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1936年8月7日,廣田弘毅內閣提出日本的“國策基準”:在外交和國防兩方面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

不僅要向北方陸地擴張,同時還要向南方海洋方面擴張發展

為了實現“國策基準”,日本先是發動侵華戰爭,卻陷於中國戰場無力自拔。日本急需尋找新的突破口,但在1938年和1939年先後對蘇聯用兵,均以失敗告終,“北進”戰略受到衝擊。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日本二戰最高戰略目標示意圖

在“北進”無望的前提下,1941年10月16日,近衛內閣被更為激進的東條英機內閣所取代。就在同年11月5日,日本御前會議決定,對美國和英國發動進攻。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海空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在太平洋的小島上,美軍並不佔優

對於太平洋戰爭,許多人認為美軍在戰鬥力上佔有絕對優勢,很輕鬆的打垮了物質落後卻片面強調精神的日軍。更有人認為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對日軍的戰鬥是一種“降維打擊”。

這種觀點實則有失偏頗,他們低估了在奪島作戰中美軍所面臨的艱難險阻。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美軍登陸硫磺島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美日雙方不僅有激烈的海空戰鬥,在太平洋上的島嶼爭奪戰,雙方士兵的戰鬥更為殘酷激烈。

與通常人的想象不同,日軍在太平洋異常兇悍。日本對太平洋諸島垂涎已久,在對美作戰之前就對部隊進行了優化。利用中日戰爭中積累的作戰經驗,日本在38-39年改組了步兵編制,增加了中隊的火力。

從基層作戰武器來看,美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以89式為代表的重型擲彈筒是日軍步兵常用的武器,這種擲彈筒輕便耐用,盟軍甚至傳出了它能放在膝蓋上發射的謠言。

廣被人詬病的大正十一式歪把子機槍早已停產,而從20世紀40年代末日軍的三線部隊都開始換裝九六式機槍。百式衝鋒槍也正在量產。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裝備百式衝鋒槍和擲彈筒的日本兵

隨著美軍迅速向島嶼進軍時,缺乏支援火力的情況一目瞭然。儘管海軍陸戰隊擁有m1919這樣結實耐用的重機槍和更多的火炮,

然而島嶼的環境並不適合重型武器的發揮。

重達31磅的重機槍不僅要兩個人操作,攜帶彈藥箱安裝三腳架之類的工作也費時費力,重炮也不能跟上島嶼上快速推進的作戰方式。短兵相接中,最有力的班組火力還是輕機槍。

在實戰中,美軍認識到,他們的士兵缺乏一款好的輕機槍。海軍陸戰隊採用的勃朗寧自動步槍(BAR)還停留在一戰水平,射速緩慢,彈容量只有20發,火力持續性糟糕。

反觀日本方面的南部96式和99式輕機槍不僅比BAR輕巧,彈容量達到30發,還有光學瞄準鏡等精巧的小裝置,作為班組自動武器要合適的多。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上圖:99式輕機槍的瞄準鏡

下圖:99式輕機槍的彈匣在只有最後四發子彈時會逐顆報數

一支小隊的靈魂在於輕機槍,現代一個重要作戰思路就是通過輕機槍手遠程精確的點射和近距離排山倒海的傾瀉火力給敵人造成肉體傷害和精神焦慮,從而使小隊其他成員利用機會逐個擊破敵人。

在最初的島嶼戰中,雖然機槍不給力,但美國大兵擁有自動化水平更高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湯姆遜衝鋒槍,M3衝鋒槍,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霰彈槍,火焰噴射器等等。

從自動化和武器門類上看,美軍比採用栓動步槍的日軍要豐富的多,似乎可以與久經沙場的武士一決高下。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電影《硫磺島的來信》劇照

上:日軍碉堡遺蹟;下:美軍登陸硫磺島,日軍在地堡中守株待兔

但美軍進入反攻階段,要主動登島進攻,戰鬥場地也更為複雜,作為防禦一方的日軍往往以必死的決心為美軍佈下天羅地網。

尤其是在一覽無餘的灘頭,日軍的三八式九九式步槍通過射程和精度優勢可壓制住射速佔優的衝鋒槍和M1步槍;在草木叢生之處,幾米外潛伏的機槍一陣連射便可像割菜一般掃掉一串美軍;在懸崖峭壁上,日軍會發動一輪接一輪讓步槍手應接不暇的板載衝鋒(萬歲衝鋒)。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美劇《太平洋戰爭》劇照

沒有趁手的班用輕機槍,在太平洋海島上,美軍對日軍的火力壓制變得非常困難,正當美軍焦頭爛額之際,一款被稱為“毒刺(Stinger)”的輕機槍橫空出世。

一槍更比三槍強

美國大兵充分發揮了個體的創造力,前線海軍第五師官兵自己解決了機槍不足的問題。他們決定用ANM2航空機槍(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機載機槍)作為主體。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ANM2航空機槍

這種機槍比m1919要輕三分之一,但火力卻是其三倍,達到恐怖的每分鐘1200發以上。

最開始的斯丁格機槍只是在ANM2的基礎上增加了鏟型把手,並把尾座機槍裝具改造成了三腳架,但這過於奇形怪狀。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最開始的斯丁格機槍長相怪異 加裝了簡易兩腳架

在1943年秋季的布干維爾島戰役中,一位名叫威廉·H·科爾比的士兵別處心裁,拆掉了尾座機槍載具,換上了BAR的兩腳架。這名士兵在日後用改造版的斯丁格機槍驅散了一支偷襲他小隊的日本兵,併為此獲得表彰。

但斯丁格機槍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因為鏟形把手的妨礙,士兵站立或移動時無法使用這款機槍。隨後美軍給斯丁格機槍來了個脫胎換骨,將三杆槍的部件合體在一起,組成了最終的戰地毒刺。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綽號“毒刺”的斯丁格機槍

最終款的斯丁格機槍仍然採用ANM2的主體和科比獨創的BAR兩腳架,但加裝了步槍手的“大八粒”M1步槍的槍托和特製的扳機。

除此之外,新款的斯丁格機槍還擁有一百發子彈的彈箱裝載彈鏈,BAR的照門也安在了上面,整杆槍都換了馬甲,塗上了迷彩。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斯丁格機槍模型

這款槍比m1919輕了6磅,單兵即可操作,火力猛烈,有美軍的MG42之稱。

因為ANM2作為機載機槍在高空急速運動時很容易就氣流冷卻了,但是在地面上沒有這個冷卻條件,從而導致這款機槍的唯一缺點就是槍管容易過熱。

然而,聰明的美國士兵在實戰中很快就掌握瞭解決槍管過熱的方法,他們在戰鬥中採用打短點射而不要一扣到底,不僅避免槍管過熱也提高了精度。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德軍MG42通用機槍

這款機槍由於是DIY產品,並沒有量產,一共也只製作了六把。但一款武器的價值並不是用數量來決定的,斯丁格機槍很快就迎來了考驗。

硫磺島上的英雄

1945年2月19日,硫磺島戰役爆發。

在這場戰役之前,日軍重要的戰略據點馬紹爾群島淪陷後,因為當時日本已經喪失了制海和制空權。

所以,硫磺島和小笠原諸島成為防止美軍空襲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防線。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紅色坐點就是硫磺島的位置

由此,日軍加強了硫磺島的軍事力量,從1944年3月下旬到同年8月,硫磺島上的日軍總人數已經達到16,149人,除此之外,硫磺島的日軍還裝備有13門火炮以及120毫米口徑的火炮,200挺輕重機槍,4552支步槍,12架高射炮,30挺25毫米口徑2聯裝高射機槍以及半埋在土中的22輛坦克。

到了1945年2月,日軍在島上陸軍約1.5萬餘人,海軍約7000餘人,共約2.3萬人,飛機30餘架,食品儲備足夠堅持兩個半月,由慄林忠道大將統一指揮。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慄林忠道大將在1945年3月26日在硫磺島戰役戰敗後自殺

慄林意識到面對美軍絕對海空優勢,灘頭作戰難以奏效,主張憑藉折缽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託堅固的工事,實施縱深防禦。

以慄林的戰略為基礎,日軍在硫磺島上建成許多非常堅固的地下工事,並且在美軍登陸前完成了18,000米的地下坑道。為了提高了在美軍猛烈轟擊下的生的能力,折缽山幾乎被掏空,築有的坑道工事達九層之多。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硫磺島-折缽山

不僅如此,慄林忠道還在海灘前沿地帶埋設了大量地雷,機槍、迫擊炮、反坦克炮構成綿密火力網,所有武器的配置與射擊目標都進行過精確計算,既能隱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殺傷美軍。

慄林忠道還借鑑塞班島日軍反登陸戰的教訓,要求硫磺島的日軍在美軍先頭部隊進入陸地500米之後再發起反擊,慄林的苦心經營,使硫磺島之戰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最殘酷、艱鉅的兩棲登陸戰役。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電影《硫磺島的來信》的美軍登陸劇照

1945年2月19日,美軍發起硫磺島戰役,在海軍陸戰隊第五師二十八團一營A連中,一名叫做託尼·斯坦(Tony·Stein)的下士正懷抱著這款凝結了他和眾多戰友心血的武器蜷縮在運兵船中。

在漫天彈雨中,他作為第四波登陸部隊衝上了綠灘。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硫磺島的來信》日軍視角中的美軍登陸行動

當他的隊友們被火力壓制時,斯坦丟了頭盔,奮不顧身的使用這新式武器清除了好幾個碉堡。以斯丁格機槍的射速,只要對準碉堡的細縫射擊,密集的子彈必然會造成重大殺傷。

在此期間,他射殺了至少20名日軍步兵。在接下來的數小時中,斯丁格機槍狂暴的射速使他不得不往返八次以取得彈藥,每次往返他都會帶回一個受傷的士兵。為了節約時間,斯坦扔掉了軍靴,赤著腳在佈滿火山灰的崎嶇路面東奔西走。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斯丁格機槍原型,一名叫格瑞威克(Gravich)的士兵

製造了六把這樣的機槍每把都打上了女孩的名字

其中五把都給了他所在的G連,只有一把給了A連的託尼·斯坦

據此有人推測懂得機械知識的斯坦很可能在去硫磺島的運輸船上加入了製作

日軍也注意到了這恐怖的武器,於是對準斯丁格機槍集火,斯坦的機槍被打脫手兩次。這款拼湊的機槍卻異常結實,仍然對著日軍傾瀉著來自地獄的毒刺。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在訓練期間的斯坦

正手持一挺M1919機槍在相機面前擺出造型

當天稍晚時,不少美軍在日軍的打擊下開始撤退,而斯坦則利用手中的機槍為他們提供了掩護。

為表彰託尼·斯坦在當日的英勇表現,他被授予了國會榮譽勳章,他的斯丁格機槍也在嘉獎令中提到——“一把私人改裝的航空武器”。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星條旗插上折缽山

遺憾的是斯坦沒能親手拿到那枚勳章,他先是在臭名昭著的折缽山腳下,肩膀被彈片擊中,不得不接受醫療,在錯過他們團著名的星條旗插上硫磺島後,斯坦於1945年3月1日誌願迴歸前線,就在歸隊當天,託尼·斯坦被日軍狙擊手射殺。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託尼·斯坦曾是空降兵

當所在部隊因缺乏運輸機解散後,轉到海軍陸戰隊第五師

在硫磺島作戰之前的布干維爾島戰役就射殺了五名日本狙擊手

在戰後,斯坦的榮譽勳章發給了他的遺孀瓊·斯坦,這位太平洋戰場上的英雄陣亡時,兩人結婚還不到一年。

1945年3月24日,美軍正式宣佈硫磺島戰役結束。至此,硫磺島戰役美軍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日軍硫磺島戰役,守備部隊陣亡22,703人,被俘1,083人,共計23,786人。日軍其他損失為飛機90餘架,潛艇三艘。

美軍從1945年2月19日至1945年3月26日,陣亡6821人(其中陸戰隊陣亡5324人),傷21865人,傷亡共計28686人。

隨後,美軍認識到斯丁格機槍的重要價值,然而在原子彈的幫助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裡,準備“一億總玉碎”的日本便宣佈無條件投降。

這款驚鴻一瞥的機槍便淹沒在歷史的海洋中。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在斯坦的老家-代頓

從街道名字到退伍軍人協會,到處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築

託尼·斯坦只是美軍在硫磺島犧牲的近七千士兵中的一員,在太平洋戰場上,同盟國陣亡了將近七十萬人,硫磺島只是整個戰爭過程中的一處縮影。

直至今日,帕里斯島陸戰隊歷史博物館的講解員們會告訴每個馬潤新兵託尼·斯坦下士和斯丁格“毒刺”輕機槍的故事,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將永遠作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部分。

美國向軸心國宣戰是政治投機嗎?

通過斯坦和斯丁格機槍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美軍作戰並不是所謂的“一邊倒地打火雞”,面對經驗豐富意志頑強的日軍需要改進戰術裝備,也需要付出丹心和血汗才取得了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在整個二戰期間,那些身強力壯的青年獻出自己唯一的生命,投身於這場人類最大的浩劫之中,就是以求後世之安寧。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美國鬼子打了幾個小荒島”

但隨著國內一部分人的沙文主義情緒的膨脹,他們竟然說出“美國向軸心國宣戰就是政治投機。”“少爺兵在小破島上欺負裝備差的日軍還好意思吹牛皮”的謬論。

殊不知,沒有成千上萬美國大兵的英勇奮戰,他們現在估計得跪著對日本太君喊祖宗!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從上到下美軍各兵種在二戰中戰死人數

陸軍:318,274人;空軍:88,119人;

海事處:62,614人;海軍陸戰隊:9,400人;

潛艇部隊:24,511人;海岸警衛隊:1,917人

美軍之所以能在二戰期間同時開闢兩個戰場(歐洲、太平洋),除了超強的綜合國力以外,更重要的是還擁有千萬個像託尼·斯坦這樣勇敢無畏的底層士兵。

硫磺島戰役:美軍對日軍是降維打擊嗎?


斯坦號護衛艦

1972年,美軍一艘軍艦駛向廣闊無垠的大海,船上星條旗隨風獵獵飄動,這艘諾克斯級護衛艦被命名為“斯坦號”(USS Stein),以紀念鐵血歲月中那名為國捐軀的勇士!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