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但凡有人就会有争斗,太平天国最著名的权力争斗莫过于天京事变,主政的杨秀清身死,其两万部署被屠戮,韦昌辉则成了内定的背锅者,北王一系亦被杀,随后主政的石达开不久就在洪秀全的猜忌下负气出走。就连民谣形容天京事变都说"天父杀天兄,终究一场空",可见内耗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实际上,天京事变的惨案绝非一蹴而就,实是太平天国自拜上帝会时期的权力之斗集中爆发,一切要从冯云山入狱,天兄、天父下凡说起。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太平天国的疆域

冯云山与拜上帝会的建成

太平天国前身的是拜上帝会,教众主要发源自广西,洪秀全虽为教主和创始人但他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教义编写,在发展教众方面,贡献最大的还是冯云山。

秀全与云山先将拜上帝信耶稣之教道为众宣讲,口才佳妙, 极有感力,听者不特即行接纳其道,而且信洪冯二人乃上天特派到此传真理与彼等者, 即阪依受洗礼者逾百人。

洪秀全在和冯云山初步发展了百多人教众之后,洪秀全就离开了广西回到广东,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基本上只是完善拜上帝会的教义,冯云山则到了桂平县紫荆山将拜上帝会的成员发展到了数千人之多。而冯云山其人可谓颇为恬退,并不恋权,这数千人虽是他发展而来,他却自始至终都是在宣传洪秀全才是"至高首领,威权无能与比,其权力足以施诸会众各人"。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某种意义上冯云山对于拜上帝会比洪秀全更为重要

但冯云山究竟是外地人,统御这数千教众很大程度也要依赖当地有威望有实力的人物,杨秀清为人豪迈,在烧炭工人中颇具威望,韦昌辉的韦家是当地大族,石达开也属当地富农,萧朝贵则是在传教过程中出力甚大积攒人望逐步崛起。

拜上帝会的发展毕竟还是遭受了波折,1848年初冯云山被地方团练王作新捕获送到县衙入狱,一时之间拜上帝会人心浮动。当初洪秀全以自己的异梦,假借神灵为宣传创会,这种手段并不是多么新颖的方式,洪秀全可为之,他人自然也可为之,杨秀清、萧朝贵就是这段时间里以降僮术号称天父、天兄上身。事实上,当时如此做的远不止他们两人。

杨秀清、萧朝贵的崛起

冯云山被捕入狱的时间里,拜上帝会有多人借神上身,"口出劝诫、或责骂、或预说未来之事",这里面不乏与拜上帝会教义相悖,宣言不信上帝、耶稣的言论,目的都很简单,借机谋求特殊权位罢了。但在这些人里,杨秀清和萧朝贵与众不同,在前期,他二人的利益相对一致,配合默契而且选择上身的神是"天父""天兄",这两个"神"的身份是有助于提高拜上帝会的凝聚力的,同时他二人除巩固自身地位排除异己之外却也刻意的去维护去抬高洪秀全的地位,洪秀全乃是"上帝次子"的身份正是这一时期确立的。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洪秀全在得知冯云山被捕后也慌忙赶往紫荆山

这样一来,洪秀全在前往紫荆山之后,先是感到时局严峻,"乃按真理以审查各条而判辨各人之言孰真孰假",洪秀全本人其实是不信神灵上身的,但在人心浮动的情况下,有必要选择出"神"的代言人,这代言人身份自然是不出杨秀清、萧朝贵之手,在承认杨秀清、萧朝贵地位的同时,洪秀全否认了除此二人之外,这段时间其余所有的神灵上身,并且说那些词句

"是从魔鬼而来的"。

但是承认杨秀清与萧朝贵的地位,对于洪秀全而言,实质上就是承认二人的神权地位甚至可凌驾于自己之上,拜上帝会的教众多由冯云山发展,洪秀全本身更多只是精神领袖,只不过冯云山忠于友道,不慕权势这才未出现洪秀全早早被架空,现今德高望重的冯云山不在,杨、萧二人作为有威望的本地人,实质上已经逐步的成为拜上帝会的实质领袖。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杨秀清利用"天父"下凡的身份逐步掌握了大权

1848年11月,冯云山出狱,与原本就是精神领袖的洪秀全不同,冯云山几年间一直是拜上帝会名正言顺的领导者,后来的太平天国礼法、官制、军制、历法等诸般制度均出自冯云山之手,是以杨秀清和萧朝贵一开始也不敢冒然凌驾于冯云山之上,也因此冯云山在神权地位上被说成"上帝第三子",仅次于洪秀全,杨、萧虽得到了代"天父""天兄"的传话权,毕竟只是"上帝第四子"和"帝婿",在萧朝贵所传《天兄圣旨》中如此说道:

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俱是军师也!洪秀全胞弟,日头是尔,月亮是尔妻子。冯云山有三个星出身,杨秀清亦有三个星,萧朝贵有二个星。杨秀清、萧朝贵他二人是双凤朝阳也!

据罗尔纲先生的考证,太平天国的体制是军师负责制,军师拥有极大权威,此道天兄圣旨,萧朝贵先是以"天兄"之口确立了自己军师的地位,但他也知道要一步到位的把冯云山排挤到自己之下是不现实的,所以这时他仍然是把冯云山排在最前,并且只说自己是"二个星",但是他却预留了伏笔,那便是"杨秀清、萧朝贵他二人是双凤朝阳也!"这句话。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天父天兄圣旨

随着杨秀清、萧朝贵实力进一步积累,二人利用"天父""天兄"传旨,一步又一步提高自身地位,他们说此处"两个军师在此",尝试否认冯云山原有的军师地位,"天下万郭(国)都靠秀清朝贵二人","这边帮手(冯云山等人)不是十分帮手,秀清、朝贵乃真十分帮手",1850年,杨秀清令萧朝贵再次借助天兄下凡的名义,命令洪秀全与冯云山"避吉"(即躲避凶险的意思),让二人住到位于山人村的胡以晃家去,山人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这等于直接让洪、冯二人脱离岗位,而由杨、萧在金田村负责起义事务。这种"避吉"一直持续到金田起义的前几天,等于说金田起义最重要阶段的工作,全部操纵在杨、萧二人之手。至此,杨秀清、萧朝贵二人真正压倒了冯云山,1851年3月28日的《天兄圣旨》萧朝贵提到的人名次序是

"秀清、朝贵、云山",已经完全将自己置于冯云山之上了。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在排挤冯云山的过程中萧朝贵出力最大

杨秀清与萧朝贵的争斗

虽然,萧朝贵与杨秀清在请神上身的过程中长期处于合作的状态,但并不代表二人之间不存在暗潮涌动,萧朝贵在地位上一直从属于杨秀清,毕竟杨秀清代言的是"天父"而他只是"天兄"。萧朝贵并非甘于人下的性格,大约是1850年的六月底,杨秀清患了重病

"至耳聋流水,口哑流涎,二月余之久",在随后的七月与八月,"天兄"便超乎寻常的活跃。

整个1850年,"天兄"一共下凡了五十次,其中七月有十次,八月有十六次,占了整年的一半之多,这两月正是杨秀清病重的日子,而正是在这段时间里萧朝贵对杨秀清进行了排挤与孤立,八月里洪秀全令韦昌辉接杨秀清去花洲养病,萧朝贵为了避免逐渐失势的杨秀清与洪秀全合流,利用"天兄"下凡不许韦昌辉与杨秀清见面,并尝试拉拢韦昌辉。

杨秀清的病毕竟是痊愈了,杨秀清病愈后立刻就进行了多次"天父"下凡的戏码,来重新稳固地位,萧朝贵在了解到杨秀清的病情逐步好转之时,就意料到了之后的情况,为了避免和杨秀清闹得太过不可开交,他选择了暂避锋芒,在一次"天兄"下凡的过程中对韦昌辉说"朕这今倘或三两月下一回也不定",杨秀清于九月份病愈,之后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整整三个月时间,"天兄"确实只下凡了一次。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萧朝贵意识到杨秀清将要病愈,对韦昌辉进行了拉拢

太平军初期的权力争夺,主要是集中在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四个人身上,冯云山一直对洪秀全忠心耿耿,并未参与最高权力的争夺,在经历杨秀清重病,萧朝贵欲夺权事件后,杨、萧二人也已不再是同盟关系,此时的太平军内部已经可以分为洪、杨、萧三派,各有支持者。

这三派的三个领导者以个人能力论,无疑是以杨秀清最强,在太平军活动的初期,洪秀全等人带领的军队"数数穷蹙",与之对应的"独秀清坚忍, 多施诡计, 笼络群丑, 败而复炽",杨秀清的个人能力就是在他死后,太平天国的将领也是多有怀念,《李秀成自述》中说杨秀清"开立军伍,整立营规,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甚至感慨"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洪仁玕也形容"昔之月令行禁止,由东王而臂指自如"。足见在严肃军纪,令行禁止,军事战略等方面杨秀清确有过人之才,非洪秀全、萧朝贵可比。

也正是由于杨秀清个人能力的突出,让他在太平军初期的起义活动中迅速累积了威望,

1851 年3 月, 天平天国确立五军主将和封军师,杨秀清被任命为正军师、中军主将, 萧朝贵为右正军师、前军主将, 冯云山为副军师、后军主将。杨秀清正军师和中军主将的职务均高于萧朝贵的右正军师和前军主将,至于冯云山此时甚至连正军师的职务都不再有,只是一个副军师。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由冯云山编辑的太平天国军制《太平军目》

杨秀清的大权独揽

杨秀清独揽太平天国大权的标志是永安封王,杨秀清被封为东王。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四王均受东王之节制,其地位于根本上高于其余四王,其余诸王见杨秀清均要行大礼。而原本隐然和杨秀清分庭抗礼甚至尝试超越杨秀清的萧朝贵,在十月十八日永安城附近的水窦村战役中身负重伤。永安封王是在七日后的十月二十五日,萧朝贵的重伤使得唯一一个能在宗教地位上能与杨秀清一较长短的人物失去了竞争资格,凭借超然的宗教地位和军中积攒的威望,杨秀清成功在永安封王的事件中登顶。

就在永安封王的第五天,杨秀清探查到了周锡能被清军收买,准备里应外合攻破永安,他立刻假托"天父"下凡,伪作"天父"破获阴谋,将周锡能一家斩首示众,这极大的鼓舞了太平军的士气,同时更稳固了杨秀清的地位,他这个"天父"代言人好似当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不知"。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在永安保卫战期间杨秀清稳固了他的地位

当然,这时的杨秀清尚未强大到足以视洪秀全、萧朝贵、冯云山于无物的程度,洪秀全才是拜上帝会真正领袖的观念在冯云山的宣传下深入人心,冯云山是太平天国几乎所有规章制度的建立者则有目共睹,"天父"毕竟不能一直待在人间,在"天父"回天和再次下凡的间隔中,他毕竟只是"上帝第四子",无论是萧朝贵此时假借"天兄"下凡,还是洪秀全和冯云山的联合,都是可对他产生威胁的。此时太平太国诸王是对权力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的,若是保持这个体制运作下去,天京事变未必便会发生。

但是,历史给太平天国开了玩笑也给了杨秀清机会,1852年的四月和七月,冯云山与萧朝贵先后战死,当时,韦昌辉和石达开的威望都不足以填补二人死后留下的权力空白,这部分权力就被杨秀清接收,同时洪秀全为了保持永安五王均为上帝家庭成员的神圣性,在很长时间里都没能再度封王去填补死去的冯、萧二人的身份,这就彻底给了杨秀清的操作空间。接管了二人权力的杨秀清,真正架空了洪秀全,"洪实杨之傀儡""洪秀全徒存其名。"此类记载数不胜数。1853年来访天京的英国人回去后,甚至提出了洪秀全其人是否当真存在的质疑。

至于像太平王这样一个人是否真的存在,仍是很值得怀疑的一件事,因为在我们同将军等人所有的通信中,对方刻意向我们大谈东王的意愿,他的权力,他的威严,他的影响,但只是顺便提及他那驰名的主子。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假托"天父"下凡的杨秀清

杨秀清势力衰退与天京事变

传统观点中,天京事变的导火索是杨秀清逼封万岁事件,在现代,对这种观点多有质疑,有认为此事纯粹是洪秀全诛杀杨秀清后编罗罪名,也有认为封万岁之事在太平天国特殊礼制下并非僭越,也有认为逼封万岁反而体现了杨秀清色厉内荏,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掩盖自己的不安和心虚。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天京事变的出现和杨秀清势力衰退是有直接关系的。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太平天国地位最高的四人除杨秀清之外,洪秀全在"天父"的威能之下,只能在天王府内深入浅出,韦昌辉"事东贼甚谄"虽每日如履薄冰,但确实掌握了部分权力,一是天京的城防之权,二是部分政事权力,石达开一开始并无多少实权,太平天国的特殊制度下,天王府、东王府、北王府、翼王府各有一套六部尚书系统,但是东殿设72人,北殿设36人,而翼殿只设6人。可见当时石达开由于年岁资历尚欠,虽然名义上是天国的四号人物,但和北王韦昌辉都尚有相当差距。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石达开挂帅西征之前,在天平天国内部威望和权力尚远不如韦昌辉

杨秀清的势力衰退和北伐军失败有直接关系,太平军北伐的主将李开芳与林凤祥是杨秀清的嫡系,所带军队更是太平军的精锐,这只精锐之师,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一路攻到天津,使得京师震动,城内富商官员纷纷逃散,但由于孤军深入以及后续援军支援不及时,这只北伐部队最终全军覆没。

北伐军的失利乃至最终的全军覆没对杨秀清的打击是极大的,李开芳林凤祥二人的部队是杨秀清在军事上最大的支持,在北伐军覆没的同时西征军方面也作战不利。一败于湘潭,二败于城陵矶,甚至被湘军逐出湖南,随后武昌又失,一路大败一直退守至湖口,湘军甚至大有直捣天京之势。

局势的不利不由得杨秀清再考虑争权夺利的问题,他不得不给予石达开西征军主帅的实权,而石达开一到任便取得湖口大捷,遏制住了湘军的进犯。随后石达开再取武汉并开辟了江西战场,截止1856 年的上半年石达开被调回天京之前,他已然夺取了江西的七府五十六县,若非杨秀清调石达开回天京,曾国藩便要被困死于南昌,石达开将江西作为自己势力的基本盘,可谓势力已成,不是杨秀清可随意摆布的了。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石达开的崛起之路,太平军西征

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天平军先破江北大营,石达开回援后又破江南大营,解决了天京的危机,杨秀清也愈发功高不可一世,但这光鲜亮丽下,杨秀清的势力大不如前更是事实。北伐军覆没,西征军失利,石达开做大之后,他凌驾于诸王之上最大依仗就只是"天父"下凡的那一套,但这一套用的多了,结果只是让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三人联成一体。现存的最后一次天父下凡的圣旨中,可见到杨秀清的恐慌之感,

"秦日纲帮妖,陈承瑢帮妖,放煷烧朕城了矣。未有救矣。……朝内诸臣不得力,未齐敬拜帝真神",杨秀清眼里看到满朝文武似乎都逐渐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洪秀全

被杨秀清架空许久的洪秀全想杀他,他面前事他甚谄的韦昌辉,实则"阳下之而阴欲夺其权",石达开也赞同杀他。这无非是差一个契机,天京事变前,杨秀清失误的给了韦昌辉领兵的契机,韦昌辉就很果断的抓住了机会,在深夜里三千兵士冲入东王府,整个东王府遭戮。而自杨秀清死后,整个太平天国已经没有第二个在威望和能力均可统揽大局之人,后来新到洪仁玕虽才干有余,却资历过浅,天京事变让太平天国的逐步走向败亡,并非是实力损失了多少,而是自此之后的政局混乱,后来太平军的将领怀念东王时代的令行禁止,井井有条,也是源于此。

天父天兄下凡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权力争斗

杨秀清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