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汽笛依旧


这里,汽笛依旧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带领着全世界的人们迅速踏进新时代的大门。蒸汽机车作为这一时代的重要产物真正实现了曾经日行千里的梦想。


巨大的红色动轮有力的牵引连杆悠远的风笛鸣响白色烟雾直冲云霄这是对蒸汽机车最初的印象

这里,汽笛依旧

三道岭露天煤矿东剥离站 建设8225号机车


当然,时代一直都在进步,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以高昂的姿态取代了内燃机车的核心地位。喘着粗气的蒸汽机车正式宣告退下了历史的舞台。


1988年12月21日,中国生产的最后一台蒸汽机车在大同机车工厂下线,蒸汽机车的发展在国铁发展史上正式画上了一个句号。在中国,许多厂矿企业都曾使用过蒸汽机车用于运输。曾经规模最大的内蒙古呼伦贝尔扎赉诺尔露天矿拥有着最大的蒸汽机车群,不过现在早已物是人非。


而新疆哈密三道岭镇露天煤矿,这个百年来的故事,依旧在向世人讲述他曾经的辉煌。


这里,汽笛依旧


时至今日,哈密市三道岭镇潞安集团露天矿依旧有十余台建设型蒸汽机车每天忙碌在巨大的露天煤矿以及各个配套设施之中。建设型货运蒸汽机车依解放型蒸汽机车改造而来,轴式1—4—1。这里仿佛与世隔绝,巨大的露天煤矿上看起来什么都是特别渺小,广袤的大戈壁滩上蒸汽机车与天山相呼应,壮美而辽阔。


天际线上移动的白色烟雾继续诉说着蒸汽时代的辉煌。看着往来忙碌的蒸汽机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那个激情四射的建设年代。背景中隐约可见的天山,是新疆的符号,更是这片丰饶土地的代名词。


从蒸汽时代开始,人们习惯于将火车司机称为“大车”。蒸汽机车的厚重感,司机师傅则显得更加神气。


这里,汽笛依旧

开火车的司机师傅


坑口车站,这里是往返露天煤矿与煤厂之间的重要车站,遥远的天山,冒着蒸汽的火车构成了最美好的画卷。


这里,汽笛依旧


露天矿旁悠然而过的蒸汽机车,一切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渺小。


这里,汽笛依旧


这里,汽笛依旧

这里,汽笛依旧

天色尚黑,车已就位


夜色正浓,新的一天已经开始,飘渺的蒸汽,时间似乎在此凝固。


这里,汽笛依旧


清晨,朝阳初升,照耀大地,金光打在蒸汽机车上,司炉工做着发车前的准备。


这里,汽笛依旧


水汽氤氲间

方显工业本色

如梦如幻


这里,汽笛依旧


阳光、金色,不一样的色彩,它们像是时间的使者,在这世间做着永远的逗留,吞云吐雾。


这里,汽笛依旧

这里,汽笛依旧

准备发车


这里,汽笛依旧

这里,汽笛依旧

工业之美


这里,汽笛依旧

炭火正旺


电影《无人区》中的帝豪大酒店也在此取景。


这里,汽笛依旧


蒸汽机车驶过洗煤厂,满载优质煤炭。


这里,汽笛依旧


电镐,看起来十分具有未来科技感的产物,充满了蒸汽朋克的美感。


这里,汽笛依旧


蒸汽机车驶过露天矿,腾云驾雾,悠然而过。


这里,汽笛依旧

这里,汽笛依旧


连接二矿的联络线则是另外一番景致。广袤的戈壁滩上火车是那么的渺小,掩映着远处的天山。孤寂而苍凉。蒸汽机车拉着的并不是露天矿的KF型自翻车,而是国铁的各型敞车,在这里,别有一番风味。


这里,汽笛依旧

这里,汽笛依旧

这里,汽笛依旧

烟柱直冲云霄


机修厂存放了各式配件以及报废车辆,新老交替的画面并不鲜见,同龄人之间的告别才是永别。


这里,汽笛依旧

这里,汽笛依旧

蓄势待发


这里,汽笛依旧

天山脚下,列车通过


夜晚,蒸汽机车喷火。这种场景需要司炉与司机的完美配合,十分罕见。


这里,汽笛依旧


蒸汽机车的美有很多种,大气磅礴的美,腾云驾雾的美,更在于工业力量的美。飘渺的烟雾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厚重的汽笛带来真切淳朴的希望。当真正站在巨大的蒸汽机车前,心灵的震撼油然而生。壮丽新疆,不止于此:大美新疆,更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发现,用心体会,丈量大地。


这里,汽笛依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