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军事方面来说,二战时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谁用兵更厉害?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血腥的战场之一,苏德战争对苏德双方统帅有着超乎常人的考验,从前线指挥,到军工生产,再到后勤补给,可以说双方最高统帅的意志和决心对士气的鼓舞乃至战争的结局,都有关键性的作用,但这种关键性作用却并非影响战局的决定性作用。

单纯的从军事层面上讲,德国希特勒的军事水平远超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

苏德战争爆发伊始,斯大林就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统帅部对欧洲乃至世界战事判断失误。当情报部将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送至斯大林手中,斯大林并没有过于重视这一情报,反而笃信1939年刚刚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友好条约》,他自以为是的认为,德国在完全占领英伦三岛前不会进攻苏联,毕竟一战德国有两线作战的惨败教训。

但此时的德国领袖不是威廉二世皇帝,而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枭雄希特勒,而且早在1925年在希特勒作品《我的奋斗》中就有所暗示,那就是希特勒将带领德国人民消灭东方的斯拉夫人,也就是社会主义苏联。据统计,希特勒的这本《我的奋斗》,从1925年出版,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16年间竟公开出版了几千万本,要知道德国的总人口也不过几千万,由此希特勒在这16年的民众影响力提升有多快!

如此之深的仇苏情绪,竟然骗过了一纸《苏德互不侵犯友好条约》,致使二战初期,苏联疏于对德国的防范,最终被希特勒突袭得手,损失惨重!

单从军事方面来说,二战时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谁用兵更厉害?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

德国所谓巴巴罗萨计划,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电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苏联首都莫斯科(Москва)、苏联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宁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和基辅(Ки?в,Киев)等,把苏联红军的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伏尔加河(Волга)、阿斯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其实,对于德国早期的入侵波兰、闪击西欧、占领法国,苏联并没有毫无反应,相反,苏联统帅部在其西部边境部署了超过500万的强大军队,以及大量的飞机、坦克、火炮等先进装备。但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统帅部并没有做好对德作战准备,可以说,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苏联从上到下都没有闻到大战即将来临的火药味,因此精良装备、人数庞大的苏军在德军的闪击下,迅速被击溃。

事实上,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德军大部分本来是西线进攻英国的主力,只因在后来的”海狮计划“中无法夺取制海权、登陆英国,随后取消进攻英国本土、掉头攻打苏联。

然而,奇怪的是,几百万德国精锐从法国调到德国东部边境,斯大林竟然没警觉。

虽然,苏联情报机关发现了德军频繁调动的迹象,苏联外交人员居然去质问德国:为何向苏德边境调集重兵?德国回复:我们在演习!

如此大的动作,德军从西线将几百万军队调往德国东线,目的居然是演习?最可笑的是苏联居然信了,还是信得那么的真切,可见斯大林这些人的麻痹程度。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也是亲自指挥了一套,不听朱可夫的建议,导致基辅战役惨败,直接损失100万苏军,被俘就达65万人,基辅战役也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整个二战,俄国人投降、被俘的数量远超国力软弱不堪的中国人。

单从军事方面来说,二战时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谁用兵更厉害?

由于军事指挥上的低能,导致基辅战役的惨败,让斯大林认清了自己的军事水平,确实不咋地。基辅战役后,斯大林迅速退到二线,充当苏军后勤补给的总指挥,把军事工作交给朱可夫这些人,自己做配合,干自己比较熟悉的政治工作,发布各种命令:不许后退,后退枪毙,把后方的粮食运上来,运不上来枪毙,工厂加大产能,不加大产能枪毙......

我们知道德国的将军们军事水平很高,有不少大师级人物,曼施坦因、隆美尔、保卢斯等,他们大多都很服气希特勒的军事能力。

德国最开始准备打法国,参谋部拿出来作战方案,绝大多数的将军们都不同意,只有两个人认可这个方案,其中有一个就是希特勒,另一个是曼施坦因。后期盟军准备在法国登陆,绝大多数的德国将军们认为登陆点是在加来,准确的判断出登陆点在诺曼底的也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希特勒,另一个叫隆美尔。

从这两个小案例上我们就能看出来,希特勒在军事上的敏锐、直觉、素质,是跟曼施坦因、隆美尔在一个水平线上的。

单从军事方面来说,二战时的希特勒和斯大林谁用兵更厉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最高的军事成就并不是灭亡法国、击败英国、突袭苏联,而是1941年的冬季,成功避免了德军的溃败,为德国的本土防守保存了有生力量。直到1945年,盟军才彻底打败了德国。1941年德军成为强弩之末,被挡在了莫斯科城下,随着莫斯科寒冷的冬季到来,面对苏军的反击,绝大多数的德军将领主张撤退,只有希特勒强令:不许撤退。

希特勒这是挽救了整个德军。

如果德军撤退,几千里的路程,天寒地冻,后面苏军追击......这是什么?想想拿破仑盛极一时,却兵败莫斯科城,最后在撤退的路上被俄军彻底击溃,这就是拿破仑兵败俄罗斯的翻版。如果当时德军撤退,是不会有几个人能活着逃出苏联的。届时苏军乘势打过来,战争在1942年就结束了。这跟我们古代的淝水之战、土木之变都是一个道理,只要一撤退,立马就是全军大溃败,毁灭。志愿军入朝,联合国军也是一溃千里。宋朝的战争、拿破仑进攻俄国......无数的战例,只要一撤退,就是全军覆没。

1941年,希特勒强力阻止德军撤退,换句话讲,也是在阻止德军的覆灭。而且他成功了,德军熬过了冬季,又打了3年。

最后在纽伦堡的审判中,德军的将领也对希特勒在这件事上做出的决策表示佩服。

与斯大林不同,德国的战争,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希特勒亲自指挥的,而且胜多败少,不乏经典。他打的败仗,无非是树敌太多,把全世界的强国捆一起打......

希特勒像是个精力充沛的黑社会金牌打手,讲拳头,他谁也不服。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这些人是老流氓,打架差一些,但江湖经验丰富,联手玩死了这个无法无天、不讲规矩的新势力。

所以说,论军事水平,肯定是希特勒高。但论政治手段,还是斯大林强。


希特勒是一个能力出众,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我个人想法,他不适合当元首。斯大林+朱可夫这种组合才是最合理的。因为我还是认可我们老祖宗的观点:天子,不要干具体的工作。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不要做专业性事务。像明朝废除了宰相,什么事都得皇帝亲自办,以及希特勒这种亲自指挥打仗......这都必将把民族带进灾难。德国的灾难,也是从罢黜俾斯麦这个宰相开始的,皇帝、元首亲自上阵......

不折腾,我将无我,这些重要指示大家还得深刻体会!

希特勒、隋炀帝这些人为啥会败,归根结底就是“我执”太重,自我意识太重。个人能力很强,野心很大,于是就开始“折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