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不知从何时起,我害怕那位天天去故宫的长者。


一站在他面前,快30岁的我就像个无知的孩子,空空的脑袋无处隐藏,而他就像行走的“人性百科全书”,总能语惊四座:


故宫只是个网红打卡胜地?


不,它是人性,是思辨,是努尔哈赤的坚毅果敢,皇太极的勇猛进取,袁崇焕的忠烈正气,魏忠贤的狡诈奸猾……


后宫上位一定少不了明争暗斗?


不,后宫想要长久,心太肮脏了不行,

若是心眼很窄,也早就被气死了。


他就是提出“大故宫”概念的第一人——阎崇年。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在他看来:


这座宫殿,曾经是一座“血色皇宫”。


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复杂人性。


我想,这也是他为什么70年进出故宫1000次的原因。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为人不识阎崇年,踏遍故宫也枉然

说这些,并非是我对故宫有多了解,而是从这位叫阎崇年的老人身上学到的。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十几年前,他头一回上电视讲课,就凭一己之力,让《百家讲坛》从一个连续三年无人问津的节目,一夜爆红,打破历史类节目的收视率纪录。

作为“百家讲坛”的“第一坛好酒”,古稀之年的阎崇年,

一举成名,俘获3亿粉丝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他是提出“大故宫”概念的第一人,连续主讲三季《大故宫》,口碑爆棚

也因为阎崇年的出现,才有了后来刘心武、于丹、易中天的大红大紫。

易中天曾这样评价他:“阎崇年是‘百家讲坛’推出的“当头炮”,我只是‘过河卒’。”

于丹说:阎崇年老师害苦了我妈,她老人家本来天天要午睡,自从播了他的节目,她再也不肯睡午觉了。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阎崇年自己在研究故宫时,从历史人物身上受益匪浅。

譬如,康熙每天4点就起床,念完书还要上朝,数十年如一日。而阎崇年也同样是坚持晚上10点睡觉,早晨4点起床,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手不释卷。

于他而言,书有古今,智慧没有古今。

他曾说:“我最关注的,是六百年来,那些跟皇宫、故宫相关联的人,人的命运,人的奋争,人的喜怒哀乐。”

明末,李自成攻破了紫禁城,登基那一天,他没敢选择太和殿,那气场太强大,让这个草莽英雄一下子就失了底气。

李自成选择了偏居西侧的武英殿,登基的当天夜里,他就带着他的人马匆匆离开,再也没有回来。

这背后,暴露的是他骨子里的自卑。

面对着自己最大的欲望,他却在触手可及的时候,退回到内心的软壳中。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阎崇年曾经在研究故宫的书里,提到过多位后宫女性。

他讲到明清两朝的28任“第一任皇后”或早逝、或无过被废、或年轻寡居、或死于非命,从皇后做到太皇太后的,只有两人。

那两人最基本的经验不是“宫斗”,而是“宫合”。

想要长寿,心太肮脏了不行,若是心眼很窄,也早就被气死了。

从后宫的大数据之中,阎崇年洞察到了为人处世的准则,乃至养生、长寿的准则。这是从《后宫·甄嬛传》等“宫斗剧”中所得不到的。

似乎,除了他,没人能把故宫背后的历史说得像故事一般引人入胜,通俗易懂,又颠覆你的想象。

也因为如此,阎崇年的著作《大故宫》出版不到一年,就卖出100多万册,连盗版书都一时脱销。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70年去了故宫1000次

故宫揭露的人性真相,45岁前一定得懂

大众不知道的是,阎崇年自从1949年起, 已经进出故宫超过1000次了。

15岁时,他还是个落魄少年,第一次游览故宫:

父亲花了两毛钱买好两张门票,牵着他踏进了承天门。

那时的故宫还没有修缮,宫殿里黑乎乎的,地面也坑坑洼洼,杂草丛生,头顶上还时不时传来乌鸦的鸣叫。

但对于一个从小在山东蓬莱海边长大的孩子而言,

庞大的宫殿楼宇,庭院深深,一砖一瓦都写满了前朝的故事,没有比这更新奇和震撼的了。

就这样,故宫在阎崇年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越是接近故宫,他越发热爱历史。而这颗种子,在他往后人生的岁月长河里,也不断地抽芽长叶、开花结果。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中学时期,阎崇年就迷上了历史,回回考试都拿满分。

到了大学,他干脆把明清史研究作为自己的终生目标,师从白寿彝先生。

那时,阎崇年每天去故宫读档案,因为保存明清两朝大量档案的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就在故宫内——他每天过去看档案,带个窝头,喝着白开水,就当午饭了。

最后,连故宫的看门人都认识他了,看到阎崇年过去,大老远就跑过去迎他。

为了对内阁大学士有一个感性的了解,他亲到张英、张廷玉这对父子宰相的家乡考察。

像蒲松龄那样蹲在地头和当地人聊天,跟宰相父子的后代座谈。

他发现张家六代连着出进士,其家风正是读书、积善,而这个认知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据阎崇年的夫人回忆,有一年的大年三十,还把《大故宫》的责编叫到家里来跟人家讨论,人家出版社那时候早放假了。

自首次去故宫后的70多年时间里, 他进出故宫超过1000次。

这里曾经是明清两代的政治心脏,承载着王朝国运与帝王家事的命脉,距今整整600年了。

某次去故宫开会,听到导游催着游客,“赶紧下一间了,哪有时间细看啊?故宫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呢!”

阎崇年听到这话,心想:

“不跟传统文化联系起来的话,那故宫就是黄琉璃瓦盖的一堆房地产。”

不懂故宫的历史,错过曾经行走在这个帝国权力中心的各色人物,就等于错过了故宫背后人性90%的精彩,实在太可惜。

阎崇年说:“我觉得故宫的价值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凝聚的一座圣殿。我尽心了,也尽力了。”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现代人、宝妈和学生党

为什么要了解故宫背后的600年历史?

你可能会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读的时候不会有阎崇年那样的洞察。那么,读历史还有什么用呢?

要我说,当然有。

于你而言,可以跟着阎崇年先生对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来一步步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这种思辨能力,不仅在处事能力上对当代人有帮助,在学业上,似乎也有着不小的助力。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一位朋友曾说过,自己出身三线小城,一直想去大城市里闯荡。


他从小就喜欢听阎崇年的《大故宫》,从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文史修养和处世心法,后来,他成为了北京某知名媒体的主编,年仅24岁


再见到他时,他的言谈举止间都有着不符合同龄人的深度和锐利

就像从阎崇年先生那里学到的一样,在读历史的过程中,他把自己代入其中,会想他处在这些历史人物的位置时,他会做何决定?

在比较自己与古人选择的不同时,他就此读懂了历史,也把自己真正融入了故宫那600年之中。


虽然只有一生,但他就像活了很多世。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听阎崇年讲历史,不止于此。

讲《清十二帝疑案》期间,阎崇年收到一封信,一位家长说他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平时特别闹,但每次看到阎崇年的节目,就安静了。

儿子还拿个小本做笔记,包括清朝十二个皇帝的名字、年号、生卒年月,一一背下来。

家长来信感谢阎先生,说孩子现在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不再闹了,连老师也感到奇怪。

有太多人,因为他的《大故宫》,对历史萌发了最初的兴趣。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他对自己讲述的要求是:亦事亦理,入耳入心。

在阎崇年看来,有故事,没道理,不够深刻;讲道理,没有故事,未必好听;能入耳,未必入心;既入耳,又入心,才是他的标准。

也正因为此,从十几岁的娃娃,到前年刚过世的106岁的周有光先生,再到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都是他的忠实听众。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85岁高龄出山之作

故宫600年最好的生日礼物

2012年,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故宫”之后,阎崇年似乎有些淡出公众视野了。

但今年,85岁高龄的他却再次为故宫破例“出山”。

“我将用100讲的篇幅,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和大家一起,说故宫,逛故宫,探秘故宫,欣赏故宫,了解一下六百年来走进故宫的那些人。”

故宫揭露的人性真相,20岁、30岁之前不懂可能是运气所限,但45岁前一定得懂。

如果你了解了故宫600年风云史后,你可以从一个王朝的成败经验中,看到对自己人生的某些借鉴意义,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2020年故宫将迎来600年诞辰。

喜马拉雅联合阎崇年为故宫和你精心准备了一份生日大礼——

花费一年时间,精心打磨研发,推出100期音频课程——《阎崇年:大故宫600年风云史》。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有人说,读透了故宫,你就读透了中国的现代。

但我要说,看透发生在这片黄瓦红墙之地发生的是是非非,那么你也就洞穿了人性,看清楚了未来。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百家讲坛“第一坛好酒”阎崇年

85岁高龄出山之作

100讲精品音频课

带你读透故宫600年风云史

带你读懂故宫历史背后的经验与奥妙

成为懂人性,有智慧,大格局的人

↓↓↓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百家讲坛“第一坛好酒”

85岁高龄出山之作

他师出名门,是国内明清史、故宫史领域的一流学者,钻研清史60多年

他出书:《大故宫》出版一年卖出100多万册。

他上电视:凭一己之力挽回《百家讲坛》3年惨淡收视,创造了收视率和口碑双高,影响了两代人。

现在85岁的阎崇年老师的音频节目,在喜马拉雅独家上线

这是他的首档音频节目,也可能是封山之作。不论是老观众,还是第一次想系统了解故宫历史的新听众,它都将给你全新的内容体验。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匠心打造的诚意之作

独到见解颠覆你的认知

在过去一年里,阎崇年每天4点起床,闭门谢客,专心创作,将100期文稿从构思到定稿增删8次,专程飞到上海录制2000多分钟,终于打磨完成了这部全新诚意之作。

你想知道的人性真相、历史风云、后宫争艳...他都一一讲给你听:

《如懿传》和《延禧攻略》,谁更接近真实的乾隆后宫?

成为皇后之前,需要经过多少筛选?

雍正帝的审美为什么比他儿子高级?

七岁的孩子怎么能做皇帝?

康熙帝读书有哪些诀窍?

皇太极如何用谋略致胜?

明朝第一牛人厉害在哪?

和珅如何获取皇帝的信任?

宫女对皇宫的未遂刺杀

四位皇子如何影响了清朝的最后五十年?


他将用85岁长者亲身体悟,用温情和充满诚意的态度,帮你还原大故宫600年风云史,让你从历史中提升格局,从思考中开阔眼界。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186万件故宫国宝藏品

培养你的高级审美眼光

故宫现存1862690件藏品,每一件都是精品,也是国宝。

宣德炉、甜白釉、掐丝珐琅、鸡缸杯、雍正年窑、珐琅佛塔……故宫收藏的艺术品代表了明清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阎崇年不但讲历史,他还会手把手教你细品故宫的十余种艺术品。

让你和孩子不光是凑热闹,还能看门道,拥有高人一等的审美情趣。

100讲精品课,带给你

人人都能听懂的明清史


首先,阎先生力图做到“自己讲得明白,观众听得明白”,从青少年到中老年,这门课适合全年龄段的每一位普通人

其次,不同于以往阎崇年任何一次讲故宫,它以时间为线索,将明清600多年历史从头细细捋来,从

历史、文物、建筑、艺术多个角度全面品读。

以故宫为视角,从明清历史看世界历史,以小见大,既有历史细节的温度,又有国际视野的关怀。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故宫的上一个600年,那么它的下一个600年,请别再带着遗憾离开。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百家讲坛“第一坛好酒”阎崇年

85岁高龄出山之作

100讲精品音频课

带你读透故宫600年风云史

成为懂人性,有智慧,大格局的人

登录喜马拉雅,搜索《大故宫600年风云史》,读懂真正的故宫!

↓↓↓

从落魄少年到3亿粉丝,最懂“故宫”的他,给你100个人性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