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大口攝食與魚兒緘口不開之間,只有一個答案!

釣魚這檔子事兒,還真難為人說得清道得明!即使是釣了幾十年魚的老釣手,也常常發出這樣的感嘆。不是嗎?有的天,魚兒瘋咬,拋竿就有口,提竿就是魚,根本連浮標也不讓站直,甚至是空鉤也上魚。可有些時候,任憑你香餌、腥餌還是酒餌,不管是釣底還是釣浮,全白搭,浮標就是紋絲不動。看看天,還是這片天,真碰到鬼了!這就是民間所講的“魚頭朝下”和“魚頭朝上”。

魚兒大口攝食與魚兒緘口不開之間,只有一個答案!

“魚頭朝下”和“魚頭朝上”,其實是個很形象的說法。過去,傳統釣都是清一色的釣底,魚兒咬鉤總是把尾巴一搖,屁股翹起,魚頭朝下的。反之,魚兒因種種原因,緘口厭食時,離底浮頭,稱之為“魚頭朝上”。這與如今競技池中把魚引上來打浮、打一標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確實,影響釣魚的因素太多太多;而諸多因素間往往又是錯綜交叉、相互關聯與制約的;諸多因素又因時因地有主次之分,並非一成不變。正如本文開頭談到“釣魚指數”的停播,說明決不是憑藉一二個氣象指標,就能判斷出這天上魚不上魚的。

釣魚人常說,“魚情、水情、天氣”這三要素中,最難以把握的是天氣。說天氣,當然最為關注的,一個是氣溫,一個是氣壓。

說的也是,魚兒三趨,即趨溫、趨氧、趨食,當首的是溫度和溶氧量(氣壓的高低極大地改變了水體的溶氧量)。“三趨”在不同季節應有主次之分:一般說來,魚兒冬春趨溫為主,盛夏趨氧為首,到了秋天則以趨食為要了。這可是高手們多年釣魚生涯總結出來的。

魚兒大口攝食與魚兒緘口不開之間,只有一個答案!

說氣溫,對釣魚而言其實更該關注的是水溫。氣溫影響水溫,氣溫高水溫也高,氣溫低水溫也低,這本無需多說的。但有時候也存在例外。在初冬天,我們有時釣上來的魚身體是溫溫的,說明水底的水溫遠遠高於空氣的溫度,也遠遠高於水體表層的水溫。這種情況多半發生在一直是暖勢氣流控制某一地區,突然北方一個冷鋒南壓,氣溫驟降,釣魚人站在岸上冷得哆嗦,但水底還是暖暖的,這樣的天往往魚情特好。釣魚人稱之為“魚頭朝下”。第二天就不行了,水體上下進行了對流,水的底層溫度與表面溫度基本一致,水溫大降,魚兒蟄伏深窩少動,魚自然就難釣了。

在盛夏,酷暑久晴,忽然一個颱風襲來,一陣涼風一場大雨,暑氣頓散,釣魚人往往喜出望外,紛紛出竿,結果是乘興而去,敗興而返,為什麼呢?我們稍作分析不難發現,此時水體的溫度往往呈現上涼下熱的格局,因為表層涼水還來不及與底層熱水進行對流。魚兒定然離底到水的中上層去“乘涼”了,釣魚人常說的“魚頭朝上”就是指這個。

魚兒大口攝食與魚兒緘口不開之間,只有一個答案!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上冷下熱的水體格局,但在不同季節出現了截然不同的魚情,一個是魚兒大口攝食,一個緘口不開;一個魚頭朝下,一個魚頭朝上。所以說,釣魚時我們在注意氣溫變化的同時,得更應該關注水溫的變化,更應該關注上下水層溫度的變化,還得結合節氣時令。

就釣魚來說,僅僅是孤立地注意氣溫、水溫的變化是不夠的,得綜合多項氣象因素來進行觀察分析。我認為得十分關注氣壓,因為氣壓的大小與水體的溶氧量有著直接關係。氣壓高,水體溶氧量高,魚兒活躍;氣壓低,水體溶氧量低,魚兒怠動厭食。

然而,氣壓與溫度又有密切的關係。一般來說,溫度低,氣壓就高;溫度高,氣壓就低。所以說,一天之中,早晚好釣魚,因為早晚涼爽,氣壓相對高,水中溶氧量大。一年之中,冬季氣溫低,氣壓就高,但因冬季水溫太低,魚兒是變溫動物,處於半休眠狀態,所以冬季魚難釣,只能釣到不太怕冷的鯽魚、鯉魚。夏季氣溫高、氣壓低、水體溶氧量低,所以夏天魚往往缺氧、浮頭,魚難釣。這樣看來,水溫與溶氧量是一對相互打架的雙胞胎。

魚兒大口攝食與魚兒緘口不開之間,只有一個答案!

有人說,在冬末春初,魚兒的三趨以趨溫為主,這肯定沒錯。但具體情況得具體分析。筆者所在城市,地處長江以南,是我國最大談水湖鄱陽湖的濱湖地區。真是天氣無常,今年春節,大年初一、初二飄起了雪花,天上下著冰雨,但僅過了三天,氣溫卻爬升10℃以上。天氣預報說近期北方無冷空氣南下,於是氣溫節節升高,至2月7日,實際氣溫升至22℃。釣魚人紛紛出釣,不論養殖塘還是野坑,魚情都不錯,都說小鯽魚開始離深窩到淺水區活動了,有人還釣到草魚(草魚氣溫過低時不開口)。2月12日,天氣暖和得如春夏之交,實際氣溫陡升7℃,達30.3℃。釣友喜出望外,結果卻大失所望,幾個釣場反饋回信息,幾乎是清一色的光頭。第二天2月13日,氣溫照舊很高,29.5℃。有釣友除了釣到三兩條翹白,幾乎又一律空手而歸。第三天2月14日,氣溫仍為29℃,可誰也不曾想到,這天竟是個難得一遇的瘋咬上魚天。2月15日陰轉小雨,氣溫降至17℃,雖沒前一天那樣狂拉,但仍不失為一個好釣的上魚天。這下真給大家搞糊塗了,什麼原因呢?後來詢問當地氣象臺,才恍然大悟,是氣壓作祟!

請看我市氣象臺的氣象記錄:2月11日,副高控制,晴,9~22℃,北風二三級,本站平均氣壓1005.2百帕;2月12日,西南暖勢氣流控制,晴,11~28℃,偏南風三四級,本站平均氣壓995.8百帕;2月13日,繼續受西南暖勢氣流控制,晴,14~29℃,偏南風三四級,本站平均氣壓995.4百帕;2月14日,受高空低槽東移影響,多雲到晴,22~29℃,南風二三級(實際一二級),本站平均氣壓1004.3百帕(氣溫仍居高,這天氣壓上升近9百帕);2月15日,受低層切變和冷空氣南下影響,陰有小雨,12~16℃,偏北風二三級,本站平均氣壓1007.9百帕(氣溫雖降10度以上,但氣壓繼續上升)。

從以上可以清楚看出,2月12日和13日,大家之所以都當空軍,是因為那兩天氣壓大降。氣壓大降,水中溶氧量就低,魚缺氧厭食,魚頭朝上了。同時,氣溫陡然升高6~7℃,水產養殖專家告訴我們,魚類屬變溫動物,體溫隨生活環境中的水溫變化而變化,環境水溫陡升或陡降3℃以上,魚類就會感到很不適應,嚴重時會患感冒和腹瀉。恐怕這也是個原因。2月14日,氣溫29℃,氣壓上升至1004.3百帕,氣溫高、氣壓高,魚兒絕對瘋咬,這樣的天,我稱它為“雙高”天。以我的觀察,一年中也只有難得的十幾天。至於2月15日氣溫下降10℃以上,為什麼魚情還是很不錯呢?我認為:一是水體還來不及上下對流,底層水溫還一定是暖暖的;另一個原因是氣壓仍在唱主角,氣壓在前一天猛升近9百帕基礎上,又上升3.6百帕,水中溶氧量進一步大增,魚兒當然活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