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建國3:千里奔襲,絕地反擊

上文說到埃及拿下蘇伊士運河後,埃及民眾對納賽爾領袖的支持達到空前的程度,但是依然不能掩飾埃及糟糕的戰爭能力,因為從純軍事角度看來,這次圍繞蘇伊士運河之爭的戰爭,埃及幾乎沒有招架之力。

在港口抗擊英法聯軍的大部分是當地民眾,在以色列空地一體的攻勢下,很快喪失東線西奈半島軍事據點。最終的勝利,並非軍事上的勝利,而是全世界輿論壓力所致。

當然能看清這一點呢。不僅是我們不這些上帝視角的俠客,納賽爾也沒有被自己的勝利衝昏頭腦。畢竟自己執政的合法性來自於對西方以及以色列的對抗。

猶太建國3:千里奔襲,絕地反擊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磨刀霍霍滅殺以色列成為納賽爾政治生涯最重要的工作,還在國內成立了秘密警察機構,加強自己的統治能力。對外宣揚泛阿拉伯主義,聯合其他阿拉伯人民反抗西方的控制和猶太國,喚起人民不斷高漲的希望。

1964年5月,巴解組織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並開始襲擊以色列。建國伊始,以色列周圍的地位環境,讓以色列成為一個極其缺乏安全感的國家。

猶太建國3:千里奔襲,絕地反擊

而此時,埃及已經從蘇聯購進10億美元軍火,包括戰艦、噴氣式飛機、防空雷達和T55主戰坦克等先進武器,以及大量軍事顧問。與此同時,約旦和敘利亞也得到了英國與蘇聯相當可觀的軍事援助。此時的以色列正規軍與阿拉伯聯軍相比,就裝備而言並無明顯優勢。1967年初,埃及再次封鎖蒂朗海峽。成倍的軍事壓力無疑將以色列推向絕境。


猶太建國3:千里奔襲,絕地反擊

歷史瞬間。1967年6月5日下午。埃及街頭媒體告訴他的人民,以色列空軍在和埃及空軍對戰中損失殆盡,地面部隊正在乘勝追擊,人群開始歡呼。在特拉維夫,約旦的榴彈炮打進了市區,以色列建國戰爭以來近20年,特拉維夫第一次遭到了敵人的襲擊。一切看來確實像埃及報道的那樣,可是現實卻是個驚喜。

1967年6月5日,早上8點,以色列空軍除12架飛機用於防衛本土,其餘200架作戰飛機全部起飛。得益於以色列情報人員出色的工作,以及軍隊長期充分的準備,以軍大批幻影3戰機在埃及防空雷達早上換班的間隙飛過埃及邊境,超低空飛行,以雷霆萬鈞之勢攻擊了全部埃及主要的空軍基地。

就專門改進過的炸彈,炸燬了埃及機場跑道。這就使得短時間內,300多架埃及先進戰鬥機,包括米格7系列戰機根本無法起飛。最慘的是連埃及空軍指揮部都被一鍋端,埃及空軍飛機由於不能起飛,被以色列空軍摁在地上使勁摩擦。

開戰後的60小時內,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各國進行了4波突襲。首先埃及空軍基地及飛機跑道被毀,緊接著轟炸埃及軍民兩用的8個機場和他們的油料庫,第三波空襲打擊了約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空軍基地。

第四波掃尾的空襲過後,以色列共擊落阿拉伯國家飛機451架,其中埃及就損失336架,佔全數空軍作戰飛機的95%。空中力量全部癱瘓,敘利亞、約旦、伊拉克、黎巴嫩也損失了115架飛機,而以色列只損失了26架飛機。幾乎在以色列空軍行動的同時,以色列裝甲集群再一次突入西奈半島。

猶太建國3:千里奔襲,絕地反擊

沒有空中掩護的埃及軍隊,即使埃及地面力量強於以色列,但是在以色列肆無忌憚的空中打擊下,埃及地面部隊也被以色列軍隊使勁摁在地上摩擦。以色列陸軍可以在西奈半島迂迴包抄,長途奔襲,直接出現在了埃及大兵團的後方。僅僅3天時間,已經擊潰了在西奈半島上埃及軍隊集結的的7個師,12萬人的地面軍事力量,並一直推進到了蘇伊士運河東岸。

埃及空軍的失利,卻被納賽爾的媒體宣傳成勝利。6月5日當天,被欺騙的還有納賽爾的盟國,本來開戰就猶豫不決的約旦國王侯賽因,在與納賽爾聯繫確認埃及空軍戰果後,立即下令向以色列實施炮擊,並毫無顧忌地起飛了僅有的25架飛機。結果被以色列轉過頭來的成群戰機盡數絞殺。

猶太建國3:千里奔襲,絕地反擊

正在前進的約旦陸軍也並未被告知埃及軍隊的潰敗,直接撞上空地一體的以色列先頭部隊,戰鬥很快演變成單方面屠殺。約旦軍隊潰逃至約旦河東岸,以色列佔領整個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全部地區。

固守戈蘭高地的敘利亞軍隊。在埃及勝利宣言的鼓舞下,也向以色列境內實施了大規模炮擊。以色列在消除埃及和約旦的威脅後,以色列向敘利亞大舉反撲。在戈蘭高地上爆發了雙方2000輛主戰坦克的大會戰,但坦克在沒有空中支援的情況下,就是個娃娃,以色列裝甲集群在隨叫隨到的空中支援下,攻山拔寨。不久資源豐富且戰略價值極高的戈蘭高地從此歸入以色列版圖。

猶太建國3:千里奔襲,絕地反擊

就在5日前,以色列人還被籠罩在即將亡國的陰影之下。現在的戰果,以色列高層想都不敢想,完全不在計劃之內。所以奪取戈蘭高地的行動直到1967年6月8日晚才被摩西達揚批准。

在僅僅6天的戰爭中,埃及、約旦、敘利亞3個阿拉伯國家遭到慘重損失,傷亡6萬餘人,還有更多軍人被俘。裝備損失殆盡,難民又增加了40萬,而以色列僅死亡983人。

值得一提的是,戰前以色列政府為自己的官兵準備了6000具棺材,最後沒想到是給對方準備的。通過這次戰爭,以色列佔領了加沙地帶和埃及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舊城和敘利亞戈蘭高地也盡入囊中,一共獲得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色列領土變為原來的4倍。尤其西奈半島與戈蘭高地的奪取,讓以色列獲得了難得的戰略縱深,徹底改變了以色列的戰略劣勢。

埃及高層在面對初期戰局失利的第一反應是掩蓋事實,欺騙盟國繼續戰鬥,畢竟戰前已經把自己吹上天了。面對失敗幾乎是一種不願相信的狀態,編造勝利欺騙民眾,迷惑盟友,讓事情朝著更糟糕的方向發展。可以說,6日戰爭,繼續提高了以色列人自信。阿拉伯人也知道了自己是何等虛弱,因為這場戰爭本來就是阿拉伯國家希望打起來。

其實,在常規戰爭中,裝備和數量是戰爭的基礎,但最重要的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軍紀渙散、思想刻板以及內部各種封建部族勢力的矛盾,都是阿拉伯世界發展過程中的頑疾。這不是幾年購進現代化裝備就能解決的。再先進的雷達,不能時刻盯住自己的邊界,再先進的戰機被摁在地上,無法起飛。設計優秀的戰車被士兵懵逼操作。

有這樣一種說法。阿拉伯世界的軍官和技術指導員,根本不願過多教授基層士兵武器操作技術。國外的技術人員也被要求只能給一定級別的軍官傳授武器知識,原因竟是因為軍官與士兵等級不同,不願過多交流。同時,軍官也是為了保存自身價值,知識傳授給他人會讓自己掌握的知識變得廉價。

這一點,在印度軍中也有體現,在古老的種姓制度影響下,作為高種姓的婆羅門和剎帝利,一般處於軍官位置,與吠舍、首陀羅等種姓或者沒有種姓的下級就會保持距離,保持優越感。這也給軍隊的建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猶太建國3:千里奔襲,絕地反擊

還有伊斯蘭世界內部各種古代就有的矛盾。遜尼派和什葉派派已經廝殺了上千年,看似強大的聯盟一直在相互猜忌,戰前就沒有統一行動過。公認的領袖納賽爾號召滅亡以色列。雖然全體響應,但從來沒有制定過協同作戰的計劃,直到戰爭爆發,約旦和敘利亞還在觀察情況,對於出兵猶豫不決,換來了就是納塞爾的謊言和慘痛的戰爭結果。

6日戰爭之後,納賽爾並沒有被他的人民拋棄,挽留他的情緒在埃及國內仍是主流。可是由於巨大的失敗導致了精神壓力,最終還是摧垮了他。拉塞爾於1970年去世。

此時的以色列已經獲得了充分的自信與安全感。西南半島以戈蘭高地讓以色列擁有了戰略縱深。阿拉伯波國家的戰爭實力也被以色列認識清楚。20多年來,緊張的神經也開始了放鬆。

有那麼一句話,說是過分的自信就是自負與輕敵。而且很快就給以色列帶來了慘痛的代價,其過程又是怎樣的驚心動魄。請看下期猶太建國最終回-贖罪日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