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一位男演员,一米八左右的大高个,黝黑的面庞,微曲的卷发,宽阔的前额,浓密的剑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浑厚深沉而略带沙哑的嗓音,说起这样的形象,你会想到谁?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相信熟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电影的观众,一定能猜到,他就是当时的“银幕第一硬汉”。他是《红日》里的解放军连长石东根,是《从奴隶到将军》中不屈从于恶势力的罗霄将军,是《血,总是热的》中处乱不惊的改革派厂长罗心刚,也是是《原野》中集正气、流气和匪气于一身的仇虎。

他便是刚刚在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中被文联授予“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杨在葆。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

杨在葆获得过很多荣誉,背后离不开一位女性的支持。

青梅竹马志趣相投

杨在葆与夏启英是同乡,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学,但那时的两人都埋头学习,并没有太多交集。

1956年,小夏考进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上海戏剧学院前身)表演系,成为杨在葆的学妹。杨在葆比小夏高一届,这个当初上学都要靠学校助学金的小伙子,更加理解乡下孩子能考上戏剧学院是多么不易,也清楚想要融入大都市的生活要面临多少困难。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和夏启英

少时青梅竹马的情谊让两个人慢慢靠近,他们经常一起读书、拍戏、练声、唱歌,后来还一起洗衣服、散步,他们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理想,待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1959年,杨在葆毕业,分配到上海青年话剧团,第二年,小夏也来到话剧团。在话剧团,两个人一起学习,同台演出,感情渐浓,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终身伴侣。

1963年,在剧团借给他们的八九平方米的过道小屋里,两人买了一张双人床,装饰了一下小屋,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夏启英和子女

有了小夏的支持,杨在葆演起戏来也更加有动力,从1961年到1965年的前后五年里,杨在葆参演了《全家福》《无事生非》《甲午海战》《最后一幕》等多部大型话剧,还相继在《白求恩大夫》《年青的一代》《这是我应该做的》等影片中塑造了不同的角色。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在电影《年轻的一代》(1965)饰演肖继业

1965年,杨在葆被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准备在事业上大展身手。

身陷囹圄不离不弃

杨在葆的美梦还没来得及实现,就迎来了那一段“史无前例”的特殊时期。

起初,杨在葆还是心存着幻想的。他无比相信这场运动将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新的转机,1968年,当妻子生下小女儿时,他高兴地给孩子起名叫“红宇”,希望未来的世界能够一片红色。杨在葆甚至也一度盲目参与,误解过一些好同志,给他们带来了伤害。

无情的现实击碎了他那天真幼稚的想法,很快,他也沦为这场运动的受害者。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在电影《这是我应该做的》(1965)饰演丁根宝

1971年,杨在葆毫无前兆地被关起来,经历了长达九个月的隔离审查。1972年4月,他被扔进监狱,一待就是三年半。刚开始,他想要跟小夏离婚,怕拖累妻子和孩子。瘦小的小夏此时却无比坚强,她坚信自己的爱人是无辜的,让丈夫安心,自己一个人照顾老人和孩子,努力工作,撑起了整个家。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在电影《江水滔滔》(1976)饰演卢大成

由于长期面对着经济的拮据、过度的劳累、精神的重压,小夏生病了。她得了肾盂肾炎,但没有告诉家人。好几次撑不下去,她晕在了菜市场,多亏好心人帮忙,把她送回家。

事业巅峰生离死别

1977年,杨在葆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新开始。

当年夏天,上影厂筹拍献礼影片《从奴隶到将军》,导演王炎在罗霄将军这一角色的演员选择上非常属意杨在葆。杨在葆也不负所望,影片上映后,全国一片好评,连身边的老演员都对他的表演赞赏有加,认为这是“一个成熟演员的成功的创作。”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在电影《从奴隶到将军》(1979)饰演罗霄

凭借这一角色,1979年,杨在葆被文化部评为优秀青年演员创作奖,并收到一笔二百元的奖金。次年春,他被推选为文代会代表,光荣地出席了第四届全国文代会。荣誉和认可为杨在葆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一时间好剧本接踵而来。

这时,小夏却病倒了。杨在葆陪妻子去医院,得知妻子的肾孟肾炎已转为慢性,肾功能严重衰竭。小夏卧病不起,家里生活也越发拮据,一家人经常吃的是豆腐、萝卜加白菜,平素很少开荤,两个孩子连零食都很少吃。凭杨在葆的名声,想多拍戏或者接点活动贴补一下家用并不难,但小夏始终没有对杨在葆提出什么要求。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在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中饰演金东水

她知道杨在葆放不下自己的工作,催着他去拍戏。1982年,杨在葆正在拍摄电影《血,总是热的》,小夏的病情也越发严重,杨在葆既放不下剧组的拍摄,又放不下小夏。他说,“那时候出外景,最怕接到电话”,接到电话,就是情况不好。他当时经常是拍完一整天的戏,马上飞回上海,晚上在医院熬一个通宵陪着妻子,第二天一早再飞回剧组。杨在葆深藏痛苦,将所有心力倾注在罗心刚这个人物身上。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在电影《血,总是热的》(1983)饰演罗心刚

见妻子病情好转,杨在葆又投入到电影《双雄会》的拍摄当中,但这次,幸运没有再次眷顾这对可怜的夫妻。一天,杨在葆收到儿子发来的“妈妈病危”的电报,赶回医院时,小夏已经陷入昏迷。也许是感知到自己坚持等待的丈夫终于回来了,小夏醒了过来,脸上浮现一丝欣慰的笑容。她抓着儿女的手,叮嘱道:“妈妈不行了,你们要听爸爸的话,要支持爸爸的事业。”过了一会,她转过头凝望着与自己相守二十年的丈夫,用尽所有力气说:“在葆,你是个好人,我对不起你。这么多年,我连累了你的事业。”小夏泣不成声,杨在葆也不再是那个荧幕上的硬汉:“启英,不要这样说,这样说使我难过。要说……还不如说我对不起你。”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在电影《双雄会》(1984)中饰演张献忠

1983年11月24日深夜,昏迷了九天九夜的小夏,停止了呼吸。

杨在葆为了让老岳母安心,把所有的工资和积蓄都留给了她,告别岳母和孩子,重返剧组。1984年,杨在葆凭借《血,总是热的》中罗心刚一角一举荣获第四届金鸡奖和第七届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奖。在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杨在葆穿着一件从太平庄一个路口地摊上,花一块零五分买来的黑色圆领汗衫,接过了奖杯。当时他口袋里的钱,甚至都不够在百货商店买一件像样的衬衫。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杨在葆(左二)当时领奖的照片

领完奖,杨在葆取出自己珍藏的一缕妻子的头发,和两块奖牌缠绕在一起,郑重地放进了妻子的骨灰盒里。“头发是重病时候,我帮她梳头时落下来的。”即使已经过去三十多年,讲起小夏,杨在葆还是红了眼眶。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银幕第一硬汉”,因一场无妄之灾坐牢四年,妻子不离不弃却身患重病不幸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