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軍艦上為什麼只裝一門艦炮?

啥都懂一點兒


現代戰艦裝備艦炮的數量確實比二戰鉅艦大炮時代的動輒幾十上百門炮少多了,大口徑主炮大多都只裝一門,另有小口徑速射炮,一般也只有一到兩門,原因很簡單,導彈化時代,作戰主要使用遠程反艦導彈來進行,大炮對轟的情況非常少見。

艦炮的射程和精度都沒法和反艦導彈相比,現在一般的反艦導彈射程最少都達到幾十公里,遠的可達近千公里,艦炮射程就近多了,76mm艦炮在十幾公里,大口徑的127mm,130mm,155mm艦炮也只有35-50公里,增程炮彈可以打得遠一些,但價格高昂,所以總體來看,主炮跟反艦導彈沒法比,打起仗來,視距之外反艦導彈就能重創或擊沉敵艦,雙方很難進入到艦炮射程之內。

當然艦炮也絕不是擺設,052D和055驅逐艦裝備的HPJ-45型130mm艦炮,每分鐘射速達40發,055驅逐艦的艦炮還是雙路供彈可以選擇彈種,艦大儲彈量也多,在登陸作戰中,對地支援可是非常猛烈,超過陸軍一個炮兵營的火力.

艦炮也還在不斷髮展,美國DDG-1000裝備兩座155mmAGS先進艦炮系統,這是BAE系統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聯合研製的,射程和射速都比美國現在的MK45猛烈得多,使用GPS制導的LRLAP增程炮彈,射程高達180公里,但一發炮彈的價格達80萬美元,比戰術戰斧導彈還貴,如果這種炮彈的成本能降下來,主炮就可以代替一些射程短的反艦導彈了,但談何容易?白菜化估計還得等兔子家。

未來電磁炮,激光炮如果成熟起來,確實會掀起火炮復興的浪潮,據傳我國試驗的電磁炮射程達150公里,精度30米,後續要解決的就是體積和炮管壽命的問題了,不只是炮塔大,其供電設施可是用了一艘4000多噸的登陸艦,這必須得大幅縮小,炮管受熱是個公認的難題,不能打幾十發就得換炮管,但這個問題終究會得以解決,但取代反艦導彈還早,所以,鉅艦大炮時代重來的可能性不大。L


聯合防務


首先,這個問題並不是很嚴謹。

嚴格意義上來講,現代軍艦上的艦炮數量比起火炮戰艦時代確實大大減少,但是並不是只有一門。一來,艦炮的概念並不止包括那一到兩門主炮,還包括中小口徑的各種速射炮。

即便扣除那些小口徑近防炮,也有一些現代艦艇仍然裝備了不止一門中口徑以上艦炮,例如法國地平線。

其次,最關鍵的一點是,現代戰艦的作戰理念與作戰方式相比二戰時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海軍艦艇主要還是以艦炮和魚雷作為攻擊手段,而自從步入導彈時代後,現代戰艦改為以導彈作為主要攻擊手段,強調遠距離、多批次的超視距攻擊;而火炮則退位為以防禦為主(近防炮)或用來攻擊低價值中近距離目標。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雷達、光電等多種制導手段和水冷、自動裝填等多種技術的加持,現代戰艦上的火炮射速、精度相比二戰時期有了長足進步,因此裝備一兩門也就足夠完成既定任務了。


深藍防務


主炮只有一門的是標配,但是也有一些是雙主炮,別忘了還有近防副炮


張亮kkk


現代軍艦為啥只有一門艦炮,是因為現代的戰爭模式發生了變化,不再是鉅艦大炮的時代。


那個時代看軍艦是否厲害取決一軍艦噸位,主炮的口徑及威力,還有軍艦的防護能力。看看那些戰列艦,你就能明白那個時代軍艦的特點了。看下世界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滿載排水量7.3萬噸,有9門460毫米巨炮,裝甲重量2.3萬噸。

而現代的軍艦,都是超視距攻擊,軍艦上還有大量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射程都是上百公里,有的能達到300--400公里之遠。

現代的軍艦火力範圍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艦炮的範圍了。在實際的海戰中其對艦作戰能力幾乎沒有,如果在現代的海戰中還能發生軍艦利用艦炮互相攻擊的事情,呵呵,想想就很恐怖。

當然艦炮也不是完全沒有用途,譬如對空能力還有的,可以進一步增加防空導彈和近防炮火力密度。還有一種就是對海面微型艦艇,也是很有效果的。譬如人家微型艦艇發動自殺式攻擊,你不可能使用導彈吧。這時候使用艦炮正合適。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艦炮對地攻擊。你不要以為只有一門艦炮,就覺得威力不足。現代的艦炮射速那叫恐怖,譬如意大利的76毫米艦炮,其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100多發,利用恐怖的射速和驚人的精度,完全可以對目標進行火力覆蓋。

所以,現代的只有一門艦炮是夠用的,而且它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才會用到,譬如對地攻擊,那是你佔據制空權,制海權的情況下才能發生的。


他鄉人


我是軍迷大院,說一下個人愚見,歡迎指正和批評。

的確,現代很多軍艦上只有一門艦炮存在,被摧毀了咋辦?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回歸到本質上—戰爭。

人類進行戰爭的空間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進步而不斷擴大的,早先戰爭的空間侷限,戰爭的制高點在地上。隨後的航海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海軍,戰爭的空間就從陸地擴展到海上,當第一架飛機上天,戰爭的空間由二維變成了三維,奪取制空權成為新的焦點。二戰以來,航天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軍事變化。人類戰爭在經過徒手作戰、冷兵器作戰、熱兵器作戰、機械化戰爭幾個階段後,進入了新的戰爭形態—信息化戰爭。

而信息化戰爭是在高技術時代,大量應用信息化的高技術武器,在指揮自動化系統統一協調指揮下,以電子戰、信息戰、精確打擊特別是遠程打擊作戰,以及空間作戰為主要作戰方式的諸軍兵種聯合進行的戰爭。

它具有偵察立體化、打擊精巧化、反應高速化、防護綜合化、控制智能化等特點。信息化作戰的目標,首先是“斬首”行動,即破壞敵方的指揮中心;其次是“致盲”,破壞敵方的情報系統;再次是“斷流”,使敵方通信失效;最後是“截肢”,摧毀敵方武器系統。

戰場上的交戰主要集中在使用導彈與高性能飛機進行中遠程精確打擊及其攻防對抗;單一軍兵種作戰被諸軍兵種聯合作戰所取代;接觸式近戰被非接觸式戰法所取代;陸、海、空三維的縱深有限的作戰被陸、海、空、天、電(電磁波)五維的大縱深或全縱深作戰所取代。戰場前後方的界限不復存在,由過去主要在晴天、白天進行作戰變為現在的全天候、全天時的作戰。

回到題目,我們個人想一下,艦炮的作用在現代化戰爭中大嗎?答案是不大,但不能缺,怎麼辦呢,只能減少咯。為什麼很多軍艦作對比時比的是導彈的載彈量,比的是雷達的先進、比的是信息化集成化高不高、比的是攜帶的電子設備。就是不比較火炮的口徑大小、炮彈的多少發,炮彈的射程、炮彈的威力。因為作用不大(不是沒有)。

舉兩個例子,英阿馬島海戰中,幾枚飛魚導彈就擊沉了英國最先進的謝菲爾德驅逐艦,該艦就是因為缺乏快速反應的電子對抗手段才會發生悲劇的。

海灣戰爭中,美軍利用病毒癱瘓了伊拉克的防空系統,以至於美軍的戰損率非常低。

由上述可知,在戰爭形態改變的前提下,戰爭工具也在不斷的改變,艦炮相對於各種適合現代戰爭的武器而言,需要本質化的改變,美國就曾研究過智能炮彈,但是其實戰效果和性價比能不能超過現在的現代化武器就不得而知了。

最後總結一句,艦炮為什麼只裝一座,而不是像戰列艦那樣滿船的炮塔。是因為戰爭形態的變化需要更多更先進的武器來替代,先進武器是需要位置的。

歡迎各位關注,期待和各位交流。


禮部蕭大人


H/JP-26型76毫米艦炮正在進行射擊,現代海軍戰艦除了個別基本外,比如:已經被美軍除籍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法意海軍的“地平線級”驅逐艦、“現代級”驅逐艦早期型…等少數戰艦外,都只裝一門主炮。


艦炮是古老的武器,已經有700歷史了,早在元朝攻打日本的時候,元朝艦隊就在兩舷裝備了銅炮!直到現在,它仍然是海軍艦船的主要武器之一,不論戰鬥艦艇(潛艇除外)還是軍輔船都有它的身影出現,只不過是口徑大小有區別…現代艦船早已經進入到導彈時代,現代海戰的樣式以後改變,雖然仍然裝備艦炮,但是它的地位已經下降了,再也不會像一戰、二戰那樣出現戰艦之間的對轟局面,基本上都是超視距打擊(50公里外)!這顯然是超過了現代艦炮的射程,所以要減少艦炮的數量,騰出地方安裝別的裝備。


蘇/俄“日炙”大型反艦導彈,5000噸級別的艦船隻需命中一枚就會失去戰鬥力! 導彈的全稱叫做“導向炮彈”。它由於安裝了各種各樣的:飛控儀器、探測/跟蹤/引導裝置、火箭發動機…等設備和裝置,是自主性很高的一種彈藥,射程和打擊精度都非常高,根本不是普通炮彈這種火藥能量推力的彈藥可以比擬的!所以二戰之後,各軍事大國都大力開始研製與裝備反艦導彈。

但是,任何武器裝備都有缺點,反艦導彈與艦炮炮彈相比劣勢也是較多的。

首先,就是導彈是昂貴的彈藥,它需要安裝許多的精密電子、光學儀器,還有推動飛行的各種發動機,這些設備的價值都很貴!現在一枚中等檔次,射程在200㎞內的反艦導彈的價格在80~100萬美元左右,這樣的價格不是一般中小國家可以購置太多數量的!而一發中型口徑的艦炮(127~130毫米)普通彈僅幾千美元,好一點的三四萬(炮口編程彈),一枚導彈可以購置30~100枚艦炮炮彈(朱姆沃爾特的155毫米炮彈一枚要80萬美元,顯然是離譜了!)

從總體威力來說,一枚M40飛魚等級的導彈戰鬥部裝藥只有70公斤左右,30~100發炮彈的威力顯然要大於一枚導彈!從經濟角度來說艦炮炮彈會更划算一些,所以艦炮還不能完全的被導彈替代,但是也不能裝備過多,一門主炮炮已經夠用了。


我軍055型大型防空驅逐艦和052D型大型防空驅逐艦,在艦艏都安裝一門130毫米艦炮。

通過上面對於僅拿反艦導彈與艦主炮的最粗略對比,艦炮在使用時效(方便性)、使用經濟性、火力密度…都要高於導彈,所以當今的戰艦主炮仍然是海軍艦船上的重要裝備,它與軍艦上的各種導彈是相輔相成的,不會簡單的誰可以完全的替代誰。


皇家橡樹1972


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海戰模式的改變。過去戰列艦這種多炮塔主義的大艦巨炮橫行於大洋之上,自然炮口越粗、炮管越多,戰力越強。

但如今世界海戰已經進入“海空一體戰”,主要威脅來自於敵方的海軍航空兵與反艦導彈,以及魚雷。而面對這一形勢變革,艦炮這種射程一般在30千米以下,配備制導炮彈精度也不是太高的武器,自然會被導彈這一無論射程還是精度、靈活度都遠超的武器所取代。

目前,如法國就已經開始在海軍軍艦上,取消前首艦炮,以攜帶更多的導彈。

而其他一些國家之所以還保留一門艦炮,主要是因為:1、打擊海上小目標如海盜等,或者對岸火力支援,炮彈無疑比導彈更加便宜,性價比更高。

2、艦炮也可以作為一種反導武器,用於防禦敵方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

當然,艦炮作為一種風行全球數百年時間的利器,雖然目前闇弱。但隨著電磁炮的出現,特別是我國前些時日正式上艦測試電磁炮,未來艦炮或將重新找回昔日的榮光。

如馬偉明院士所闡述的,未來搭配電磁炮和激光武器等高能武器的“全能艦”,將成為一種新態勢。(多炮塔主義會隨著電磁炮的出現,而再次重出江湖麼?歡-迎-留-言!)


淘上優品


艦炮是指安裝在軍艦上的火炮,能夠射擊海、陸、空目標,是海軍水面艦艇的主要武器之一。二戰結束以前,各國軍艦上的主要火力武器當屬各型大口徑的艦炮,口徑從20毫米到460毫米,單裝到四聯裝,有數座也是常見;而如今各國的軍艦的艦炮口徑都是100毫米左右的單管艦炮,已經滿足了現代化軍艦作戰的需求。我認為有以下幾點考慮:


【►愛荷華號上的多座三聯裝艦炮齊射】


  • 在導彈還沒發明之前,軍艦上能夠用於作戰的就是艦炮了;而且一艘軍艦上的艦炮口徑越來越大,數量越來越多,該軍艦的戰鬥力就越強;因此各國海軍都將軍艦大型化,戰列艦、巡洋艦都在萬噸到數萬噸不等,只為能夠裝下更多的艦炮和炮彈,加強自身火力。現代化的軍艦都已經安裝上了各型導彈,一發導彈能夠在數十至上百海里之外發射然後精確命中,甚至能夠炸沉一艘現代化軍艦,導彈打擊範圍和目標都不是普通艦炮能夠比擬的。我想沒有哪個國家的海軍艦艇會犧牲數十噸甚至上百噸的艦艇噸位和空間去安裝大型艦炮而放棄安裝導彈,能夠超視距揍你就不會見了面再打。

【►現代化軍艦上的單管艦炮】


  • 現在的艦炮能夠無人工協助下連續速射,少數的還能夠自行跟蹤目標完成打擊任務;過去的軍艦隻能夠依靠人工裝填,還需要人工自行完成瞄準射擊,射速極低;射程和威力同樣和現代化艦炮相比。所以夠用就好了,再多也是浪費艦艇的噸位,還不如多裝幾枚導彈或糧油,何樂而不為呢。

【►國產PJ-26單管76毫米隱身艦炮】


  • 其實並不只是艦首那一門主炮才叫艦炮,包括類似方陣20毫米近防系統、守門員30毫米進防武器系統都屬於艦炮的範疇,而這些艦炮射速在每分鐘數百到數千,能夠攔截來襲的導彈炮彈等,例如《紅海行動》中054A臨沂艦近防炮攔截火箭彈↓


【►影片《紅海行動》中的畫面】


  • 在現代海戰中主炮被摧毀的概率實在太低了,軍艦上的主炮要是真的被摧毀了,那麼遠中近程防禦體系也就土崩瓦解,要是沒有外援這艘軍艦估計要石沉大海。所以現代化軍艦上只安裝一門主炮是有道理依據的,你說呢?

【►荷蘭裝備在英國無敵級航母上的守門員近防武器系統】

特別聲明:本問答所有圖片均來源網絡 侵權聯繫立刪!→←如果滿意

崇軍講武堂


首先說下結論,存在即是合理,所以說在現代軍艦上,安裝一門艦炮在上面足夠了,當然你非要較真說基洛夫,我也沒話說,下面是我的理由:

1、在今天,海戰的武器已經從艦炮對轟轉為超視距導彈攻擊,所以一般情況下,艦炮只安裝在艦首位置,然後是反潛火箭發射器及模塊化垂直導彈發射裝置,多管近防炮安裝在艦體中部,艦艇尾部一般是中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魚雷發射管和直升機起降平臺,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有的噸位比較大的艦艇尾部又安裝了一門,但也只是個例,主流就一門。

2、現代艦艇的火炮和二戰時期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二戰時候的超遠距離戰列艦主炮,一般都是380-460毫米口徑的,充其量也只能打40-50千米遠,然後一點點往下來,火炮口徑越小射程也就越小,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在100毫米的艦炮也能打三四十公里遠,較為普遍的西方127毫米炮和中國俄羅斯的130毫米炮,普通射程就要四五十千米,加上火箭增程彈,有的能達到100千米,和短程導彈差不多了,專業火控雷達的裝備,讓其精準度幾十倍的上升,命中再也不是看上帝憑信仰了,加之自動裝彈技術的成熟和海水降溫的加持,127毫米炮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四十到五十發,100毫米而是能超過80發,也就是說,還是的一門炮能夠相當於陸地上的一個炮兵營,多了簡直就是浪費。

3.像題主所擔心的一門炮被摧毀了怎麼辦,首先還是上面說的那樣,火炮只是輔助武器,主要還是看導彈,如果導彈都打沒了或者導彈被命中了,你認為火炮還能起到多大用?所以,把心放到肚子裡吧!

不知道我的答案你是否滿意,有興趣可以關注下哈!


啥都懂一點兒


一戰特別是二戰時,儘管有了航空母艦,但水面艦艇的許多較量,還是戰列艦、巡洋艦等主力艦隻之間的火炮對轟,誰家的艦炮口徑大、射程遠、火力猛,誰家就佔據一定的海戰場優勢,甚至決定海戰的勝負。

但隨著反艦導彈的面世,海戰的模式被徹底打破了,艦艦導彈、空艦導彈、潛艦導彈、岸艦導彈等,成了水面作戰艦艇的主要危脅,各國水面艦艇也大都裝備了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和反潛導彈等主戰裝備。

(俄130毫米雙管艦炮)

二戰時期,動輒200餘、300餘乃至400餘毫米的大口徑超大口徑艦炮,遂徹底告別了海軍裝備的歷史舞臺。

現在,西方主力驅護艦的主炮口徑大都為127毫米,俄羅斯以及國內為130、100、76毫米3種口徑為主,作為軍迷個人判斷,鑑於仿法制100毫米艦炮可靠性等問題,將逐漸被海軍所淘汰,130毫米炮將成為各型驅逐艦標配艦炮,76毫米炮則已經是新型護衛艦標配艦炮。

(西方海軍127毫米艦炮)

各國主力驅護艦上,包括少量巡洋艦,大都僅裝備了1門127、130、100、76毫米等口徑艦炮,很少有裝備2門及以上艦炮的。

原因是當代海戰,反艦導彈成了打擊敵方的有力武器,所以各國海軍就降低了大口徑艦炮在軍艦上的數量。

相反因為反艦導彈對水面作戰艦艇的殺傷力越來越大,小口徑的近防炮引起了軍界的高度重視,海軍強國都在驅護艦甚至小型艦艇上,都加裝了1至2門近防炮系統,用來攔截反艦導彈對載艦的攻擊。

(國內130毫米新型艦炮)

此外,現代艦炮除了對海對岸打擊外,有的開發了特殊的炮彈,能用來防空反導作戰,譬如國內海軍76毫米艦炮,射速高達每分鐘達120發,具備強大的防空反導能力;130毫米新型艦炮,則能發射炮射導彈,打擊100公里外的水面或岸上高價值目標。

關注作文作者,悟空問答包括頭條號推文,都是作者的原創作品,選擇“國平軍史”不會有錯,每天與您快樂分享軍史知識,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發表您的高論。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9日於杭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