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皇帝不是突然死亡,為什麼沒有指定繼承人?

讀出歷史中的不得已


關於提問者所說的一個問題,答案是明確的!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確不是暴斃,他死前有足夠的時間指定繼承人。而且,明武宗並沒有像提問者所說的那樣,沒有指定繼承人。雖然明武宗的遺詔是楊廷和等人奉旨草擬的,但是不要忘了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奉旨”!換言之,遺詔雖然是楊廷和等人捉刀代筆,卻是明武口述的,是明武宗本人的意願,而不是楊廷和等人。彼時的楊廷和雖然位居內閣輔臣之位,卻不是“權臣”,上有明武宗的生母張太后,下有宦官集團的制衡和文官集團的內部矛盾,楊廷和等人還沒有能力跨過明武宗私自指定皇位繼承人!



明武宗遺詔

“朕皇考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年已長成,賢明仁孝,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



從史籍所載的明武宗遺詔來看,明武宗是明確指定了皇位繼承人的。他就是“朕皇考弟興獻王長子厚熜”。這位興獻王長子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的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因此,提問者所謂明武宗沒有指定繼承人純屬子虛烏有,明世宗就是明武宗明確指定的繼承人。那麼,明武宗為什麼要指定自己這位叔伯兄弟繼承皇位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明武宗絕嗣

明武宗雖然號稱“風流天子”,與李鳳姐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還被改編成了《龍鳳店》等影視作品。但是,無論明武宗多麼“風流”,有一點確是不爭的事實,那就是明武宗一生也沒有生出兒子來!



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絕嗣

明武宗絕嗣也就算了,可偏偏他這一死,他的父親明孝宗也絕嗣了!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尊奉“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請看清楚,是“一夫一妻”不是“一夫一妻多妾”!換言之,明孝宗只有一個老婆,那就是後來的張太后。因此,明孝宗雖然有生育能力,卻只有兩個兒子。而且,小兒子蔚悼王朱厚煒還死在了長子明武宗之前,同樣沒有留下子嗣。也就是說,明孝宗也絕嗣了!



這種情況如果是在其他朝代,通常會給皇帝過繼一個兒子來繼承皇位。在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下,過繼嗣子等同親子,過繼了就必須與生父斷絕父子關係,以嗣父為親父。原本張太后和楊廷和等人也是這樣的想法,那就是讓潛邸時期的明世宗先繼嗣,再繼統——先過繼給三大爺明孝宗為嗣,再以皇子身份繼承皇位。



但是,初抵北京的明世宗卻不幹了,堅持不以皇太子身份從東華門進紫禁城!甚至不惜以不當這個皇帝相威脅,宣稱自己是來繼統而不是繼嗣的!而這也為後來的“大禮議”埋下了伏筆。那麼,明世宗的底氣何在?難道他真的不怕被換掉嗎?對,不怕!他的底氣就是當年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



《皇明祖訓》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明太祖在開元建國伊始便在苦心設計一套避免宗室相殘、禍起蕭牆的皇帝傳承規則。最終,他制定出了一套比歷朝歷代都更為嚴苛的“嫡長子繼承製”,個人更喜歡稱之為“嫡長房繼承製”。這一制度與歷朝歷代普遍實行的“嫡長子繼承製”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是一房一房地輪,而不是一子一子地輪!



簡單說就是,皇位、爵位由嫡長子一房承襲,嫡長子已故則由嫡長孫繼承,繼而是嫡長曾孫。直到嫡長房絕嗣,才輪到嫡次房。如果無嫡次房、嫡三房等等,才輪到庶長房,以此類推。或許有人要說了,明朝沒有任何官方史料提及所謂“嫡長房繼承製”。誠然,的確沒有白紙黑字。但是,人數眾多的皇太孫、親王世孫、郡王長孫,甚至親王世曾孫在史籍中卻是事實存在的!如果嫡長子去世了,轉由嫡次子或者庶長子擔任繼承人,要這些皇太孫和親王世孫、世曾孫幹什麼?皇太孫,多麼扎眼的封號!明太祖一生都在盡力避免宗室相殘、禍起蕭牆,此舉豈不是自相矛盾,製造不必要的麻煩?



根據這一原則,明孝宗一房絕嗣了,自然應該由“嫡次房”繼承。但是,明孝宗本身就是庶出,即便在其生母被追諡為皇后之後,明孝宗擁有了嫡子身份。但是,並沒有“嫡次房”存在。那麼,理所當然,就應該由庶長房繼承。因為明孝宗的兩個庶出的哥哥都夭折了、沒有子嗣,他最大的弟弟興獻王朱祐杬便成了唯一的候選人!彼時雖然朱祐杬不在了,但是他並沒有絕嗣,皇位理所當然應當由他的繼承人——時任興王的明世宗繼承。這就是明世宗敢於公開拒絕先繼嗣、後繼統的底氣所在和法理依據!因為她的皇位既不是堂兄明武宗賞賜的,更不是張太后、楊廷和等人施捨的!是依據《皇明祖訓》合法取得的。明武宗臨終前之所以指定明世宗為繼承人,也不是因為什麼“兄弟情深”,僅僅是因為明世宗本身就是合法繼承人。



既然是合法的,張太后和楊廷和等人想要換下明世宗那就是“非法”的!因此,明世宗以拒絕繼承皇位相威脅時,張太后和楊廷和等人只能妥協。最終,明世宗得以直接以皇帝身份進入紫禁城而不是皇太子或皇子,此即所謂繼統不繼嗣——我大爺還是我大爺!



自嘉靖元年起,明世宗便因為“生父問題”與群臣展開了拉鋸戰,史稱“大禮議”。形勢終究比人強,一邊是現任皇帝,一邊是已故皇帝和過氣“宰相”,群臣重新站隊在所難免,甚至連九品觀政張熜這樣的微末小官都加入了站隊的行列之中,公開支持明世宗。最終,明世宗成功把楊廷和等人逐出了朝堂,為自己的生父興獻王朱祐杬爭來了“皇考”身份,一步步把朱祐杬從興獻王變成了興獻帝、睿宗獻皇帝!而明孝宗就只能委屈委屈,繼續當“皇伯考”了。“大禮議”以明世宗完勝收官,“我爹就是我爹,我大爺還是我大爺!”


農民工歪說歷史


《明史武宗本紀》和《明武宗實錄》我都看過,可以很明白地說,真的皇帝朱厚照這個人絕不是笨蛋,但是也絕不是正常人。即位後,正德皇帝有一次在奉天殿這麼莊嚴的地方,他讓猴子騎在狗身上,然後燃放鞭炮,受到驚嚇的猴子和狗,落荒而逃,真是好不快活。

內閣首輔劉健等的大臣實在看不下去,頻繁上書規勸真的兒皇帝要好好學習好好工作,說最近天災不斷,老天都發怒了,勸皇帝敬天保民,以便讓上天息怒。歷朝歷代,如發生天災之類的事情,皇帝一般會檢討自己,或者吃齋幾天,有的還會下罪己詔,向老天爺表個態。正德皇帝怎麼回覆大臣?他說:這天災和我有什麼關係?堯舜之時也有天災。大臣們驚得呆若木雞。這回答完全符合唯物主義精神。

在劉瑾等太監引誘下,正德皇帝接下來開始了更大的離譜。在宮中模仿街上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做服務員、群眾,正德皇帝自己扮做大老闆消費。正德還覺得不過癮,又模仿妓院,讓宮女扮做妓女,正德皇帝去嫖娼。後來乾脆住在豹房,不回宮裡辦公了。

正德十二年開始,26歲的正德皇帝再也在北京待不下去了,他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鎮國公,帶著手下武官沿著長城一直玩到了山西太原,這一出門就是一年半,直到正德十四年春才回到北京,一個月後又要下江南,群臣死諫,甚至有人破腹自殺,阻止正德皇帝南巡,後來有14名大臣被廷杖打死,正德皇帝這才放棄了南巡計劃。

到這年九月,封在江西的寧王朱宸濠造反,正德皇帝南巡有藉口了,他御駕親征,走到半途,寧王就被王陽明抓住了。即便這樣,正德皇帝還是要堅持繼續南巡,說要把寧王放了,自己再抓一次。到了南京一住下來,就住到正德十五年底才回到北京,又是一年多。回北京三個多月後去世。

正德皇帝玩的這樣嗨,但是一直沒有生小孩,難過嗎?肯定難過。普通人家生不出小孩都急的團團轉,何況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的皇帝呢!但是當年醫療條件不發達,生不出 就生不出,沒別的辦法。但是,皇位繼承問題是大事情啊,如果正德皇帝朱厚照死前沒有確定繼承人,按照《皇明祖訓》,正德皇帝死後,皇位應該由四叔興王朱祐杬的兒子繼承,可是朱祐杬只有朱厚熜一個兒子,如果把朱厚熜過繼給明孝宗朱祐樘當兒子,那興王朱祐杬就絕嗣了。

為此,當時有大臣向正德皇帝提議,皇上的五叔益王朱祐檳家裡男孩多,可以從益王家找一個後輩作為武宗的繼子,養在宮中,如果將來正德皇帝生了親兒子,就把養子送回去,哪怕給他封個親王也可以,如果一直生不出兒子,屆時就讓他繼位。這真是個好建議,可是正德皇帝貪玩,一直沒有重視這個事。

正德十六年三月,30歲的正德皇帝駕崩,武宗的母親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只好按照祖訓要求,把老五興王朱祐杬家的獨子朱厚熜接到北京繼承皇位,這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正德皇帝的堂弟,兩人同一輩,因為朱厚熜是獨子,所以後來引發“大禮儀之爭”,君臣關係搞得一塌糊塗,影響了明朝後世的政局。

如果當初接受大臣的建議,從武宗朱厚照的五叔益王朱祐檳的孫輩中找一個“載”字輩作為正德皇帝的繼子,將來繼承皇位,順理成章,繼嗣繼統,都沒有問題,就不會有“大禮儀之爭”,明朝的政治格局將徹底改寫。

朱厚照對這樣的大事不提前佈局,也說明他確實是玩心太重,做事沒有章法,心思不縝密,輕重分不清楚。從叔叔家過繼個孫子過來給自己當繼子,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嘉靖皇帝朱厚熜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把伯父孝宗朱祐樘培育的良好君臣關係徹底破壞,把正德皇帝的母親張太后欺負的以淚洗臉,把正德皇帝的兩個親舅舅都殺了頭。


坐看東南了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明朝有國二百多年,曾經幾次遇到過皇權危機,最後是在兄弟之間完成皇權的交接。比如土木之變,明英宗被蒙古人俘獲,而他還沒有冊立皇太子,而且他只有一個弟弟,就是明代宗。另一次是明熹宗早早死去,沒有兒子,也是隻有一個弟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

還有一次更為極端,就是我們這裡要說的明武宗朱厚照,這位皇帝早早把自己玩死,沒有兒子,而且更絕的是,沒有兄弟。

一個人沒有兒子,自己多少都有一些責任,但如果沒有兄弟,那應該負責的就是他的爹媽。

明武宗的父親是明孝宗朱祐樘,明孝宗對自己的皇后張氏極為寵愛、專一。史書上說,張皇后給明孝宗生過兩個兒子,長子就是朱厚照,次子名叫朱厚煒,比哥哥小三歲,但在三歲時夭折。

二兒子朱厚煒夭折之後,張皇后再沒有生育,所以當時有人懷疑這兩個兒子究竟是不是張皇后生的,還鬧出了案子,最後也沒有定論。

不管怎麼說,張皇后牢牢抓住了明孝宗的心,擅寵專房,不給別的妃嬪任何機會,明孝宗也成為歷史上罕見的專情的皇帝。

但朝中的許多大臣和一些親王都認為,皇帝子嗣稀少,提醒皇帝廣納妃嬪,明孝宗表面答應,似乎並沒有採取行動。

朱厚照不到一週歲就被立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五月,明孝宗去世,他的獨苗兒子朱厚照即位,就是明武宗,張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按理說,明武宗的後宮中有一大群女人,如果他能夠生下幾個甚至十幾兒子,不愁沒有自己的繼承人,也可以多少彌補一下父皇當年的錯誤。但明武宗在位十六年,折騰了十六年,做了許多荒唐事,宮廷內外寵幸了不少女人,奇怪的是沒有生出一個兒子,也是老天要絕了明孝宗這一枝。

正德十四年六月,寧王朱宸濠在江西反叛,七月,明武宗決定御駕親征,討伐寧王。此後寧王迅速被擒,但明武宗卻留在江南,遲遲不肯返回北京。到了正德十五年底,明武宗終於從南京動身,返回北京,結果在途中乘船打漁時,翻船落水,讓他染上重病。

正德十六年三月,三十一歲的明武宗死在豹房中。

從明武宗落水生病,到最後去世,中間有四個月的時間,完全來得及選定自己的繼承人。問題是,明武宗沒有一個兒子,沒有一個兄弟,無人可選。

另一方面,明武宗此時剛剛三十出頭,沒有致命的硬傷,得的又不是絕症,說不定哪天就會好起來,所以大家很忌諱談起他死後的事。對於明武宗來說,將來讓誰來做這個皇帝,都對他毫無妨礙了,還是由活著的人斟酌,更為妥當。

所以他臨終前對身邊的太監們說:“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

他所說的天下事,就是皇位的繼承人,他讓皇太后與內閣大臣們商量。這種事其實很簡單,只能到明孝宗的兄弟中去尋找,明孝宗最大的弟弟是興王朱祐杬,此時已經死了,他的繼承人是朱厚熜,從親疏、長幼的順位來看,他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張太后和大學士楊廷和等人商議之後,派太監谷大用、大學士梁儲等人前往荊州,迎立朱厚熜。朱厚熜即位,就是很難纏的明世宗。


於左


如果要說明朝那一位皇帝最會玩,那非這一位莫屬了,簡直就是人生贏家,很少有皇帝能像他一樣放飛自我的。

幸福的太子

在明朝有兩位太子的位置最穩,一位是開國太子朱標,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另外一個就是明武宗正德皇帝了,甚至說他的皇位根本沒有人去爭強,因為啥,因為他的老爹明孝宗朱佑樘只有他這一個兒子,本來他還有一個弟弟,不過幼年的時候就夭折了,但所以皇帝只有這麼一個兒子,那麼皇位也只能傳給他了,根本沒有選擇,所以他的位置比開國太子朱標還要穩重。

幼年時期老爹對他是百般疼愛,捨不得打,捨不得罵,這也能理解,畢竟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呀,隨他去吧,所以朱厚照同志幼年過的十分幸福,即使有些做的很出,大臣們也不敢說殺,這是皇帝唯一的子嗣,未來的繼承人,咱們還是好好教導他。

朱厚照劇照

放蕩不羈的皇帝

當上皇帝的以後的朱厚照真的沒有人能關注了,皇帝那是至高無上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是在明朝不是那樣的特別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大臣們就想讓皇帝當一個泥胎,做個標本,站在那裡,他們治理國家就好了。但是這位新皇帝不樂意,他要反抗。

也不去上朝,建造豹房,我就在豹房裡住,沒事出去轉悠一下,一不小心轉悠到邊塞,和外族大了一場,還勝利了。不行咱們去江南吧,寧王在那邊叛亂,什麼王陽明已經平定了,不行,你趕緊將寧王放了,我再抓他一次。這就是朱厚照,一個放蕩不羈的皇帝,一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讓大臣人們都感覺到頭疼。也正是在南方,朱厚照落水了,以至於到他駕崩都沒有好。

為什麼沒有指定繼承人

正德皇帝在南巡迴來的途中不小心落水了,他是北方人,也從來沒有到過南方,根本不會游泳,嗆了不少的水,從此咳嗽不止,落下了病根,引發了肺炎。這是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到了正德十六年正月,正德皇帝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了,在南郊祭祀的時候口吐鮮血倒下了,到了這一年的三月,他已經是處在彌留狀態了,他的遺言是:

“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


可以看出來正德皇帝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給自己找一個繼承人,不過開頭咱們也說了,正德皇帝只有他自己,他的一個弟弟也早早的夭折了,他沒有兒子,根據朱元璋的遺訓,有嫡長立嫡長,沒有嫡立長,兄終弟及,他都不符合,那只有從藩王裡面去選了,但是朱厚照和這些藩王也不熟悉,甚至他也不會認為自己會這麼早死,而且即使預見了也不會立一個外人繼承自己的皇帝。

所以這些事情都交給了他的母親和大臣們,最後他的堂弟朱厚熜繼承了皇帝,就是嘉靖皇帝,也因為朱厚照沒有兒子,所以他的名聲在史書聲並不怎麼好。所以不是他沒有想到要選個繼承人,而是沒得選,或者說根本不想。


天楓說


後一個問題很好回答,皇帝三十多歲大臣要是瞎上疏說皇帝你這麼大歲數了,還折騰不出個娃來。趕快從侄子裡過繼幾個侄兒給自己當兒子吧。肯定是要被殺頭的。要是四五十歲還折騰不出一兒半女,皇帝自己比誰都著急。肯定會挑幾個侄兒給自己當兒子。好以後吃冷豬肉


北漂叔叔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明朝皇帝是2000多年封建歷史上最奇葩的一屆,而正德皇帝又是明朝奇葩皇帝的代表。他的一生放飛自我,把一眾老朽的大臣們逗得一愣一愣的卻又無可奈何,用現代的話說,正德就是一個十足的逗比。

1、奇葩過往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朝第9位皇帝(不含朱允炆),明孝宗朱佑樘唯一的成年兒子,從小備受溺愛,養成了隨心所欲的個性,他有哪些奇葩之舉呢?

紫禁城太壓抑,他不喜歡住:朱厚照是一個喜歡放飛自己的青年,紫禁城則是莊嚴的象徵,在紫禁城裡,有一整套宮廷禮儀,還有內閣的白鬍子老爺爺們對自己指指點點,所以說朱厚照天生與紫禁城八字不合。

於是他拋棄了紫禁城,建了自己的別居,名曰“豹房”,從正德二年一直到駕崩,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豹房裡。豹房裡都是他的心腹太監,他在這裡才是真正的皇帝。而且豹房裡養著獅虎等猛獸供其玩樂,還有大太監劉瑾蒐羅的美女無數。

有著一顆在戰場上飛揚的心:朱厚照極愛軍事,從小他就有一顆上戰場的心,但是太子的身份把他束縛住了。登基之後,他決定突破這個阻礙,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在豹房裡,他和心腹愛將們一遍遍做沙盤推演,幻想著上陣殺敵。後來不滿足於此,他封自己為鎮國公,為自己在宣府(與蒙古前線)建了一座鎮國公府,後來把主陣地從豹房遷到鎮國公府,因為這邊離前線近,一旦有戰事他可以隨時上陣殺敵!

終於讓他等到了機會,公元1517年,蒙古小王子進攻應州,朱厚照親自領兵殺敵,最終擊退蒙古人,朱厚照甚至親自斬殺了幾個敵兵,史稱應州大捷,看來在豹房的紙上談兵還是有點作用的。

愛玩的天性無處不在:寧王在南昌造反,朱厚照非常興奮,準備御駕親征,大軍走到一半,朱厚照接到奏報,寧王之亂已經被不識抬舉的王陽明平定了,大怒,因為這樣他就師出無名了。於是他下了一道聖旨,把寧王放了,等他到南昌之後親自指揮大軍攻城,再抓他一次!真的是把國家大事都當作玩的兒戲。

因為愛玩丟掉了性命:”平定“寧王之後,朱厚照在江南玩得盡興,在一堆白鬍子老爺爺的催促下,終於準備回北京,在經過淮安的時候,看到江上有人在捕魚,覺得挺好看的,於是乘小船也想嘗試一下。皇帝出手,天下我有,果然上了一條大魚,活蹦亂跳,卻把朱厚照嚇住了,腳下不穩跌入水中,自此染病,回到北京,幾個月後病逝,此時他才31歲,結束了“豐富多彩”的一生。

2、終生不育導致皇位外傳

不像他父親朱佑樘一生只有張皇后一個女人,朱厚照身邊從來都不缺女人,豹房內美女無數,但是肚子都不見動靜,從現代角度來看,朱厚照應該是患有終生不育,之前還看了一本小說(《明朝敗家子》,寫得不錯,很有歷史功底),說朱厚照因為包皮過長導致不育,要給他做包皮切除手術。

因為朱厚照沒有兒子,駕崩之後只能挑選宗室子弟繼承皇位,這個幸運兒就是朱厚熜。

朱厚熜是朱厚照的母親張太后和內閣首輔楊廷和選定的,為什麼朱厚照不指定繼承人呢?

朱厚照雖然沒生出兒子,但是他年輕啊,他認為自己還有大把的時間,未來有可能生出兒子,所以就沒有像宋仁宗提前過繼宗室子弟培養。皇帝不說,大臣自然不敢提,誰要是提了就是在說你朱厚照現在生不出兒子,未來也生不出兒子,以朱厚照的秉性,絕對將這個傢伙一擼到底。

朱厚照的駕崩是個意外,等他意識到自己快不行的時候,就算他想要指定繼承人,他能指定誰呢?自己沒有培養,各地藩王平時都不來京城,朱厚照對他們也不甚瞭解,如何來制定繼承人?

所以未來的皇帝人選只能交給母后和朝臣去確認了。


榮耀歷史


明朝自朱元璋開國以後,一共經歷了十六位皇帝。按理說,不應該出現皇帝沒有後代繼承人的問題。道理很簡單。明朝皇帝的後宮嬪妃有不少,這些人大多是從民間挑選出來的。而且,後宮當中,又有許多宮女。為了鼓勵皇帝繁衍後代,並不禁止皇帝寵幸宮女。相反,明朝有多位皇帝,都是宮女的後代。而且,明朝廢除丞相,設立內閣和司禮監後,許多事情都可以交給內閣和司禮監處理。除了像朱元璋、崇禎這兩個勞模皇帝外,大部分皇帝都是可以選擇偷懶,卻不會影響國家事務的。所以,他們在後宮的時間,還是比較多的。但即便這樣,仍出了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如果把古代皇帝的標準模板放在朱厚照身上的話,一定會得到一個結論,這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每天就是吃吃喝喝,胡搞遊玩。不老老實實的處理公務,天天想著跑到外面去體驗生活。而且,還在皇宮裡搞“豹房”這種場所。最後,也是死在豹房。所以,在過去的史書評價裡,朱厚照得到的評語並不高。

但是,在近代以來,朱厚照得到的評價卻高很多了。不少人都認為,朱厚照是一個追求自由天性的皇帝。同時,也是一個有才幹的皇帝。他親自帶兵出征,擊敗了蒙古小王子。在打仗的時候,都是跟士兵住在一起,很有平民風範。處理賑災救濟的事務,也是有條不紊。

同一個皇帝,得到的評價為什麼會相差那麼多呢?這是因為,朱厚照實在不是一個願意走尋常路的皇帝。對於歷朝皇帝都尊崇有加的祖訓,朱厚照完全不放在眼裡。別的皇帝都自稱“朕”,他卻給自己封了一個“鎮國公”的名號,自己給自己封為大臣,還厚顏無恥的管戶部要銀子。皇帝做到這樣的,真的算是一朵奇葩了。

就連出徵的時候,用的也是“鎮國公”朱壽的名號,搞得底下大臣一片茫然。當年王陽明平定叛亂後,想要把俘虜交給朝廷,徹底了結這件事。可朱厚照卻死活不願意。王陽明沒辦法,就上了一道奏摺,說這些功勞,都是“鎮國公”朱壽乾的。最後,好勸歹勸,才把皇帝勸回去。

朱厚照平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玩樂比較多一些。而且,也不上早朝,聽大臣講課。不是往豹房鑽,就是往妓院走。這樣一個皇帝,肯定評價不會高。說實話,朱厚照能這麼折騰,明朝江山卻不亡,也是跟當時明朝內閣辦事能力有關。要是換一個能力一般的,或者乾脆沒有內閣的,朱厚照再有能力,也沒辦法繼續這麼折騰了。

按說朱厚照後宮佳麗也不少,但不知為什麼,卻一直沒有嬪妃。他也不著急。畢竟還年輕。

可誰也沒想到,一場意外事故的發生,讓年富力強的朱厚照,迅速的走向死亡的終結。當時朱厚照正在釣魚,忽然釣到水裡,被撈上來後,迅速的精神萎靡,身體虛弱。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畢竟皇帝還年輕。再過不久,朱厚照居然在舉行祭祀典禮的當場吐血。又過了三個月,朱厚照駕崩。

因為去世得實在突然,朱厚照根本就沒有後人留下,皇位出現了短暫的空缺。明朝大臣按照朱元璋當年定下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從明朝宗室中挑選繼承人。也就是那位“一意玄修”的嘉靖皇帝繼承了皇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