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感悟—任氏以仓粟致富(汉高帝二年)

【原文】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

初,秦之亡也,豪杰争取金玉,宣曲任氏独窖仓粟。及楚、汉相距荥阳,民不得耕种,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者数世。

【译文】关中发生大的饥荒,一斛米可以卖到一万钱,老百姓买不起米,饿的人相残食。汉王便下令关中的百姓到蜀郡、汉中去谋生。

当初,秦朝灭亡的时候,豪强们争先恐后的去争夺黄金珠宝,只有宣曲的任氏挖地窖来储存粮食。等到楚汉相争,在荥阳僵持不下的时候,老百姓无法耕种土地获得粮食,豪强们便用黄金珠宝等来向任氏换取粮食,任氏从此起家,数代富有。

【悟】 宣曲任氏是司马迁记载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的商人,描述了他在秦朝末年舍弃金银、囤积粮食致富的故事。任氏在汉初不抢金银抢粮食的做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是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能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这就比一般豪强具有远见卓识。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心中都向往财富,但对于富人还有一种无商不奸的感觉,尤其是发国难财的奸商。就跟目前我国出现新冠肺炎,一些不良厂商和药店一样,觉得口罩、酒精等医疗物资奇货可居,大发国难财,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见利忘义、为挣钱不择手段,迎接他们的当然是严厉的制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要把钱分成“来路清白的钱”和“不义之财、不干净的钱”两种,赚钱的 手段很重要。靠勤劳致富,而不靠投机倒把发大财,这是我们需要提倡的的致富途径。

从中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有两方面:一是任氏对市场规律的把握(供需关系),其抓住市场机遇的敏锐嗅觉,胆大心细,最后获得了财富;二是其对未来的预见性,就如毛主席所说“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人类一直在重复着历史,由于第一次发文,以一篇短小的文章与大家共享,希望我们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以后陆续更新《资治通鉴》的感悟与大家共勉,希望读者经常关注,探讨人生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