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日本电影《垫底辣妹》改编自坪田信贵的小说,是作者的真实生活经历,作为补习班老师的坪田曾教过一名叫做小林沙耶加的高中女生,沙耶加初来补习班就格外与众不同,金色的波浪长发,清凉的穿着和浓艳的妆容掩盖了学生之气。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垫底辣妹》海报

沙耶加热爱玩乐多于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为年级倒数第一,本来对自己不抱希望的沙耶加,自从来到补习班后,通过坪田老师与母亲的耐心培养,沙耶加逐渐摆脱“夜店风”的装扮,正视自己的人生,并从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逆袭考上日本一流学府庆应大学。

《垫底辣妹》并不是为世人制造的幻想天堂,它绘画的是青春最美好的拥有,是希望。也诉说着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到与失去。

用孩子“献祭”父母的梦想,终会卵覆鸟飞

工藤是沙耶加的父亲,明明是三个孩子的爸爸,但他眼里只容得下儿子一人,其他两个女儿,他从不在意,是因为重男轻女吗?并不是。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父亲为儿子呐喊

为何他只关心儿子呢?这跟他的梦想有关,还没有成为父亲的工藤,有一个关于棒球的梦想,他日复一日练习,希望通过努力可以成为一名职业的棒球运动员,然而天赋有限,他只能与梦想遥遥相望。

直到儿子的出生,沉寂在他心里的梦想好似有了滴答的声响:职业棒球运动员来了!大女儿、小女儿似乎不再是工藤的孩子了,他将全身心都放在了儿子那里,陪儿子熬夜练习棒球技巧,给儿子买最好的打棒,甚至买专人巴士接送儿子。

儿子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数次在比赛中夺冠,离父亲梦想的甲子园(日本职业棒球最高殿堂)只一步之遥,儿子却告诉他:“我已经退会了,不再打球了。”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父与子矛盾爆发

父亲生气、暴躁,他厮打着儿子,他不理解儿子为何要在即将实现梦想的门口放弃。他不知道,关于进入甲子园的梦想,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父亲将儿子当作另一个自己,他企图用孩子装载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而忘记了孩子会有自己亟待实现梦想。

正如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影片里的男学生玲司也被“献祭”给了母亲的梦想,生于律师世家的玲司,母亲希望他能继续成为律师,为了反抗,玲司染黄毛,沉迷游戏,与学习无关的一切都是他的兴趣。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玲司对抗父母的方式:玩游戏

父母们用自己的梦想裹挟孩子,他们忘记了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这一生都是孩子们的,而不是他们的。

有权利对孩子人生进行涂抹作画的,永远只有孩子,父母应是引导者,是陪伴者,而不是指挥者。一部分父母总是感叹,为何孩子不懂他们的良苦用心,其实,他们何曾了解过孩子的内心。

无视孩子的梦想,用孩子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孩子们长久压抑的内心终会在某一天爆发,而对抗父母的方式,是打碎他们期待中的模样,伤害的不仅是父母,更是孩子本身。

用“只要做就可以做到”抹杀孩子的可能性

玲司母亲将玲司送到补习班时,她告诉老师坪田,只要玲司愿意学习,他一定能考上名古屋大学的法律系。坪田看着如此笃定的玲司母亲,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只要做就能做到,这么说是不好的。假设没有做好,那就是证明自己无能了,孩子会越来越消极。”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在期望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如果他们没有从父母眼中看到认可的神色,那么,孩子会逐渐变得不自信,变得自卑,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的失败者。

孩子们不知道,在人生路上总会有挫折,他们不需要将所有事情都做的成功,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次次失败。

就像工藤对待自己的儿子,面对儿子崩溃地哭诉:“我做不到,我去不了甲子园”。工藤听不到儿子的挣扎和无奈,他只坚信:“你只要做就能做到啊!”

“只要做就能做到”害苦了多少孩子,这句话忽视了通往“做到”路上的荆棘,并不是所有努力都会成功。而灌输一切因“做”而成功的思想,抽离的不仅是孩子失败后的氧气,更禁锢了孩子所有的可能性。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父亲的茫然

因为这句话的反面,是“只要不做就不用做到”,孩子会想着:“努力了失败会被当作无能,那还不如从没有努力过,至少没有东西为我的无能作证”。

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的父亲是当时的赫赫有名的大文豪,他的哥哥班固承袭父亲才华为历史留下了《汉书》。出生于文学世家的班超,从小受着笔墨的浸泡,但他的文学才华不及哥哥也比不过妹妹。

幸而,班超没有一条道走到黑,他弃笔投戎,反而成就了自己,“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演绎着独属于班超的沙场人生,后来,班超出色的军事才能,让他名留青史。

如果当时班超被“做,便能成功”的信念捆绑,文学方面的失败足以让他丧失斗志,那么在历史的星海里他将不会拥有名字,只会是存在于过去的无名氏。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沙耶加

物理学界有一个叫做薛定谔的猫的设想实验,将猫与镭和氰化物放在一个盒子里,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反之,如果镭没有衰变,猫会活着。没有打开盒子时,猫同时存在两种可能,死或生。孩子做一件事的结果,就是这猫,它是两种结果的叠加,既有成功又有失败。坦然接受孩子的不可能,给予的是孩子的更多可能面。

父母的懂与反省,铺垫孩子热血沸腾的人生

影片中,两个人物闪闪发亮,一个是沙耶加的母亲,另一个是坪田老师。

沙耶加在学校里被霸凌,是母亲坚持为孩子讨公道;沙耶加因携带烟草不出卖同学,要被学校劝退,是母亲看到了沙耶加骨子里的义气,坚信沙耶加是好孩子;沙耶加摒弃不良,以庆应大学为目标时,在父亲不屑的态度下,是母亲做各种兼职为沙耶加支付补习班费用。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母亲陪伴着沙耶加

母亲鼓励着沙耶加的无限可能,她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凡,又无比支持孩子心中的希望。她说:“哪怕全世界都与我的孩子为敌,我也会成为他们的伙伴。”

母亲从不苛责沙耶加,她不鼓动孩子的追求,她循循善诱,只是希望孩子能发现自己想要的梦想。

与其强迫孩子做他不感兴趣的事,不如让他主动地发现喜好,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正是母亲的懂让沙耶加回到了正途。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坪田老师用鸡蛋比喻可能性

坪田老师,则是沙耶加的领路人。沙耶加的班主任找到坪田,告诉他不要给沙耶加不切实际的目标,“沙耶加要考上庆应,是要超过96%的考生,而沙耶加是个连一般大学门都迈不进的学生。”

“她是存在着无限可能性的优秀女生。”

这句话不仅是坪田对班主任的回击,这句话更引领着沙耶加一步一步走出不被认可的泥潭。无疑,坪田是智慧的,面对不同的学生,他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相较于学校里对成绩的极致追求,坪田做的是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

坪田虽身为长者,但他不会居高临下对待学生,他更像是孩子亲切的父亲,友善的朋友,用陪伴式让孩子们对他敞开心扉,让他们寻找到内心地渴望。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沙耶加第一次坐父亲的车

对女儿不闻不问的工藤,经历了儿子叛逆的爆发后,他由开始的无法接受,到后来承认错误,是自己的固执伤害了孩子们。

在暴雪地里开车送沙耶加去考试,他坐在驾驶位上,沙耶加在离他远远地位置坐着,没有正视过女儿的工藤剖白了自己的内心,“入学费不用担心,爸爸好像一直以来都错了,你们的妈妈是名伟大的女性。”

沙耶加下车后,工藤看着女儿的背影跳下车,第一次向女儿高喊:“加油!”这一刻,父女俩存积多年的怨与厌像冰雪般消融。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父与女的和解

母亲从始至终的懂和父亲了解后的反思,释放了孩子的枷锁,给予他们在太阳下奔跑的热情,让他们相信无论努力地结果如何,他们都是优秀的自己。

懂孩子的父母,他会知道孩子的诗和远方,会为孩子搭建一座桥梁,让孩子在广阔天地间自由寻找梦之地。

反思是父母的必修课,父母的每一天也是成长的每一天,会反思的父母,教会孩子理解与原谅,他们也会像一面镜子,让孩子也学会修正错误。

结语

沙耶加最终完成了人生的大反转,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庆应大学,用行动打脸了那些不相信她的人。

沙耶加在高考的这条路上,走的很辛苦,她要面临的不仅仅是自己各科的欠缺,还有外界对她异样的目光。

豆瓣8.2《垫底辣妹》:浅析日式“逆袭”教育中的得与失

可那又怎样,沙耶加依旧坚持着走了过去,一个孩子能真正的逆袭,不仅有自己的努力,更有来自父母在教育路上的懂得和反思,这些是孩子迷茫路上的底气,指引着孩子勇敢地大步朝前,其他一切皆是虚幻。

这部豆瓣评分为8.2分的青春片,不止是垫底辣妹逆袭的故事,它映射着父母们在教育中的激进与包容,是父母们在孩子身上学会成长的故事。

就像影片主题曲唱的那样:

我们等待着发光的时刻,

抓住那曾经想都不曾想过的机会,

开始新的旅程的我,

会照亮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