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张群林:守护村“门”的抗疫主心骨



「文安」张群林:守护村“门”的抗疫主心骨

「文安」张群林:守护村“门”的抗疫主心骨

「文安」张群林:守护村“门”的抗疫主心骨

兴隆宫镇大郭庄村醒目的牌匾下,一道临时启用的大门鲜红而耀眼。大门紧闭着,偶尔有车辆经过,但都要停下来进行严格的登记。村外送来的快递,都得经过反复消毒才能被村民领走。

村支书张群林是个行事稳妥的人,在疫情稍稍好转的当下,他依旧没有放松警惕。当初封村,大郭庄也是全县第一个。村里大大小小的出口一共十几个,除了值守的这个,其余全部封死。起初只是在村口挡上了大抓车,后来拉上条幅,再后来干脆铸了一道门,彻底封了。

为了村民的安全,张群林宁可把村口再严严实实地多封几日。

「文安」张群林:守护村“门”的抗疫主心骨

大门里侧,值班室外,铺着绿色的“草皮”。这也是大郭庄村颇为讲究的地方。白屋,绿地,映衬着志愿者身上的红马甲,格外鲜艳。

说起志愿者,他们可是村街疫情防控的主力军。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张群林第一时间在村里招募志愿者,村民们积极响应,男女老少踊跃报名。张群林和村两委班子带领志愿者对本村居住人员情况和外地返乡人员进行了地毯式摸排并建立排查档案。

全村2800多人的登记,26名志愿者两天之内就完成了。

村口的值守点,志愿者们更是一天四班倒。值班室的外墙上,贴着每天的值班表。志愿者们严格按表值班,丝毫不敢懈怠。除了在村口值守的志愿者,村里还有个十几人的巡逻队,一天二十四小时在村里巡逻。村民的安全,就这样被日夜守候着。

防控工作千头万绪,尤其在宣传上,张群林可没少下功夫。为了让村民时刻提高警惕,张群林组建了志愿流动宣传队,通过悬挂横幅、大喇叭喊话、街头广播等对村民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同时建立3个微信群,共1500名村民。张群林和志愿者们每天都在群里定时发布防疫防控知识,帮助村民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引导村民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

「文安」张群林:守护村“门”的抗疫主心骨

(左二为张群林 左三为郭继敏 右一为薛文彬)

张群林说,志愿者人数最多的时候有35人。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他也为大家的安全健康着想,最终只留下了20名身强力壮的干将。

郭继敏是就是其中之一,66岁的他曾是村里的老支书,对于自己的这位“接班人”,老书记赞不绝口:“感觉特别骄傲,我们村力度大,都是群林有能力。”作为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薛文彬算得上是张群林的得力搭档,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他主要负责广播,每天走街串巷用大喇叭宣传疫情政策和防控知识。一天10回,一回20多分钟的广播让他经常感觉到喉咙嘶哑。虽然疫情情况好转,但薛文彬的工作一点没有轻松:“天气变暖和了,就开始有人扎堆闲聊。”但村民们对于这名严厉的广播员十分“惧怕”,“宣传车还没拐弯,只要一拉笛儿,大家伙都嗖的一溜烟赶紧跑回家去。”

“奔走”可以说是张群林2020年的关键词。不论是开会部署、设立卡点、防控宣传、村街消毒,还是物品配送、排查登记、婚丧劝导,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张群林的带领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

不断有热心村民开始往值守卡点送东西,方便面、矿泉水、包子、口罩、米面油、鸡蛋......东西越来越多,小小执勤室被塞得满满当当,其中还收到了村民张卫送来的锦旗。

「文安」张群林:守护村“门”的抗疫主心骨

谈及送锦旗的初衷,张卫说,就是看我们书记和大家伙为了全村人没日没夜地忙活,心里很感动,就是想感谢他们!

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张群林又想法通知村民,“我们这什么都不缺,大家伙少出门,不用挂念我们。”不让送东西了,村民马上又想出了“对策”,全村自发组织捐款,一天之内筹到了9万元的爱心款。

张群林拿到钱心情很是感激:“没想到人心能这么齐,大家伙这么团结,不讲报酬,谢谢大家了。”随后,张群林又积极响应镇里的号召,组织全村47名党员给湖北捐款,每人100元,共筹集4700元。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张群林每天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宣传员又是快递员;既是消毒员又是调解员。他无疑是全村最“活跃”的人,日夜坚守,同大家一起奋战,为全村人树立了典范。

村口的大门依然紧闭着。门里的麦田绿了,门外的微风也已吹面不寒。门里门外都有了春天的气息。关上门是一个村,敞开门是一座城。无论门里还是门外,都即将迎来同一个草长莺飞的春天。

文 | 刘美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