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文 | 胡 渔 (资深媒体人,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著名阅读推广人)。

阅读犹如治病,吃喝,依据个人的体质,和胃口吸收程度,选择不好,可能会把胃口吃坏的!所以依据个人的阅读口味,慎重选择书籍是有必要的!

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对于这位朋友提出来的问题“内心脆弱的人是不是看书需要谨慎”,我的回答是有必要慎重选择。

对于具体的人,需要对症下药。没有哪一种药可以治所有的病人。

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内心脆弱的人”。

内心脆弱的人,在我们身边,大家可能会见到一些。按照现在一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来形容就是:玻璃心。他们犹如现代社会的林妹妹,望花落泪,见月伤心。身边的亲人或者朋友,话说重了一点,就自己开始哭泣了,或者生闷气,而不善于表达或者疏导,和自己过不去!

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作为一个正常人,同样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内心脆弱的人,似乎脸皮格外薄。说不得,动不得,摸不得。估计,你还没开始说他什么,就自己开始哭泣了!

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其次,针对这种性格的人,还得看病的轻重,不一定是看书可以治好的。

如果有比较严重的童年创伤,或者心里疾病。笔者建议,还是先看心理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有所缓解之后,再开始阅读,虽然阅读也是治疗心里疾病,治愈自我的一种方式。

再次,内心脆弱之病,还得“小火慢炖”进行治疗。

一个有胃病的人,医生是不建议给她和大补汤的。虽然大补汤是有营养的东西,但因为患者自身的胃口不行,反而会损害原本脆弱的胃!

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大家可能见到过那些大病初愈的人,医生,也都是建议多喝粥养胃,或者清淡的汤。那么对于内心脆弱的人,如果说要选择书籍阅读,作为全民阅读推广大使,笔者也是主张“小火”。

1、多向身边的真正喜欢阅读的人请教。

请他们推荐比较优秀的软经典作品。就是那种读起来比较有趣味,妙趣横生的作品,如小说,幽默的文艺作品,或者比较清晰丽人的小品文。

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这类轻经典作品,有思想内涵,有活泼的语言风格,读起来,犹如一道开胃小菜,吃起来,唇齿生香,而且会激发你进一步加深自己的阅读层次!

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比如有一本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很多人,都觉得它只是孩子们阅读推的作品,笔者读了之后,感觉所有的成人都需要读一读,重新捡起童年的快乐,还有那久违的童心!

2、切莫去啃那些枯涩难懂的大部头的经典作品。

不得不承认这类作品肯定是经典,但它暂时不适合你,因为我们阅读和因为我们阅读和接受这类作品,是需要一定的阅读基础,打铁还得自身硬。自己的阅读味蕾,尚未彻底打开,是不适合去品尝各种味道各异的经典的。

3、内心脆弱的人,也不适宜读那些鸡汤书,各种成功学,如何快速提高某某方面能力的书籍。

这类书籍很多都是一些二三流作者和地下出版商操作的,粗制滥造不说,而且也是非常粗俗和机械的。这些作者不是“医生”,但是他们可以膨胀得敢给所有的病人开药,因为最后吃傻了,或者是吃死了,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读书可治“玻璃心”的人,但这类“好书”如毒药,千万别碰!

而且这类鸡汤作品,很多时候都打着各种“关爱,体谅,慰藉”的风格等,会让你在入口那一瞬间,觉得很不错,而且还会让人上瘾,读了几本这样的书,会让你产生自己就是“学富五车”的高人一样!

(本文作者系 湖北省全民阅读推广大使,湖北省图书馆“十佳领读者”,武汉光谷读书会等多家公益读书会创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