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鄉愁長在哪裡?原是歌頌愛情的千古戀歌,卻喚起中華兒女的思鄉情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當這首纏綿悱惻的千古戀歌,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被唱響,經典傳唱人黃麗玲以溫暖聲線,賦予了它新時代下的註解——思鄉之情。這曲《思君》,也是為了致敬她從未謀面的偶像鄧麗君。舞臺上,黃麗玲帶著崇敬與懷念,以全新的方式傳唱這位"傳奇歌后"曾經的經典。一段動人的演繹讓古詩詞再次綻放迷人的光芒,也燃起了所有人內心深處不同的思念。

你的鄉愁長在哪裡?原是歌頌愛情的千古戀歌,卻喚起中華兒女的思鄉情

學生時代,國文老師為了幫助黃麗玲提高中文水平,經常在課堂上播放由詩詞改編的歌曲。這其中自然少不了鄧麗君的經典專輯《淡淡幽情》,歌詞皆選自詩詞名作,配上現代流行音樂,讓中國人感受到詩人的情懷與溫柔。當黃麗玲聽到這張具有古典之美的專輯,和詩以歌的方式讓她驚喜不已,她沉浸在如夢如幻的古典世界中,更深刻地體會到唐詩宋詞的美妙意境。

你的鄉愁長在哪裡?原是歌頌愛情的千古戀歌,卻喚起中華兒女的思鄉情

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鄧麗君,開啟了黃麗玲對音樂與古詩詞的喜好,這份影響力並不因歲月而消減。《淡淡幽情》發行至今已近四十年,依然讓黃麗玲百聽不厭。隨著閱歷的增加,她每次聆聽都會有新的感受。十二首歌中,《思君》尤為觸動她的內心。它出自宋代詞人李之儀的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原是一曲歌頌愛情的戀歌,作者借水寄情,以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

時常需要外出工作的黃麗玲,聽到這首歌時萌生的思念之情,卻是關於家鄉的人、事和物。回望自己一路走來,一次次參加唱歌比賽卻空手而歸時,是父母給她勇氣,鼓勵她繼續追夢。在她離家工作時,是父母提醒她要記住"飲水思源"。對於家鄉的牽掛,就如同這首歌裡奔流不息的長江水一樣。於是,她想要將情感的範圍和張力放大,演繹出更溫情的《思君》。

你的鄉愁長在哪裡?原是歌頌愛情的千古戀歌,卻喚起中華兒女的思鄉情

這一首歌,同樣勾起了大家舌尖上的鄉愁,家鄉在陝西的康震,想起自己從小就鍾愛的肉丸胡辣湯。時至今日,每次回到老家,他仍然習慣於起床後踱步去店裡吃上一碗,"這個味覺,代表你對家鄉的一種認同。吃到這個味道,你就會知道真的回到家了,心裡就踏實了。"

你的鄉愁長在哪裡?原是歌頌愛情的千古戀歌,卻喚起中華兒女的思鄉情

出生於四川的廖昌永,回憶起曾經在紐約演出的幾個月裡,因為思念著家鄉的回鍋肉,他將自己的手藝練到"唱歌的人裡回鍋肉做得最好"的程度。

你的鄉愁長在哪裡?原是歌頌愛情的千古戀歌,卻喚起中華兒女的思鄉情

此刻,黃麗玲也正在思念著媽媽做的番茄炒蛋,因為它濃縮了媽媽的愛,有最美好的味道。

你的鄉愁長在哪裡?原是歌頌愛情的千古戀歌,卻喚起中華兒女的思鄉情

同一首歌曲,會引發每個人不同的思念;同一首詩詞,也會在不同時代的人演繹之下,煥發不一樣的生機。正如撒貝寧所說:"每一個年代的作品一定是帶著那個時代的烙印。"早在1930年,青主先生作為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先鋒,將這首詞譜以流暢動聽的曲調。現場,廖昌永帶著深遠悠長的情感,再現了這版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優秀作品。1983年,鄧麗君則結合當下流行的音樂方式,將《思君》演繹得柔情似水、句句入心。如今,在《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的舞臺上,黃麗玲在演唱中融入R&B曲風,帶來更加灑脫有力的《思君》,她希望藉由這樣的音樂形式,讓更多年輕人愛上古詩詞。雖然不同的生活和見解,會讓傳唱者對經典作品有不同的詮釋,但無論是青主先生、鄧麗君還是黃麗玲,都想要身體力行傳承璀璨的中華文化。鄧麗君的一句話,讓黃麗玲銘記至今:"她說'作為一名歌者,能夠為傳統文化盡一點微薄的力量,在藝術的迴廊裡,留下幾步腳印',都是我們的夢想。"

你的鄉愁長在哪裡?原是歌頌愛情的千古戀歌,卻喚起中華兒女的思鄉情

近千年前,這首詞基於作者對戀人的情思而誕生,而今,黃麗玲帶著思鄉之情將它傳唱。這讓康震感慨不已:"好的經典的作品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就是寫的時候是個別性,一經寫出就放之四海而皆準。在任何的場合下,在諸多的情況下,你用它來比喻某種情感都很貼切。"

你的鄉愁長在哪裡?原是歌頌愛情的千古戀歌,卻喚起中華兒女的思鄉情

歲月的滾滾紅塵,從未遮掩經典文化美麗的光華。隨著時光的流逝,它愈發展現出非凡的魅力。中華傳統文化的幽遠深邃,讓一代代人獲得啟發,尋找到情感共鳴。古詩詞中道不完的情意,將化作唱不盡的好歌,經典文化也將以豐富的形式流傳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