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怎麼分辨好茶壞茶?

霓裳◆落花瓣◇


您好!本人家鄉盛產名茶,黃山毛峰,屯溪綠茶,祁門紅茶等等!喝了十多年的茶,對於品茶也算小有研究!

怎麼樣辨別茶葉的好壞呢?這裡小編教您三大步驟,一看、二聞、三品嚐!

1)一看,就是看茶葉的品相,比如黃山毛峰,兩葉一尖,就是兩片小葉子中間有一個毛尖頭,形狀筆直如峰,顏色綠如翡翠!

2)二聞,就是聞茶葉的香味,新茶用手摸過手上有一股葉子的清香味,陳年舊茶只有泡起來才有一點茶香味!最重要有的黑心廠家會加入色素,加入色素會使顏色更加好看!

3)三品嚐,就是買茶葉去專門銷售茶葉的店鋪購買,買之前看中哪一款茶讓老闆給您泡一杯品嚐一下,好茶茶香濃郁,一入口微苦,二入口苦中帶甜,三入口基本就沒有什麼苦味!

品茶如品人生,先苦後甜,至所有努力拼搏的人!







皖南兄弟


做為一個閩南人,我來給你回答!

如今喜歡喝茶的人越來越多,但市場上茶葉的品質卻是良莠不齊,那麼怎樣判別茶葉的好壞呢?

一、評幹茶

1、整碎(勻度):將100克左右的茶葉倒入盤中,雙手合盤循著一定方向旋轉數圈,使不同形狀的茶葉在盤中分出層次。粗大而輕飄的浮在上面,細小的沉在盤底,中段的茶葉比較均勻一致。中段茶越多,表明勻度越好。

2、條索:緊結而重實的質量好,細而碎的質量差。珠茶要求細圓緊結。扁形茶要求扁平、光滑、挺直。

3、嫩度: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芽尖和白毫含量多的嫩度高、品質好。

4、色澤:紅茶紅褐或烏褐油潤的質量好,枯褐或花黃的質量差;綠茶翠綠或銀灰色有光的質量好,枯黃或暗褐的質量差。紅茶含有較多的金黃芽尖,白茶含有較多的白毫,均為高級茶。

5、淨度:樣茶中帶有較多茶梗、葉柄、茶籽的,質量差,夾有雜質如泥沙、草木葉、竹片的質量更差。正品茶不能含有雜質,副茶不能含有非茶類雜質。

6、香味:抓一把幹茶,聞其香氣,辯別茶香高低,同時檢查有無黴、餿、煙、焦、酸味或其它異味

二、沖泡後

將3克茶葉用開水沖泡5分鐘,將茶湯倒入另一茶碗中,泡過的茶葉倒入盤中,從以下四個方面鑑別質量。

1、香氣:無異味並稍帶較高火候的煙焦氣味為正常。

2、湯色:一般以濃厚明亮者為優,暗渾淡薄者為次。

3、滋味:濃厚醇和者為優,澀味很重者為次。

4、葉底:柔和鮮明者為優,粗硬者為次。

以上就是鑑別茶葉需要注意的10項指標,如果每一項都做到並且做好了,你就是鑑別茶葉高手啦!


閩南阿弟仔世界獵奇


筆者多年來一直習慣於喝本地的高山綠茶,因為祖祖輩輩都是這麼喝的,也就照本宣科地沿襲下來了。
本人多挑選茶葉的標準有點近似炒菜好吃不好吃的標準,那就是要求色、香、味俱全。

1,只喝“明前茶”,也即清明節前後採摘下來的新茶。據茶農介紹,明前茶因為不用農藥,所以每年清明茶出來後就一次性將一年的茶葉買好,放進冰箱冷凍保存部分,將喝的部分則冷藏;



2,色,要求看起來清清的綠綠的,主要選擇“毛尖”或“芽毛尖”,顏色會好看;

3,香,價格適中和中高檔的茶葉,經沖水後會泛出一陣陣“慄香”味和清香味;

4,味,價格適中的茶葉的味道會比較濃澀,能提神,太高檔的茶葉筆者感覺過淡,筆者就不大買高檔的本地綠茶,只是孩子送的就另當別論了,不愛喝就留下待客了。
以上就是筆者多年來喝茶的選擇和評判的標準。個人看法,提供參考,不知能滿意此回答否,但這是本人的實際做法和感受。


不老熊二


在茶葉店買茶,摸不清行情的時候,老闆會吹得唾沫橫飛,一不小心,你就被糊弄了。但是,如果你莞爾一笑,淡定地對老闆說一句:“給我看下葉底。”老闆立馬老老實實拿出好貨任君挑選。

是的,葉底就是這麼神奇的東西,簡單粗暴又實用。

葉底,顧名思義,就是在沖泡結束之後,杯中剩下的茶葉。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看葉底就是將泡過的茶葉倒入葉底盤或杯蓋中,通過觀察其嫩度、勻度、色澤,以及其他可以通過葉底看到的茶葉特徵,從而判斷出茶葉的實際品質。

看葉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當當地把將沖泡過的茶葉倒入專用的葉底盤(也可以是杯蓋等平面物體)裡,倒的時候要注意把細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蓋的茶葉倒乾淨。當然了,要拌勻、鋪開、撳平,這才能算是全面客觀地做好了準備工作。

要說喝出茶的好壞,什麼粘稠、內質、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沒個經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葉底是茶葉品評的一種常用術語,說的就是茶渣,幹茶經開水沖泡後所展開的葉片。

  • 標準一.看外形特徵

要說喝出茶的好壞,什麼粘稠、內質、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沒個經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葉底是茶葉品評的一種常用術語,說的就是茶渣,幹茶經開水沖泡後所展開的葉片。

1.葉底起泡,是茶葉沖泡後會看到葉片上有小的氣泡。通常是茶葉受到高溫而導致的。

對大多數茶類而言,葉底起泡是茶葉的工藝有瑕疵或出現問題,但是對有些茶而言,這反而是好的工藝體現。比如巖茶和部分黃茶。

1)蛤蟆背,一般是形容烏龍茶幹茶、葉底的用語,多見於武夷巖茶。

一般幹茶是茶葉葉背起蛙皮狀的沙粒白點,葉底是蛙皮狀泡泡。

“蛤蟆背”是傳統型的巖茶經過“漫長”的焙火後,起的小泡點。書上所提到的“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一般是針對幹茶來說的,並且這個特徵在青褐的幹茶條索上不仔細看,極難發現。

2)魚子泡,茶葉幹茶大小如魚子大小的燙斑,葉底則呈現小氣泡。

由於多數黃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乾燥時會進行高溫烘炒,而魚子泡一般便是指茶葉因高溫而導致燙斑。

2、 黑焦

沖泡後,葉片上出現明顯的焦黑炭化的現象,或在葉片上,或是細小的黑點。這樣的葉底一般還會伴有糊味甚至焦味。

此類情況是高溫造成的,而且出現這樣的狀況就是工藝不到位了。這種情況在綠茶中會常見到。

3、絲瓜瓤

絲瓜瓤,多用於描繪黑茶幹茶葉底或者幹茶外形。其表現為茶葉主脈和葉肉分離,側脈裸露的樣子,看起來很像絲瓜瓤。

通常此類情況是渥堆過度造成的。


大金格


每個愛茶人,買茶時遇到的首個問題,就是怎樣才能辨別茶葉的好壞?

這個問題帶有一定普遍性,也沒有硬性的標準,需要一個一般意義上的選擇茶品、品鑑茶葉的方法,對茶品進行適當的選擇。根據個人體驗,談談看法。

關於正式的茶葉評鑑,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以感官品鑑的方法,對茶葉品質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感官品鑑,是以人的觸覺、視覺、味覺,對茶葉的外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進行直觀感受分析,每項進行細化打分,歸納總結,對茶葉品質進行記錄,最後得出結論。

外形要對茶品條索、淨度、乾燥度、雜質含量、含水量等進行辨別。

香氣是辨別茶葉香型,香味是否純正,是否添加人工香精等,進行分析。

湯色是對茶葉沖泡出來的茶湯顏色進行辨別,是透徹還是混濁,透亮的程度等,進行分析。

滋味,是對茶湯進行試喝品嚐,辨別茶品味道,是否有苦澀,是否有回甘,茶湯味道等,進行分析。

葉底,是對沖泡完畢後的剩茶,進行分析,其中包含茶葉品質的重要信息。

對這些進行必要的瞭解、學習,能提高茶葉品鑑能力,俗稱評茶“五因子”,也有把其中幾項擴展,成為“八項”,大同小異,掌握了,品鑑茶葉就比較穩妥,品鑑茶葉優劣就有所倚仗。


秋空彩練


如何分辨茶葉的好壞,除了用化學方法進行鑑別外,目前主要藉助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採用一看、二聞、三摸、四品來確定茶葉質量。用茶葉的行話來說,這種方法叫感官審評。一看,就是看茶葉的外形。幹看茶葉的條索和色澤;溼看茶湯顏色。二聞,聞茶葉的香氣。通常用手抓一把茶葉,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葉的香氣,判斷香氣的高與低,純與濁,正與異。三摸,摸茶葉的條索是重實,還是輕飄;是粗壯還是纖細;水分含量是高還是低。四品,口感是緊口還是柔和。茶與人一樣:“茶要澀嘴,不能緊口。人油滑,不能狡詐”。

不過,要善於品茶,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須既精於生產實踐,又專於理論知識,通過看、嗅、嘗、捏,不但能知道此茶,出自何處、產自那裡,是陰山茶,還是陽山茶,是高山茶,還是低山茶。

通常,只要能掌握幾個簡便易行的鑑別方法,不致於上大當就可以。茶葉的品質是指它的色、香、味、形。其中,外形是茶葉品質的綜合表現。優質原料製成的茶葉必然是色澤正、香氣高、味道醇、條索緊;粗老原料製成的茶葉,色澤花雜、香氣低沉、味道粗淡、條索鬆散。因此,選購茶葉,確定質量優次時,首先應該考慮這一點。

至於選購何種茶葉為宜,不論是自飲的,還是饋贈親朋好友的,應與飲茶者的習慣,嗜好結合起來考慮,這樣才能選購到滿意的茶葉。今天就談到這兒,供參考。


人生如茶93592350408


這個問題對我們茶農民來說我們可以告訴你。我們有三點:一聞、二品、三看。

一聞:好茶香味都是比較足、如果你聞之到香氣、或者說你聞到的香氣是青澀的味道、我可以說這個茶好不了那裡去。越好的茶葉香氣越足。



二品:好茶肯定回甘好、爽滑、喝完以後嘴巴里有淡淡清香。讓您喝了還想喝,


三看:看茶色、看茶湯的透明度越好折光越好折個茶葉應該算比較好。看沉底、茶葉沉底速度越快、證明茶的葉片比較厚這樣茶也會比較好。

想喝好茶,想深度瞭解茶文化,歡迎關注頭條號:茶葉大維。我和你就是一個關注與被關注的距離嘍。


武夷山茶語言泡天下


我是謹言,謹言慎行的謹言,熱愛茶文化,歡迎一起學習進步哦!

在購茶時,如何判斷茶葉的好壞?

其實這個答案千千萬,每個人對好壞的界定是不一樣的。可能這款正宗的松煙正山小種,在某些人喝來,是不是焙火過頭了,還是焙茶的木頭太差勁了,所以煙味這麼大呢?

有的人看的是茶葉賣相,賣相好就好,賣相不好就不好。有的人聞得是香氣,香氣香,就認為好。但是我覺得吧,判斷茶葉的好壞,要從全方面介紹,而不是單一的方面去評判,下面還是給大家普及一下基本的判斷方法:

  • 外觀顏色:不同品種的茶葉,顏色不同。比如綠茶是綠色的,巖茶是黑褐色的,分不來的話,去購買之前,先網上找出你想買的那款茶葉的正確顏色,會比較方便。

  • 香味:一般有茶葉的清香,淡淡的花香,果香等。如果有刺鼻的香味,那有可能是添加了香精。如果有溼溼的味道,說明是返青了。如果有黴味要麼是劣質茶葉,要麼已經過期。
  • 茶湯顏色:不同茶葉種類的茶湯顏色是不同的,但是好茶這個茶湯顏色都是清澈明亮的,如果茶湯顏色都是混濁的有很多沉澱物的,就要考慮考慮了。(這裡說一下,綠茶是有白毫的,不要把白毫當成沉澱物哦)

至於其他的品茶,聞茶等等對於新手來說太難判斷了,以上幾點若是沒有問題的話,試喝的時候覺得適合自己的口感,就ok了。

以上都是我個人觀點哦,可能不太完善,如果有更好的建議和方法,歡迎留言指教哦


謹言


你好!根據我個人多年的茶行業審評經驗,對於如何判斷茶葉的好壞,我總結出【二、四法則】來進行評判。“二”指“內外兩方面”,即外形和內質。“四”指四感官(視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具體方法如下:

一、看外形。

外形包括條索、嫩度、色澤、整碎。如果是長條形的茶,粗大的比細小的好,肥碩的比瘦弱的好;嫩度中可溶性物質含量高,飲用價值也高。嫩度好指芽和葉的比例大,含量多。老葉身骨輕,外形不勻整,品質就差。

色澤上原料高級茶顏色深,隨著茶葉級別下降顏色漸淺。

整碎指外形的勻整程度,茶葉外觀沒有段碎,勻整完好的為好。

二、品內質。(一定要開湯試喝!這個很重要!)

開湯後從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去鑑別。

觀湯色:以明亮、清澈的為好。(紅茶除外,沉澱後有“冷後混”現象。)

聞香氣:不同茶葉沖泡後隨水蒸氣揮發出來不同的香氣。主要比較香氣的純異、高低和長短。如茶香沒有沾染外來氣味,從沖泡出來的熱香到溫度降低後的冷香氣,持久度越高,品質越好。否則,茶葉品質會減分。

嘗滋味:茶葉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滋味的好壞。一般滋味純正的茶湯有濃淡、強弱、鮮、爽、醇、和的特徵。不純的茶湯指滋味不正或變質有異味,不如出現酸、餿、黴、焦味等。

看葉底:偷偷告訴你,這一步能暴露茶葉許多問題!葉張舒展的為好,泡不開、不散條的為差。葉底完全攤開也不好。好的葉底具備亮、嫩、厚、稍卷等特點。次的為暗、老、薄、攤等特點,有焦片、焦葉的更次,變質葉、爛葉為劣變茶。

乾貨有點多,希望能幫助到你!





觀茶天下


你好,根據您提出的問題,雲海茶行來幫您解決哦😁

看色澤: 新茶色澤一般都較清新悅目,或嫩綠或墨綠,綠茶以顏色翠碧,鮮潤活氣為好;炒青茶色澤灰綠,略帶光澤。若干茶葉色澤發枯發暗發褐,表明茶葉內質有不同程度的氧化,這種茶往往是陳茶;如果茶葉片上有明顯的焦點、泡點(為黑色或深醬色斑點)或葉邊緣為焦邊,說明不好,不是好茶;若茶葉色澤花雜,顏色深淺反差較大,說明茶葉中夾有黃片,老葉甚至有陳茶,這樣的茶也談不上是好茶。


觀外形: 各種茶葉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徵,有的像銀針,有的像瓜子片,有的像圓珠,有的則像雀舌,有的葉片松泡,有的葉片緊結。炒青茶的葉片則緊結、條直。名優茶有各自獨特的形狀,如午子仙毫的外形特點是“微扁、條直”。一般說新茶外形:條索明亮,大小、粗細、長短均勻者為上品;條索枯暗、外形不整、甚至有茶梗、茶籽者為下品。細實、芽頭多、鋒苗銳利的嫩度高;粗松、老葉多、葉肪隆起的嫩度低。扁形茶以平扁光滑者為好,粗、枯、短者為次;條形茶以 條索緊細、圓直、勻齊者為好,粗糙、扭曲、短碎者為次;顆粒茶以圓滿結實者為好,鬆散塊者為次。


聞香氣: 新茶一般都有新茶香。好的新茶,茶香格外明顯。如新綠茶聞之有悅鼻高爽的香氣,其香氣有清香型、濃香型、甜香型;質量越高的茶葉,香味越濃郁撲鼻。口嚼或沖泡,綠茶發甜香為上,如聞不到茶香或者聞到一股青澀氣、粗老氣、焦糊氣則不是好新茶。若是陳茶,則香氣淡薄或有一股陳氣味。

品茶味: 茶湯入口後甘鮮,濃醇爽口,在口中留有甘味者最好,通常取少量樣品沖泡觀察,好的綠茶,湯色碧綠明澄,茶葉先若澀,後濃香甘醇,而且帶有板栗香味。

捏乾溼: 用手指捏一捏茶葉,可以判斷新茶的乾溼程度。新茶要耐貯存,必須要足幹,受潮的茶葉含水量都較高,不僅會嚴重影響茶水的色、香、味、而且易發黴變質,判斷新茶足不足幹,可取一二片茶葉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用勁捏一捏,能捏成粉末的是足乾的茶葉,可以買,若捏不成粉末狀,說明茶葉已受潮,含水量較高,這種新茶容易變質,不宜購買。

希望雲海茶行的回答能幫助到您,您可以關注➕雲海茶行,我們每天都會分享更新不同的茶知識和三農知識,以及三農方面的政策和技術等...... 祝您身體健康天天開心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