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蕭何能看出韓信國士無雙,而項羽劉邦都沒有?

秦長彬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韓信在投奔劉邦後不小心犯了錯誤,按照律法要被殺頭,然後韓信大放厥詞,大王如果想得到天下,就不應該殺掉我這樣的壯士?韓信這個牛吹的不是一般大,直接用天下吹!

夏侯嬰當時估計被唬住了,心想這個人膽子真肥,不是一般人啊,然後舉薦給劉邦,畢竟那個年代敢拿皇位說事的人沒有幾個,這裡可以看出韓信是非常有個性的一個人,至少膽色很足!


然後劉邦就給韓信一個倉庫管理員的職位以待觀察,劉邦的態度為什麼轉變的如此之快?古人非常迷信,什麼彗星出事,什麼反常的話,包括特殊的人,天空出了彩虹等,都覺得是好兆頭,點亮前途的關鍵因素,那麼

劉邦從殺頭到提拔的轉變並不是認識到韓信有什麼才能

就是心存僥倖的心思作祟,心存事出反常必有妖的迷信心裡,希望韓信就是他的福星,他的祥瑞,畢竟好話都喜歡聽,劉邦一想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兵盡然看出我有天子之相,自己還是很有潛力麼

就這樣韓信稀裡糊塗的逃過被殺,我覺得韓信當時樂壞了,劉邦的智商上限也就是這十二個字: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他吹牛的的時候不打草稿,至於吹牛後,別人很快就忽視韓信,也就很普通麼


那麼蕭何是如何發現韓信的才能?很簡單聊天、談話、說理想!

大家仔細分析:一個倉庫管理員有什麼值得關注的?大部分人沒有,可是蕭何就關注了!因為蕭何:

蕭何,沛人也。以文毋害為沛主吏掾。

獄警出生!這個職業很特殊、很敏感。特殊,指的是一般幹獄警的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上至官員土豪,下至遊街走販,什麼亂七八糟的人都會接觸。敏感,指的是職業特點,善於觀察事物,心思細膩,思維方式獨特。從職業可以看出蕭何善於識人,而且心思縝密

好了,蕭何就是這麼個人。更關鍵的是蕭何一直從事劉邦的後勤工作,蕭何才是韓信的直接領導。事無鉅細的蕭何很快關注到吹牛的韓信,畢竟這個傢伙真可以,一句話盡然免死不說,還換了個小官職,我的瞭解瞭解: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兩人是的邂逅是雷電帶火花激情四射,聊到口乾舌燥,三更半夜!蕭何才發現韓信不是吹牛,這個人是有真本事!韓信也覺得,憋屈了這麼久總算來了個明白人!




於是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因為有了蕭何和韓信的正面接觸,才發現韓信的軍事才能非同一般,劉邦不懂,蕭何懂啊!為了大漢的江山,蕭何寧願放下身段也要把韓信留住,甚至不怕得罪劉邦,逼迫其封韓信為大將

此後韓信的人生開始上掛,一直秉承:有戰用我,用我必勝!為大漢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勳,韓信也名震天下,揚眉吐氣!劉邦也終於發現韓信不是吹牛了



這裡一直沒有提起項羽,並不是因為他和韓信沒有交集,實際上韓信最初投奔的是項羽,項羽這個人很簡單,從他的《垓下歌》就可以看出: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個嚴重的個人英雄主義者,即使失敗也是抱怨天不助我,從來不會考慮客觀因素,而且從楚漢爭霸的過程來看,項羽的度量從不容人,項梁、范增都受過他的氣,自己人都容不下,何況韓信一個大頭兵?最後在提一下韓信的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既然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又很瞭解韓信,等到韓信功高震主,被猜忌時,蕭何為什麼沒有選擇幫助韓信?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達我看到的歷史!


我不是易中天


前言:項羽之所以不欣賞韓信,是因為韓信與他的用兵思維不同,不是一路人。劉邦沒看出韓信的水平,是因為他多次戰敗,為戰爭發愁,顧不上也沒有心情去專門挖掘人才;蕭何之所以能發現韓信的才華,則有兩個原因。

我們逐一來做分析。

1.為什麼項羽不欣賞韓信?

項羽不欣賞韓信,主要是因為二人的用兵思路不同。

項羽擅長的,是正面突擊,以絕對武力擊潰對方(有點像李雲龍)。他本身武力驚人,常常身先士卒,依靠自己這套戰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因而特別迷信這套,不願改變。

韓信擅長的,是心理戰,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因素,削弱對方鬥志。比如,派小股部隊潛伏到敵人身後,一旦開戰,主力部隊邊打邊撤把敵人吸引出來,提前潛伏的小股部隊則衝上去拔掉敵人旗子,動搖對方的軍心。這招他多次使用。此外,十面埋伏包圍項羽後,他還採用四面楚歌的戰術,擾亂對方的鬥志。

所以,項羽不喜歡韓信,就順理成章了。

此外,以韓信的木訥,不懂得自我推銷的性格,在項羽大營做郎中時,級別不夠,很難參加項羽的軍事會議。所以在項羽面前展示軍事的機會不多,所以項羽對他不熟悉,不喜歡也在所難免。

2.劉邦為什麼不欣賞韓信?

劉邦談不上欣不欣賞韓信,因為他腦海中根本就沒有韓信這個人。韓信是公是母,哪裡人氏,有啥才華,他一概不知。

對劉邦來說,長期以來和項羽對抗,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戰爭的陰影,一直籠罩在他的頭上。作為統帥,他更多想的是如何給大家鼓勁打氣,思考下一步如何翻盤,如何能有個穩定的根據地,可以讓大家休養生息的問題。在這種被動的局面下,他更多依賴的是沛縣和他一起起兵造反的那些老兄弟們,根本沒有心情、沒有時間考慮什麼挖掘人才的事情。

3.蕭何為什麼能發現韓信的才華?

第一,蕭何耐心、細心、善於傾聽。

漢初三傑中,張良主要是從宏觀方面幫劉邦規劃,具體執行方面基本上靠的是蕭何。長期應對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培養了他異常耐心、細心,善於傾聽的性格。

所以,當韓信和他套近乎時,他才能耐住性子聽下去而不是一口就拒絕;當韓信和他滔滔不絕的聊用兵之道,聊軍事部署時,他的眼睛越來越亮,心情也越來越開心,不停地用炯炯有神的眼光肯定韓信,引導他,示意他繼續講下去。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啊。蕭何可能確實軍事才能一般,但他眼光一流啊。是不是人才,他還是能看的出的。

那麼,為什麼他不立刻向劉邦推薦韓信呢?主要是還是時機未到。他欣賞韓信,但是畢竟韓信沒打過仗,空口無憑。萬一成了下一個趙括,怎麼辦?直到劉邦大敗,手下四處逃竄時,他才知道,靠現有將領是打不敗項羽的,只能大膽啟用新人,看看韓信是不是有他說的那麼厲害了!

第二,韓信變了,不再木訥清高,開始笨拙的學習主動推銷自己了。

曾經的韓信,是非常自負,不屑於也不善於推銷自己的。曾經,他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說話,別人也最終能認識到他的才華。

結果發現,不行,必須得推銷自己才可以。為此,他做了三次嘗試。

第一次嘗試:當著項羽和諸位大將的面,闡述自己的用兵方略。

結果,大家把他當笑話,把他的建議當做天方夜譚。他感覺自尊心被嚴重傷害,於是連夜逃跑到劉邦處,做了一個連敖(相當於倉庫保管員)的官,每天混日子,用時間太舔幹傷口。

第二次嘗試:為了生存向夏侯嬰發出心中的吶喊。

因為團隊錯誤,團隊所有人包括韓信都被抓起來,要被一個個砍頭。看著前面一個有一個熟悉的面孔,倒在血泊中,韓信這個老實人,急了!

他衝著監斬官夏侯嬰,大聲高呼:滕公,漢王不是要招攬人才,稱霸天下麼,那怎麼能亂殺像我這樣的英雄呢?

夏侯嬰聽到他的話,看著他的眼神,內心覺得覺得這傢伙有點水平,就刀下留人,救了下來。然後,走近仔細和他聊了幾句,結果發現:哎吆,不錯吆,這傢伙對用兵還挺有見地的。考慮到劉邦正需要人才,就直接任命他為治粟都尉(相當於分管糧食的後勤處副處長)。

雖然救了自己的小命,可這次推銷還遠不能算成功。因為,他還是未能進入劉邦這位一把手的視野中,一身才華無處施展啊。

第三次嘗試:放下架子,和蕭何套近乎。

俗話說,事不過三。經過前兩次的推銷,韓信的思想也轉變了。他明白,在這個亂世,要想出人頭地,要麼毛遂自薦,要麼找關係,讓有分量的人在劉邦面前介紹自己。否則,自己人微言輕,劉邦根本不會搭理自己的。

那麼,找誰合適呢?誰對劉邦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可以讓他言聽計從呢?

經過認真思考,韓信把目光放在了蕭何身上。

蕭何是劉邦沛縣起兵就跟著他的嫡系,政治能力突出,辦事情穩重到位,劉邦對他非常信任和放心,長期讓他負責漢軍最重要的糧草供應。如果能說服蕭何,則大事可期。

現存史料中,關於韓信如何搭上蕭何這條線的記載,寥寥無幾。但我們可以推定,要麼是夏侯嬰向蕭何無意間說過一次韓信的名字,被他記下來了;要麼就是韓信主動出擊,逮住機會,厚著臉皮一次次向蕭何推薦自己,直到最後說服蕭何,讓他確認,韓信是一個軍事奇才!

我堅信,這個是完全可能的。為了自己內心的宏大理想和信念,委曲求全,是能做的到的。韓信當年能在鬧市中,為了自己的光輝未來,在地痞無賴的胯下鑽過去,那麼,就完全可以在蕭何面前,再次厚著臉皮推薦自己!

從此,世上多了一個清高、木訥的韓信,多了一個生澀的巴結蕭何,推銷自己的韓信。從此,世上少了一個失意者韓信,多了一個用兵如神,攻城略地,橫掃諸侯的韓大將軍!

總結語:

人的成功,是很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和硬實力,也要靠別人的推薦和認可,要依賴於機遇。

韓信,曾經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卻在改變思維方式後,人生面貌煥然一新。

對於今天在職場苦苦打拼的我們來說,韓信的例子可以給我們非常有益的啟示。要懂得,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執著的放牛娃


蕭何作為一個能成為漢初宰相的人物,必定有其過人之處。而其本身和韓信是好朋友。

故而他能瞭解韓信,並且成為好朋友必定欣賞韓信的才華,所以才能看出韓信是國士無雙。



就像伯樂與千里馬一樣而蕭何就是韓信的伯樂,因為全面深入瞭解韓信知道他的才能,所以才能向劉邦舉薦韓信為大將。同時作為能成為宰相的他,肯定能知人善用。故而能舉薦韓信。

而韓信是漢朝著名的大將,其軍事才能已然得到歷史的證實。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其祖輩就是武將,因此其本身軍事才能就不低,並且擁有江東子弟的支持,故而不缺乏軍事人才。

因此韓信在項羽處沒能得到重用,所以不是項羽不能別出韓信是國術無雙,而是不缺乏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將領,並且韓信在項羽處並沒有展現出自己的軍事才能。故而得不到認可。

而劉邦本身則只是一個小小的庭長,並沒有什麼軍事上的建數,換言之其根本不懂軍事,故而無法賞識韓信的軍事才能,但其知人善用,在蕭何的推薦下拜韓信為大將,從而擁有和項羽抗爭的軍事人才。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最終也是應蕭何為劉邦出謀而死。

歷史就是充滿著巧合,讓我們一起去發現歷史裡那些充滿奇幻的巧合吧!

我是講歷史的蒼鼠洋,喜歡就點個關注唄!


講歷史的倉鼠洋


瀉藥~

這個問題要這麼看,蕭何並不是唯一一個看出韓信國士無雙的人,范增也是這樣的。

從人員結構來看,劉邦和蕭何,項羽和范增,在韓信早期效力兩家期間,分別是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間的關係,所以韓信最有可能接觸到的便是二把手,而不是一把手。

從韓信本人來看,韓信是個貪圖功名的人,他從軍就是為了建功立業,所以他從來不甘居人下,四處找機會謀求權位,韓信會為了這一目的積極展示自己。

從二把手本身來看,巧合的是,蕭何和范增這兩個二把手都很有識人的才華,范增當年暫時離開項羽去找楚王的時候,就勸項羽要麼重用韓信,要麼殺掉韓信;蕭何則屢次推薦一個楚營逃兵,更月下追韓信,足見兩人都有識才和重才之能和之心。

從一把手本身來看,又巧合了,項羽和劉邦有一個共同點,兩人都很相信自家兄弟,劉邦相信樊噲、盧綰、夏侯嬰等,項羽相信鍾離昧、季布、龍且等,對除此之外的都不夠信任;再者,你看項羽,戰神,韓信,戰神,再加上項羽那脾氣,你讓他把軍權分給韓信,做夢!然後,你看劉邦,基本一個半流氓半文盲,對於用兵之才所知甚少,讓他重視一個只會談用兵而不是天天衝殺的人,不可能!

再加上,很多時候韓信都缺了那麼一個機會,之前韓信身上背了太多:胯下懦夫、逃兵、桀驁不馴,在當時看重名望的情況下,沒有機會出頭。幸運的是,項羽帳下有范增,劉邦帳下有蕭何,不然韓信在楚漢期間估計永遠沒有機會。

大致如此,認識不周,歡迎交流指教,謝謝~


眾推風雲榜


這裡是芒果論史!

韓信為漢初三傑之一,在楚漢戰爭中韓信最大的功勞就是以一支偏師連滅魏、代、趙、燕、齊五國,成功開闢第二戰場。漢軍由此對楚軍形成了包圍夾擊之勢,最終得以戰勝項羽,取得最後的勝利。

但讓人意外的是,打出了井陘之戰、濰水之戰等著名以少勝多戰役的軍事天才韓信,既不受項羽待見,也不被劉邦重視。完全是靠著蕭何、張良的力薦,韓信才得以被劉邦重用,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被項羽、劉邦都忽視的人才,又是怎麼被蕭何發現的呢?

且聽在下為您分析!

項羽:任人唯親的用人方略和孤高自傲的個人品質

項羽的用人方略是“任人唯親”,能否被項羽所重用並不在於其是否擁有足夠的才能,而在於其與項羽的親疏關係。在這裡,我謹以鴻門宴一事來對項羽“任人唯親”的方略進行粗淺的分析。

古人重視禮節,“禮”被融入到古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酒席中,“禮”就體現在酒席的座次上,“尊卑有序,親疏有別”的思想核心也在酒席座次上得以體現。最尊貴的人東向坐,其次是南向,北向更次之,西向最次。在鴻門宴中,項羽是怎樣安排座次,怎麼區分他心目中的“尊卑和親疏”的呢?劉邦和張良分別是北向坐和西向侍,是最次的兩個位置,這代表了項羽對劉邦的不屑。東向坐的是項羽和項伯,南向坐的是亞父范增,這就代表了在項羽的心目中,項伯要比范增更尊貴更親近。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項伯是項羽的親叔父,所以他沒有什麼功勞也可以身居高位,而范增雖然是一開始就追隨項梁的老將,是項氏集團的智囊,但對項羽而言,他始終是外人,外人是不可以相信的。

對於韓信的出生,《史記》中並無明確的記載,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韓信和項家是沒有關係的。對於項羽來說,韓信不過是一個無依無靠,顛沛流離的普通人,能被他賞碗飯吃就已經是莫大的榮幸了,怎麼敢奢求進入項氏集團的核心領導層?連范增這樣的老成員都始終沒有獲取項羽的信任,韓信有何資本被項羽青睞?在任人唯親的用人方略下,沒有關係就不能進入核心層!

項羽不能重用韓信的第二個原因是其孤高自傲的個人品質,貴族出生的項羽和草根劉邦不一樣,項羽是驕傲的,尤其在兵法一道。韓信曾經鼓起勇氣在項羽面前談起自己的用兵之道,但項羽僅僅是敷衍了事,他並不相信一個底層的士兵在兵法一道上的成就可以超過自己。韓信一無裙帶關係,二不能被展現自己的軍事天賦,何談晉升?

劉邦:事業的低谷,格局的轉變

韓信是在項羽大肆分封諸侯之後,逃到漢軍軍營之中的,他很清楚,沒有關係的他在楚軍中始終不能得到重用,不如換個老闆來得輕鬆。但此時的劉邦已經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之中,提拔人才對他而言已是可有可無。

劉邦出生平凡,他並非一開始就胸懷天下,甚至可以說秦末農民大起義時的劉邦是個沒有見識,沒有格局的不入流小諸侯。這裡我簡單的舉一個劉邦在西入滅秦過程中的小例子,對劉邦前期並無太大雄心壯志做一個佐證。項梁兵敗被殺後,楚懷王熊心對楚國的戰略坐出了兩個方向的安排,一個是西入滅秦,一個是北上救趙,同時與諸侯做了一個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懷王之約。項梁被殺後,各路諸侯皆認為秦朝勢力強大,西入滅秦,直搗關中無異於自尋死路,因此鮮有人願意擔當西入的任務。

在一番考量後,楚懷王將西入滅秦的任務交給了劉邦,未曾想劉邦一路打下來順風順水,反倒是北上救趙的項羽陷於鉅鹿之戰的泥沼久久不能脫身。看到了先入關中機會的劉邦儼然已經喪失理智,在後方秦軍未被剿滅的情況下,率領大軍迅速前往關中。很顯然劉邦這是一招昏招,在後方秦軍未被擊破的情況下前行,極有可能被前後夾擊,功虧一簣,最終落得個全軍覆滅的下場,幸有張良勸解,劉邦才得以按捺住自己急迫的心情,回軍南陽,擊破背後的秦軍。

劉邦最大的願望就是當一個關中王,尤其是在見識了秦宮的富庶之後,這個願望更加強烈,但是,他什麼也沒有了。項羽入關後,將劉邦封到了蜀地做漢王,蜀地也就是現在的四川,在秦末的時候那就是個蠻荒、蠻夷之地,從光鮮亮麗的關中王到落魄的漢王,劉邦備受打擊。

與此同時,劉邦的知己張良已經回到了韓王成的身邊,巨大的落差讓劉邦開始迷茫,這個階段的劉邦已經喪失了前進的動力,沒有了奮鬥的希望,要從窮鄉僻壤的蜀地打出去,豈止是天方夜譚?韓信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入了漢軍陣營,並且是以一個死囚犯的身份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劉邦的馬車伕夏侯嬰。

夏侯嬰驚歎於韓信的才能,趕緊向劉邦舉薦韓信,一個死囚犯倒是口出狂言?不過是個想拉關係做官的罷了!出於對夏侯嬰的關照,劉邦給了韓信一個小官的職務。韓信得知此事就明白了一點:夏侯嬰的話在劉邦面前沒有份量!一番打聽之後,韓信明白了此時劉邦最信任的人是蕭何,只要蕭何肯舉薦他,就不怕不被劉邦重用!

和夏侯嬰一樣,蕭何也驚歎於韓信的才能,第一時間去向劉邦舉薦韓信。前不久才被夏侯嬰舉薦過的韓信,又一次被蕭何舉薦,在劉邦的心目中,韓信的形象越來越差,被認為是一個“空口白話,只想著找關係上位的混子”,這種人,有幾個有本事的?不過是說大話罷了!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蕭何的舉薦毫無回想,韓信甚至落入了劉邦的黑名單之中。

劉邦沒能重用韓信,關鍵在於此時的他失去了人生的目標,下一步棋子要落在哪裡他根本毫無頭緒,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反覆找關係上位的傢伙不能引起劉邦的重視,反而會引起劉邦的反感,以至於劉邦在根本未曾見過韓信的情況下,對韓信採取不屑的態度。伯樂都沒有見到千里馬,又何談識馬呢?

蕭何:膽大心細的宰相之才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值得肯定的,夏侯嬰被韓信的才能所折服,為一個死囚犯向劉邦求官,蕭何被韓信的才能所折服,為一個底層官員向劉邦求取大將軍的職務,再包括後來張良為劉邦舉薦韓信,都可以說明韓信的軍事才能是顯而易見的。而蕭何和夏侯嬰的不同之處在於,夏侯嬰最多當個領導司機,蕭何卻可以當領導的秘書,膽大心細就是他最傑出的特點。蕭何的地位和夏侯嬰不同,如果說張良是劉邦的左膀,那麼蕭何就是劉邦的右臂,在張良迴歸韓國的情況下,蕭何就是劉邦最為倚重的人才。以漢國宰相的身份,願意細心聽取一個底層小官的自薦,蕭何無愧於劉邦的重用。在屢次三番的進諫之後,劉邦對韓信由無感轉為厭煩,導致韓信認為“在漢王手下亦永無出頭之日”,所以決定逃跑再換一個老闆。

作為漢國的宰相,蕭何深知韓信之才,在無劉邦批准的情況下,蕭何擅作主張追尋逃跑的韓信,這等靈活變通是夏侯嬰不可及的。失去了張良,又在此時失去了蕭何,左膀右臂都沒了,劉邦更加迷茫,以至於蕭何把韓信追回來後,劉邦又氣又喜,追著蕭何一頓打,打完了才想起來問上一句“你小子,跑就跑了,怎麼又捨得回來了?”,蕭何這才明白過來為什麼捱打,只好委屈答道,“我沒跑啊,我是追韓信去了!”

到了這個時刻,劉邦才真正意義上的意識到韓信的能耐,一個死囚犯,一個底層小官,竟然能讓我的宰相大晚上的報告也不打一個就去追他。韓信因此得以被劉邦召見,並被封之為大將軍,在為劉邦獻出還定三秦的計策之後,劉邦才算是真正意義認可了這個屢次三番“找關係”的傢伙。

小結

有句話說,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但是也被被人看見,這塊金子才能物盡其用啊!韓信就是這樣的一塊金子,項羽看不起這塊金子,不願意拿來用,夏侯嬰看見了這塊金子,但劉邦沒見過,所以韓信仍然不被重用。等到蕭何死命的不顧一切的向劉邦推薦這塊金子的時候,劉邦才願意半信半疑的品鑑一下,一看才發現,這確實是一塊上好的金子!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信是千里馬,項羽不算伯樂,劉邦算半個,蕭何才是真正的伯樂啊!

喜歡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芒果論史


韓信初入漢軍不過是個倉庫管理員,後來升為治粟都尉也還是沒能離開糧食,而蕭何這個稱職的“軍需官”主抓的就是後勤補給,其中重中之重的就是糧食,一來二去都熟絡了,“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蕭何才逐漸瞭解韓信的抱負和能力,當然這也離不開韓信的自我推銷。

在項羽一方的時候,韓信沒背景,也沒有漂亮的履歷,更不是項羽的嫡系,所以根本不信任韓信的項羽對他的建議種種是絲毫不在意的,他一個打一群,不需要建議,對他有意見的,他一群打一個,也就不再有那麼多意見了。

項羽表面上對自己人非常仁慈,但是涉及到加官進爵、真金白銀的賞賜方面是非常吝嗇的,這一點不止韓信,所有人都能看得出來,所以即便項羽看出來韓信國士無雙,韓信也很難留在楚營。

劉邦之所以沒看出來,是因為交集太少,夏侯嬰作為領導的司機,有一定話語權,並且他的推薦應該能引起領導重視的,但“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沒看出韓信有什麼本事,問題是一個人有沒有本事不能只是看看而已,要由下而上的逐步測試人才的各方面能力,這點劉邦自然也知道,但為什麼不這樣去做呢?根本原因就是輕視,沒有真正認真的對待韓信,對諫言和韓信都是這樣的態度。

輕視到什麼程度呢?不屑於給個機會令其嘗試一下。治粟都尉算機會?我可不這麼覺得,只是給親信個臉罷了,因為這個崗位基本沒有什麼發揮空間,難怪“未之奇”,能有什麼出色的能力體現出來,出產翻倍?那是聚寶盆。

還是那句話“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劉邦可沒給韓信那機會,用現在的話說:我哪兒來那麼大工夫跟他聊,他算哪根矮矬蔥,讓我跟他聊,嗯?

其實劉邦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在當時,劉邦手下相對來說人才並不多,這是他的階級出身造成的,其寒微出身令很多人不屑於投靠效命,號召力一般,這一短板,劉邦心知肚明,但卻沒有將注意力放在人才方面的努力挖掘上。

機會是別人給的,其實也是韓信自己爭取的,身在漢營,他不遺餘力的把自己的才幹推銷給蕭何,因為幾乎盡人皆知蕭何是很受劉邦信重的,之前,領導的司機說話不好使,還算情有可原,但蕭何也未盡全力來幫助自己達成所願。這就......

這就不得不令人產生一些不好的猜想,那就是蕭何嫉賢妒能,明明驚歎於自己的才能,卻沒有盡力舉薦自己,那麼這種可能也許就是真實的,這種環境同樣不適於自己生存發展,所以便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千古美談。

蕭何以實際行動打消了韓信的顧慮,軍官跑掉好幾十個,蕭何根本沒理,不打招呼就直追韓信而去,韓信看到蕭何後,在感動的同時,也知道自此,自己的能力不會再被埋沒,就這份知遇之恩就令其不能再做推辭,所以跟隨蕭何返回漢營。

報告“蕭何跑了”

嗯?!

報告“蕭何迴歸”

嗯......

幾十名軍官跑了,蕭何根本不在乎,他只是急著向劉邦推薦韓信,劉邦看到蕭何迴歸,高興之餘也就給個面子,那就給韓信個將軍做吧,蕭何卻認為將軍的職務並不能留住韓信,他的說辭還是未能引起劉邦足夠的重視,所以苦苦規勸,耐心說服,最終,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我覺得當時還在)半信半疑的劉邦將韓信拜為大將。

然而劉邦真的信服韓信麼,至少在當時來說是不大可能的,戰略論只代表理論充分,思路清晰,在執行中未必能做到操作得體,指揮得當,所以無論是韓信的“漢中對”,還是對韓信本人,劉邦心中還是打著大大的問號,於是便令曹參和灌嬰,嚴密監視韓信。

剛剛拜將尚且如此,何況從前,國士無雙,未被髮掘(重視)也就不足為奇了。


古今通史


我是一個扣字眼的人,歷史書上並沒有說劉邦項羽沒看出來了,韓信用兵如神,誰都知道,瞎子也能看出來他的才能,當然往往才華橫溢,國士無雙的人性格都不會異於常人,韓信作為劉邦前期重要的部下,也曾短暫效力過項羽,也立下汗馬功勞,而且他的奇謀也被屢屢採用,提問者應該想表達的是前期的韓信了。

這就很好理解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韓信曾經在項羽那裡懷才不遇,未發揮作用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項羽沒看出他的能力,而是什麼樣的人到項羽那裡也發揮不出來,畢竟項羽是一個迷之自信的人,引用一句人民名義上的臺詞,”楚國不允許有這麼牛X的人存在“,於是項羽就理所當然的看不出韓信國士無雙。

說一下劉邦吧,從前期劉邦對於韓信計策的多次採納就能看出來劉邦其實是非常佩服韓信的軍事才能的,按照劉邦的用人標準,韓信身居要職,怎麼能說蕭何看出來了,而劉邦這老謀深算的漢王看不出來呢?難道非要理解成國士無雙這四個字親口從劉邦手裡說出來才算嗎?

當然後來韓信的下場也是因為他本人立下的戰功讓劉邦已經坐立不安了,只得將其誅殺。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國士無雙又如何?如有來世,料想韓信在胯下之辱時破口大罵,當一老百姓反而時不錯的結局。


馬鋼蛋侃歷史


因為張良項羽就不是士族春秋戰國時代的貴族等級制度是王,公,侯,伯,子,男,大夫,士。士族是貴族中的一種,類似於歐洲的騎士貴族,和其他貴族相比,士族沒有領權和司法豁免權,但有出仕權(不能做領導,可以做基層公務員)韓信出身士族,張良出身公族,項羽出身大夫,蕭何等等都是白身而國士一詞的褒義就更大了,有全國士族階級典範,才情蓋國的意思。在者就是要說韓信和蕭何是怎麼認識的了,過程大致如下:

韓信在項梁和項羽陣營,一直混得不好。後來,劉邦要去蜀地,韓信就投奔了漢營。

不過,韓信還是不得志,只是得了個“連敖”的小官。這就算了,韓信還觸犯軍法,和他一起的十三人已經被斬。輪到韓信,韓信大叫“天下未平,要殺壯士?”(後來大唐李靖也用這套路,結果成了一代名將)。

夏侯嬰一看韓信臨死還氣宇昂揚,於是心軟開釋了韓信,隨後,又推薦給蕭何。蕭何此時才真正認識韓信,而且韓信常常找蕭何發表見解,每次都讓蕭何驚訝。

即使如此,韓信也只是治粟校尉,於是又一次出走。接著就是蕭何冒著風險,把韓信追了回來。劉邦還懷疑說“很多將領逃跑,你只追韓信,是不是騙我沒讀過書?”

但是,事實證明,夏侯嬰和蕭何是有眼光的。特別是蕭何,劉邦也是因為蕭何,拜了韓信為大將。


萌芽生活之起步


很簡單,蕭何能看出韓信是個人才,是因為蕭何與韓信經常接觸,而劉邦很少與韓信接觸,項羽則是完全不會發現人才,發現了也不會用,項羽一個范增都用不好,不要說別人了。

當然了,韓信被髮掘為人才也是有一個過程的,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只是缺少發現人才的眼光。



韓信之所以投靠在劉邦手下,是因為他在項羽那裡不受重用,當官不過是個郎中,郎中在內是充當侍衛,在外則隨從作戰,其職位類似不過是個執戟衛士,並且韓信多次向項羽提出建議,以獲得重用,但是項羽都不用,韓信覺得沒前途,因此在項羽分封天下結束後,韓信逃出楚軍投降劉邦的漢軍。

因為沒什麼名聲,也沒有大人物介紹,韓信剛到漢軍時,被負責接待的官員安排了一個“連敖”的官職,負責接待賓客,也就是說韓信初入漢營,也是不受重用的。



沒多久,韓信因為犯法,按法律應該斬首,與他一起的13個人都被斬首,輪到韓信時,韓信正好看到劉邦的御用車伕夏侯嬰在邊上,於是韓信大叫一聲音:漢王不是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為什麼要斬壯士!

夏侯嬰看到韓信出口不凡,又見到韓信相貌堂堂,就與韓信交談,覺得韓信是個人才,於是就推薦給了劉邦。夏侯嬰雖然只是劉邦的車伕,但他可算是劉邦最親近信任的人之一,整天為劉邦駕車,可以有的機會在一起,夏侯嬰跟劉邦一說有個叫韓信的是個人才,劉邦也沒有當回事,就說封個官給他,估計連韓信見都沒有見面,於是韓信被封為治粟都尉。



夏侯嬰才是韓信人生中的第一貴人,沒有夏侯嬰刀下救韓信,韓信早就被砍了頭,否則中國歷史上也沒有所謂的兵仙了,不得不說夏侯嬰的眼光非常獨到,把韓信給留了下來,而正是因為夏侯嬰的推薦,韓信最終得到蕭何的推薦。

韓信的官職是治粟都尉,是專門管生產軍糧的,當時蕭何在劉邦手下負責後勤和內政,經常會和治粟都尉打交道,於是蕭何結識了韓信,經過與韓信多次的交流,蕭何覺得韓信不是個一般人。



為什麼蕭何會覺得韓信是國士無雙呢?

國士無雙是指一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蕭何之所以會覺得韓信是國士無雙,就是因為韓信與蕭何說話的內容,從《史記淮陰候列傳》中記載韓信與劉邦的交談來看,韓信很可能在這之前就與蕭何談過同樣的內容。

韓信與蕭何及劉邦談話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擊敗項羽,項羽的弱點是什麼?如何奪取天下,以及具體的戰略部署。



想想當時的情況,當時是項羽強,劉邦弱,項羽故意把劉邦封在漢中,劉邦也是敢怒不敢言,為什麼?因為項羽實力太強大了。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項羽不可能被打敗,唯有韓信敢這麼想。

當時劉邦陣營中所有的人,包括蕭何、酈食其、曹參等人,甚至連張良都沒有提出如何反攻項羽,統一天下的計劃,而眼前這個身為治粟都尉的韓信居然能提出這麼宏偉的計劃,而且還分析得頭頭是道,這不是國士無雙又是什麼?



換句話說,韓信向蕭何提出瞭如何奪取天下的計劃,以及具體的戰略部署,蕭何也不是傻子,當然也能明白韓信的計劃是不是可行?整個劉邦陣營沒有人能提出這樣的計劃,唯有韓信,這不是國士無雙又是什麼?

所以蕭何信誓旦旦的向劉邦推薦韓信,並且蕭何也說出了這樣的話:

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蕭何說: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而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大王如果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人可以和您商議大事,就看大王怎麼決策了。

如果韓信沒有向蕭何全盤托出奪取天下的計劃,蕭何怎麼敢講這種話?尤其是那句:”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人可以和您商議大事“。



因為在劉邦陣營這個時候是真的沒有人了,當時張良不在漢中,而在彭城陪著韓王,陳平還沒有投靠劉邦,其它人就沒這個水平了。

而正因為只有韓信一個人有能力講出這種話,所以蕭何就認定韓信是“國士無雙”,因為其它人根本沒這種水平啊,這不是國士無雙又是什麼呢!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為什麼蕭何能看出?因為韓信是蕭何的手下,兩人交集多,在工作交流的過程中,韓信展露的才能,蕭何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非常賞識韓信,知道韓信大才。

那麼劉邦和項羽為什麼沒看出呢?

項羽為什麼沒看出:

第一,韓信對於項羽來說,就是一個外人,項羽手下的兄弟都是自己的親信,對於這樣一個圈子,韓信很難走進去。

第二,韓信你一區區值戟大頭兵,一無背景,二無軍功,項羽憑什麼要待見你。

第三,項羽非常相信自己的實力,對於打仗等事根本無需其他外人插手,所以韓信多次進言,均不受待見。

劉邦為什麼沒看出:劉邦和項羽就沒有直接的交際,如何看出?即使有交際,我想劉邦也不會在意,畢竟劉邦手下有蕭何、張良、曹參等人,不會在意一個無名之輩。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你的才能不被領導發現,無法得到重用,也許就是離領導太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