川軍慌作一團,手榴彈、滾雷冰雹般砸向勇士們。勇士們毫不畏懼,利用石階死角掩護,向下猛衝,臨到崖頂,一排手榴彈甩出,九名勇士緊隨爆煙衝入了敵人的工事。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雙方正在激戰,第二船的勇士也攜帶兩挺輕機槍登岸。

焦點便出現在這第二船的勇士人數上,按17勇士的話,第二船應為8名勇士。

實際上,第二船渡河的包括營長孫繼先在內應該是9人。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孫繼先之子孫東寧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在1991年,父親去世1週年的時候,楊得志伯伯題寫了字幅:'長征路上先鋒,大渡河畔英雄',以表對父親的祭奠。同時正式向軍委寫信,反映強渡大渡河的史料與事實有出入的問題,他認為強渡大渡河應是18名勇士。"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孫東寧說,父親對於自己是不是"大渡河勇士"一事,一直保持緘默、低調。"我們幾個孩子小時候都聽父親講過強渡大渡河戰鬥的故事,後來當聽到有關強渡大渡河是'十七勇士',而不是'十八勇士'的說法時,都很疑惑,曾多次追問父親,怎麼少了一個勇士?"

強渡大渡河,17勇士還是18勇士?第18人:再爭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孫東寧說,父親平和淡定地對他們說:"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先烈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有些同志犧牲後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我們這些倖存者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如果再去爭什麼'勇士',我感到很羞恥!"

大渡河天險終於被紅軍突破了。十七名勇士在國民黨軍吹噓的不可逾越的大渡河撕開了一道缺口,為紅軍主力打開了一道北上通路。這一壯舉,不僅令紅軍當時的對手震撼,也令後人震撼,是中國革命戰爭史上最耀眼的一頁,也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