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赧水和辰河的古称

赧水

赧水系湖南省境内第二大河流资江的干流之一,史称资江西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马坪界茅坪坳,流经武冈市和洞口县,在南岳庙镇乔家村石坑流入隆回县境。在县境内流经南岳庙、三阁司、桃洪镇、山界和北山5个乡镇的32个村,在北山镇大田张村流入邵阳县双江口,与夫夷水(南水)汇合为资江。

赧水在隆回县境全长59公里,河面平均宽160米,平均流量65.8立方米,坡降为0. 95%。境内的辰水、紫阳河、白竹河和香花河等依次注入赧水,发源于大水田乡的西洋江从洞口县注入赧水。

赧水古称都梁水,因东汉设置都梁县而得名。都梁水还有一些别名:一曰济水。清道光《宝庆府志》总纂邓显鹤在《资水辨》一文中称,“今以《图经》水道考之,都梁水即资水之径流,济水乃都梁水之别名,而资水之转音耳”。二曰赦水。因明时武冈境内设有“赦江团”的行政区(相当于今乡的规模)而得名,《辞海》 (1997年缩印本) 1953页载:

“赧水,资水西源,在湖南省西南部,源自城步县北、东北,流到邵阳县和夫夷水汇合后称资水。”此外,有的文献资料还将都梁水的别名赧水称为赤文水,最先提出赤文水的可能是误将“赦”字拆开为“赤文”两字,后者应是照搬照抄、以讹传讹。

赧水之名始于20世纪60年代邵阳地区水利和交通部门的资料中。1956年,中南电力部门有人提出赧水的名称,其大意为:“赧者, 赤也,该河流经过段红色页岩, 水为所染变为红色,故称赧水”。其实资水西源流域没有这么一段河流,是工作人员误将杉枋一带源自赤水洞的红色水流误为资水西源。进入70年代后,赧水这一名称记入新编的《湖南省地理志》,从此,隆回人将都梁水称为赧水。

隆回赧水和辰河的古称

辰河

辰河,赧水支流,又名辰水,系县内第二大河。因隆回原名“龙回”,辰属龙,河名沿此。1943年, 亚新舆地学社地理学家欧阳缨(本县丁山人),定名辰水。

辰河自北向南,有东西二源:东源为四都河(亦名跳石江),源出望云山两头塘,合马蝗水,过鸟树下、七江、十里山、背山至六都寨与西源合流。西源出五峰寨,南经中团、羊古坳、司门前、魏家坡、过双江口右合西山水,至六都寨与东源会合。至铜盆江注入赧水,全长92公里。 河宽平均60米,流域面积826平方公里,坡降2.3%, 流量22. 39立方米/秒。1956年前,从铜盆江至六都寨有木帆船和排木通行。1957年后,由于沿河筑坝停止通航。西源与辰水汇合处,1975年始建六都寨水库后称魏源湖。河床盛含砂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