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每个女人都有一个梦,希望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最好的。一如《红楼梦》里的人物,希望自己是少年林黛玉,说话直抒胸臆,从来不藏着掖着;希望自己的青年时代是贾宝玉,跟着感觉走,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笑容;希望老年是那位德高望重,福寿双全的贾母。然而,

活着活着,我们从少年的林黛玉,变成了中年的薛宝钗,老年没变成贾母,却成了刘姥姥。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少年林黛玉

1.刀子嘴豆腐心,真性情。

童年的林黛玉是幸福的,有一个列侯府小姐的身份,一个当官的爹,一个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母亲。父母爱她,虽然后来母亲死了,但是父亲还活着,林黛玉活得自由自在。

林黛玉不刻意逢迎谁,她棱角分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语言犀利。林黛玉从来不伪装自己,我就是我,也许你喜欢,也许你不喜欢,但是我不在意,我只是走我自己的路。好也罢,歹也罢,我不辩解,让你们去说吧!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林黛玉经常被人说成小性,经常被人拉来当挡箭牌,可是黛玉从未辩解过。依然是刀子一样的嘴,豆腐一样的心。

我们的少年时代何尝不是这样,我们那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我们爱黛玉何尝不是因为黛玉身上有我们少年时代的影子!我们怀念那个棱角分明、天真年少的自己!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2.黛玉有人爱。

黛玉虽然后来父母双亡,但是外祖母对她疼爱有加,衣食住行一如宝玉。

黛玉有宝玉爱。无论宝玉多么喜爱的东西,只要黛玉要,就拿去。宝玉说:“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收拾的干干净净收着,等着姑娘回来。一个桌子上吃饭,一个床儿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替丫头们都想到了。我想着姊妹们从小儿长大,亲也罢,热也罢,和气到了儿,才见得比别人好。”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每个女孩子都希望有一个宝玉这样贴心的男朋友,自己发点小脾气,男友就来百般俯就,千百声地叫着妹妹。

每个女孩子都希望像林黛玉这样过一辈子。

中年薛宝钗

然而生活不是梦想,那个曾经的黛玉,结婚后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浪漫任性的林黛玉在婚后也不再是葬花吟诗的诗意女孩。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看到一幅漫画,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上有爹妈,下有娃,前面是拉车的夫,后面是推车的妻。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是理想,不是生活。大多数女孩都找不到家称万贯的贾宝玉,都无法成为真正的林黛玉。人一旦结婚,就从林黛玉沦落了,就像贾宝玉口中的死珠子,花朵般娇嫩的、珍珠般的女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下变成了死珠,最后变成了死鱼眼睛。

在生活的重压下,一不小心踏错行差,你让一车的老小指望谁?所以诗意浪漫的林妹妹渐渐地变成了我们不喜欢的薛宝钗。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没有时间伤春悲秋,没有金钱足够写诗浪漫。一车的老小等着养活,小车正在上坡,不进则退,而且很可能车毁人亡。只能奋力向前。

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像薛宝钗一样放下自己的理想,不再读书,去帮助母亲料理家务。为了家庭,去进宫选秀,选秀不成便住在贾府,为了得到宝二奶奶的位置去各方讨好。

我们不想当宝钗,是因为宝钗太压抑自己,她没有为自己,总是为了家族活着。宝钗明明爱读书,,却偏说女孩不该读书,应该以针线为要;明明爱宝玉,却偏偏表示远着宝玉;明明知道贾母不喜欢她,她依然每天到贾母处请安,讨好贾母。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年少时,讨厌宝钗这么世俗。结婚后,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人情变幻,多重打击后,对看不惯的人和事,再也不直言不讳,甚至鹦鹉面前不敢言;对一切龌龊与肮脏,装作看不见。我们不知不觉地“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生活磨光了我们所有的棱角,我们变得圆融,说话办事再也不傻了吧唧地照本宣科,力争做到滴水不露。蓦然回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薛宝钗。

是啊,不变成薛宝钗,生活就不能继续。一不小心踏错行差,一家的老小指望谁?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突然很同情薛宝钗,在她身上有一种精神叫负重前行。

老年刘姥姥

背负着一车老小前行,走着走着就老了。

我们没有本事让自己的妈变成贾母,当然自己也无法成为贾母。老年时,我们成为了刘姥姥。

贾母的生活,有金钱和爵位支撑,而我们什么都没有。富在深山有人知,穷在闹市无人问。虽然不是家徒四壁,也不过是温饱。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刘姥姥一大把年纪了,不仅不像贾母那样有人伺候着,而且要替女儿带孩子,她带着外孙子板儿和外孙女青儿。除此之外,刘姥姥还为女儿、女婿的生计出谋划策。

帮儿女带孩子的刘姥姥是许多女人的结局。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人,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7.2%。其中,有将近一半的老人,是专门漂来帮儿女带娃的。

帮儿女带孩子,是大多数老人的宿命。给孙子孙女或者外孙子、外孙女做饭洗衣,送上学、上幼儿园,孩子长大了,自己也走不动了,一辈子就这么悄然过去了。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不过不管生活是艰辛还是富有,活成了刘姥姥,也活成了人精。刘姥姥的心里没有怨,只有善。她不再计较得失,只在乎平安。刘姥姥的心里只有豁达、大度与温暖。

贾府败落时,刘姥姥不怕被连累,她仗义出手,救出了深陷火坑的巧姐。她不计较巧姐曾经落入烟花柳巷,她让外孙子板儿娶了巧姐,照顾巧姐一辈子。

结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女人的一生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抑或是刘姥姥,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不平,亦不必悲伤。

幸福与不幸都是相对的,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感到生活的幸福。刘姥姥这辈子未必不感到幸福。别觉得刘姥姥活得苦、活得累。其实每个人活得都不容易,贾母也有许多不如意处。只不过别人的苦,别人的累,我们看不到罢了。

林黛玉、薛宝钗到刘姥姥是人生的三个阶段。从天真烂漫,到算计筹谋,最后豁达释然,心存善念。他们知道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红楼梦》女人的一生:少年林黛玉,中年薛宝钗,老年刘姥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