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中的美”:从兵器上的“审美”,看古代的攻击性兵器

“致命中的美”:从兵器上的“审美”,看古代的攻击性兵器

在漫长的时代更替中发生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人们通过实践创造出了许多精妙绝伦的兵器用于战斗。远古时期,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原始部落的人们创造了许多工具用来农耕和用作生产工具,后来随着部落之间的纷争四起,这些物品渐渐的演变成为了武器。这些武器的用途大不相同,从最开始的石制工具到青铜器乃至玉制器具,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很多兵器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一、兵器的起源

从远古时期到战国人们已经有了兵器的概念,石头制成的工具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战争,也不适用日常生活了,从此青铜器走上了历史的舞台。用青铜制成的戈矛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随着冶金工艺的成熟,人们又开始用铁或铜来冶炼兵器。使得兵器的锻造更加迅速、工艺更加成熟。这些攻击性武器在实战中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使冷兵器时代的

战争也十分猛烈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改造提升,制造者们不仅仅满足于实用性,更关注其外观的可观赏性。因此在设计兵器时会在其上雕刻打磨各式各样的纹路,用来表现使用者的喜好。古代攻击性的兵器大致分为重兵器和灵巧型兵器两大类,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以及不同的场合,还充满了文化价值

“致命中的美”:从兵器上的“审美”,看古代的攻击性兵器

二、重量型攻击兵器

1、重兵器代表之——棍

“打”类兵器多为重量大的兵器,此类兵器速度慢但材质非常坚固,即使敌人穿着铠甲在重击之下也会造成严重的内伤。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重兵器就是棍。

我国北方多称棍为“棒”或“白棒”,南方则称“棍”。棍的历史悠久,原始社会的农耕生活中棍作为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发挥了极高的使用价值,也很早被应用于战争中。在古代棍叫殳,和现在的棍还是有区别的。那时的殳,前端装有青铜制作的“殳头”,上面开有锋刃。殳头分两种,有棱殳和无殳。战国时期多用无棱殳头。秦汉以后出现了多种样式不同的殳头,有桩体的,有三梭矛状,还有将尖刺的铜箍套在木柄两端。

2、杀伤力极高的斩类武器

“斩” 类武器杀伤力较强,主要以砍和劈向敌人做出攻击,尤其是对没有盔甲的敌人相当有效。譬如剑这种短兵器,剑是双刃武器,用来刺杀比较方便。剑在殷商以前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佩剑之风盛行,在当时这也是身份的象征。隋唐时,剑的外形设计的十分华丽精致,对后世的审美影响很大

“致命中的美”:从兵器上的“审美”,看古代的攻击性兵器

剑本体的装饰十分讲究,首先是剑身,东周时期的铜剑两侧剑峰较窄靠近剑格处,从剑格最宽的地方向前收,到前锋处再逐渐扩宽,最后在前端变成前锋。形成了美观对称的曲线。有许多少数民族长期使用的青铜制造的短剑剑锋弧度更大,中间还有突起的尖。很多宝剑在铸造时都会在剑身上铸刻铭文或者是各种花纹。如吴越青铜剑上往往通体铸饰菱格纹暗纹或其他纹饰,剑身铸饰铭文。

古时非常流行花纹钢,花纹钢是用来制作宝刀、宝剑一类名贵器物的带有花纹的钢,又有结晶花纹钢、灌炼花纹钢等。花纹钢的花纹雕刻极为顺畅,有木纹或象花卉等各式各样层出不穷。从东汉开始古代就有了关于花纹钢的记载,自唐以后经历了宋、明、清就更是大量使用了。西晋傅玄《正都赋》说的"白辟文身"刀剑、宋沈括《梦溪笔谈》说的鱼肠剑、松文剑等都是由花纹钢制成的。

宋代以后,更优美的剑舞逐渐代替了击剑。在古代,剑除了用来战斗,用来强身健体以外,还有多种别的用途。

剑可以当作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剑也被道教或是佛教的弟子作为法器,被认为有降妖除魔的作用。剑还被作为礼仪中显示地位等级的标志。在许多典籍史料中都记载有历朝历代对于佩剑的要求,根据佩剑人的年龄和地位不同,也装饰了不同质量的金属或玉石。

“致命中的美”:从兵器上的“审美”,看古代的攻击性兵器

汉代的玉剑格,装饰趣味极浓重,为了满足

构图的美观,剑格中部位置通常设计了逐渐凸起的一块,形状像菱形,这可能是为了突出常用的兽面纹装饰的立体效果。中间孔洞的形状各异有菱形、长方形等。还有的剑格在上端开一小口,下端稍尖。

在装饰方面,也有多种多样的手法,有的一面饰兽面纹,另一面饰几何纹,还有的一面饰卷云纹,一面浮雕一螭,有的两面均饰相同的纹饰,或整体都是素面不饰纹路。剑被看作一种风雅佩饰,不仅彰显了佩剑之人的地位高低,许多文人学士佩之以示高雅不俗。

三、灵巧型武器

1、刺类武器长枪为王

“刺”是以长兵器为主,配合战车与骑兵使威力大增,枪的形状和矛及其相近,但是要比矛轻便许多,而且枪的刃也更加锋利。从唐朝到宋朝几乎成为军中最主要的兵器。枪在古代称作矛,为刺兵器,

穿透力极强,虽然枪体较长并且刀刃锋利,但是使用起来还是非常灵便。

在古代工匠们能够以不同的材质、工艺及表现手法将各种流行的纹饰展现在刀剑装具上,其中,越是高规级别的剑格刀镡的样式及装饰越复杂越能体现工匠手艺还能成为展现彰显佩戴者身份的代表,这些兵器上精美的纹饰都包含了丰富的寓意,制造者们精湛的技艺更是令人称奇。

有很多纹路是十分常见的,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到明清时期的铜剑都可见到装饰龙的形象,在剑格、刀镡上使用,寓意吉祥长久。还有狮子在武器上也屡见不鲜,中国人认为狮子是天性凶猛的动物,可以驱邪避害。

民间喜庆会典,常用耍狮预示吉庆祥瑞烘托热闹的氛围。因此,狮子在民间有 “武吉祥”的美称。刀剑上的狮子纹饰构图生意盎然有一狮戏球或双狮戏球样式,含彰显权贵,祈愿官运亨通之意。唐代的刀剑上开始出现鹤纹的雕刻

,常与云纹同时出现,古人认为这种云鹤纹能使人长寿。明清剑格、刀镡上用鹤纹也是取其延年益寿之意

“致命中的美”:从兵器上的“审美”,看古代的攻击性兵器

2、射类武器流传千古

《诗经》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两军相遇,弓弩争先

”。弓箭在几千年的战斗史中,是最常见的武器也是十分重要的。弓与箭都是同时出现的,而在弓箭的制造过程中,又是十分麻烦的。据传闻宋朝的战役获胜的次数比唐朝时期还要高,不可否认的是,宋朝的军事实力确实不容小觑,南宋能在蒙古骑兵的进攻之下坚持了四十五年,凭借的正是武器装备,甚至当年南宋的兵器到现在都无法复原。

弓箭除了战斗力强外在外观上也足以见得设计者的用心。汉代的虎贲弓等均镶有金饰或玉饰。而大部分在军队中使用的弓箭上都会雕刻上属于代表这支军队的纹饰,或者是各种代表吉祥寓意的图案。例如藤皮回文锁边,用于某种装饰的起止或过度,不仅在弓上常见,在其他物品上也经常会见到。

还有装饰精美的龟背锦堆山子外装也极为常见,堆山子是中原传统的外装手法,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大小相同的树皮片通过组合排列出不同的图案的一种方式,目前常见的装饰手法除了龟背锦之外还有野鸡脖、万字不断等形制,通常使用带有堆山子画活弓的使用者,身份地位非常高

与强弓相配的箭矢,也很讲究。用途不同的箭,为了适合不同的作战环境,还会设计不一样的外形。箭也分为尖形和棱形两种,尖形的称“梅针箭”,棱形的称“鈚箭”,以桦木或柳木为杆,极其锋利且韧性极大。弓与箭上的纹饰往往照相辉映,通常在弓与箭上雕刻的纹样都是同种风格,纹饰越是复杂精致越能体现使用之人的身份与地位。

3、暗类武器防不胜防

弹弓是暗器的一种,弓杆用竹子制成,牛角在内牛筋在外。弓弦用各式各样耐力和弹力极大的材料制成。用于发射的弹丸有泥丸、槐砂丸、金属丸,弹弓的用法与弓箭大同小异。开弓时,弓和弦同时拉开。发弹时须屏息。松手后弹丸立刻弹出,能使敌人猝不及防遭受一击。像这类武器在外观上就很具有个人特色,持有者可以随心所欲的装饰弹弓,或是刻上铭文或是铸以纹饰。在这类武器上最常见的就是动物图腾类的纹路。通过上面的纹饰大致可看出使用者的身份。

“致命中的美”:从兵器上的“审美”,看古代的攻击性兵器

四、结语

古人的智慧创造出如此丰富的兵器种类,这些兵器不论是在在早期远古时代充当防卫工具还是在战斗时用作武器,都发挥了极大的价值。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中总结出的丰富经验,这些成果也是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对我们现代生产工业产生了很大影响,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

参考文献:

1、《兵器史话》

2、《中国古代兵器》

3、《武经总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