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西平陸會出現地窨院這類獨特的民居?

手機用戶83443984855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在山西平陸、芮城兩縣及周邊,到處都有地窨院,因此它並不是平陸的“專利”,但在平陸的規模較大,主要是因為平陸多丘陵這種獨特的地理地貌決定的。


在地窖院集中地村落,農民在院裡坡前栽種樹木,院子被掩映在樹木林蔭之中,雞犬之聲相聞而不相見,人聲嘈雜而影蹤全無,是一種十分適合當地自然環境的居住形式,倍受國內外民俗學、人類學專家的重視。

地窨院又稱地坑院、下沉式窯院,是在黃土地上挖掘出來的居住空間,是由人類早期穴居發展演變而來的。主要特點是“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

地窨院大的有幾百平方米,小點的也有幾十平方米。其構造就是在平坦的土地上向下挖七八米深,長12米-15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土坑作為院子,然後在坑的四壁挖10-14個窯洞,深8米-12米,寬4米。其中一個洞鑿成斜坡,形成階梯形弧形甬道通向地面,是人們出行的通道,稱為門洞,也是地窨院的出入口。

地窨院的產生有它特殊的條件,那就是適合打窯洞土質,而地處黃河中下游的黃土高原,是最適宜建造地窨院的區域。最早的時候是挖個坑下去居住,避寒擋風。後來人們受老鼠打洞的啟發,逐漸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地窨院。

地窨院建造簡單價廉,而且冬暖夏涼,20世紀80年代以前,山西平陸有10000多座地窨院,形成了由地窨院組成的“地下村落”。目前,平陸縣保存下來的地窨院還有數百座,目前,在地窨院相對集中的張店鎮已經有了地窨院旅遊。2008年,地窨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山西新聞網


"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這首詩描寫的是山西一個特殊村莊的生活場景。"地窨"可能很多人連這個字都不認識,這個字念做"yin"第四聲,我們常說的窨井、窨井蓋就是這個字。地窨院也和窨井差不多,是窯洞的一種,從地面上看上去平淡無奇,但是,下面可是暗藏玄機呢!

最具代表性的地窨院在山西省平陸縣的張店鎮,在上個世紀60年代前,平陸縣全鎮有17000座地窖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搬出了地窨院,目前保留比較完整的地窨院僅剩500多座。70多歲的王守賢是張店村的村民,他們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張店村的地窨院裡,如今王守賢家的地窨院是張店村為數不多還有人在居住的了。最多的時候,王守賢家的這個地窨院住了40多口人,如今只有他和老伴兩人了。

王守賢早就向兒子交代了:"不管以後這院子住不住人,你們都要勤回來看看,一定要把這個院子祖祖輩輩的傳下去。"說到這裡,這位70多歲的老人,眼睛又突然亮了起來,他自豪的說:"我這老院子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家祖上15輩人都在這裡住過,可不能在我手裡丟了!"

王守賢的這個院子,是一個標準的地下四合院,位於平陸縣。長寬各有三十多米,深十米左右,是由十個窯洞組成的。這十個窯洞又細緻的劃分為正窯和側窯,和正窯面對面的是一個門洞,用於上下出入。不僅如此,地窨院的設計還非常的科學,地窨的房頂就是地面,空曠的地面可以用來捻打小麥,堆放柴草。而且在房頂還有水溝,房頂得水可以通過水溝流到井裡,除了這口用於排水的雨水井地窖裡還有一口用來吃水的井。

地窖是在地下挖個坑,可比普通的建房子麻煩多了,以前又沒有什麼發達的工具,是怎麼想著往地下建房子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找到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窨院營造技藝"傳承人張和成。據張和成介紹,"那個時候實在是太窮了,我們這裡石塊和木材都比較稀缺,建造地窨院純靠人力,以前人力是最不值錢的。挖個坑打個洞,到農閒時閒著沒事幹就挖地窨,一個地窨三五年才建好!"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還堅持住在地窖院一是因為情懷,而是因為這地窖院冬暖夏涼,比房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這些年,地窨院作為當地的文化,被所來越多的人瞭解喜歡,王守賢告訴我們他現在一年能接待1000多名遊客。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這些古老建築,給村民們免費建造了裝修精美的平房,並每家給5000元補貼,可是沒有一個村民願意搬出去。王守賢指著自家的地窨院說:"我住這裡住習慣了,冬暖夏涼,別說平房,你就是給我個大別墅我也不搬啊!"


君清傳媒


窯洞是我國黃土高原特有的帶有原始穴居風格的民居建築形式,在我國中西部已經有4000餘年的歷史。最早起源於原始社會穴居窯的洞,經過發展、改善、成型,大致可分為靠崖式、下沉式、獨立式三種。其中,地窨院作為下沉式窯洞的典型代表,可以說是集合了地下院落的穴居特點與優勢,一個獨立的地窨院,就是一個完備的生產生活場所。

既然稱為地窨院,顧名思義,就是深入到地下的院子和窯洞。山西平陸的地窨院最具代表性,不但數量多,而且保存完整而富有特色。通常一個地窨院需要3到5年建造而成。過去,一位農民辛勞一生,為子孫後輩“打鬧”下幾眼結實的窯洞,就是一輩子最大的願望——有了窯洞,才能成家立業。

地窨院的設計非常科學。在地面挖下去深10米左右、面積幾十平方米的方形平底大坑,然後在坑的四壁挖成一明兩暗式窯洞,一側挖成人畜上下出入的斜坡通道。地窨院四周的牆壁上,用磚砌起崖面。崖頂地面是空曠的場地,用來碾打小麥、攤曬糧食、堆放柴草。地窨院中間低、四周高,雨水能彙集到中間,通過水溝流到井裡,避免造成院內積水。井中儲存的水不但可以調節院裡的氣候,用來澆灌院內種植的果樹、花卉、菜地等。除了這口用於排雨水的滲井外,地窨院裡還有一口水井,用來解決人們的吃水問題。

在地窨院裡,不但空氣清爽,而且植被髮芽早、落葉遲;院的窯洞溫度一般保持在10℃~20℃之間。因為四季溫差小,因而顯得冬暖夏涼。地窨院獨特的地形,可在這幾十平方米的小院裡形成一個獨立的小氣候,不必考慮黃土高原風沙多、早晚溫差大、四季雨雪多等惡劣氣候的影響,而且抗震防火,還能省一大筆採暖製冷費用。

據當地相關研究抽樣統計結果,在同等生活條件下,住在地窨院,平均壽命比住平房的人長六歲。就在上世紀80年代前,地窨院還是平陸當地居民居住的主要形式。據統計,平陸縣曾經有17000多座地窨院。然而目前,平陸地區保存完整的地窨院已不到1000座。

如今,世人已經開始意識到地窨院的優勢,平陸地窨院也逐漸被青睞。也許有一天,地窨院這種居住形式又會流行起來。


太原晚報


我們人類在不斷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也在用盡自己所有的聰明才智來想出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都能夠生存的地方,從黃土高原的窯洞再到南方雲南地區的吊腳樓,從北京等地方的四合院再到現在城市中林立的高樓大廈,真的是在不斷順應生活的過程中讓我們能夠有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也有更加多的生活空間。

而在山西平陸縣也是有這樣一個奇特的地方,那就是地窖院了。說起地窖,人麼想到的就是在地上面挖一個洞,然後用來儲存各種東西,這些地方也往往非常的陰冷,但是對於山西平陸縣來說卻是一種新的生活環境而且也是最適合在這裡生存的環境。


這種特有的住宅存在於山西省南部黃河之濱的平陸縣境內。從構造方面來說就是在在地面挖下去一個幾十平方米的方形平底大坑,這個坑的深度一般在10米左右,然後從坑底的四壁挖進去掏成窯洞。而且為了解決人麼的出入也會建立一個往上走的樓梯,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山西大多數地方都適合挖窯洞,而這裡的人能夠藉助老鼠然後有了啟示在地底下挖洞真的是非常的棒了。


山西新鮮事


在平陸縣,流傳著這樣的諺語:“看去不見村,入村不見人,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它形象地描述出地窨院獨有的特點。地窨院又稱“地坑院”、“地窖院”、“天井窖院”、“下沉式窖院”,是人類早期穴居發展演變的實物遺存,距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

簡單來說,地窨院就是在平地上挖一個巨形的四方大坑,坑深達十米以上,然後在坑的四壁打上窯洞,類似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一年四季院中、窯中溫差較小,形成了冬暖夏涼、四季宜人的特點。

平陸縣之所以會出現這類獨特的民居,與平陸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有關。平陸地處中條山南麓、常年多有大風。而“中條山的風”是非常厲害的,有“條山一場風,年頭到年終;一天進嘴四兩土,白天不夠夜裡補”的說法。在這種情況下,平陸山區的民眾要因黃土之便,掘洞穴居,便必然呈現其獨特面貌。因為要考慮採光問題,所以所挖窯洞必然是面向南方的;但是如果窯洞面朝南的話,門戶大開,又必然使人們飽受風沙之苦。因此,下沉式窯洞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