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臨時工改革怎麼辦?

海納百川


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臨時用工,都是呈絕對減少趨勢,尤其是黨政機關,使用臨時工的已經越來越少了。這一方面和政府機構改革,政府職能轉換,將可以由社會和市場承擔的服務事項,全面推向市場,由政府購買服務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黨政機關經費使用模式有關,單位聘用人員的支出項目,在單位經費支出中找不到合適的項目。因而,無論是黨政機關,還是事業單位,從人事使用和管理模式上來講,臨時工將逐步成為過去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其實,在機構改革過程中,使用臨時工在一段時期內,依然會在機關事業單位存在,而且還會有一個增長的假象。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都要求精兵簡政,要求機構、人員、編制的絕對減少。減人不減事,工作還得有人承擔,在一段時期之內,尤其是在改革的過渡期內,由於人員編制的減少,臨時工還將繼續存在。尤其是在縣區、鄉鎮基層,簡政放權,下放的權力在基層需要承接和落實,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基層的人員編制精簡壓力,甚至比省市更大,這樣一多一少、一增一減,勢必導致基層一線的臨時用工不可能在短時期內“一刀切”。只有在機構改革結束後,各機關事業單位的職能發揮徹底按改革要求,落實到位,工作程序理順,職能、崗位、編制和人員配備達到協調、統一之後,臨時用工才會徹底在機關事業單位消失。

為了機關事業單位職能的發揮,以及經費支出、人員管理規範,機構改革後,單位的臨時用工,將由人社部門統一聘用,或者指定勞務派遣公司統一派遣,各機關事業單位根據實際需要申請。用人單位只有使用權,其工資經費保障、人事關係管理等,都統一由人社和財政部門統一提供。除了醫院等有生產經營收入的事業單位,其他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不再自行聘用人員,以免造成不規範經費支出,同時也確保臨時聘用人員的統一規範使用。

將來的發展趨向,黨政機關公務員崗位將不再使用臨時人員。而隨著事業單位實行“全員聘用制”管理,合同制人員將成為事業單位用工的主要模式。按照《勞動合同法》的“同工同酬”的原則要求,事業單位合同人員之間的工資差距將逐步縮小,身份待遇也逐步統一,事業人員實行合同制管理,也不會存在正式職工和臨時用工之間的區別,只有勞動合同期限長短之分了。


職言管語


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分兩種類型

1、單位聘用人員。按照人社和財政部門規定面向社會發布公告統一招聘的臨時聘用人員(包括非實名制人員),這類人員經過統一的筆試、面試被錄用後,由用人單位與之簽訂勞動合同,合同期限一般在3年以上,享受國家法定的五險一金及相關待遇,雖然不是正式在編人員,工資低點,但在工作的穩定性上是有保障的。

2、勞務派遣人員。用人單位委託勞務機構招聘部分工作人員,完成一些臨時性工作。這類臨時人員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臨時工,他們與勞務機構簽訂勞動合同,工資待遇均由勞務公司發放,與用人單位並無直接的人事關係。一旦階段性的工作完成後,即可能被解僱,安排到下一個單位開展新的工作。因此,在工作的穩定性上非常欠缺。

不過,無論是哪種聘用方式,臨時聘用人員在事業單位中的地位是非常尷尬的。事業單位怎麼改革,多數情況下與他們無關,改革後,他們原來怎麼樣,以後還怎麼樣,並不會有身份或待遇上的改變,甚至因為事業單位的縮編控編還可能下崗,這不能不說是臨時聘用人員的悲哀。還是那句話,年輕的,有點能力的,想在體制內混的,還是想辦法考個公務員或事業編吧。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事業單位改革序幕正徐徐拉開,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利益勢必會受到影響,事業編幹部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各種變數,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相比事業編幹部而言,因為身份問題,所以在這波事業單位改革浪潮當中,受到影響必將更加深遠。


那麼,事業單位中的臨時工在這次改革中會怎麼處置呢?


個人看法:大規模辭退是必然現象,但不排除保留部分優秀職工,甚至將這些保留人員轉為聘用幹部使用。


1、為什麼說大規模辭退是必然現象?

現有非在編人員規模太過龐大,給單位財政壓力巨大。


相比機關單位,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一直都存在超標現象,尤其在鄉鎮街道。就拿我原來街道來說,全員幹部共計110餘名,非在編人員就佔了近30個。這些人的工資待遇都是由街道自行負責,街道原來有個國資公司,可以通過辦公樓、店鋪出租取得一些自有資金作為非在編人員工資福利;但是國資公司被縣裡收回後,街道領導就頭疼了,為了緩解壓力,把非在編人員工資待遇在之前基礎上下調了30%。


等到事業單位改革真正落實到位的時候,這類單位一定會對非在編人員進行大清洗,首當其中的就是勞務派遣工和臨時工,以達到緩解財政壓力的目的;同時,單位或許會對辭退的臨時工發放一筆補償金。


2、為什麼說事業單位改革後會保留一部分臨時工,甚至把他們轉為聘用幹部使用?

改革後的事業單位,因為在編人數滿員,但在編人員數難以承擔起單位現有工作量,因此會結合單位工作量、單位實際財力保障能力,保留一部分非編人員,保留的這群人有以下特性:一是年齡45以下,二是平時工作態度端正。


因此,從這個角度講,臨時工和原先的聘用工都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個人工作態度將是事業單位考慮是否留下你的重要因素。


此外,改革後的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的工資待遇不排除由原先單位自行承擔轉為由地方財政統一保障管理。


以上就是個人對事業單位臨時工改革去向的一點判斷,總的來說,大面積辭退是主線,不排除保留部分臨時工,甚至轉為聘用工的做法。


我是@事業單位搬磚狗:關注我,帶你瞭解體制內的那些事;有什麼想了解的,歡迎提問、留言。

事業單位搬磚狗


全國事業單位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按照國家的要求,要在2020年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按照社會功能的不同,將對現有事業單位分為三類後再進行改革,類別不同的事業單位中沒有編制的臨時人員受到的影響也有所不同:

第一類是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這類單位中具體的改革方法也有所不同,有些是逐步將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這種情況下原來聘用的人員很有可能會被辭退;有些是轉為行政機構,這種情況下原有聘用人員受到的影響不大。

第二類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改革後將會轉為企業,正式人員的事業編制會被收回,而臨時人員則基本都會被辭退,然後給予一定的補償金。

第三類是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在改革中受到的影響最小,整體上沒有什麼變化,因此臨時人員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不過,不管在本次事業單位改革中是否會受到影響,臨時人員都應該要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打算,畢竟下次的改革會是什麼樣,沒有人能夠給予保證。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臨時工在招聘的時候都有說明,不存在工作任務完成後如何安置的問題,給付談好的工資就行了。當然,某些人能力比較突出,而正好又有需求,可以酌情考慮是否轉為正式工。

選擇臨時工的,一般都是覺得工資結算快,工作時間自由。活幹完可以歇歇,不用連續上班,人比較自由。不要問我咋知道的,因為人緣好,認識的人太多。

很多人不喜歡正式工離職提前一個月申請,認為不爽立馬🐴撂挑子走人有派頭,而選擇臨時工,只需要3-7天的緩衝時間。如同誰都明白社保醫保的重要性,可很多人還是拒絕交社保,選擇不交的公司。認為不交可以多領一百多塊錢,老了,再說,反正還正當年呢。

而且,這家活做完了,其他地方不是還有活幹嘛。現在又不80年代,僧多粥少,一個崗位十個人盯。經濟社會,遍地工作,不怕沒工作,就怕沒工人。


李寶蓉467


1、單位聘用人員。按照人社和財政部門規定面向社會發布公告統一招聘的臨時聘用人員(包括非實名制人員),這類人員經過統一的筆試、面試被錄用後,由用人單位與之簽訂勞動合同,合同期限一般在3年以上,享受國家法定的五險一金及相關待遇,雖然不是正式在編人員,工資低點,但在工作的穩定性上是有保障的。

2、勞務派遣人員。用人單位委託勞務機構招聘部分工作人員,完成一些臨時性工作。這類臨時人員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臨時工,他們與勞務機構簽訂勞動合同,工資待遇均由勞務公司發放,與用人單位並無直接的人事關係。一旦階段性的工作完成後,即可能被解僱,安排到下一個單位開展新的工作。因此,在工作的穩定性上非常欠缺。

不過,無論是哪種聘用方式,臨時聘用人員在事業單位中的地位是非常尷尬的。事業單位怎麼改革,多數情況下與他們無關,改革後,他們原來怎麼樣,以後還怎麼樣,並不會有身份或待遇上的改變,甚至因為事業單位的縮編控編還可能下崗,這不能不說是臨時聘用人員的悲哀。還是那句話,年輕的,有點能力的,想在體制內混的,還是想辦法考個公務員或事業編吧。


浙江中公事業單位


在體制內,事業單位人員身份按編制來區分是參公事業編,事業編,工勤編,臨時工就屬於編外,沒有編制。

事業單位深化改革,很多省市已經出臺了方案,基本上都提到了清退沒有編制的臨時工,所以,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臨時工也會逐漸被清理。

但是我個人覺得,無論事業單位怎麼改革,短期內機構合併,產生一些重複人員,會存在冗餘,對於臨時工需求量會減少,但是改革長期方向會縮編,臨時工也並不可少。並不可能機構改革後,臨時工就都全部清退,因為政府各部門辦事的有編制人員並不夠,還是需要大量的臨時工來工作,例如城管,交警隊伍等,還有各單位打雜人員。


老廖



江郎


第一,逢進必考。我想這應該基本成為共識了,個別能量非常大又敢於冒險的除外,對於普通臨時工,唯一的出路就是參加公務員或者事業編考試。

第二,逐漸縮減臨時人員。很多人都不願意相信,單位不會也不敢辭退臨時工,我就想問一下,公車改革前,哪個司機願意相信自己會被辭退?還不是認為群體數量龐大,單位不敢輕易碰觸,但是在現在的形勢下,改革的力度與決心是前所未有的,無須質疑。

第三,最後會留下部分臨時人員,部分特殊偏遠地區,由於政府服務職能愈發突出,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招聘編外人員。

最後,從當年的國企下崗,到現在的公車改革,事業單位改革,機構合併,我認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深化改革的力度之大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建議臨時工一定要平時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專業公考解答


如果改革,能夠維持現狀就是事業單位臨時工的最好發展。

事業單位現狀

當前事業單位已經基本轉變了編制模式,全員劃入事業編,但對於工勤人員和事業編制人員的安置轉化各地各不相同,有組織考試轉化的;有全盤轉變的,具體得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而現階段,事業單位已經變成了工勤崗、專技崗和管理崗的以崗位劃分的發展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為工勤編制的人員大部分轉為了工勤崗或者專技崗,事業編制的基本上轉為了管理崗。當前屬於失業編制的工勤崗和專技崗在未來發展上都很艱難,怎麼會顧得上籤勞動合同的臨時工呢?

事業單位的未來發展

從當前形勢和大方向上來看,事業單位未來必然會逐步向公益性事業單位過渡,逐步交回執法權,相應的工勤崗位人員要麼保留現狀自然代謝;要麼轉化安置。但具體情況都不樂觀。而這些工勤崗人員都沒有解決的情況下,臨時工肯定要再往後推一推。對於現階段具有一定執法權力的事業單位,未來在取消執法權之後,很可能會直接將現有的勞動合同關係人員全部辭退。而現階段沒有執法權力的事業單位,也可能繼續維持現狀使用臨時工進行工作。由此來看,臨時工在事業單位談不上發展,能夠維持現狀就已經是不錯的選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