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伪军的军服为何各式各样?

用户68852507


只要了解了抗战期间伪军的来源,自然对他们各色造型的枪械、服饰一点也不感意外。况且抗战期间伪军达数百万之众,人员构成复杂,日本人自己的后勤都依赖以战养战更不可能去统一伪军服饰。抗战期间的伪军主要包括伪满洲国的“满洲国军”、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华北治安军(俗称皇协军)、汪伪国民政府的和平建国军等,这些军队通常俗称为二狗子、汉奸等等。

一、满洲国军

这应该是伪军中编组最早、最正规、装备最好的部队,主力是投靠日军的原东北军各部以及收编的土匪武装,如:张景惠、张海鹏等部。最高峰时期编制人数达15万,而且设立了各军种,如:飞行队、高炮队、汽车队、特种部队、江防舰队等。

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约15万伪满正规军,全部向苏军投降,随后这批兵源分散在战场上逐渐被消耗。

二、华北治安军

华北治安军又名“华北绥靖军”,俗称“皇协军”,是抗战期间日军华北方面军扶植的一支伪军武装。这绝对是一支带着正规化建军思想的军队,从建军开始就设立了伪华北陆军军官学校、伪华北陆军宪兵学校、伪华北陆军军士教导团、伪华北陆军军官队等等专业院校。招收对象包括各式旧军官、以及具有小学文化或者20岁到25岁的“高中或同等学校毕业之学生”等等,文化素质高、有一定的战术修养,经过培训后可以快速作为骨干成军。华北治安军共组建了十三个集团司令部(不包括教导集团)、38个步兵团、一个炮兵队,总兵力近十万人。

这支伪军中的异类在建成后,大肆抓捕抗日军民,其后华北治安军不断遭到八路军打击,成建制的被消灭。到1945年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时,已经被消灭了大半。剩余5万多人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

三、和平建国军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后,由收编的国军组成。1940年, 和平建国军总数8.8万人,到了1945年春已经扩充到40余万人。相对于这支日本人并不信任的军队,虽然汪伪政府吹嘘建有海陆空三军,但除陆军外海空军仅有3艘陈旧的小炮舰,以及数架教练机。

这支军队里有很多大家很熟悉的名字,包括:孙良诚、孙殿英、郝鹏举、庞炳勋等,不管是原地方军还是杂牌军,都聚在汪伪政权下。由于人数众多,日本人可不承担更换装备、服饰任务,穿着还是以原始编制为准。

伪军除了这些原正规军投降构成外,还有大量土匪、伪警察以及各色汉奸等,并不完全追求服饰统一。日本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供养自己部队就难,再不用说给这几百万伪军拨款改善面貌。


河东三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伪军的种类太多,五花八门,各路小鬼乱窜。

大概有这么几个。

第一,伪满洲国军。

伪满洲国军是最早的伪军,主力是投靠日寇的东北军和收编的土匪武装。

1940年时的伪满洲国军人数正规军约10万余人(30个旅);武装较好的警察队约5万名以上,‘兴安军’约1万名以上


伪满洲国军的军服是自成体系的,受到日军军服的很大影响,同关内伪军有很大区别。

日本在东北依靠伪满洲国军保境安民,对付抗日游击队,所以给他们的待遇是很好的。

伪满洲国军的制服比较整齐,军容也相对较好。

第二,华北治安军。

治安军是华北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伪军部队。

它主要是日本华北派遣军的傀儡军队,俗称“皇协军”。

治安军的作用比较大,主要用于控制华北日战区。

日军为他们提供了不少武器装备,到1942年,华北治安军一度发展到12个集团,9万余战斗人员,战斗区域扩大至包括山西、山东南部的全部华北地区。

地道战里面的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这些伪军就是华北治安军。

平原游击队张,对李向阳大喊我们是“治安军”的伪军,也及时治安军。

治安军由于需要经常打仗,所以装备和服装也算不错,比八路军要强。


第三,和平建国军

这是汪精卫的部队。

汪精卫投靠日寇以后,建立了伪中华民国政府。

其实,他主要是日本华中派遣军扶持的傀儡,他的伪军叫做和平建国军。

和平建国军最初同其他伪军没有联系,主要是叛变投敌的国军军阀部队,比如西北军、东北军,另外就是地方武装力量甚至土匪力量。

由于汪精卫是名义上的伪政府最高领袖,所以和平建国军的规模也比较大,1940年就有8万多人。

到了抗战结束,已经扩编到大约40万,但实际上只是控制华中的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各一部,后期也在山东、湖北等地有些力量,但主要是形式上的归附。

和平建国军的成分复杂,很多都是两边倒的军队,一些还随时可能倒戈。


比如庞炳勋、孙殿英等人,都被被俘以后才投降日军。

所以和平建国军的服装和装备都不好,有的干脆和土匪差不多。

第四,蒙疆自治军

主要是伪内蒙古政权的伪军,大部分是内蒙古各王爷的私人军人,一些则是投降的汉人伪军。

这些伪军的素质最差,装备也烂。



少数内蒙古伪军骑兵曾经在李宗仁第五战区作战,国军发现这些骑兵穿着破烂,作战期间甚至不知道卧倒。

另外的伪军还有很多,篇幅所限,不一一说了。


萨沙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对外战争中出叛徒很正常。

俄国有俄奸,波兰有波奸,法国有法奸,泰国有泰奸;他们死心塌地为侵略者卖命,为虎作伥,作战有时候甚至比异国占领军还要勇敢。

不过在二战中出汉奸人数占本国人口比例最高的,恐怕首推苏联,苏联的苏奸也就是伪军有150万。中国的伪军有八十万左右。

台湾人入伍跟日军侵略的伪军有数万人之多,在台湾本岛协助日军对台湾进行统治的伪军叫高砂义勇队。就连香港在日军占领的时候,也是由港人组成的"香港宪兵队"来维护当地治安。

之所以各国各地区出那么多伪军,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各国贪官污吏对百姓巧取豪夺,不把百姓当人看,百姓恨透原先的统治者。这些贪官污吏毕竟是少数,但一锅老鼠坏了一锅汤,影响太坏。

二、少数民族政策没有贯彻好,一些少数民族觉得自己受欺压,受迫害,他们把统治者当成仇敌,把入侵者当做解放者。这类事苏联国内最多,最常见。

三、一些基层官员和镇上恶霸平时在村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百姓伸冤无路,上告无门;这类事在印度比较突出。

四、一些人渣、地痞、无赖,品德败坏,没有底线,没有真本事出人头地,就想靠着日本人作威作福。

五、成不了大气候的土匪、流寇,信奉有奶就是娘的做人原则。被上级处罚、主流社会不得意的军人、政客;这种现象中国较多。

当时中国有个民谣:恶狗遍地咬,伪军到处跑;村头皇协军,村尾有杂炮"(杂炮就是杂炮队,也是伪军。)

还有一个民谣:皇协军真正坏,看见老头往屋拽,左手挡、右手拦,地道里面钻进来。

由此可见伪军有多少,伪军又有多坏。当时中国军民正在抗日,不像越南那样亡国了。中国伪军也有好多分支,名称不同,地域不同,军装也无法统一。

日本也不是一个部门负责招降、指挥伪军。日本各地驻军都可以招降,日本各师团,日本特务机关都能组织伪军。

抗战时期的伪军有以下几个分支:

一,溥仪旗下的伪满洲国军。

伪满洲国军是日本靠宣统皇帝的影响组建最早的伪军,主力是张作霖的部下,张学良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散伙的骨干(张学良西安事变时身边的副官负责捉蒋的孙铭九,张学良弟弟张学铭)。这支军队接受了长期专业的训练,在伪军中战斗力最强、待遇最好;编制也随日军,军装跟日军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区别。

二,军阀残余的华北治安军。

治安军是华北伪自治政权组建的汉奸部队,他们死心塌地当日军侵华的帮凶,罪恶滔天,罪该万死。百姓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把他们叫皇协军,二鬼子。

这些伪军军装也比较正规,日军给他们发薪水,发福利;出色的军官还能去日本进修上军校,这些伪军多数是冯玉祥、阎锡山的部下。

皇协军也是坏的透顶的军队,他们直接为虎作伥,参加日军组织的对我抗日军民的大扫荡,屡立战功,受到日本军部嘉奖。但他们的军装又不同于东北的伪军,不过军容整齐,军装统一。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

三,汪伪政权的和平建国军。

大汉奸汪精卫汪兆铭手下的伪军。

汪精卫投靠日寇、认贼作父,建立伪政权。

和平建国军的主力也是军阀的残余,东北军、西北军的败类;社会人渣,失意政客的部下,还有不少小土匪,总之就是大杂烩;建国军同样甘当侵略者的走狗,向国军和八路军开枪,规模很大。数量超过了前两支伪军。

其中也有不少国军的将领和部下参加伪军,有的是奉命投降、保存实力,也就是所谓的曲线救国。

因此,建国军军装就没有统一。除了汪精卫的卫队和警察部队,多数伪军没有统一军装;甚至有的军阀部队只是把领章一换就成了伪军,有的土匪甚至还是便装,再加上后期日本鬼子战场失利,自身难保;所以建国军的军装最乱,和平建国军装备也是参差不齐,有的简直和土匪没有区别。

四,内蒙古伪军。

主要成员是内蒙古反动头领手下的军队,他们几乎全是民族服装,装备也是鸟枪、猎枪。素质差、战斗力低下。

五、其他杂牌伪军。

成员是村里地痞,镇上恶霸,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愿意跟"皇军"并肩战斗,跟祖国人民作对。这些人大刀长矛、砍刀、匕首。也不在编,不领薪水,日本人也不给他们武器,也不参加日军统一行动,服装就更不用说了,还是自己的家常服装。

总之,这些形形色色的伪军存在皆是民族的耻辱。


历来现实


抗日战争长达十四年,在这十四年间有不少伪军和伪政权,因这些伪政权属于不同的汉奸所建,军服自然是无法统一。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伪政权的军服。

伪满洲国:伪满洲国成立后,于1932年12月公布了《陆军服制》,其后又作了13次修改。伪满洲国陆军服装分为礼装、通常礼装、军装、略装四种。1935年3月,伪满洲国又公布了《海军服装令》。伪满洲国海军服装分为正装、礼装、通常礼装、军乐队礼装、军装五类。

华北治安军:日军占领华北之后,成立了以王克敏为首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成立了“华北治安军”,齐燮元出任总司令。伪华北治安军从枪械到军服全部都是从德国引进,军官服装样式为德式,颜色为墨绿色。



伪维新政府:日军占领华中部分地区后,扶持前北洋遗老梁鸿志于1938年在南京成立了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所辖部队统一发军服,从长官到士兵的服装都是日式。


汪伪“和平建国军”: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的扶持下在南京成立了伪南京国民政府,所辖部队被称为“和平建国军”。同年汪伪政府公布了《陆军服制条例》,汪伪政权为了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和平建国军”的服制基本与重庆国民政府的军队一样。汪精卫以前干的是文职,成立伪南京国民政府后,汪亲自兼任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海军部部长,并为自己设计了特级上将大礼服和礼服。

(汪精卫身着伪海军上将常服)


历史军魂


在一些国产的抗日电视剧中、以及近些年我们看过的影视作品中,一旦出现伪军的身影,他们的服饰都各不相同,究其原因,除了因为不同服饰道具所造成的差异外,其他原因我想恐怕在于对这些伪军收编的时间、地点有关了。

伪军,本质上讲就是大家理解的 “汉奸” 队伍。当然,其他国家自然也有所谓的汉奸部队,只是我们国家将他们称之为 “伪军”。

根据史料记载,在当时伪军最多的时候,数量可达上百万人。在日军开始大规模侵华战争后,他们分别在自己所占领的土地上开始培养自己的汉奸政府,我们所熟知的 “伪满政府” 便是其一,也属它的影响最为恶劣。因为汉奸所投靠的日军不同,为了容易辨别区分,所以为这些伪军的所设计的军服也不尽相同。

此外,除了当时被日军占领的大片区域外,还有一些无人管制的区域,这些小地方也存在许多各种各样的小规模伪军队伍,诸如地方警察之类等。一旦他们被汪精卫伪政府收编,或是被日军占领,都会被收编为伪军。

因为这些伪军只是被用来维持地方治安、帮助日军收集军需,所以甚至都不会为他们配备正儿八经的伪军军服,另外,还会出现许多地方武装身穿老百姓服饰。

在我国抗日战场上,还一度出现了 “汉奸比鬼子更可恨” 的声音,这些都是因为汉奸比鬼子更了解中国人,知道国人的心理。因此,这些汉奸变成了日军侵华最有力的帮手,许多汉奸为了获得往上爬的资格,拍日军官的马屁,出卖自己的队伍一点不心慈手软,对待自己的同胞更是要打要骂。让人恨不得碎其骨,喝其血。


四十五度历史


在抗日战争中,伪军的主要来源有这么几类。第一种是投降或者被俘的国民军队,有中央军,还有杂牌军。除此之外,日本方面也收编土匪,还有抓来的壮丁。


首先,那些土匪肯定是不能穿他们的那些衣服了,还有就是抓过去的壮丁也不能传自己的衣服,即使是一支伪军,他们至少也应该有着军队的样子,于是日军倒也是给他们配备了相应的装备,一般都是土黄色的帽子还有衣服。

还有就是投降对那些人了。他们大多数在之前都有着自己的编制。而他们原先也是有着统一的服装的。


当时也有大的伪政府的存在,比如说汪精卫,还有伪满洲政府等等。因为他们的分区不同,所以穿着也是不一样,汪精卫的部队自然有着他们的服装,伪满政府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服装。

还有就是那一些杂牌军了,就比如说一些地方的武装力量,在投降了之后都沦为了日军搜刮的力量,而他们的服装就是各式各样了。甚至有的还是老百姓的衣服。


还有就是国民党的部队了,他们投降之后也都还是穿着国民党的衣服,就是将标志换了换,甚至于他们有些人的肩章都是可以两面使用的,一面是日军的,另一面是国民党军的,这才是真正的墙头草。


是阿维啊


因为伪军和伪军的具体来源和派系不同,虽然都叫伪军,血缘上都是中国人,可是却因为来源、派系亦或者所属不同政治势力分为了不同的名目。

伪军虽然都是伪军,但是根据不同的政治势力至少可以划分为三类:日本直属、隶属伪国民政府以及单独的伪军。这其中日本直属的只有当时东北的伪满洲国军;隶属南京汪精卫或者是北平王克敏伪中华民国政府的和平建国军、和平救国军以及华北治安军;剩下的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其他伪军,基本上都是地方势力,混大点之后投靠日军给了个单独的番号。

你比方说在中国东北的伪“满洲国军”,他名义上是隶属于当时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政府,最高统帅是当时的伪满皇帝溥仪,但实际上控制者是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本身就是以日本关东军为骨干,收编当时没来得及撤回关内的东北军等东北地方武装之后,建立的这样一支伪军。所以东北的伪军军装是以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军装为基础设计的,这一点从当时伪满的宣传画里面能看出来。

东北的伪满洲国军

而隶属汪精卫的伪南京国民政府的和平建国军本身就是原来老国民党军队,直接完整编制带械投降,然后就直接在国民革命军原有军服的基础上改动一下就行了。所以那个时候汪伪的军装基本上就沿袭了原来国民革命军军装的样式。说个题外话,亮剑里面楚云飞一营长钱伯君反水之后就是投的和平建国军。

随便用上文的两个例子解释了一下伪军服装的不同,因为他们虽然都是投降日本人当狗腿子,但名义上还是“中国自己政府的武装”,只是效忠于不同的“伪政府”,原因就这么简单。


铁匠工坊


我们所说的伪军,就是汉奸,卖国贼,他们不但没有保卫国家,还为日本人卖力来杀害我们中国同胞,每当遭受战争的国家都会有这样一群民族的败类,也会出现一批爱国的英雄人物,没有哪个国家没有叛徒的,只能说是多或是少,然而中国肯定是算多的那一行列,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伪军数量达到了200多万人。



在抗日战争电视剧中,几乎都会有伪军的存在,他们有的穿着黄色的衣服,带着日本人的汉奸帽,让人及其厌恶,然而有的伪军还穿着警察服,有的伪军身上的军徽都是不一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因为伪军分为不同的政府,伪军也不是全部都效忠日本人的,像汪伪政府,他们并不是被日本人直接控制,南京的汪伪政府算得上是伪军数量最为庞大的的政府了,因为伪军跟的领导政府不同,所以军装军徽也会随着不同,这些汉奸之间也会有战争,为了区分势力所以服装有很大的不同,还有一点,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的地区非常之多,全国各地就出现了各种势力的伪军,有的县城里的警察局,全部投靠了日本人,他们的服装也会随之不同,这些县城里的小警察就负责维护一下人民的秩序,不要他们惹是生非,没事欺负欺负老百姓,防范一下附近的土匪等,这种的伪军就属于直接服从于日本人的,随时他们都有可能被消灭的,也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在日本人面前点头哈腰的那一类型。


抗战时期的伪军有以下几个分支:

一,溥仪旗下的伪满洲国军。

伪满洲国军是日本靠宣统皇帝的影响组建最早的伪军,主力是张作霖的部下,张学良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散伙的骨干(张学良西安事变时身边的副官负责捉蒋的孙铭九,张学良弟弟张学铭)。这支军队接受了长期专业的训练,在伪军中战斗力最强、待遇最好;编制也随日军,军装跟日军大同小异,没有太大区别。1937年5月,伪满军的“军服”正式定装,样式基本模仿日本关东军,比如斜革、口袋、袖章的设计等等,军帽、战斗帽的帽章也日本鬼子的五芒星型,使用满洲国旗的黄、黑、白、青、赤色的五色章。这算是军装最正规的伪军,也是日本人控制最严密的伪军,高级军事主官很多由日本人直接担任,各单位都有日本顾问。


二,军阀残余的华北治安军。

治安军是华北伪自治政权组建的汉奸部队,他们死心塌地当日军侵华的帮凶,罪恶滔天,罪该万死。百姓对他们恨得咬牙切齿,把他们叫皇协军,二鬼子。这些伪军军装也比较正规,日军给他们发薪水,发福利;出色的军官还能去日本进修上军校,这些伪军多数是冯玉祥、阎锡山的部下。皇协军也是坏的透顶的军队,他们直接为虎作伥,参加日军组织的对我抗日军民的大扫荡,屡立战功,受到日本军部嘉奖。但他们的军装又不同于东北的伪军,不过军容整齐,军装统一。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


第三点其实就是沦陷的国名党部队,主要还是那些杂牌军,在遭到日本人的围剿之后,就开始投降日本,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成为了伪军。不过在当了汉奸之后,他们的军服依旧还是国民党的军服,唯一的区别就是肩章,听说国民党投降的这些伪军的肩章两面都能用,一面是国民党的,一面是伪军的。而他们想要用哪个身份重要翻一下肩章就可以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人数超过的日本侵华的人数,这些伪军成为了日本人侵华的帮凶,他们也是人民的败类,对于同胞他们丝毫不会心慈手软。民间更是有着汉奸比鬼子还可恨的说法。
整个抗日时期的关内战场,伪军总数高峰时约有62万余人(不包括地方警备队等更杂乱的武装),另外还有个“德王伪蒙政府”的伪军15000人,上述所有伪军分属四个伪政府和侵华日军的四支部队(驻蒙军归华北方面军指挥),派系纷杂,条件不一,由于日寇无力解决关内各系统伪军的部队待遇,他们的一切都靠就地搜刮而来,因此军装各式各样一点也不稀奇。


大老二爷


在伪军中以汪精卫控制的伪政府所控制的军队为主力,但是当时的国民政府实际上军队管理比较混乱,主要有这么两块。

第一、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将领的中央军,这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因为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所有黄埔军校毕业生都是他的学生,在哪个讲究言传身教师傅徒弟感情的年代,由黄埔毕业生掌握的中央军自然是嫡系,这些是汪精卫所不能掌控的。

第二、就是如张学良的东北军、冯玉祥的西北军、李宗仁的广西军、龙云的滇军、刘湘川军、阎锡山的晋军。这些都是带有地方性质的军队,他们都是各地的子弟兵,自然也不是伪军的主要来源。

上面的这些汪精卫当时控制打着青天白日红旗的军队大概就是一些小的军阀汪伪伪军系列,军事委员会(南京),委员长:陈公博军委会直辖警卫军:陈皋下辖: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钟建魂)

活动范围:南京附近及淮南

第一方面军:任援道下辖:第二军、第三军、教导旅、独立旅、特务旅

活动范围:苏南、淮南、皖中

第二方面军:孙良诚下辖:第四军、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八师、独立第二十二师、暂编第十九师、独立第十九师、独立第二十旅

活动范围:苏中、苏北

第三方面军:吴化文下辖:第六军、第七军

活动范围:鲁南、鲁中、淮北

第四方面军:张岚峰下辖:第一军、第八军、第十五师

活动范围:淮北

... ...

除了这些是汪精卫伪政府直辖的伪军以外,其实日军还以伪军的名义招募了很多的人,因为当时日军在一个镇上只驻扎一个班的日军,小一点的县才只有一个小队,大一些的可能会有一个中队的日军驻扎。

这对于一个县来说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日军就需要伪军来协防,但是汪精卫他们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人都派下来,其实就算派下来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般伪军都是由日军在占领地收买一些土匪、山贼以及抓壮丁来解决。

这样以来虽然都打着伪军的旗号,但是组成却各式各样的,这也不存在什么军需后勤了,基本上是日军给什么就用什么,给什么就穿什么。

一般日军也不会将这些人员报给汪精卫的伪政府,那么哪里来的统一样式和统一后勤。


风清水浊


抗日战争时期伪军的来源和编成,完全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即有投敌时间的先后,也有地区的差别,更有所属“伪政府”及其作战序列的不同,日寇仅负责提供部分武器、管理和监视。同时,也由于这些伪军由侵华日军各部自行控制,不光是他们的服装,军需备品和粮饷标准、战斗力等也是各不相同,更有甚者,几大派系的伪军为了争夺“正统”的名分互相之间矛盾重重,序列和军装更不可能统一,真是一群奇葩的败类。

(穿伪满军服的川岛芳子)

东北地区:最先组建的伪军是“伪满洲国军”,它也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支伪军,成分主要是投降的部分东北军和收编的地方团队,1932年3月9日溥仪成立了“伪军政部”开始整编东北所有伪军,下辖奉天、吉林等9个警备军司令部(后改为11个军管区)大约140000人。伪满军制服在1932—1937年还来不及统一,无论肩领章还是军服式样颜色,均沿袭了东北易帜前的奉军军服。

1937年5月,伪满军的“军服”正式定装,样式基本模仿日本关东军,比如斜革、口袋、袖章的设计等等,军帽、战斗帽的帽章也类似于日本鬼子的五芒星型,使用满洲国旗的黄、黑、白、青、赤色的五色章。这算是军装最正规的伪军,也是日本人控制最严密的伪军,高级军事主官很多由日本人直接担任,各单位都有日本顾问。



华北地区:最早下水的是伪“冀东自治政府”主席殷汝耕,这是1935年底成立的伪政权,其手下的伪军是冀东保安总队,全面抗战爆发后部分保安队反正,在通州杀死数百日本人,殷汝耕为此被日本宪兵队关了三个月,这批伪军的军服模仿的也是关东军。

平津和华北地区沦陷后,日寇“华北方面军”为弥补兵力不足和维持治安,又扶植汉奸成立了“华北治安军”,就是我们经常听闻的“皇协军”。它于193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初始兵力为15000人,高峰时期达到13个“集团”约6万人,这算华北的正规伪军。日伪同时还在各县设立了警备队,仅在河北到1942年底,警备队的人数就已达7万,拥有各式枪支6.3万件,这两者之间的军服又有所不同。



(汉奸殷如耕)

华中地区:主要是汪精卫伪政权的“和平建国军”,在1938年的时候,关内伪军数量约为78000人,1940年汪精卫投敌后,关内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1942—1943年期间某人提倡的“曲线救国”口号后,使伪军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大批杂牌军叛变成为伪军。

由于汪精卫自诩“国民政府正统”,因此和平建国军的军服样式与国民党正规军基本相同,差别在帽徽、军旗和臂章等等,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和平建国军总兵力大约25万人,后台是日寇“华中派遣军”,他们成为日寇的重要帮凶。



华南地区:在日军的策动下,部分原国民党地方武装在华南部分地区沦陷后投敌,包括“伪闽粤绥靖军”总司令黄大伟所部6万人,“伪广州绥靖主任”陈耀祖所部18000余人,他们归日寇“华南方面军”指挥,军装样式大抵与汪伪军相同。

整个抗日时期的关内战场,伪军总数高峰时约有62万余人(不包括地方警备队等更杂乱的武装),另外还有个“德王伪蒙政府”的伪军15000人。上述所有伪军分属四个伪政府和侵华日军的四支部队(驻蒙军归华北方面军指挥),派系纷杂,条件不一,由于日寇无力解决关内各系统伪军的部队待遇,他们的一切都靠就地搜刮而来,因此军装各式各样一点也不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