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为什么不支持卢俊义做梁山泊之主?

zcf信仰


卢俊义做寨主是不可能的,不仅林冲不支持,梁山上所有人都不会支持,燕青想支持也不敢。林冲是最积极支持宋江当寨主的,梁山上反对卢俊义做寨主,以林冲最具代表性。

林冲迅速背弃晁盖,积极推宋江坐第一把交椅

宋江上梁山后,迅猛扩大队伍,壮大山寨。晁盖打曾头市的时候,梁山大小头领已经由原来的十一人,猛增到八十八人,兵马总数接近三万。

如此强悍的实力,是林冲始料未及的。当初,林冲在王伦手下不敢造次,晁盖一到,实力远超王伦、杜迁、宋万、朱贵。于是,林冲干掉王伦,把晁盖送到了寨主之位。

晁盖一死,山寨将立新寨主,林冲便又活跃起来。第五十九回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中毒后,在梁山不治身亡。林冲非常迅速的做出反应,串联吴用、公孙胜等人,商议立宋江为寨主。书中是这样写的:

宋江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林冲与公孙胜、吴用,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

虽然施耐庵没有交代林冲是什么时间与吴用、公孙胜进行联络的。但是,从文本分析,林冲这次找公孙胜、吴用,与杀王伦一样,也是晚上干这事的。书中写道:

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吴用、林冲开话道:……

施耐庵在这段情节中,解读了两个疑问。第一,对写杀王伦时夜间暗通吴用,表明林冲再一次拥立寨主的迫切心情。第二,颠倒吴用、公孙胜的排序,以突出“林冲”为首。这是在隐含对林冲的批评,颠三倒四,你算老几?

不管林冲算老几,反正是抓住这个关键节点,立下拥立新寨主之功。在这样的形势下,立即忘掉晁盖,坚定的拥立宋江,其他任何人都不在林冲的眼里,卢俊义算那颗葱?

只有宋江能带梁山受招安,卢俊义根本不行

林冲非常清楚,王伦这厮手无缚鸡之力,只愿意守着梁山做个小草寇,指望他为自己谋个好前程,根本就是做梦。凭借杜迁、宋万两个武艺低微之人与七八百喽啰,根本不可能对抗大队官军扫荡。一旦官军来清剿,林冲恐怕连梁山也呆不住了。

但林冲又不敢挑头干寨主,万一败了,自己便是贼魁。如果他敢做敢当,早就象鲁智深那样,自己坐第一把交椅了。而当林冲等来了晁盖后,似乎看到了一丝前程,便拥立晁盖当带头大哥。

然而,晁盖也只想做个好强盗,连杀人放火都不愿意干。宋江上山后,首先壮大队伍,然后,不断的袭扰堡寨、州府,钱粮富足,兵马强壮。行军打仗大有正规军的模样,此正合林冲之意,更能发挥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才干。林冲每次随宋江出征,都愿意卖力出阵,打了不少胜仗。

尤其关键的是,林冲渴望招安,宋江则能够满足其心愿,专一替天行道,等候朝廷招安。那么,林冲真的渴望招安吗?绝对的!

徐宁被诓骗上山后,宋江亲自把盏,以“招安”为说辞,劝他入伙。宋江话音刚落,林冲便以昔日同僚的身份,与徐宁把盏陪话,劝说金枪手投降梁山。当时,吴用、公孙胜等众头领也跟着陪话。徐宁答应入伙后,晁盖也吩咐摆酒庆贺。可见,梁山之上人人盼望招安,林冲也绝不例外。

梁山之上,能够带领全伙招安之人,除了宋江而外,没有其他人。晁盖虽然勉强能做老大,但他缺乏战略眼光,带领梁山招安恐怕力不从心。在解决梁山最大的战略性生存问题上,晁盖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晁盖死后,梁山上还有谁能够帮助林冲实现招安愿望?林冲非常清楚的看到了梁山的前途命运都在宋江手上,所以,急急的拥立宋江做寨主。没想到,宋江心中的一盘大棋尚未落子,只答应吴用做了临时寨主。

卢俊义上山后,林冲自然非常明白,这位徒有虚名的卢员外,根本就不适合做寨主。先且不论其武功怎样,就是在服众方面肯定不如宋江。假如梁山人心不齐,不能像宋江做寨主那样,达到“尽皆欢喜,拱听约束”的一统局面,林冲以及所有人的招安愿望便难以实现。

卢俊义不能实现梁山的远大目标,林冲肯定就不会支持。

林冲明白,活捉史文恭就是一个把戏

晁盖之死是一个疑案,黑夜那一箭到底是谁所射,箭上是否有毒,迄今也是聚讼纷纭。宋江为掩盖事情真相,故意篡改晁盖遗嘱,嫁祸史文恭。于是,就引出了河北玉麒麟卢俊义。

但是,如果细读文本,宋江划拉卢俊义上山,并非是为了兑现被篡改了的遗嘱,更不是为了给晁盖报仇。是因为吴用设计让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便造成了读者的假想,把这两件事很自然的联系到了一起。其实,请卢俊义上山与为晁盖报仇是两件原本就不相干的事情。

书中写道,宋江给晁盖做完法事后,来自大名府龙华寺的大圆和尚在闲聊中,提到了河北玉麒麟。当时,宋江、吴用“猛然省起”,也就是猛然想起来,还有这么个事情没来得及办。于是,宋江非常熟悉的把卢俊义的简历叙述了一遍,说:

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

宋江的话很明确,请卢俊义上山,就是为了防止官军缉捕,绝对不是为了给晁盖报仇。这个时候,晁盖刚死,宋江如此熟悉卢俊义的情况,说明他早就惦记上了。晁盖还活着,难道宋江早就安排人为晁盖报仇了?难道是他指使史文恭射杀晁盖,便早早的预备下卢俊义去活捉史文恭?

肯定不可能。所以说,害卢俊义上山,与给晁盖报仇不相干。

林冲作为晁盖之死的当事人之一,当然明白个中奥秘。这个把戏看穿了,宋江以晁盖遗嘱为名,推卢俊义做寨主,林冲当然要帮助宋江,而绝对不会支持卢俊义了。

玉麒麟就是一个符码,卢俊义的武功不能让林冲折服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虽然之位低微,但却是正牌的军官出身。宋江把卢俊义吹捧成河北三绝,棍棒天下无对,林冲能服吗?梁山口、金沙渡卢俊义被几个步军头领好汉的戏耍了一番,这等武艺岂入林冲法眼?

虽然林冲为人不咋地,但眼界却不低。宋江不是吹嘘卢俊义不是“棍棒天下无对”吗?但卢俊义何时用过棍棒呢?狂言要捉拿梁山强贼的卢员外,竟然把“天下无对”的杆棒绑在朴刀柄上,做了个加长刀把,说明他的棍棒使得也不怎么样,心中没有底。与李逵、鲁智深、武松、朱仝等人一本正经的搞车轮战,别人假打,却连梁山好汉的汗毛都没挨着一根。林冲可是真正八百的枪棒教头,曾在柴大官人庄上棒打洪教头,卢俊义用棍棒打过谁?明显是宋江吹嘘的。

宋江其实也不是吹嘘,因为,卢俊义的绰号“玉麒麟”大有含义。玉麒麟在水浒传中早有出现,这是在索超东郭争功,斗杨志那一回书中。

天王李成为帮助索超,给军官们挽回颜面,便把自己的战马借给索超。施耐庵专门描写了这匹马,其中有一句:“毛堆腻粉,如同北海玉麒麟。”原来,宋江害卢俊义上山,是为了解决马的问题。战马对梁山非常重要,有了充足的战马,梁山便可加强战力。战力强大了,当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

照夜玉狮子是凡马,玉麒麟则象征神驹,用卢俊义擒史文恭,然后顺手牵来照夜玉狮子,这就是“卢俊义活捉史文恭”的价值所在。试想,卢俊义没上山时,宋江根本就害怕官军缉捕,呼延灼、关胜,统统拿下。不仅不害怕,还要主动出击呢。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哪一仗有卢俊义了?

吹就吹罢,本来与林冲就不相干。但是,若自己不服的人做寨主,林冲当然不会支持了。

林冲虽然很小人,但是在梁山两次寨主易位时,都看得比较远。而且,都符合梁山主体意愿,帮助山寨做大做强。若他支持卢俊义,那就真的不足道了。


绿野萍踪01


有不少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林冲不敢支持卢俊义为梁山大头领。

我有一篇写林冲的文章,说的很明白,林冲这个人活的非常谨慎,非常明白,非常理智,也非常隐忍,其实这既是缺点也是优点。

林冲有个最大的把柄,谁都知道,这个把柄任何人都可以拿来威胁林冲

水浒传记载的梁山第一任大头领是白衣秀士王伦,其实不能说王伦不是个好头领,说一千道一万,人家是梁山第一任首领,这是实打实的。

林冲上梁山的时候基本上算最早的了,梁山人马还很少,王伦这个人功夫不行,但还是有一定头脑的。

他知道梁山没人可以压制的了林冲,包括他自己,所以他就不想让林冲入伙,因此就逼林冲纳投名状,只是希望林冲知难而退。

谁知道遇到了杨志,王伦本来想让杨志一块入伙,用来压制林冲的,不过杨志不愿意做山贼土匪,王伦也就捏着鼻子让林冲留下了。

当一个人被压制的时候,心里肯定是不开心的,林冲也是,大头领王伦处处压制他,防范他,他心里肯定不爽。

正好这时晁盖他们上山来投靠,王伦更不会让晁盖一伙人入伙了,一个林冲就够了,再来这么一伙强人,自己的位置就保不住了,没有人不希望自己一言九鼎,做第一把金交椅的。

吴用就拿言语刺激林冲,林冲更是受不了,随后杀了大头领王伦,让晁盖坐了大头领之位,这就是林冲最大的把柄。

以后不管谁做了梁山大头领,林冲都不能说什么,只能服从,不然没一个大头领会容下他。

林冲杀了梁山大头领,这种事情只能有一次,绝对不能有第二次,如果他因为宋江取了晁盖的位置,而杀了宋江,让卢俊义坐大头领,那么卢俊义第一个要杀的肯定就是林冲。

没有哪个老大放心自己身边有个杀老大杀上瘾的小弟的,林冲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一点。

林冲是个很能隐忍的人,哪怕宋江对他在如何不好,他也不会在反了,何况宋江对他也算不错,再加上拥护宋江的人太多,林冲闹不起什么风浪,他也不敢闹腾什么。

所以,林冲明白,哪怕谁都不支持宋江,自己也要支持,这就是他的命了。


踏歌走马


卢俊义捉得史文恭,替晁盖报了仇,理应继承山寨之主,林冲身为晁盖的派系,理应遵循晁盖的遗言,支持卢俊义做山寨之主,可为何一言不发呢?

宋江赚卢俊义上山的目的:卢俊义有钱,得了卢俊义的财产,就可以少奋斗几十年;卢俊义武功高强,名声在外,他上了梁山,就等于提高了梁山好汉的口碑。

卢俊义上山之后,除了带了大量的财务,还替晁盖报仇雪恨,紧接着,宋江假意让卢俊义做山寨之主。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只是宋江跟卢俊义客气而已,卢俊义却信以为真,正待坐上头把交椅,宋江一见卢俊义不上道,就怂恿手下出来反对。

李逵率先跳出来阻止,其他人也随声附和,吴用更是搬出一堆大道理,说宋江做老大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卢俊义就纳闷了,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样?这时燕青,就跳出来好说歹说,让卢俊义放弃了做老大的想法,争取到了老二的位置。

卢俊义虽说武功高强,可是与他一条心的能有几个?梁山好汉中,半数都是宋江的人,他如何做得稳这头把交椅?

林冲虽然性格窝囊,但脑子却非常好使,当初出卖鲁智深也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杀死老大王伦之后立马推荐晁盖做上寨之主,这样火并王伦的事情就变得大义凛然。

晁盖死后,林冲率先表态,支持宋江。虽然卢俊义替晁盖报了仇,但是支持一个傻白甜做山寨之主,无疑是自己将自己的前途给葬送了,这点林冲很明白。只是没想到的是,宋江为了讨好朝廷派,把林冲的位置又往后挪了挪。


幻影沐风


主要是林冲把梁山形势看得比较清楚,清楚宋江的手段和领导菅理能力,追随宋江的头领已占大多数,崇拜和拥载宋江当寨主已是梁山大多数人的意愿,宋江菅理梁山的能力和在头领中的威信是任何人不及和无人代替的,宋江内心也不愿放弃寨主之位,之前林冲杀王伦拥晁盖也是看清形势,杀王伦急于立功。林冲不支持卢俊义当梁山寨主,而拥立宋江也是同样一回事。林冲在拥立寨主上都是有心思和不糊涂的,公开支持也算拥立有功,对以后相处有好处。


老夫常谈


林冲是没有任何理由去支持卢俊义做梁山泊主的啊!


事实上,晁盖死后,包括林冲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支持宋江坐上头把交椅,只是碍于不便公开背叛晁盖的遗嘱,才不得已先让宋江以暂且代理的名头上位。

而且,在撺掇宋江上位的这个过程中,林冲显得尤为积极活跃。

林冲与公孙胜、吴用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保义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吴用、林冲开话道:“哥哥听禀:治国一日不可无君,于家不可一日无主……”

按说,林冲和晁盖的关系应该很和谐,晁盖能够做上梁山带头大哥的位子,林冲功不可没,于公于私,晁盖是把林冲当做自己人看待的,林冲也能感觉的到。这点通过晁盖的遗嘱也能明显的看出来,他就是有意让林冲坐上头把交椅的――以当时梁山泊的人员配置来看,如果有能“捉得”史文恭的,那只能是林冲。

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林冲是真的不想做这个大哥的,不论任何时候。

他火并王伦,一是因为泄私愤,上山的时候被王伦百般刁难。二是因为在王伦手下一直过得憋屈,连个能痛快喝酒聊天的人都没有。现在见到晁盖,吴用等人,如新媳妇见到娘家人一般,正想好好聊聊呢,王伦还要给轰出去,林冲这才急眼的。

就如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所说:使我有洛阳二倾田,安能配六国相印?林冲真是被逼的,他绝没有杀掉王伦当山寨大哥的想法。所以火并发生以后,他是一让再让,请晁盖做了头把交椅,这完全出自他的一片真心。

林冲一直不想做老大,源于他志不在此。他最想要的生活状态,就是他在东京做八十万禁军教头时那样式的。

自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薪水丰厚,压力也不大。

有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在每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自己陪她逛逛街,去庙里烧烧香。

还有一个机灵的小丫头,不但把家里的一切料理的井井有条,忠心护主,还能陪着夫人解闷儿。

当这一切一去不复返,而且再无实现的可能时,对林冲而言,什么都无所谓了,只要有个能吃饭,落脚的地方就行。他才不想着当强盗中的头子,乞丐里的霸主呢!也不想通过这种手段去逆天改命――太特么闹得慌了。

但是,当晁盖一死,他又不得不立马出来表态,向宋江表忠心。

因为一来明眼人都听得出晁盖遗言的话外之音是什么,那么,你林冲做为当事人,到底是作何打算呢?

林冲为了避免误会,只有在第一时间澄清,我不想干这个老大,而且旗帜鲜明的支持宋江。

二来林冲是有过火并前科的,这不得不让人心生忌惮啊!自己只好用行动表示,我是心甘情愿的拥护公明哥哥的,绝不会背后捅刀子。

也就是说,在卢俊义上山之前,林冲已经言之凿凿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就是拥护宋江做大哥。那么,在卢俊义上山后,怎么又能翻过头来支持卢员外呢?那不成了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小人了吗?任你林冲本事再大,这顶帽子扣下来,偌大的江湖也将不会再有你的立身之处。所以,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支持卢俊义当老大的。



另外,林冲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绝对是个聪明人。他心中清楚:目前的梁山,也只有宋江做大哥才会保持住相对稳定,除了他,换任何一个人都不行。哪怕此时的晁天王重生,看到手底下兄弟如此兴高采烈的盼着宋江上位,也不得不发出一声喟叹: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田获三狐


有一定年限工作经历的普通人,一般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在职场上,很重要的一条是跟对人。只有跟对了人,个人的职业生涯才能跟随着跟对的领导获得稳步的上升。当然,不排除天生领导很强的人,在哪里都能够创下一片天地,成就一翻事业,随时随地成为领导者。可这种人毕竟属于少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中龙凤,很显然水浒中的林冲就是一个普通人,甚至还是一个没有认清职场基本常识的普通人。


林冲虽然武力值突出,可是在为官的职业生涯上,他的眼光以及钻营能力并不突出。就从他误入白虎堂这一节来看,他基本上一直就是在底层混,国家的重要机关从未踏足过,最起码由他推荐比他晚进入官场的陆迁就很快的搭上了顶头上司高太尉这条线。这里我并不打算批判嘲笑林冲,能在帝都的卫戍部队做到一名军官,他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很不错了。虽然他属于那种放不下身段的人,但是混迹官场那么些年,查颜观色对形势的判断能力还是有的,否则他连京城这种地方都待不下。比如,林娘子被高衙内调戏,林冲原本是怒气冲天准备爆捶对方,但是一听说对方是顶头上司的衙内,立马就“先自手软了”,暴怒之际利害关系还拿捏得很到位,更不用说在平时头脑冷静的情况下对人事形势的分析了,分析一下梁山的这么个小盘子对他来说自然也不再话下。


很显然,我们读水浒,晁盖下山攻打曾头市,是他继续对抗朝廷和宋江受朝廷招安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走向了不可调和的情况下的赌气之争。在宋江上山后,军事行动基本都是宋江出头,加入了很多宋江系的人马,宋江的声望也就水涨船高,而晃盖系势力则得到稀释,双方的势力均衡被打破,更关键的是晃盖和宋江的政治路线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晃盖以盗马为借口,赌气亲自下山攻打曾头市,无非是表明,没有你宋江,我照样可以领着兄弟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可惜的是,偏偏晁盖乱中被毒箭射中,身死之前留下谁捉到凶手,谁做寨主。在宋江已经是梁山最有实力的代言人的情况下,晁盖的这一遗言相当于明确的和宋江撕破脸了,基本上是最后的意气之争了。可是这种局对于浸淫官场多年的宋江来说,是很容易破解掉的,梁山上最初创业最有资本的晁盖系领头人都不在了,更不用说卢俊义这种初上梁上,资历尚浅,而且还没有自己嫡系人马的新人了。在宋江系势力独大的情况下,卢俊义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坐头把交椅的。


而林冲等一干人等都是混过官场的,对这种形势自然也是感同身受。而且他做人也很小心,比如晁盖中毒箭送回梁山的时候,林冲是让晁盖嫡系三阮护送晃盖回去的。所以,从林冲的官场经验以及为人处事来看,他对形势以及各势力的强弱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一如他火并王伦时的情景。后面,由他挑头劝宋江上位也是情理之中了,一是对形势的清醒认识,二是他在梁山泊的资历最老,由他挑头来劝宋江坐头把交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孤独守夜人


林冲不是个有主见有胆魄的人,更不是个出头鸟,水浒传中从他出场到上梁山到征方腊病死为止一直是个唯唯诺诺不敢抗争之人,上梁山也是被逼的走头路无奈之举,当初如果高俅放他一马略施恩惠林冲是绝不会上梁山的,这点与鲁智深等人有天壤之别,无论谁去争抢寨主之位林冲都不敢出头,真有那胆量早就自己做了寨主,也没晁盖、宋江、卢俊义他们什么事了


京华新中式家具


林已看透卢俊义,一胸襟没宋江的大气,丈义,他当不了山寨之主,二,卢更有甚于无不及宋的投降主义,日后必被许多人鄙视。三,阶阶利益的不同向,林充其量算一个中薪工薪族,林虽为禁军教头在古代品级并不高,远不不如大地主卢俊义社会地位高,用现在话说林依然属无产阶级或技术高手专家,卢则是产业资本拥有者他们人先价值观与追求有着本质不同。四,林埔捉到了卢的居才自傲野心勃勃的内心动态,:想到此人日后只对凉山不利。五,最重要是他也看到了宋的推让不会是真更不会被众人接受,宋只不过是借此试一下自已地位与暗示日后招安做辅垫而已,掌舵依然还会是宋。也想以此提高自已参事地位,为日后杀高积存基础。严格说林反腐败但骨子里并不非反宋天子不可,或者说虽没有象鲁智深那样见宋天子老儿先打上三百禅仗而后快之心,不赞同招安也并不坚决抵制,这一点他的政治敏锐度远无一武松,阮氏兄弟,公孙胜,鲁智深高,但依然还是对招安不认同,这也是林的懦弱之处,可悲之处。


风声浪子84


第一林冲这个人不喜欢自己当老大,晁盖死后,梁山大部分头领都是支持林冲的。第二宋江这个人笼络人心的套路很深,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官家主持不了的公道他要替天行道,这很符合林冲的胃口,林冲一心想复仇,宋江这个替天行道正好让林冲死心塌地。最后卢俊义这个人,是个当官的,上梁山是无奈的,一旦有机会他肯定重返朝廷,对于林冲来说这一点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林冲站在了宋江这边。只是林冲看错了宋江。小吏就是小吏,宋江太腹黑,还没有远大报复,只想做官。


扬羽2工匠联盟


水泊梁山108位将领中,论武艺林冲为马战第一名,卢俊义为步战第一名,各有千秋,如果把卢推上权力高峰,林的心理岂能平衡?这应该是林冲的一点点小私心吧。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宋江的声望在梁山已无人能及,众望所归,林冲岂能为了支持卢俊义而得罪了众将领?再一个原因是当时宋江已坐成大势,林冲还指望他报血海深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