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农村逐渐消失的美食,你知道多少?

新农视角小刘


美食是不问出处的,我们农村的美食也是相当美味的,从小生活在农村,享受了农村的经典美食,随着时代变换,农村的很多美食也即将消失,我们应该好好享受啊!

这个是我们农村最地道的一种美食(配图在文末),这也是我们农村必不可少的下饭菜,这个是我们农村人一年四季都会腌制的酸菜,非常的美味,无论是炒着吃,还是凉拌吃,都是相当美味的呢这种酸菜是用我们农村的樱桃萝卜的叶子腌制的,非常的好吃,腌制方法也是非常的简单的,首先就是把菜叶都洗好,然后把晾干水,然后开始腌制,放入咸盐少量,还有其他辅助材料,然后就是闷住口,就可以开始腌制了,大概一个星期就可以吃了,凉拌吃,或者是炒着吃,然后拌面,真是相当美味,但是现在也是很少见了。

这个大家知道是什么不,这个是我们农村的紫薯年糕,非常的好吃,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农村人都会做,是我们农村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小吃,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吃甜食,这个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农村的小伙伴都非常的喜欢吃,这个也是我们农村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美味,但是如今,这种美食也渐渐的从我们身边消失,这个美食是用我们农村人自己种的紫薯做的,非常的好吃,活入少量的淀粉,然后蒸好就可以食用了。我们农村的小伙伴肯定都吃过,虽然现在在我们生活中渐渐消失,但是味道还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这个是我们农村的国累,大家不知道是什么了吧,这个在我们农村有着很久远的历史,农村的宝宝们肯定都吃过吧,或许是我们每个地方的叫法不一样,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不拦子,我们农村的不拦子就叫国累,我们农村的国累也是相当美味的呢,我们农村人在夏天的时候会用槐树的花骨朵做不拦子吃,已经开花的就不能吃了,就是吃那样的嫩的,农村人最爱吃我们农村的这种美味,现在不在农村生活了,这种美味也渐渐的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这个小吃肯定有很多人叫不上来名字。

这个是我们农村的紫薯南瓜薏米粥,非常的养生,也非常的健康,小时候最爱喝这个粥了,妈妈最喜欢给我们做这个粥,里面的紫薯和南瓜都是我的最爱,薏米是去湿气的,首先就是把紫薯切块。然后把南瓜切块,然后再放入薏米,大概四十分钟就可以喝的,我们农村的孩子们都喝过吧,在农村,其实我们的饮食是非常的健康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家地里种的,没有什么农药,不仅健康还美味,但是现在这样地道的农村小吃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消失。

农村即将消失的这种美食,你至少有两种你没吃过,至少有一种你叫不上来名字,对不对?






国学文化精读


杨树絮,这个美食没有特定的名字,在我们这边叫杨毛毛。一年只能吃一回。而且只能在刚长出来那会,从树上掉下来才能吃。其他时间越晚就不能吃了。

现在比较少见了,我记忆还是小时候和我妈一块出去捡,早上捡到快中午的时候,能捡到那么一盆(家里普通的盆子),回家洗干净用水泡一会,然后在锅里用水抄一下,在配上土豆,土豆切丝和杨毛毛配在一块凉拌。那味道相当不错。

现在很少见人们吃了,也是由于做起来费劲,还有时间问题,人们都不太愿意去做这道吃的了,不过这道菜可是好几代人满满的回忆啊!





老烛灯


我这边是青海大通的农村,我家里多数是吃面食多,面食的种类也很多。

比如:指甲面片——面片的大小薄厚好比指甲盖一样,分汤面和炒面片,本人是吃货喜欢吃炒面片。

寸寸面——宽一寸多长3~5厘米左右和喜欢吃的蔬菜一起下锅做汤面吃,清淡的口味是老人的最爱。

家常拉面——面要揉的精,手工拉细长条配合臊子一起吃简直美味。


乡村尚星


农村逐渐消失的美食,坐标,常德。

一,腌菜

在我小时候农村可以说是万物皆可腌,猪肉、鱼,豆角、蒜、藠头、辣椒、豆腐、刀豆,黄瓜,白菜,萝卜等,除了有些是因为觉得这些菜腌了别有一翻风味以外,更多的还是因为丰收后吃不完的菜腌制后能够存放更久,等到菜地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可以拿出来吃,但后来有消息说腌菜不健康后,农村制作腌菜的便越来越少了,除了不健康以外,个人觉得也与现在发展迅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缺菜吃有很大的关系。



二,手工麦芽糖

这个是阿周小时候最爱的零嘴之一了,经麦子发芽后熬制的麦芽糖不仅香甜,吃完后嘴里也不会感觉到腻,冬天的时候用筷子在熬好的麦芽糖里搅上一圈,会有一大团糖黏在筷子上,然后拿着筷子可以添上好久,可惜现在买的麦芽糖里面添加了红糖,味道不再纯正了。



三,手工米泡糖

说到麦芽糖就不得不说米泡糖了,麦芽糖是制作米泡糖的原料之一,用米自己炒制成米泡,然后加上熬制好的麦芽糖一起翻炒,最后放到磨具里,等稍稍冷却却又没有完全冷却的时候快速切成薄片(切早了不成型,切迟了容易碎)然后装袋,那时候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做好糖,过年的时候拿出来待客,不过现在的米泡都是机器炒的,而且加的糖也是白糖和红糖,再也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



总体来说,现在工业越来越发达,当初纯手工古法制作的东西是越来越少了,虽然现在微商出现了很多说以古法熬制的东西,但终究是失了小时候的味道,阿周觉得除了原料以及制作工序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缺失了我们童年的心境,你们觉得呢?


吃货阿周


三道菜

一是蒸槐花,我家在河南,学校在四川,一年回家两次,槐花花期很短,所以现在已经没可能吃的到了。前不久家里大姐微信还晒图,另我羡慕不已。槐花开的时间很短,还记得小时候爬到墙上用长杆绑上镰刀去钩槐花枝。要蒸槐花还是要趁未完全开放的时候吃,口感清香甘甜、鲜嫩无比,吃完齿颊留香。蒸槐花,现在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全是回忆。

第二就是田螺了,小时候伙伴们一起下河一节节地堵上,除水,然后疯了似的摸田螺。也有在水渠里摸鱼时意外收获不少田螺,兼职开心到跳起。那时候爸妈炒的田螺好吃到爆炸,炒好后用剪刀削个竹签,跳出来的田螺肉吃掉上面一节,美味佳肴不过如是。现在学校周边虽然也有夜市里卖炒田螺,口味却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可能是多了一份回忆,一份念想,反正现在吃到的田螺远不如那时候的好吃。

第三是八宝粽,儿时最喜欢的甜食,没有之一,每每听到吆喝声,第一时间去缠上卖家,留下一个小伙伴盯着,一哄而散找爸妈。“妈,我想吃粽子!”坚定无比,不给卖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现在却再也见不到了。

此外还有泡沫箱卖的冰棍,酸溜溜一毛钱一包的饮料。数不胜数的美食,都已经消失了…有的改了口味,有的改了配料,有的完全绝迹。


农科学子刘建行


其实 我记忆中的农村中的美食 在我的生活中 大多是 小时候的记忆 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 不分食材高低 不分做法优劣 觉得好吃 便是好 觉得 高兴便是 第一等 比如:

1.爆米花 那时卖的爆米花 大多是小贩走街串巷吆喝着卖的 听到吆喝声 家中有孩子的多会缠着父母 带上三五斤玉米 一斤作为爆米花的制作费用 剩下的倒入 “炸弹”似的高压烤炉中 放上半袋糖精 烤上个十多分钟 “砰”一声过去 爆米花就熟了 到时小孩子一拥而上 顾不得 米花烫手 抓一把 趁热塞进嘴里 米香弥漫嘴中 那滋味 在当时 是给什么都不换的~

2.麦芽糖 那时的农村 普遍不富裕 孩子一年到头吃不到几块糖 要是不过年过节的 能吃上一块糖 那真是别提多美了 那时吃过最多的就是麦芽糖 制糖匠 用麦芽 熬出汤浆来 在一根带杈的木棍上 反复“盘”上几圈 带糖浆微微凝固 放到案板上 铺平 撒上黄豆粉 或者 芝麻碎之类的东西 放凉 放到推车上 有人买的话 用小锤子 削下一块 诺是少了 便多削一块 若是多了 便多了 名曰 多吃点 嘛~ 那时的麦芽糖香甜 刚入口 脆脆的 嚼的久了便 稠软下来 满口麦芽的香气 混合着 黄豆粉 或者 芝麻碎的味道 却是那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3.蛋炒饭 说起蛋炒饭 或许 是最最普遍的一种 吃食 现在 不管是餐馆 还是 自己家中 多多少少 都是经常做的 但 “蛋炒饭”虽然普通 但每碗炒饭味道都是多少有差异的 因为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秘诀 在我的记忆中 吃过最不能忘却的 是母亲给我做的 用农村特有的大铁锅 锅底填上木柴 锅中倒油 要把油烧的热热的 冒烟最好 这样炒出的蛋才最香 加上隔夜的米饭 用铲子搅匀 饭粒大多粒粒分开 反复翻炒 炒熟后 不出锅 在锅中闷上两三分钟 待锅底有一层薄薄的锅巴时 再次翻炒 这样做出的炒饭 焦香四溢 出锅前再撒上一撮 自家院子种的葱花 盛上满满一大碗 就着自家腌的咸菜 坐在院子中 摔着腮帮子 大快朵颐~

这些美食 在我的记忆中 虽是最普通的 谈不上美食的 却是我最难忘去 也是最想吃的 这些东西 大多是因为快速的发展 而渐渐淡出了生活 在某些角落里散发着余晖 但事 最最美味的 那碗 (天下一等)的蛋炒饭却是会有吃不到的一天 消失了 却是真的消失了 好的东西 是看心情的 是注重看法的 去注意了 去在乎了的才是最好的~

各位看官 你们觉得“美”食 是消失了?还是 这个时代 抛!弃!了它们呢~





三叶生活


小的时候比较顽皮,几个小伙伴去割草,把筐一扔,就在地上支起火,这个去拔豆子,那个去掰玉米,这个逮到几个蚂蚱,那个从树上捉到一只螳螂,统统扔进火里。豆子烤裂角开始摘着吃,香;玉米煨黄了开始啃,香;蚂蚱也熟了,从头颈扯开扔了蚂蚱屎,也香;螳螂只留下肚子,有点酸,不太好吃, 弄得手上嘴上黑乎乎的。多多少少割点草用桔杆支着,怕到家大人见空筐要挨打。

那时候村里安琲"翻筐的″,就是对付不听话的孩子或者爱偷爱摸的人。有的孩子想出好办法,弄一大筐草,在底下放

上屎,翻筐的人一般用手掏,摸摸有没有玉米豆子之类,这一掏准让他恶心三天吃不下饭。

晚上,孩子们又出动了,有的扛着榔头,有的提着壶子,在树林路边又支起火堆。榔头一敲树干,上面的"蛸蛸″(蝉)飞叫着冲向火堆,烧熟的直接吃了,落在火旁的捉到水壶里,叫声嗡嗡的,回去扯掉翅,盐水腌一天就可下锅炒了。蝉皮比较硬,吃多了杂心,一般炒干炒脆,一个字:香!蝉的幼虫我们叫"爬爬″,最好晚上打着灯笼或手电去找。行动慢的还没出窝,只露豆粒大的洞,手指一抠洞大了,有的夹手指正好拽出来,有的精明,一下溜下去,想弄它出来非用锨掘不可。行动快的已经爬到树上,有的脱壳一半,挂在树叶上嫩嫩的,新新的好可爱。爬爬和嫩蝉炒着吃比树上的蛸蛸更好吃。

除豆子玉米外,以上说的这些小昆虫只是现在少了,也许正在逐步消失,是我自以为的美味,不能代表他人是不是美食,只当抓一丝飘荡的记忆,与大伙分享一下过去的乐趣!


/


漫步乡村


我是一位60后,从小生活在河南农村,记得小时候由于生活比较困难,经常吃不饱肚子,一天的饮食就基本清一色的红薯制品。

一般情况下早餮红薯面水锅里再煮上红薯干,中午杂面条掺点红薯,晚上红薯面汤加红薯面馍,三红连转那胃可真的受不了,一见冷风那酸水就吐个不停。

不过记忆最深的也最值得怀念的应该是妈妈为了让我提高食欲并填饱肚子,用红薯面制作的红薯面饼了,我们当地叫死面板子,做熟后二指厚度,底黄面软,甜香味现在想起来还口水直流,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不说,年纪大的北方人,你年轻时吃过这样的红薯面美食吗


老尹评彩


首先就是酸菜。小的时候,村子里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会做酸菜,胡萝卜、大白菜等等,酸爽可口,可惜,再也吃不到了。

还有就是腌菜,小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腌萝卜、腌腌蒜薹等等,那时候确实穷,就靠腌菜度过青黄不接的时候。

八宝粥,不是现在吃到的稀饭粥一样东西。农村条件有限,将玉米粒磨成大粒,糅合大豆、豆腐、萝卜等等常见蔬菜,蒸煮熟即可享用。家里每次都会做很多,我们放学回家,爸妈从地里回来,马上热一些,就能畅快的咥饱。最想吃的就是这个。


寂寞西风如雪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美味佳肴更是数不胜数,但是你再怎么吃也找不到从前的感觉了。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如果说起农村消失的美味,当然是农村的婚宴席了。

凡事吃过的人都知道,婚礼那天的早上有一道名扬天下的大菜,通俗一点的说就是农家大锅菜,那菜是小火蛮慢炖提前熬好的,以大白菜为主,肉,丸子,豆腐,海带,粉条为辅,锅里热气腾腾芳香四溢……

热火朝天的忙了一上午,新郎新娘上拜完毕,真正的大餐就开始了,除了必有的九个或者十二个凉菜,还有十二个小碗汤,什么肥肠汤,水汆丸子,炖排骨等等,赴宴的人们开始举杯换盏猜拳行令,不亦乐乎。不一会,又是十二个大碗上桌,第一个道菜是蓁锦,中间是炖蘑菇,酥肉,方块,白菜肉卷等等,最后一道菜是海带,这叫做上臻下海。

往事如烟,虽然现在还有几道这样的菜,但是精简了不少,最可惜的和遗憾的是找不到以前的味道了。

一切都成为回忆。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消失的美味就在少年梦中的最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