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否担起国家使命?

2015年1月,位于中国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P4实验室)竣工,这是当时我国,也是亚洲首个即将运行的P4实验室。P4(Protection level4)实验室,即生物安全等级最高的实验室,根据国际惯例,这是人类唯一可就埃博拉等活体病毒做实验的安全场所。

国之重器—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否担起国家使命?

目前,世界上建成及在建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有50余家,遍布世界五大洲,其中非洲大陆只有两个,分别位于南非和加蓬。单论国家而言,美国最多,有15个。实际上真正投入运行的BSL-4实验室并不多,下面介绍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室。

该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的硬件条件,为我国公共卫生科技支撑体系再添重器。

该实验室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中科院和武汉市政府共同建设,参照国际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和中国相关的建设标准,由中法双方设计单位合作完成了实验室的设计、中国建设单位完成了实验室的建设和主要设施设备的安装。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根据法国让·梅里厄BSL-4建设规模估算,我国的该实验室投资规模可会超过20亿人民币,年维护费近亿元。

国之重器—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否担起国家使命?

整个建造工程耗时10年有余,据当时项目承建单位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介绍,"我国在引进里昂P4实验室技术和装备基础上,充分发挥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家的智慧与胆识,终于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P4实验室"。


国之重器—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否担起国家使命?

法国让·梅里厄BSL-4-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


国之重器—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否担起国家使命?

法国第二大经济城市里昂,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危病毒实验室——让·梅里厄BSL-4实验室。这个实验室1999年3月开始运作,目标除了研究最毒、最新的病毒,也对历史上旧的、变种的病毒作深入的研究、建档,并找出治疗的方法。

实验室取名让·梅里厄,是为了纪念疫苗专家,因飞机事故不幸英年早逝的让,他的夫人和4个女儿将他的遗产慷慨地捐献出来,为筹建BSL-4实验室奠定了资金基础。而法国,面积仅为600平方米的实验室造价达4000万法郎,其中的仪器设备价值1000万法郎,每年的运行维持和实验费用是190万欧元左右。

中法合建中国P4实验室,历程却异常艰难!

法国曾是全球病毒研究领域,作为发达国家,1999年,法国在里昂建成了全欧洲规模最大的病毒研究中心BSL-4。2003年,中国科学院向法国政府提出协助中国开设同类病毒研究中心的需求。中方的要求在法国曾经引发法国政府以及病毒专家们之间的分歧,因为尽管中国病毒中心可以防御突发传染病等重大病毒,但法国方面部分专家担心中国可能将法国提供的技术,用于研制生化武器。据传说,当时的法国情报机构,也向当时的法国政府提出严正警告。

但在中法双方高层的共同推进和努力下,终于在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期间,中法正式签署了"法国协助中国建设P4病毒中心"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中国在获得法国该项技术后,承诺不能将此技术用于攻击性的活动。虽然协议成功签署,可以说让整件事情见到了曙光,但是即便是协议签署后,双方的合作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受到来自各方的百般阻挠。

2005年,法国方面提出,双方原定应当由法国里昂的一家建筑设计所RTV负责该实验室的总体工程设计,但从技术规范及成本要求方面,我们最终选择武汉的一家当地设计所,负责该病毒中心的整体工程设计。同时,法国安全部门声称,根据其调查,该设计单位与我国的军方有着密切联系。

最终,因为上述所谓的安全因素及其他障碍,导致了该协议涉及到法国具体部门及单位时,相应的重要工作,被不断的拖延,同时加上2008年前后,中法外交关系陷入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冰点时期,导致武汉P4病毒中心最终建成拖延到协议签订10年后,2015年武汉病毒研究中心,正式建成,直到2017年才正式投入运作。时任法国总理的贝尔纳·卡泽纳夫出席了该实验室的启动仪式。

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中国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大国之路

2018年1月5日,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以下简称"武汉P4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验室活动资格和实验活动现场评估,完全具备从事开展高致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资质。

国之重器—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否担起国家使命?

2018年,9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武汉P4实验室")科技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召开。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出席会议,会议由武汉P4实验室科技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主持。


国之重器—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否担起国家使命?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构建中国公共卫生防御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建成为中国公共卫生科技支撑体系再添重器,标志着中国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的硬件条件,为带动中国建立国际先进的生物安全体系迈出关键一步,也意味着中国在国际新发和突发传染病防控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武汉病毒研究所陷入"旋涡"

当病毒在武汉集中爆发,在全国迅速蔓延时,媒体开始注意到,距离武汉市中心仅仅几十公里的武汉病毒研究所,很多人提出了相关质疑,即武汉病毒研究所是否与此次病毒传播有关的话题进入人们视线,并成为热点:

国之重器—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否担起国家使命?


2015年,《自然-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种传播性类SARS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感染人类的可能性》(A SARS-like cluster of circulating bat coronaviruses shows potential for human emergence)的论文,这篇论文发现一种叫做SHC014的病毒具有潜在致病性,研究者还进一步构建了一种嵌合病毒。武汉病毒所石正丽是作者之一。

2018年,《自然》杂志也刊发了石正丽团队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在猪体内分离出一株新型冠状病毒,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冠状病毒是造成仔猪死亡的原因,将其命名为"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简称SADS-CoV)。

美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是在1月20日确诊的,在入院7天后使用了瑞德西韦,发现疗效明显。1月31日,这个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而武汉病毒所则是早在在1月21日就申报了专利,比论文发表整整早了10天。

武汉病毒研究所有关方面,对以上质疑给出了详细答复,并对社会上的质疑声给予了驳斥。

国之重器—亚洲首个P4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能否担起国家使命?

真想终究会大白天下,担当者必是问心无愧!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作为中国医学领域的翘楚,这个病毒实验室来之不易,他代表了中国栖身该领域世界强国的决心和远大目标,希望他能健康的发展下去,为中国乃至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