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小夥志願接送醫護,80多歲爺爺每天朋友圈“查崗”

武漢小夥志願接送醫護,80多歲爺爺每天朋友圈“查崗”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是這個春天最嘹亮的呼聲。呼聲背後,我們看到一群特別的身影,他們有的奔赴前線給火神山送5G基站;有的守護後方配送生活物資,轉運隔離人員;有的堅守崗位,履行工作職責。這群人在特殊時刻接下了維持城市運轉的“接力棒”。他們就是在平凡崗位彰顯不凡價值的中國司機!

日前,國內職業司機加油平臺團油麵向8000萬職業司機發起 #我是司機,我有話說# 故事徵集活動,記錄“戰疫”期間發生在司機們身邊的大小事、暖心事。在與他們進行深入交流後,我們看到了中國司機在這片熱土上的大義與大愛。

“爺爺每天朋友圈查崗,我很想念三環的堵車場景”

時至年關,今年是李坤來到武漢的第六個年頭,按照計劃,他本是要回家過年的。但為了多掙點錢,他選擇將河南老家的妻子和孩子接到武漢。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讓計劃落了空。

春節前,武漢向社會徵集抗疫工作志願者,李坤得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去報了名。幾經周折,最後他加入了武漢市政府組織的社區保障應急車隊。“既然待在武漢,我想也可以去當志願者接送大家,別的我也不會,當時就想我可以做點什麼。”


武漢小夥志願接送醫護,80多歲爺爺每天朋友圈“查崗”

整裝待發的李坤師傅

按照指示,這支應急保障車隊需要完成社區交通服務、接送肺炎病人、運送物資,以及幫助居民採購藥品的工作。近距離接觸病人帶來的高風險,不得不讓他隨時隨地全副武裝。

在疫情被嚴格管控之下,全民吃飯成了問題。他的午飯基本都是被泡麵承包了,偶爾有社區提供的自加熱盒飯。用李師傅的話說“現在武漢的狀態是,拿著錢在武漢大街上是買不到東西的,超市只提供日常生活的米麵油等產品,而且只能團購。”

光谷和東西湖單程有50多公里,從6點睜眼起床到光谷再到社區,這段里程就要耗費近2個小時。此外,他所在的“戰營”作為社區保障車,6點下班後,他還通過地圖平臺的醫護專車,以志願者身份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而這個過程中,“謝謝”是他收到最多最暖心的一句話。


武漢小夥志願接送醫護,80多歲爺爺每天朋友圈“查崗”

被李坤師傅幫助過的人送來慰問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在他接送的醫護人員中,有位醫生在每次乘坐後都會給他留兩個雞蛋。“每天上班都會準備兩個雞蛋,給到接送她的志願者司機,以示感謝。”

在一線參加志願服務是有感染高風險的,這讓家人十分擔心,好在家裡人都很支持他。李坤的爺爺已經80多歲,平常就格外疼愛他。爺爺自從獲悉李坤參加抗疫志願工作後,很是掛念,每天都會通過微信朋友圈查他的崗。“有兩天比較忙,我沒怎麼發朋友圈動態,他就擔心我出啥事,直接給我打電話過來,問我有沒有被感染。”

看著空蕩蕩的武漢街頭,他內心酸酸的。他說,“我現在特別想看到三環上堵車!堵車!堵車!真的特想看到武漢堵車的場景,現在看來那也是一種幸福!”兩份志願者工作結束後,回到家基本上接近9點多了。回家後看著妻子和孩子,疲倦感瞬間褪去,幸福感再次湧上心頭。

“期待武漢解禁,我最想吃一碗熱乾麵!”他最後如是說道。

姐姐前線醫護,弟弟後方志願,每天互報平安

作為武漢本地人的李利成,從出租車司機到網約車司機的轉變,他在這土生土長的地方幹了12年司機。疫情發生後,他姐姐在戰疫前線與病毒賽跑,他就在戰疫後方為每次出行保駕護航。

武漢小夥志願接送醫護,80多歲爺爺每天朋友圈“查崗”

李利成師傅(左)與他接送的社區居民

“接送醫護人員、幫助居民購買、運送生活物資,以及送達往醫院開藥和檢查的居民等,都有我們社區保障車隊做。同時,我們也會幫忙搬送紅十字會捐贈的物資。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方便社區居民,保障他們日常所需。” 李利成師傅說道。

加入志願者司機後,他並沒有害怕,只是家人多了些擔心和憂慮。他就想著竭盡所能,為家鄉出點力。“後來家人慢慢也理解,會叮囑我要做好防護。”

1月25日,武漢封城的第三天,他成為首汽約車500名志願者中的一份子。次日8點,他便到武漢體育中心集合,之後就被安排到漢南區傻帽街朱家山社區。他不光自己過來當志願者,還介紹了很多身邊朋友一起加入到志願者隊伍中,他所服務社區的6個志願車輛司機,一半是他介紹過來的。

另一方面,他姐姐作為湖北中西結合醫院的醫生,帶團隊在前線戰疫,從疫情開始至今也沒有回過家,和弟弟也沒有見過面。奮戰一線的姐弟每天都互相報平安,叮囑彼此要做好防護工作。在做志願者期間,李利成以身作則,每天做好自身防護和車輛消毒,對每個需要服務的人員做好測溫篩選,出工完全穿戴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

武漢小夥志願接送醫護,80多歲爺爺每天朋友圈“查崗”

李利成師傅收到來自社區居民的感謝信

持續一個多月的志願行動,讓他感觸最深的是,一對父子12年來始終堅持一起去醫院做治療的行為,令他感動不已。剛開始做志願者的時候,李利成遇到一個73歲的老人需要做透析,閒聊之下,他兒子告訴李利成,他父親已經透析12年了,現在每週二、四、六日都要去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透析一次,不然就會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看到兒子對父親的那份愛,每次我眼睛都紅了。”十二年如一日,讓他感動不已,深深觸達了他同樣也作為兒子的心情。

第一次送他們時,他經常幫著一起攙扶老人上下車、上下樓,之後老人兒子每次點名讓李利成送他父親去醫院做透析。長時間的接送,彼此之間無意識地形成了一種潛在的信任。“他兒子對我比較認可,所以每次都我主動去接送他們父子。現在我與老人的兒子成了互相信任的朋友。”

父子之間耳邊的叮囑,令這份愛模糊了他去接送這對父子來回的100多公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