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惻隱之心”才是普通人的底線


“惻隱之心”才是普通人的底線

在古代的帝王中,他們為了皇位,可以殘忍與無情,他們信奉的信條就是“無毒不丈夫”,但作為普通民眾,我們所堅守的底線應該是“惻隱之心”。

我寫了一篇網文《從某某事件中,在養生方面,老年人應該得到什麼啟迪?》在文章中,我並沒有褒獎任何一個人,我只是提醒老年朋友們要從中吸取教訓。有位讀者朋友給我的留言是:“小編,人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還是寫點三農問題吧!”

我反覆看了這個留言三遍,我想:這位讀者是怕我這篇文章會“一石激起千層浪”,重新掀起一場輿論,因為某個名人的名字太刺眼了,容易刺激讀者們的神經。

這位讀者太善良了,他沒有炮轟,而是以一種十分有禮貌的方式,好像有請求的味道在裡面,從他的語氣中我也體會到他對我十分關注,因為當我的靈感來的時候,一天輕輕鬆鬆就能流淌出五篇兩千子的文章,可以隨寫,隨發,隨刪,雖然都是些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次品,但“出產量”也是很大的,況且,我的靈感的激發是靠刺激,別人一刺激,在腦海裡立刻就會構思成兩三篇文章,只恨自己打字的速度太慢了,簡直跟不上自己的思維。

在什麼時候,靈感消失,也有規律,那就是當聽到祈求、哀求或請求的聲音之後,內心就會感到震撼:我這樣寫是不是給社會或他們造成傷害呀!於是,就動了惻隱之心,在惻隱之心的敲打下,我馬上就枯竭了,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了……經常關注我的讀者朋友都知道我這個特點。

想讓我單板、麻木、遲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我一句好話,那樣就會把我完全融化掉……我的大腦就只剩下一個軀殼了……

一般讀者朋友都那麼善良,有惻隱之心,我為什麼不具備這種惻隱之心呢?

於是,我立刻把剛發出去的那篇文章刪除了,乾乾淨淨!寫作的題材很多,只要有生活,就有題材;大家不願意看到的東西,就不寫好了。這就是一個作者的基本的良知和底線。

所謂惻隱之心就是可憐弱者與同情弱者。如果人人都有惻隱之心,那麼,社會會多麼美好呀!到處充滿了愛,到處會充滿了陽光,人與人之間彼此不設防,都舒舒服服地生活,你過你的富有的日子,我過我的窮日子,彼此

互補干涉,相安無事。

所謂的言論自由的底線也是惻隱之心……文字也應該是這樣!

不倒翁 2020,3,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