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人生最強大的境界,是無欲則剛的內心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易經》:人生最強大的境界,是無欲則剛的內心

《易經》的“隨卦”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九四,隨時都會有收穫,卜問得凶兆,押送俘虜,明智的行走在大道上,是沒有災難的。

九四屬於陽爻剛毅,接近了尊武的九五之位,實力和君位相當,非常有能力,又在君王兩側,容易達到自己的願望。但是九四的聲勢如果凌駕於高位之上,就會被猜疑,正所謂說功高震主。

而化解這一個危機的方式就是心存正道,不要存在有過度的慾望,做事情的時候遵循原則,一切適度為好,就會保得自己平安,否則貪婪的結果就是一無所得。

《易經》:人生最強大的境界,是無欲則剛的內心

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人都深受貪慾的折磨和迫害,因為自己貪慾過高給自己引來災禍,因為自己過度妄想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糟糕,讓本來擁有一些成就也隨之消失,這就是不懂得適度的禍患。

林則徐最初在當運河河道總督的時候,就立下一塊牌匾,上面刻著7個字:人到無求品自高。

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沒有欲求,他的人品自然高潔,品德自然高尚。林則徐把這一句話作為了自己的座右銘,時時刻刻的鼓勵自己,鞭策自己。

我們仔細想來,這一句話非常有道理,因為在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因為自己的慾望而給自己帶來的苦惱。

所以老人常說這樣一句話: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人生的痛苦都是來源於自己對於外在的貪求,如果去除這一些慾望,那麼一個人便會恢復到一個剛強完美的狀態。

《易經》:人生最強大的境界,是無欲則剛的內心

曾經有一個和尚和一個僧人論道,他們相互比德行的高低,於是兩個人約了一天時間出來見面。

這個和尚無論把心放在什麼地方,放在山上,放在水中,都被道士的在短時間之內就發現了心之所往的地方,而和尚進入無我之鄉,忘我之境的時候,怎麼也發現不了和尚的心在何處。

這個時候就問他:“為什麼看不到心在何處呢?”

和尚淡然的說:“心中沒有失與得,沒有喜與悲,進入了無我之鄉,忘我之境,你當然看不到我的心在什麼地方。”

一個人擁有一個淡然寧靜的心,才會有一個“無欲則剛”的境界,才能真正從容的面對自己的生活。

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並不是來源於自己的身邊事,而是來源於自己對於未曾得到事情的一種貪求,過分的慾望,過分的渴求,然而這些想法都是不合時機的,也是我們人生最大的一種阻礙。

《易經》:人生最強大的境界,是無欲則剛的內心

有一天孔子說:“我一直沒有看見過一個算得上剛強的人。”

有一個人就說:“申悵不是很剛強嗎?”

孔子說:“申悵這個人有慾望,怎麼算得上剛強呢,一個人有慾望是剛強不了的,遇到你所喜歡的事情非要投降不可,無慾才能則剛。”

我們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來到這個世界,並且也以自己的赤子之心走到終點,真正能夠帶走的其實除了回憶之外什麼都沒有,那些追逐的外身外物最後都不會歸於自己。

所以看開了看淡了,就會發現我們不擇手段去追求的那些慾望,根本不值一提,超出了道德和底線去做出的事情,即便得到了也沒有任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