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来的故事》:那个没有主见什么都不做的人当了大官


《听来的故事》:那个没有主见什么都不做的人当了大官


《听来的故事》是老舍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做,于是只是一句“没办法”,的人,一路官运亨通,一直爬到局长的位置,还能继续往上升的人。

这个人他姓孟,我们暂且称他为孟先生。

孟先生在大学里学的是英文,怎么说呢,就是学了四年英文不知道莎士比亚是谁,分不清楚N和M等等,也就是对学问一窍不通。可是他毕业了,还是文学硕士。为什么呢?

尽管孟先生什么都不会,但是包括系主任、教授、讲师都觉得他应该毕业,他毕不了业,这些人都觉得对不起人。上学期间孟先生总是对着书本发愣,上课从不提问,从不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怀疑,永远对老师礼貌而又敬佩的微笑着。所以毕业的试卷教员帮他做了,按说教员帮他做了试题,应该成绩优异,可是孟先生抄都能抄错,比如把name抄成mane,除去抄错的,孟先生就以不高不低的成绩毕业了。

那个时期的大学生还不像现在毕业的大学生那样难找工作,孟先生没找到工作,有几个同学要办中学,他们听说孟先生没事做,就想着拉他一把。可是让他做什么好呢?教书他教不了,后勤管不住学生,体育他不会。

那就做校长吧,几个同学一商量他就成了校长,什么都不用做,只用体面的摆着就好。可是时间一场,大伙觉得这个校长太没用,他既不骄傲,又没主张,把他生生撵走又拉不下面子。于是几个同学给活动了活动,从私立学校的校长活动成了公办学校的校长。

孟先生笑着搬了工作地,时间不久,他的校长椅子坐不牢了,正在这时候,他的大舅子留学回来了,一回来就做了教育部的秘书,免谁的校长都不能免教育部秘书妹夫的校长。

可是孟先生什么也不会做,也没有主张,这校长是做不成了。教育局局长和几个下属一商量,那就去考察教育吧,去国外考察两年,什么都不用做,也不用有什么主张,公费去考察考察。于是孟先生由吃馒头喝米汤变成了吃面包喝牛奶。

两年后,孟先生回国,大舅子已经是大学校长了。孟先生被安排在了历史系,东洋史,他不熟悉,西洋史,他知道一点,中国史他没念过。系主任给了他两门最容易的课,他还是教不了。大家一商量,校长的妹夫既然教不了任何课,那最好是做主任了。

于是孟先生做了系主任,他开心了,他并不觉得自己不会教课是一种毛病,而是最适宜当主任,自己做主任最合适。

后来孟先生的大舅子做了部长,让孟先生做司长,他看不懂公事,叫他做秘书,他不会写,叫他做编辑委员,他既不会编也不会译。但是又不能给部长的妹夫太低的职位,那就做局长吧,编译局局长,既不用编也不用译,又不用办公,只需每日里闲坐着就可以了。

孟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觉得自己做局长很合适。

做秘书需要有本事,做总长也是有本事的,但是却不愿用一个有本事的秘书长,孟先生正合适,他见客,做代表,他没有意见,只负责微笑。

这样的人钱途不可限量。因为种种样样他都合适,而且地位越做越高。学问、志愿、天才、性格,都足以限制个人事业的发展,像孟先生就没有。有的人不是太自傲,便是太自贱,不是想着露一手,便是想着藏一招。

《听来的故事》:那个没有主见什么都不做的人当了大官


《听来的故事》:那个没有主见什么都不做的人当了大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